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探婚的风俗

2022-06-17 可可诗词网-文化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瑶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因居住地域的不同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有多种其他称呼和自称,如“山瑶”、“板瑶”、“靛瑶”、“平头瑶”、“红头瑶”、“茶山瑶”等等,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等省山区,以从事农业为主。
        瑶族普遍存在着“成丁”度戒仪式。在瑶族社会,婚前的男女是通过帽子和头帕的不同装饰来表示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女子只有在到了十五六岁换去花帽改包头帕后,才表示成年,才标志着到了可以觅偶的爱情阶段。成丁度戒礼,多数是局限于男孩,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有些瑶族支系如云南省金平县的尤勉支瑶族男女青年都要举行成丁度戒仪式),时间多为秋后。男孩只有经过度戒后方能向异性求婚。度戒仪式由道师主持,多在村外空旷地面举行。具体办法是在平地上搭一高台——在一张坚固的四方桌腿绑四根柱桩而成。度戒时,男孩站在高台上,从上翻滚而下,落在事先布置好的、由八人拉扯的一张藤篾制成的大网中的棉被上。此时,在锣鼓声中,一个男扮女妆的人手抱婴儿,边唱边舞,以此象征男孩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了。度戒的道师除为男孩祈求福禄和吉利外,还要向男孩宣读瑶族的“成丁”应遵守的祖规和乡约,现在则多宣讲应遵守的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如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
        瑶族的基本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关系也较为开放。由于支系繁多,布遍面又广,因此,各地婚俗千差万别,绚丽多姿。由于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不论是恋爱或者是举行婚礼,歌声始终不断。恋爱要对歌,婚礼上更是歌声如潮。
        瑶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丰富多彩,既奇特又风趣,如“凿洞探婚”、“拿篮子”、“送烟定情”、“布鞋定亲”等等,无一不令人耳目一新。
        “凿洞探婚”,流行于贵州青裤瑶族。所谓凿洞探婚,就是凡有女儿的人家,都要为女儿预先准备一间“探婚房”。当女儿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其单独住到“探婚房”。“探婚房”紧靠大门处的板壁中央,凿有一“探婚洞”,径如小指,洞口正好同姑娘的床头平行,正好在姑娘睡枕旁边。如果有小伙子看中了这家姑娘,便于更深夜静之时,来到“探婚房”的屋外,将“探婚棒”探入“探婚洞”里轻轻搅动。姑娘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便起身同外面的小伙子悄声交谈。如果姑娘对这个小伙子稍有好感,便会点灯开门,让小伙子进屋,然后将火塘的火烧旺,对坐而歌,互诉哀肠。如果一方感觉对方不太中意,稍坐片刻小伙子便会自觉离去。随着来往的增多,双方的感情便日益加深,小伙子便到市面上买来彩色绣花丝线,送给姑娘。姑娘则会用这些丝线绣成绑带,回赠情郎。
        “拿篮子”是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男女青年择偶的一种方式。每逢节假日或圩场日,姑娘们手提用新枕巾盖着的空竹篮,等待意中情人来拿竹篮。情人拿走竹篮后,立即买来糕点装入篮中,然后同姑娘一起走进僻静的树林,边吃边谈心,或用对歌互表哀肠。下一个圩场日,姑娘便用竹篮装上九双布鞋送给小伙子。因“九双”含有“久长”的谐音寓意。再下一个圩日,小伙子便手提竹篮同姑娘一道去挑选嫁妆,然后约好时间到女家去求亲。
