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拴红线
俗谚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可见媒人在男女婚姻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所以,又有俗谚云:“选婿先选媒。”
在中华各民族婚姻仪注中,第一位的和首要的便是通媒。只有具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才算是“正娶”。故《礼记·内则》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媒人又称“月老”。有的媒人和各种各样的婚姻介绍所也都自称“月老”,以显示自己的这种职业的神圣。为什么又将媒人称为“月老”呢?原来,“月老”是专司人间的男娶女嫁的婚姻之神的简称。说起这位“媒神”,还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在唐代,河南省有个名叫韦固的少年,因父母早丧,不得不混迹于市井,同乞丐和鸡鸣狗盗之徒为伍。有道是“稻种三年杂,人玩三年滑”。在流浪期间,他虽然也结交了不少奇能异术之士,学到不少谋生技能和本事,但也沾染上不少恶习。他的父亲生前是衙门的捕快,对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这对韦固当然是不可能没有影响。他正是凭借家传的技艺,加上从一些鸡鸣狗盗之徒那里学来的一些招数,在市井上称王称霸,名声鹊起。不过,他为人耿直,又讲义气,虽然恶作剧不断,但却很少伤害平民百姓,相反倒是常常为贫弱者张扬正气,打抱不平。后来,藩王作乱,烽烟四起,他的朋友们见他年纪轻,又身怀绝技,便纷纷劝他从戎投军,建功立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认识到长年混迹于市井,虽然逍遥自在,但绝非长远之计。于是便听从了朋友们的劝说,决定投军从戎。
有一个名叫陈新的少年,亦为孤儿,长年不离其左右。现见他要去从军,便生死要跟随他同去,愿意充当他的仆人。他见陈新为人精明能干,又无依无靠,便决定带他同去投军。路上,他们二人以主仆相称。
一天,他们来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在街上一家面食馆就餐时,忽见街面上一伙歹徒架着一名女子,朝前狂奔。后面一个瞎眼老太婆手牵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一边跌跌撞撞追赶,一边呼天号地。韦固一见此情此景,不由义愤填膺,冲上前去扶住老大娘,询问原因。
老太太哭诉道:“我是城郊卖菜的农妇,今日同大女儿翠花一同到城里卖菜,不想宋员外之子宋虎见我儿翠花有几分姿色,竟起歹意,丢下几两银子,便将我儿掳去,充当他的第七房……”
韦固一听,不由勃然大怒,立即提着戒刀,朝那伙歹徒追去。宋虎怪他多管闲事,又见他只有一人,便令喽罗扑上前来,企图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年轻人。然而,宋虎万万没有料到,这个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的年轻人,身手却十分了得,仅三五个回合,便将宋虎以及他手下的喽罗打得人仰马翻。他用戒刀架在宋虎的脖子上,要他将翠花送还给卖菜老太太,并勒令他拿一百两银子,安抚受惊吓的卖菜瞎眼老太太母女俩。不然便要结果他的狗命。宋虎保命要紧,只得命令手下放人,并派人回家取出一百两银子,送给瞎眼老太太。
韦固怕自己离去后,宋虎又图谋报复,便在离瞎眼老太太家不远的城南一家旅店住下以观动静。他听说翠花已许婆家,只是由于夫婿家贫,才迟迟未能完婚。他想,救人就要救到底,为了防止日后再生事端,只有帮翠花完婚才是正道。于是,他跑到翠花婆家,动员他们早日将翠花接过门,并又拿出银两资助他们。翠花婆家千恩万谢,很快将翠花接过门去,并请韦固为他们主婚。翠花丈夫见岳母瞎了双眼,小姑又年幼无知,为了照料这一老一小,特地将她们接到家中抚养和照料。
韦固见一切安排妥当,便决定离开宋城。
一天晚上,他从外面回到旅舍,走到门口,见有一高额隆准的白发老人,正坐在一棵大松树底下,倚靠着一个布口袋,借着月光在翻看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他走上前去,向老人问道:“老公公,夜色已深,为何一人独坐此处?”
