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的花会传说

2023-06-09 可可诗词网-文化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花会”是密云乃至京东方圆数百里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还带有传奇特色故事。
        


        

之一:邹子吹律定花会


        密云城南十余里,潮河边有座黍谷山,岗峦起伏,山势峻美,山谷向阳背风,气候湿润温和。春打六九头,别的地方草皮才泛青,这里已经柳绿花红,春意盎然了。“黍谷回春”是密云一大景致。
        相传古时候可不是这样,黍谷山顶有个口小肚大深浅难测的山洞。不知从何时起,洞口往外涌出大块大块阴云,遮天蔽日,人们三百六十天也见不着日头模样。接着又喷出阵阵寒风,吹得草瘦树黄。寒风未停,山洞里又响起瘆人的嗷嗷怪叫,大黑风直刮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四季不分,五谷不生,三伏六月天,潮河竟结了冰,连冻带饿死的人很多。
        老百姓无法生存,只得推车挑担,携妻牵子,四处逃生,远走他乡。他们刚到潮河渡口,被迎面而来的一位横骑毛驴的老先生拦住了。
        老先生细高清瘦,跳下毛驴问:“是你们跑得快还是黑风跑得快呀?”
        老百姓脑瓜缩在腔子里,哆哩哆嗦答道:“自然黑风跑得快啦。”
        老先生说:“既然如此,就别跑了,随我上山,治服黑风,你们照样过安居乐业的日子。”
        “您尊姓大名,打何处来,有那么大本事吗?”
        “在下从山东齐国来,姓邹单字衍。本事不算大,可愿为父老乡亲帮个忙。”
        众人一听是大名鼎鼎的邹衍大夫,呼啦啦跪倒一片:“邹子大夫,救救我们吧。”这邹衍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阴阳家。
        邹老先生扶起众人,说道:“我已算出黍谷山洞钻进了黑风怪,它以吹黑风取乐,坑害黎民百姓,就特地赶来除它。不过,我一人势单力薄,还请众位相助。”
        人堆里一位姓曹的白胡子老头说:“兵听将令草随风,您咋说,俺们就咋干。”
        邹子道:“只要按我的法子办,准能降妖驱怪。”
        邹衍安排众人藏在山腰,单身爬上山顶,面对山洞躬身施礼,说道:“黑风怪,老夫劝你快快停止兴风作恶,让黎民百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他们定会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祈祷你早早成仙得道。如若不然,咱就比试比试,定叫你丢盔卸甲无处藏身。”
        黑风怪在山洞里,八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认输,嗷嗷怪叫道:“废话少说,快亮出你的本事来吧。”
        邹衍勃然大怒,从袖口里褪出青石雕刻闪闪发光的律管,横在嘴边,运足丹田底气,吹出高亢嘹亮的音调。黑风怪也不示弱,憋足劲头,吹出滚滚黑风。霎时间,黍谷山头风声律声你高我低,比起彼伏,就跟两个人扭打一块似的。一直争斗了两个时辰,邹子毕竟岁数大了,气短力乏,律管声慢慢低缓下来,黑风怪反倒来了邪劲,吹出的狂风越来越大,把邹子刮得前仰后合几乎站不住脚了。就在这时,藏在山腰的百姓们,在曹老头率领下,一阵高喊涌上山顶,身着五颜六色服装,脸抹稀奇古怪重彩,挥动高大旗幡,擂响牛皮大鼓,敲起铜锣铁镲,还有的腿上绑着长长的木棍,站起来足有一两丈高,在鼓乐声中大叫狂舞,山谷回荡隆隆声响,震得黍谷山头直打哆嗦。邹衍歇过劲来精神倍增,律管声和老百姓的鼓乐声、狂呼声,突然化成一股股暖流热气,堵住了洞口。黑风怪挣扎反抗一阵,精疲力竭抵挡不住了,猛然一声吼叫,窜出洞口,一溜烟逃向冰天雪地的北方去了。
        这时,云开雾散,太阳出来了,枯树顿时萌芽,红花绿草,竞相怒放,群芳吐鲜,黍谷山又回春了。
        邹子气喘吁吁对大伙说:“我走以后,你们都要听曹老头调遣,每年就这样吹打歌舞几回,黑风怪就不敢骚扰了。”
        众人磕头作揖感谢邹子驱风降妖,又对自己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打扮觉得好笑,便问邹衍:“老先生,您教我们如此打扮歌舞,叫什么戏呀?”
        邹子哈哈笑道:“你们个个花花绿绿,黍谷山也花草旺盛,我看就叫花会吧。”
        “花会”二字从此而来,曹老头便成了会头。时至今日,密云花会三十九种三百三十五档,共尊有姓无名的曹老头为始祖。邹子吹律定花会的传说也经久不衰地在民间流传。