        “送烟定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瑶族青年男女互赠信物的一种恋爱方式和习俗。这里的男女青年互赠礼物中有一类是优质的木质短烟杆,是随身带的抽烟用具。如果一方想同另一方相交,又看到他(她)带有烟杆,便故意去讨来抽烟。烟抽完了,便磕掉烟灰装进自己的口袋。当对方相问时,便以不知道回答。这样,对方便知是怎么回事了。随后,双方就用寓意深长的话语交谈,或对唱几首情歌。如果当时身上带有其他信物,就互相交换,没有,就将烟杆留着,约定下次会面再互换信物。双方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关系后,春节临近时,男方就买两斤烟叶敬献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又从中拿出一斤送同村邻居和亲朋好友,等于向人宣布女儿已和送烟人订亲。在整个恋爱过程中,女方还会用两张大小一样、质量又好的烟叶,搓成绳索样,卷成圆团,再用红丝线绑紧,然后另用两张烟叶包扎好,精心制成“思恋烟”,每天都带在身上,以此表示对男方的思恋。既然是为了表示对男方的思恋,而男方又不可能知道你是否天天都带着它,所以,女方为了表示真情,每天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会用一样东西作为纪念。比如,哪天是到玉米地薅草,就用玉米叶将“思恋烟”包扎;哪天是去赶圩,就用一张烟叶来包扎它;哪天是到亲戚家作客,就用一张树叶包扎“思恋烟”……等到下次相见时,就用一条精致的黑头巾将“思恋烟”和许有的纪念物包着,又用纱带或红线绑好送给情人。男方打开这份珍贵的礼物,自然十分感动,过后就将自己精心编制成的小刀箩和一个短烟杆送给女方,作为订婚礼物。女方父母和亲朋见了这份礼物,在称赞之余,表态同意双方结婚。
        “布鞋定亲”,又称“送鞋定亲”,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之后,男女双方各到对方家中拜见对方的父母兄嫂,认识对方弟妹,这就是“定亲”。“定亲”时,女方必须给男方所有家庭成员送鞋,这种鞋便叫“定亲鞋”。“定亲鞋”是根据男方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和脚码大小,给每个人做一双鞋底纳花不同或鞋面绣饰各异的布鞋。鞋底的纳花和鞋面上的饰花必须符合对方的身份,如送给祖父母的,鞋底要纳北斗星;送给父母的,鞋底要纳一棵挺拔的青松;送给哥嫂的,要纳去掉苞衣的玉米;送给弟弟的,要纳一棵竹笋;送给妹妹的,鞋面上要绣红花;送给丈夫的,鞋底中心要用红线纳一颗红心。“定亲鞋”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否则婚事便会告吹。因为“定亲鞋”既是检验女方是否聪明和有才干的标尽,也是衡量女方对男方的爱情是否忠贞的见证。
        瑶族的婚礼由于支系庞杂,所以各地的婚礼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瑶族男子多要履行一段从妻居的义务,因此,首先是由男方家长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女家。从妻居的男子,有的地方是由正副媒人和正副陪郎送至女家村寨;有的地方是由新郎自己请的男伴陪同到女家。当媒人和陪郎送新郎到女方村寨前,女方往往要由村寨里的寨老带领一群姑娘用凳子将路拦起,姑娘们一面用歌声询问男方来意,一面向后移动拦路的木凳,直到女家门前。新郎不能直接进女家,而要到女方事先安排好的“东家”家里休息,并要由媒人象征性地出点租床铺钱。正式婚礼要在翌日黎明前举行。这种婚礼称之为“拜弄”。“拜弄”仪式由已婚男子担任,主要是让新郎认拜寨老和村长、女方一家人和全寨各家。“拜弄”时,新郎要按照司仪的叫喊声给每个人磕一个头,然后才正式举行婚礼。婚礼主要内容是对歌。由新郎自己请的男伴为陪送者,男女双方还要请三个证婚人,然后由证婚人引导新郎拜见女方长辈和村寨各户户主。新郎可以在女方家里居住,但是,此时还不算婚礼业已结束。翌日拂晓时分,新郎还要借故“逃走”返回自己的家。新娘在“得悉”新郎逃走后,忙请来两个女伴和自己的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来到男家“寻找”自己的丈夫,新郎的父母便借机举办酒宴,向自己的亲友介绍新娘。宴后,新娘在女友的陪同下,领回新郎。她的兄弟则顺便将新郎日常换洗衣物背回去。直到这时,婚礼才算结束。
