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锣开道
原指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
据说在清朝时,州县官出来鸣锣七下,即所谓打七棒锣,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道府出来打九棒锣,意思是:“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道府出来,州县官若听到锣响,也得闪躲。若是节制武官的大官出来,要打十一棒锣,意思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至于总督以上官员出来,因其官已至极品,所以打十三棒锣,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从前的人们,只要一听到锣声,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官出来了,该回避的就须回避。
现“鸣锣开道”用来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