        之二:半朝銮驾龙福老会


        密云县北甸子村的龙福老会,带个“老”字一点儿都不掺假。从起会到眼下,有心人粗粗计算,往少里说起码二百多年。不但资历久远,而且还以受过皇封而享盛名。那面杏黄色大缎子面会旗上,绣着“御封龙福老会”六个大字,龙飞凤舞的笔体,出自乾隆皇帝之手。说起它的来龙去脉,很有点意思。
        传说乾隆年间有一年,冬三月片雪未见,春三月滴雨不落,滚滚潮河断流干涸,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干硬得龟裂生烟。眼瞧着过了清明谷雨,还是不能耕种下籽。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急得眼珠儿都蓝了。当时还叫做龙福会的北甸子花会,备齐猪牛羊三牲祭品,率领狮子会、中幡、五虎棍、压鼓、吵子、大镲、高跷、小车、杠箱九道会档,吹吹打打,过了潮河关,翻越南天门,经过稻黄庄,进入龙潭沟,拜谒黑龙庙的黑龙乞雨。说来事儿也邪性了,三天过后,果然降下一天一夜的大雨,顿时潮河水涨,田地滋润,好歹没误了农时。北甸村的男女老少觉着是黑龙显圣,真是感恩不尽,抢完了播种农活,又杀猪宰羊备全祭品,跟着龙福会,直奔黑龙庙还愿。
        花会队伍刚到潮河关渡口,远远瞧见潮河南岸,金瓜斧钺旗锣伞盖一片,人喧马叫龙凤旗飞扬,原来是乾隆皇帝去承德巡幸,被猛涨的潮河水拦住去路,正急得抓耳挠腮没有辙呢。本是给黑龙还愿,又遇上真龙天子,龙福会的人们来了精神,他们撑船迎驾,结筏渡銮,不一会儿就把皇上和护驾队伍渡过了河。
        乾隆高兴得眉开眼笑,问明缘由,才知道是民间花会,名叫龙福会。陪王伴驾的大臣刘罗锅儿上前禀奏道:“万岁爷此行大吉大利呀。潮水阻挡,偏有龙福会接驾,真龙天子洪福齐天,正应了龙福会三个字。”乾隆一听嘴咧成了瓢儿,命太监铺好纸笔墨砚,当场御笔丹书题赐“御封龙福老会”六个大字。龙福会的百姓马上三跪九叩谢恩,之后,就地打开场子,鼓乐齐鸣,为皇上献艺,亮出了看家本事。谁知小车会跑得正欢,车把扭断了一根,把坐车的娘子摔了个嘴啃泥,惹得乾隆笑得前俯后仰,差点儿岔了气。他非但没有责怪,反倒赏赐御銮驾备用轿杆一根,让他们继续把花会走完。一朝銮驾两根轿杆,龙福会得到一根,岂不是得了半朝銮驾?从此,这两头黑中间红的轿杆,就成了龙福老会的标志,走到哪儿举到哪儿,谁敢阻拦,黑红御棍打死不问。直到现在,众多花会相遇时,也得先让龙福老会过去,因为人家是受过皇封的。


        之三:一箱皇恩福缘善皇会


        古北口的福缘善皇会受封在清同治年间,慈禧太后每年从大内拨一部分脂粉钱给它置办行头,增添道具。十八道会档的服装全是绫罗绸缎打样绣花,一般的戏班子都比不起。福缘善会在老佛爷眼里香饽饽似的,事出有因。
        清军入关后,便在京北重镇古北口留下八旗兵丁看门守路。年久日长,兵丁训练松怠,斗鹰走狗,不务正业。到了北甸子村龙福老会受了皇封以后,小营里的八旗子弟也跟着学起来。先是业余玩票,后来索性扯旗起会。旗人讲究摆谱儿,先在名称上比龙福老会多一个字,叫福缘善老会。会档也翻了一番,共一十八档:狮子会、中幡、蝴蝶会、吵子、压鼓、高跷、旱船、凤秧歌、地排子、大头和尚逗柳翠、老汉背少妻、竹马、皇杠箱、少林会、诗赋弦、音乐、号佛、杠上官,实实在在压龙福老会一头。因为是满人攒的会,会友清一色八旗子弟,会头那兆祥又是老佛爷远房叔伯兄弟,自然是慈禧的心头肉。
        最讨老佛爷欢心的是福缘善老会为她垂帘听政、大权独揽立下过汗马功劳。想当初,慈禧乘咸丰驾崩,发动了辛酉之变,杀死了顾命八大臣。把守热河行宫的承德王爷,仗着自己也是金枝玉叶极不服气,虽然不敢兴兵对抗,可处处总不服管。“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的慈禧能眼里揉沙子认肚子疼吗?可大乱才平,人心不稳,她还不敢轻举妄动再起战火。于是慈禧冥思苦想,逮机会非摘承德王爷脑袋不可。
        事情也就巧啦,第二年正逢承德王爷五十大寿。慈禧灵机一动,调福缘善老会去承德拜寿。一直严加防范的王爷见慈禧派来的不是弓上弦刀出鞘的御林军,却是一拨子蹦蹦跳跳的花会,便放心大胆开城纳入,还在王府里打场子,倒要看看这旗人的花会有什么新鲜套数。
        十八道会档,二百多口子人黑鸦鸦进了王府,先是叩头拜寿,然后一个个大显身手。舞的,上下翻飞;扭的,热烈红火。承德王爷瞅得眼珠都定住了,众家将也瞧得呆若木鸡,早把警戒防卫忘到九霄云外了。会头那兆祥看到机不可失,一声唿哨,众会友从行头道具里抽出刀枪棍棒,刹那间,杀声四起,血流成河。承德王爷还没醒过梦来,早成刀下之鬼,身首两处了。
        捷报飞传到京城,慈禧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她命南书房翰林写出字样,勾成定模,老佛爷照描填涂“御封福缘善皇会”七个大字。还拨赏杠箱一口,装满万两白银,号称一箱皇恩。再亲赐飞虎旗两面,全套旗锣伞盖和“肃静”、“回避”两道执事牌。从此福缘善皇会身价倍增。直到了民国,皇上没有了,它还大抖皇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