        新娘出嫁,根据不同的支系,情况有较大差别,甚至迥然不同。
        由于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抢婚现象较多普遍,因此,现在虽然很少发生这种现象,但在婚礼中仍保留了不少抢婚的遗俗。“三逃三追”和“先哭后唱”正是这种抢婚的习俗的遗承和反映。所谓三逃三追,就是身佩腰刀、穿着一新的新郎带着几个男伴到女家迎亲时,新娘要当着新郎的面,装着极不情愿的样子慌张外“逃”。新郎一见新娘逃走,立即追赶。由于新娘并非真逃,所以很快便被新郎“追”上。当新郎将新娘拉回家时,新娘又伺机“逃跑”,新郎只得又去追赶,如此反复三次,新娘才肯跟着新郎在迎亲人的簇拥下步行到男家。到了新郎家,新娘又装着要逃回娘家去,她“逃”,新郎便“追”,经过“三逃”和“三追”之后,新郎便拉着新娘在村寨中央或村外的空旷场地举行拜天仪式,“仓促”成亲。成亲时,新娘要大哭不止,但是,在陪娘和从娘家来的姐妹同新郎家一方的歌手对歌的过程中,新娘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也敞开嗓门唱了起来。这便是“先哭后唱”。
        瑶族流传下来的有关婚俗故事和传说很多,其中关于“凿壁探婚”的来历的传说最耐人寻味。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麻栗的瑶寨,住着一户姓贺的人家,户主名叫节浪,妻子姓童,人称贺童氏。夫妇二人膝下有两女一男,大女儿菊花已经出嫁,儿子年纪尚幼,只有二女儿冬梅可以作为帮手,农忙时节替父亲干些农活,农闲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一家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勉强可过。
        贺浪节夫妇最大的心病在大女儿菊花那头。菊花的丈夫就是贺童氏娘家弟弟童平措“瑶老”(过去瑶族地区实行“瑶老制”——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性质的社会组织形式,以村寨为“瑶老制”的基本单位,村寨的头人称“瑶老”。“瑶老”由村寨共同推举,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多由瑶族土司或汉族官吏任命,村寨推举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瑶老”为一寨最高领导人,掌管全寨的生产活动,调解纠纷,主持宗教仪式,指挥对外作战等,权力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种“瑶老制”便退出历史舞台)的儿子贺勐沙。那个时代,瑶族时兴姑舅联姻,姑家的女儿必须优先嫁给舅家儿子为妻,不管双方是否自愿,也不管年龄是否悬殊,抑或对方是否残疾和呆傻,均无选择余地。而且,还有一条,如果舅家只有一子,而姑家又有两女或数女,姐姐出嫁舅表兄之后,其他妹妹只要年纪一到,便悉数嫁给舅表兄,谓之“姐嫁妹随”。为此,二女儿冬梅只要年纪一到(以包头帕为标志),就得嫁给童勐沙。本来,姑舅联姻,照说是亲上加亲,贺浪节夫妇为何放心不下呢?原来,这个童勐沙乃是一个吃喝嫖赌、行为放荡的花花公子。他依仗自己的父亲是村寨“瑶老”,在外为非作歹,恶名四播;在内打妻骂娘,禽兽不如。每当他在外面同狐朋狗友喝得醉醺醺回到家里,常常借酒装疯,对菊花拳打足踢。菊花无法忍受他的兽性折磨,多次逃回娘家,哭诉冤情。贺浪节夫妇忍无可忍,来到童勐沙家里找童勐沙的父母为女儿讨个公道,要他们管一管自己的儿子。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童平措瑶老除了将儿子痛骂一顿外,便是想方设法在菊花父母面前为儿子开脱。事情过后,童勐沙的恶劣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因此,贺浪节夫妇除了为大女儿菊花担惊受怕之外,更为二女儿冬梅将来的命运感到忧虑。眼看冬梅马上就要包头帕了,他们夫妇的心情更是日益沉重!他们怎么忍心将二女儿再往火坑里推呢!