老人朝他看了一眼,笑道:“你大概就是韦固吧?”
韦固答道:“小人正是韦固。老公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老人说:“我乃月下老人,专管人间男女婚姻大事。本城翠花姑娘婚姻大事遇到麻烦,我正是为她的婚姻大事赶到此地,得悉你已按婚牍上的记载为她们结了秦晋之好,故深为感激,特在此小憩,以与君一晤。”
韦固见他说得离奇,不由来了兴趣,问道:“您说翠花与她的夫君的婚姻大事是婚牍上记载的?”
老人将手中的书本一合,用手拍了拍书册,说道:“正是。世间姻缘,均记载在本婚牍之上了。”
韦固不信,说:“我有一小厮,现年一十六岁,尚未婚配。你能否告诉我,他未来的媳妇是谁?”
老人问:“小厮叫什么名字?”
韦固道:“他姓陈名新,小名叫狗儿。”
老人翻了翻婚册,说道:“他的妻子名叫荷花,乃河南新县人氏。他们完婚时,荷花之父当为县令。荷花现年七岁,他们完婚时,荷花正好十七岁。”
韦固又问:“请你再看看,我未来的妻子是谁?”
月下老人又翻了翻婚册,说道:“君现年二十有五,再过一十五年,才得完婚。你的妻子便是本店北头的卖菜的瞎眼老太太的小女儿——即翠花之妹碧花。碧花现年方三岁。”
韦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完全是一派胡言!我现年二十有五,再过十五年,便是不惑之年了。焉有不惑之年的人会娶一个十八岁的闺女?”
月下老人说:“信与不信,十五年后便见分晓。”
韦固又问:“你身后布袋所装何物?”
月下老人道:“赤绳子。”
“装那么多赤绳子何用?”
“以系夫妇之足。”
韦固大惑不解:“用赤绳子系夫妇之足?小小的一根赤绳子,怎能缚住一对大活人之足?”
月下老人说:“夫妇二人,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韦固朝月下老人望了一眼,笑道:“谁来系此绳?”
月下老人说:“自然由小老儿为之。”
韦固哪里肯信!他笑道:“天下男女千千万万,就凭你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子能系住所有男女双足?”
月下老人道:“此事虽极辛苦,但天帝之命不可违,小老儿只得勤勉为之。”
韦固再次打量了一下月下老人,说道:“如此说来,你乃天界神仙了?”
月下老人道:“小老儿正是天界职卑位低的小神……”
韦固道:“你所执婚牍,能否让我看上一眼?”
月下老人道:“君乃凡夫俗子,此乃天书,看也无用。”
韦固仍不甘心,定要看上一眼。正当他要上前抢夺月下老人手中婚牍时,忽然一阵风吹来,他不由打了个寒颤。当他揉了一下双眼,再看月下老人时,竟不见月下老人踪影。
他大吃一惊,知道月下老人真的不是凡人,既然不是凡人,那么他所言是受天帝之命专管人世间的男女婚姻之事定当不假。如此一想,他又不由为月下老人适才所言自己未来姻缘之事而惴惴不安。如果真的按月下老人所言,自己成家不但要延缓至十五年之后不说,而且妻子乃是一个瞎眼老太婆的至今才三岁的小女儿,将来娶这样的人为妻,岂有幸福可言!
