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无名
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源自《汉书·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领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之机,挥师出关东下,南渡平阴津,攻占洛阳。新城县的三老(乡里掌管教化的小官)董公拦住刘邦说道:“我听说顺从德行的就能昌盛,违背德行的就要败亡,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必遭到失败。项羽失道,杀害了义帝,必定会遭到天下百姓的唾弃。施行仁义,不一定只能依靠勇力。你可以让全军将士着素色服装,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遍告天下,讨伐项羽。这样天下的人便都会尊敬你、响应你。”
刘邦听了董公的劝告,亲自为义帝发丧,以此笼络人心。然后,打着讨伐无道的旗号,率军向项羽进攻。很快形成了一支有50多万人的大军,一举攻占了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后人将“兵出无名”改作“师出无名”,泛指要干某件事而没有正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