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孟子·滕文公上》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可见“学校”的名称起自夏朝。传说五帝时就有学校,当时叫“成均”;虞舜时则叫作“庠”;夏代时,出现了“序”“校”和“学”等教育机构。《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这里提到的“塾”“庠”“序”“学”即是周代的学校名称。周代,百里之内25家为闾(里),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塾就是门外舍。由于人们早晚往返出入,在此受教,“塾”便成了学校的代称。随着等级的升高,500家为党,设庠;12500家为遂,设序;而天子之都及诸侯国则设学。后来,人们用塾专指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为乡学之名;学和校则逐渐合并,成为学校的通称,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