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2022-10-14 可可诗词网-唐宋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2。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3。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4。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5”。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6,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7,下塞上聋,邦其倾矣8。”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9;及其已衰,谤者使监10。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11,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12。於呼13!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14?我思古人!

【注释】 1子产(?—前522):郑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为相二十余年,颇有政绩。乡校:古代乡里办的学校,常为人们聚会场所。2伊:同“惟”。3礼:指儒家所提倡社会规范和道法规范。安:习惯。4嚣嚣(xiao消):嘈杂叫嚷。5成美:成就好事。6否(pi痞):坏。7弭(mi米):止、塞。8下:指人民。上:指统治者。9养老:奉养年迈的贤者。乞言:乞请评论。10谤者:批评朝政的人。使监:派人监督。11维:语助词,无实意,下一个“维”字用法同此。12率:遵循、依照。旁:广泛、普遍。施(yi易):延长、发展。垠(yin吟):边际。13於呼:同“呜呼”。14嗣(si四):继承。

【今译】 我思念古人,只思念郑国的子产。他以礼制辅佐君王,当时人民还不习惯他的教化。他到乡里学校去走走,看见众人嘈杂叫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里的学校,嘈杂叫嚷就能停止。”子产说:“担心什么!它可以成就好事。”这岂是多余的话,人们也是各说自己的愿望想法。说得对的我就去傲,说得不对的我就避开。是好的还是坏的,我可以在这里看到。河流不能堵塞,人民的言论不能阻止。人民的言论被堵塞了,统治者就会变成聋子,国家也就危亡了。”

在周朝兴盛的时间,还专门奉养一些年老的贤者请他们发表评论。到周朝已经衰落的时候,就派人监督批评朝政的人。成功和失败的历史事实,明白可见。

这位子产,是掌握政权者的榜样,只是生不逢时,他只能使一个国家受到教化。如果他遵循这条治国之道去辅佐所有的君王,那必然通畅无阻,功业浩大无边。唉!天下所以不能治理,原因在于有君王无能臣。谁能继承子产?我思念古人!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子产之识远,故不毁乡校;退之之思深,故为颂。”

清·林云铭《韩文起》卷七:“此欲国家大开言路而作也。所引乞言监谤,明明是人君之事,因不便斥言人君,故归重于执政;又不便突言执政,故借子产之相郑国,惜其不得大用,而以‘有君无臣’四字,作笼统话,逗出立言本旨,多少浑雅。起结皆用‘我思古人’句,见得是道必不可复见于今之意。妙在‘谁其嗣之’四字,乃国人诵子产现成语。不即不离间,有无穷之味。”

清·吴汝纶:“纵横跌宕,使人忘其为有韵之文。”(转引《韩昌黎文集校注》)

清·周钟岳《韩文故》:“其气质穆,其言清越,其节不假绳削,自与古会。”“生气流转,屈曲自遂,几忘为韵语,而淳古冲淡,与节之逸峭廉栗,相辅成此,故不匮。”

近代·陆翔《名家论说文读本》卷二:“此文以韵胜。然其韵出乎经籍,故觉渊然深厚,穆然恬适。此等妙处当于读时声调中求之,不可但求意义。意义只从《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数语中脱化得来也。”

【总案】 据史料记载,贞元十五年(公元779),太学生薛约因直谏被贬广东,国子司业阳城因步送薛约而获罪,太学生270人为阳请愿;但奸人当道,无由上达。韩愈十分气愤,“此文盖因是而作,反复咏叹于子产之事,所以讽切当时君相,其旨微矣。”(李刚己语,转引《唐宋文举要》)“颂”这一古代文体原于《诗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大序》)韩愈活用了这一文体,时而韵,时而散,句式以四言为主,间用五、六言,以“我思古人”开篇,以“我思古人”收束,咏叹作结,有含蓄不尽之意。子产相郑二十余年,政绩卓著;韩愈借古讽今,用意深刻。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