        童勐沙是个扒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贪心角色,他见菊花的妹妹冬梅年轻漂亮,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到麻栗寨来,催促贺浪节夫妇赶快为冬梅举行包头帕仪式,因为只有在冬梅包了头帕后方可前来娶亲。贺浪节夫妇只好以冬梅的年龄还小为由,一次又一次推迟为冬梅举行包头帕仪式。然而,推得了初一,推不了十五,贺浪节夫妇不得不另外想办法阻止这门亲事。
        贺浪节同妻子商量起来,他说:“一次又一次推迟为冬梅举行包头帕仪式也不是办法呀!不但会惹人笑话,还会影响冬梅的前途,我们得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贺童氏说:“姐嫁妹随是我们瑶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违抗,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贺浪节说:“我想了很久,只有让冬梅逃婚!”
        贺童氏说:“这个办法我也想过,我们瑶家女子逃婚的事是有不少。可是,我们冬梅年纪还小,她又没有中意的男朋友,让她一个人往哪里逃?”
        贺浪节说:“我们可以将她藏起来,对外面就说是她因不愿意嫁给她的舅麦兄逃跑了!”
        贺童氏觉得也只有这种办法,点头同意了。
        于是,他们同村寨瑶老商量,借用瑶老的一间木板房,让冬梅藏进去。麻栗寨的瑶老是个忠厚可靠的老人,他对童勐沙的恶行劣迹早有耳闻,对菊花的遭遇深表同情,现在,这个劣迹斑斑的童勐沙又要娶走冬梅,不要说冬梅的父母不情愿,就是麻栗寨的所有乡亲也愤愤不平。作为一寨的瑶老,本应为全寨人排忧解难,现在冬梅父母主动求自己将冬梅藏在自己的暂时不用的木房里,以躲避这桩不幸的婚姻,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不过,为了遮人耳目,他对贺浪节夫妇说道:“贺平措那个老家伙的脾气你们也知道,为了不让他和他的儿子前来找麻烦,你们暂时不能住在本寨,而要装着寻找冬梅的样子到四邻瑶寨去游动。冬梅的饭食我替她准备,然后由你的小儿子按时给她送饭。他年幼无知,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贺浪节夫妇按照麻栗寨瑶老的主意,向冬梅和儿子交待后,便到外面去“寻找”女儿冬梅去了。
        童勐沙得知消息,哪里肯信!他带着一帮狐朋狗友,三番五次到麻栗寨探听实情,见岳父岳母家里大门紧锁,也不得不信以为真,只好回去同父亲商量如何派人到周围其他瑶寨和大山里去寻找。同时派了几个亲信住在麻栗寨,继续监视寨里的动静,只要冬梅一回,他们就派人来抓人。
        却说冬梅藏进瑶老的木屋后,知道长此下去不是办法。真正的办法只能是同自己的相好接上头,然后同他一道远走高飞。虽然她尚未举行包头帕仪式,但是早已同离麻栗寨不远的一个名叫黄岭的瑶寨的青年木西交上了朋友。
        为了同木西见面,她便叫前来给自己送饭的弟弟布佳给木西送信,让他晚上到麻栗寨商量对策。
        麻栗寨瑶老是十分有心计的人,他知道童勐沙在麻栗寨安有底线,所以在冬梅居住的木屋除了安有铁锁外,还叮嘱冬梅不得在屋里点灯,更不能吭声和唱歌。这样,可就让冬梅犯愁了。因为木西要来,也只能在夜晚来,来时,还不能让人家知道,更不能高声叫喊,这样一来,他又怎样同自己联系呢?为此,她在白天先让小弟弟从瑶老那里借来一个木钻,在自己睡觉的床头靠近枕头处的壁板上钻了一个很小的洞,然后嘱咐弟弟转告木西,晚上来时可在外面用一根小木棍探进来搅动,这样自己便知是他来了。这样,两人就可以隔着木板说话,共同商量办法。
