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本义是指新宰杀的鸟兽。
“鲜”字由“鱼”“羊”二字合成。屈原在《天问》中讲道: 善于烹调“雉羹”的彭铿之妻正在家里炖羊肉,见儿子夕丁捕回了一条活鱼,就把鱼剖开洗净,又将正炖的羊肉块割开一个口子,将鱼塞进口子里,又继续炖了起来。一会儿,鱼熟了,她就取出来给儿子品尝。这时她丈夫彭铿从外面回来,一进屋就闻到异香扑鼻,便寻根究底地探问这一制作方法,然后如法炮制,果然是鲜美异常。故而人们就说是由于鱼肉加羊肉在一起是美味,因而造字者就把“鱼”“羊”拼在一起组成一个“鲜”字。更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样说的: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偶染风寒,弟子们给他炖了一碗汤,孔夫子觉得味美适口,说:“鲜!鲜!鲜汤!”当时还没有这个“鲜”字。孔子问用什么做的呢?子路答曰:“用羊肉和鱼炖成的。”于是孔子说道:“把‘鱼’字和‘羊’字合并,念个‘鲜’字吧!”“鲜”字就由此而诞生了。这就更显荒唐了。
兼取水中、陆地两物而指代肉食动物,仅以味美为理由,属于以偏概全。远古先民结绳作网,鱼是他们最早捕食的动物,而羊是他们最早驯养的动物。先民“观鸟兽之迹”造字,所取的都是与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形象。所以倒是可以这样认为: 鱼和羊易得易养,因而是最普通常见,所以取“鱼”“羊”合并指代可食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