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
铤: 快跑的样子。走险: 奔赴险处。指危急时无路可走,只好不顾一切采取冒险行动。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春秋时(公元前610年),晋国召集各诸侯国在扈地会盟。晋灵公认为郑国与楚国有勾结,拒不与郑穆公见面。为此,郑穆公派特使携带信件拜会晋国的执政赵宣子。信上强调了过去两国的友好关系,提到曾多次派使臣朝拜晋国的事。同时说: 虽然我们是小国,但你们蔑视我们也不能太过分。鹿在临到生命危急时是顾不上选择藏身之地的。如果郑国面临灭亡,也许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小国事奉大国,以德相待,则和人一样;不以德相待,则和鹿一样,铤而走险,危急时哪还有什么好选择的呢!最后表示,若晋国的命令没有标准,郑国只好发兵相抗。赵宣子担心郑国投向楚国,劝说晋灵公,终于使晋灵公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