于是,他顿生歹意。他不能让这种婚姻变成现实!他唤来自己的小仆人陈新,要他速去将翠花的妹妹碧花杀死。
陈新受命,来到翠花夫婿家,打算乘人不备将小碧花杀死。他对主人的此举本来就有看法,所以,当他看到小碧花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竟下不了毒手。为了好向主人交差,只得狠心用剑锋在她眉间轻轻刺了一下。见了韦固,谎称已将小碧花杀死了,并以剑上血迹为证。
韦固带着陈新,来到部队,双双成为士卒。由于韦固身怀绝技,作战又十分勇敢,因此屡屡立功受奖,军爵也一升再升,不到数年,便被擢拔为参军。而陈新亦因作战勇敢,被擢升为新县县令副丞。县令见他年轻有为,又一表人才,便将自己女儿许配于他。令人惊诧的是,他的妻子果然是名叫荷花,今年刚好十七岁。
韦固参加了陈新的婚礼,自然感到惊奇。在此之前,他对“月下老人”的婚牍之言尚不在意,现在也不能不信了。由此,他自然想到“月下老人”对自己的婚姻的断言,不由又感到好笑。既然人世间的婚姻皆在前世定好,那么,月下老人对自己的妻子是翠花之妹碧花的预言当不会有错,可是,自己已令陈新将其杀死,这种前世姻缘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月下老人的婚牍便不尽然可信了。
由于战事频仍,他东征西讨,始终无暇顾及自己婚姻大事。十五年后,他奉旨任信阳郡守使(一郡的军事长官,位在刺史之下),主持全郡军事。刺史王泰见其尚未婚配,便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韦固欣然同意。这不仅是因为岳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更主要的是他想到“月下老人”的婚牍上注定婚姻,如果同王刺史的女儿成婚,不管碧花是否仍在人世间,那种“注定姻缘”也便成为笑谈。他非要冲破前世姻缘的束缚!
他和王刺史的女儿成婚了。姑娘模样不错,年方十八。令他惊奇的是,姑娘的小名也叫碧花。而且,姑娘的眉间老是贴着一朵小小的五瓣红色小花。开始他还以为是姑娘爱美故意贴着花,以增容貌之美。可是,当他问起碧花贴花的原因时,姑娘的回答却使他惊奇万分。
碧花说:“妾眉间贴花,并非为了美容,而是为了遮丑。十五年前,妾年方三岁。一日,一个年轻人将我抱至一僻静之处,忽然用剑向我刺来,将我眉间刺破,血流如注。这个年轻人长叹一声,转身就跑。家人为我止住血后,慌忙去追此人,谁知转眼便不见踪影。妾从此之后,眉间便留下伤疤一块……”
韦固听罢,方知碧花就是瞎眼老太太的小女儿。但令他不明的是,她又为何成为刺史王泰的女儿呢?
碧花告诉他,她的姐姐翠花出嫁后的第三年,宋员外之子宋虎上门寻衅,杀死了姐夫和母亲,掳走了姐姐。姐姐翠花不愿受其凌辱,便跳水自尽。当时王泰正为宋城县令,迅速侦破此案,将宋虎逮捕归案,经审理后将宋虎处死。他见我无依无靠,遂收为义女,抚养至今,恩重如山。
韦固到此时,方知“天意”不可违。便同碧花一道,前去拜见岳父。王泰听韦固讲述了事情前后经过后,亦大为惊诧。他对韦固和碧花道:“这可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呀!既然你二人能结秦晋之好,完全是天意,从此以后,你们一定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韦固同碧花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夫唱妇随,幸福美满。后来,碧花连生三男两女,皆为显贵。
韦固和陈新的姻缘之事,越传越广。宋城县令是个进士,极有文才,听说此事后,找到韦固和陈新住过的客店,将其改名为“定婚店”,还亲自题写匾额,赋诗联句,使其广泛流传。
从此之后,人们便对姻缘为前世所定深信不疑。一些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无不对“月下老人”暗暗祈祷,甚至公开对“月下老人”敬奉香火。于是,有关“月下老人”的寺庙和殿堂也应运而生。如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的白云庵,就有“月老殿”。月老的神像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下联是: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一些为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穿针引线的媒人,自认自己是按“月下老人”的旨意而让天下有情人成为眷属的,因此干脆自称“月老”。因为“月下老人”事前用红线将终要成为眷属的男女的脚系住,所以在后来的婚礼上,就有了拴红线的仪式,后来又由拴红线改为“牵红巾”。直到如今,不少地方仍有拴红线和牵红巾的习俗。
