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

2023-01-18 可可诗词网-词语故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一字师”之说最早见于北宋·陶岳《五代史补》。此书载: 唐朝诗僧齐己,喜爱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齐己去请教朋友郑谷。郑谷看了,深刻地指出:“题为《早梅》,应突出一个‘早’字。‘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虚心接受了郑谷的意见,于是,流传下来的《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样的画龙点睛之句。当时人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又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三载: 杨万里谈及晋干宝,误作“于宝”,有吏在旁,说:“乃‘干宝’,非‘于’也。”因检韵书为证。万里大喜,说:“汝乃吾一字之师。”后以“一字师”或“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为东汉高贤严光的祠堂写过一篇《严先生祠堂记》,此文的结尾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成后他征求李泰伯的意见,李认为: 既然前两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那么最好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承接,这样能避免局促,而使“云山”“江水”与“风”相配合呼应,文笔也更谐调。范仲淹听后,“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也有两个“一字师”: 一个是大学教师罗元贞,另一个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七律·长征》中间四句原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罗元贞发现“细浪”和“浪拍”两个字重复出现,于1951年1月写信建议作者把“浪拍”改为“水拍”。毛主席虚心接受(还有“悬崖”,作者后来改作“云崖”)。《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原为“原驰腊象”。一次臧克家向作者询问这里的“腊”字该作何解?毛主席反问:“你看应该怎样?”臧提议:“如果作‘蜡’字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毛主席点头赞成。

今日更新
  • [2018-09-3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