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茅庐: 草屋。语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刘表、公孙瓒、刘备等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天下,连年混战。
这时候,博学多才的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部),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埋头读书,亲自耕作。刘备因为自己力量太弱,连连失败,很想找一个有才能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当他得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消息后,先后三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并拜为军师。
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诸葛亮利用曹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在新野县城附近的博望坡设下了埋伏。然后,派赵云把曹军引到树木丛生的博望坡放起火来,曹军在火海中互相践踏,死伤惨重。埋伏的军队和诱敌的军队又乘势杀来,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不计其数。
诸葛亮第一次指挥作战就旗开得胜,扭转了刘军节节败退的局面。《三国演义》的作者用四句诗来称赞诸葛亮初掌兵权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来,人们就用“初出茅庐”来比喻初次出来做事。现在的意思已有所不同,多用来比喻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还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