在中华各民族婚姻仪注中,第一位的和首要的便是通媒。只有具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才算是“正娶”。故《礼记·内则》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媒人又称“月老”。有的媒人和各种各样的婚姻介绍所也都自称“月老”,以显示自己的这种职业的神圣。为什么又将媒人称为“月老”呢?原来,“月老”是专司人间的男娶女嫁的婚姻之神的简称。说起这位“媒神”,还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相传在唐代,河南省有个名叫韦固的少年,因父母早丧,不得不混迹于市井,同乞丐和鸡鸣狗盗之徒为伍。有道是“稻种三年杂,人玩三年滑”。在流浪期间,他虽然也结交了不少奇能异术之士,学到不少谋生技能和本事,但也沾染上不少恶习。他的父亲生前是衙门的捕快,对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这对韦固当然是不可能没有影响。他正是凭借家传的技艺,加上从一些鸡鸣狗盗之徒那里学来的一些招数,在市井上称王称霸,名声鹊起。不过,他为人耿直,又讲义气,虽然恶作剧不断,但却很少伤害平民百姓,相反倒是常常为贫弱者张扬正气,打抱不平。后来,藩王作乱,烽烟四起,他的朋友们见他年纪轻,又身怀绝技,便纷纷劝他从戎投军,建功立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认识到长年混迹于市井,虽然逍遥自在,但绝非长远之计。于是便听从了朋友们的劝说,决定投军从戎。
有一个名叫陈新的少年,亦为孤儿,长年不离其左右。现见他要去从军,便生死要跟随他同去,愿意充当他的仆人。他见陈新为人精明能干,又无依无靠,便决定带他同去投军。路上,他们二人以主仆相称。
一天,他们来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在街上一家面食馆就餐时,忽见街面上一伙歹徒架着一名女子,朝前狂奔。后面一个瞎眼老太婆手牵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一边跌跌撞撞追赶,一边呼天号地。韦固一见此情此景,不由义愤填膺,冲上前去扶住老大娘,询问原因。
老太太哭诉道:“我是城郊卖菜的农妇,今日同大女儿翠花一同到城里卖菜,不想宋员外之子宋虎见我儿翠花有几分姿色,竟起歹意,丢下几两银子,便将我儿掳去,充当他的第七房……”
韦固一听,不由勃然大怒,立即提着戒刀,朝那伙歹徒追去。宋虎怪他多管闲事,又见他只有一人,便令喽罗扑上前来,企图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年轻人。然而,宋虎万万没有料到,这个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的年轻人,身手却十分了得,仅三五个回合,便将宋虎以及他手下的喽罗打得人仰马翻。他用戒刀架在宋虎的脖子上,要他将翠花送还给卖菜老太太,并勒令他拿一百两银子,安抚受惊吓的卖菜瞎眼老太太母女俩。不然便要结果他的狗命。宋虎保命要紧,只得命令手下放人,并派人回家取出一百两银子,送给瞎眼老太太。
韦固怕自己离去后,宋虎又图谋报复,便在离瞎眼老太太家不远的城南一家旅店住下以观动静。他听说翠花已许婆家,只是由于夫婿家贫,才迟迟未能完婚。他想,救人就要救到底,为了防止日后再生事端,只有帮翠花完婚才是正道。于是,他跑到翠花婆家,动员他们早日将翠花接过门,并又拿出银两资助他们。翠花婆家千恩万谢,很快将翠花接过门去,并请韦固为他们主婚。翠花丈夫见岳母瞎了双眼,小姑又年幼无知,为了照料这一老一小,特地将她们接到家中抚养和照料。
韦固见一切安排妥当,便决定离开宋城。
一天晚上,他从外面回到旅舍,走到门口,见有一高额隆准的白发老人,正坐在一棵大松树底下,倚靠着一个布口袋,借着月光在翻看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他走上前去,向老人问道:“老公公,夜色已深,为何一人独坐此处?”
