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

杂证

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又乳母多食五辛亦成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骨髓即成龟背。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龟背龟胸》 龟胸一证,多因小儿饮食不节,痰热炽盛,复为风邪所伤,风热相搏,以致肺经胀满,攻于胸膈,高如复杯。现症咳嗽喘急,身体羸瘦。治宜清...

疳证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

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利。 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急惊》 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

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慎,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感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泡,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亦不顺也。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疮疹候》 白虎汤,治痘疱麸疹,斑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并温热病,中暑气,烦躁,热渴。 宋·...

麻疹

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疮疹候》 疹痘论:疹痘疮者,因热积脏腑,蒸郁毒气而生,腑伏热,生细疹赤疮,俗呼“...

诊法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灵枢经·论疾诊尺》 目内色赤者,心实热,导赤散。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青者,肝实热,泻青丸。淡青者,肝虚热,地黄丸。黄者,脾实热,泻黄散。微黄者,脾虚热,益黄散。白而混者,肺实热,泻白散。目无睛光者,肾虚也,地黄丸主之。 面...

初生

三朝洗儿法:用温汤不可过浴,亦不宜频洗。猪胆洗儿令皮肤细腻,不生疮疥。桃枝柳枝捶碎煎汤,可辟不祥。寅、卯、酉日洗儿更吉,如不值此三时亦佳。 通便法:治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本妇口含温汤,吮咂儿前后心,并脐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吮三五次,红...

调护

生男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女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软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 凡夫和缓无风之时,令母将...

总论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灵枢经·逆顺肥瘦》 经说:年六岁已上为小儿,十八岁已上为少年,二十已上为壮年,五十已上为老年也。其六岁已还者,《经》所不载,是以乳下婴儿病难治者,皆无所承按...

妇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 胞络者,系于肾。 《素问·奇病论篇》 【评】“女子胞”属于奇恒之府,它与肾脏有极密切的关系。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取穴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则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

灸法

施药惠人,力不能逮,其间惠而不费者,莫如针艾之术,然而针不易传,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 宋·张公涣《备急灸方》序 千金云,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入。故吴蜀多行灸法。 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卷二 【评】温...

灸则

卒暴之疾,须速灸疗。一日之间,止忌一时是也。千金云:痈疽丁肿,喉痹客忤尤为急。凡作汤药,不可避凶日。觉病须臾,即宜便治。又曰:凡人卒暴得风,或中时气。凡百所苦,须急救疗。 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卷二 【评】灸法也能救治暴发性疾病,这点对现代灸疗的研究...

刺法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救疾之功,调虚实之要...

刺则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明·徐凤《针灸大全》卷二 【评】用针治病,非同儿戏,此二条告诫医生必须精神专一、高度集中,而且要诊断明确。 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

起源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孟子·离娄上》 【评】这段记述证明中国针灸学,灸法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法往古者,先知针经。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评】我国早期的临床医学,针灸术是较早的有着不同寻常地位的医学技术。...

疮疡五善七恶治法

疮疡之证,有五善七恶。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夫善者,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便利调匀,脓溃肿消,水鲜不臭,神彩精明、语言清朗,体气和平是也。此属腑证,病微邪浅,更能慎起居,节饮食,勿药自愈。恶者,乃五脏亏损之证,多因元气虚弱;或因脓出水多,气血亏损;或因汗...

疡科求本论治

夫病之来也,变动不一,总不越乎内证、外证两端;而其致病之由,又不越乎内因、外因二者。何谓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阴也。何谓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阳也。发于阳者,轻而易愈;发于阴者,重而难痊。内科、外科,俱是一例。今以内科论之,如风、劳、臌、膈诸...

外伤实从内出论

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其始或外由六淫之气所感,或内被七情受伤。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邪必凑之。”又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明乎此义,则治证了然矣。如夏令暑蒸炎热,肌体易...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