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悟
谓到死仍不醒悟。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m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活捉了一只小麋鹿,便把它带回家中喂养。他家中豢养的几条狗一个个垂涎三尺,走上前来要吃掉它,被主人生气地赶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把小鹿抱到狗的旁边,让小麋鹿和狗一块儿做游戏。狗虽然想吃小麋鹿,但因为怕主人,只好作罢。小麋鹿看见这些狗都不侵犯自己,便把狗看成自己的朋友。
一天,它独自走出家门去玩,看见路上有几只别人家的狗,便跑过去和它们一起玩耍。这些狗见竟有这么好的肥肉送到嘴边,便一拥而上,把麋鹿吃掉了。这只麋鹿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原文是“麋至死不悟”)。
现人们多用“至死不悟”来形容愚昧或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