老人朝他看了一眼,笑道:“你大概就是韦固吧?”
韦固答道:“小人正是韦固。老公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老人说:“我乃月下老人,专管人间男女婚姻大事。本城翠花姑娘婚姻大事遇到麻烦,我正是为她的婚姻大事赶到此地,得悉你已按婚牍上的记载为她们结了秦晋之好,故深为感激,特在此小憩,以与君一晤。”
韦固见他说得离奇,不由来了兴趣,问道:“您说翠花与她的夫君的婚姻大事是婚牍上记载的?”
老人将手中的书本一合,用手拍了拍书册,说道:“正是。世间姻缘,均记载在本婚牍之上了。”
韦固不信,说:“我有一小厮,现年一十六岁,尚未婚配。你能否告诉我,他未来的媳妇是谁?”
老人问:“小厮叫什么名字?”
韦固道:“他姓陈名新,小名叫狗儿。”
老人翻了翻婚册,说道:“他的妻子名叫荷花,乃河南新县人氏。他们完婚时,荷花之父当为县令。荷花现年七岁,他们完婚时,荷花正好十七岁。”
韦固又问:“请你再看看,我未来的妻子是谁?”
月下老人又翻了翻婚册,说道:“君现年二十有五,再过一十五年,才得完婚。你的妻子便是本店北头的卖菜的瞎眼老太太的小女儿——即翠花之妹碧花。碧花现年方三岁。”
韦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完全是一派胡言!我现年二十有五,再过十五年,便是不惑之年了。焉有不惑之年的人会娶一个十八岁的闺女?”
月下老人说:“信与不信,十五年后便见分晓。”
韦固又问:“你身后布袋所装何物?”
月下老人道:“赤绳子。”
“装那么多赤绳子何用?”
“以系夫妇之足。”
韦固大惑不解:“用赤绳子系夫妇之足?小小的一根赤绳子,怎能缚住一对大活人之足?”
月下老人说:“夫妇二人,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韦固朝月下老人望了一眼,笑道:“谁来系此绳?”
月下老人说:“自然由小老儿为之。”
韦固哪里肯信!他笑道:“天下男女千千万万,就凭你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子能系住所有男女双足?”
月下老人道:“此事虽极辛苦,但天帝之命不可违,小老儿只得勤勉为之。”
韦固再次打量了一下月下老人,说道:“如此说来,你乃天界神仙了?”
月下老人道:“小老儿正是天界职卑位低的小神……”
韦固道:“你所执婚牍,能否让我看上一眼?”
月下老人道:“君乃凡夫俗子,此乃天书,看也无用。”
韦固仍不甘心,定要看上一眼。正当他要上前抢夺月下老人手中婚牍时,忽然一阵风吹来,他不由打了个寒颤。当他揉了一下双眼,再看月下老人时,竟不见月下老人踪影。
他大吃一惊,知道月下老人真的不是凡人,既然不是凡人,那么他所言是受天帝之命专管人世间的男女婚姻之事定当不假。如此一想,他又不由为月下老人适才所言自己未来姻缘之事而惴惴不安。如果真的按月下老人所言,自己成家不但要延缓至十五年之后不说,而且妻子乃是一个瞎眼老太婆的至今才三岁的小女儿,将来娶这样的人为妻,岂有幸福可言!
