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
醍醐: 纯酥油。灌: 浇。顶: 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
古印度把“醍醐”作为牛乳“五味”之首,《涅槃经》记有:“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醍醐须经多次熬制而成,最高智慧也须反复提炼而得,因此,佛教教义中多用“醍醐”比喻天下“法味”,即最高教义及涅槃佛性。《涅槃经》卷十四:“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密,从般若波罗密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天台宗据以判“五教”,称《法华经》和《涅槃经》为“醍醐经”,在诸经教义之上。
然早在唐代,就借用“醍醐灌顶”比喻清凉舒适或猛然省悟。唐代诗人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唐变文《庐山远公话》:“相公闻语,由于(犹如)甘露入心,夫人闻之,也似醍醐灌顶。”后明清小说多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