        这天晚上,夜色如漆。木西根据冬梅的弟弟布佳带去的信息,悄然来到麻栗寨。由于他常来这里,对寨里的情况十分熟悉,所以很快找到了冬梅藏身的木屋。他到了木屋前,由于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好沿着屋壁摸索,好不容易才摸到壁板上的小洞。摸到小洞后,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小木棍从洞口探了进去并不停地搅动。
        一直在静心等待他的冬梅触到木棍,知道是木西来了,便同他隔着墙壁说起悄悄话来,共商对策。
        “木西哥——”
        正当冬梅和木西轻声细语时,忽然传来弟弟布佳的低声呼唤。
        木西正准备回答,突然从布佳的身后冲出两个大汉,一把抓住布佳,厉声质问:“你喊谁?”
        布佳挣扎着,反问:“你们是谁?”
        一个大汉狞笑道:“哈哈……我告诉你,我们是你姐夫所派来监视你的!我们知道你二姐冬梅一定是藏在寨子里的,也估计到你一定会同她联系!”
        另一个大汉发现他手中的钥匙,问道:“你这钥匙是不是瑶老给你的?你姐姐是不是就藏在前面这间屋子里?”
        布佳矢口否认。
        正当这两个家伙抢过钥匙要去打开大门时,忽然从他们身后蹿出一个身影,用木棒朝他们脑袋上各夯了一棒,将他们打昏。布佳一看,见是瑶老,惊喜地叫了起来:“原来是您!”
        瑶老忙问:“木西来了吗?”
        木西站了出来。
        瑶老对他说:“冬梅就在里面,你们赶快一起逃走吧!”
        布佳忙从那个大汉手中拿过钥匙,将大门打开……
        原来,麻栗寨瑶老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当他得知布佳白天去给木西送信的事情后,估计他的行踪已经被童勐沙的暗探发觉了,所以,当晚上布佳拿着钥匙出去的时候,便尾随其后暗中保护。结果不出所料,布佳被童勐沙的人盯上了。在情急之下,他只好将童勐沙的暗探击昏。
        冬梅和木西给瑶老磕了三个响头,感谢他的搭救之恩。瑶老扶起他们,对他们说:“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你们只有逃走了。按照我们瑶寨规矩,逃婚者只要在外面呆上三个月不被抓住,就可回来堂堂正正成亲。你们走吧!寨里的事由我来应付!”
        童勐沙的两个暗探过了很久才醒过来,当他们发现自己正躺在麻栗寨瑶老的家里,还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冬梅和木西在外面躲藏了三个月后,又回到了麻栗寨,在麻栗寨瑶老的主持下,正式成亲了。
        童勐沙虽然又气又恨,但人家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又有什么办法呢?
        木西同冬梅成亲后,就同妻子住在一起,成为上门女婿。他们成亲后,夫妻俩相亲相爱,孝敬父母,生活得十分幸福。从此以后,瑶家的父母亲开始认识到,姑舅联姻和姐嫁妹随并不一定能“亲上加亲”,也不会使子女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年轻人通过自由恋爱结成的姻缘,才是美满的婚姻。为此,都主张自己的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让他们自己通过自由恋爱寻找真正的爱情。大家从冬梅和木西的姻缘中受到启发,为了给女儿提供恋爱的方便,当女成年后,便为她们建一间“探婚房”,在房屋的墙壁钻一个“探婚洞”,让女儿的有情人通过“探婚洞”同女儿联系。久而久之,这种“凿壁探婚”便形成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