于是,他顿生歹意。他不能让这种婚姻变成现实!他唤来自己的小仆人陈新,要他速去将翠花的妹妹碧花杀死。
陈新受命,来到翠花夫婿家,打算乘人不备将小碧花杀死。他对主人的此举本来就有看法,所以,当他看到小碧花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竟下不了毒手。为了好向主人交差,只得狠心用剑锋在她眉间轻轻刺了一下。见了韦固,谎称已将小碧花杀死了,并以剑上血迹为证。
韦固带着陈新,来到部队,双双成为士卒。由于韦固身怀绝技,作战又十分勇敢,因此屡屡立功受奖,军爵也一升再升,不到数年,便被擢拔为参军。而陈新亦因作战勇敢,被擢升为新县县令副丞。县令见他年轻有为,又一表人才,便将自己女儿许配于他。令人惊诧的是,他的妻子果然是名叫荷花,今年刚好十七岁。
韦固参加了陈新的婚礼,自然感到惊奇。在此之前,他对“月下老人”的婚牍之言尚不在意,现在也不能不信了。由此,他自然想到“月下老人”对自己的婚姻的断言,不由又感到好笑。既然人世间的婚姻皆在前世定好,那么,月下老人对自己的妻子是翠花之妹碧花的预言当不会有错,可是,自己已令陈新将其杀死,这种前世姻缘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月下老人的婚牍便不尽然可信了。
由于战事频仍,他东征西讨,始终无暇顾及自己婚姻大事。十五年后,他奉旨任信阳郡守使(一郡的军事长官,位在刺史之下),主持全郡军事。刺史王泰见其尚未婚配,便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韦固欣然同意。这不仅是因为岳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更主要的是他想到“月下老人”的婚牍上注定婚姻,如果同王刺史的女儿成婚,不管碧花是否仍在人世间,那种“注定姻缘”也便成为笑谈。他非要冲破前世姻缘的束缚!
他和王刺史的女儿成婚了。姑娘模样不错,年方十八。令他惊奇的是,姑娘的小名也叫碧花。而且,姑娘的眉间老是贴着一朵小小的五瓣红色小花。开始他还以为是姑娘爱美故意贴着花,以增容貌之美。可是,当他问起碧花贴花的原因时,姑娘的回答却使他惊奇万分。
碧花说:“妾眉间贴花,并非为了美容,而是为了遮丑。十五年前,妾年方三岁。一日,一个年轻人将我抱至一僻静之处,忽然用剑向我刺来,将我眉间刺破,血流如注。这个年轻人长叹一声,转身就跑。家人为我止住血后,慌忙去追此人,谁知转眼便不见踪影。妾从此之后,眉间便留下伤疤一块……”
韦固听罢,方知碧花就是瞎眼老太太的小女儿。但令他不明的是,她又为何成为刺史王泰的女儿呢?
碧花告诉他,她的姐姐翠花出嫁后的第三年,宋员外之子宋虎上门寻衅,杀死了姐夫和母亲,掳走了姐姐。姐姐翠花不愿受其凌辱,便跳水自尽。当时王泰正为宋城县令,迅速侦破此案,将宋虎逮捕归案,经审理后将宋虎处死。他见我无依无靠,遂收为义女,抚养至今,恩重如山。
韦固到此时,方知“天意”不可违。便同碧花一道,前去拜见岳父。王泰听韦固讲述了事情前后经过后,亦大为惊诧。他对韦固和碧花道:“这可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呀!既然你二人能结秦晋之好,完全是天意,从此以后,你们一定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韦固同碧花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夫唱妇随,幸福美满。后来,碧花连生三男两女,皆为显贵。
韦固和陈新的姻缘之事,越传越广。宋城县令是个进士,极有文才,听说此事后,找到韦固和陈新住过的客店,将其改名为“定婚店”,还亲自题写匾额,赋诗联句,使其广泛流传。
从此之后,人们便对姻缘为前世所定深信不疑。一些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无不对“月下老人”暗暗祈祷,甚至公开对“月下老人”敬奉香火。于是,有关“月下老人”的寺庙和殿堂也应运而生。如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的白云庵,就有“月老殿”。月老的神像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下联是: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一些为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穿针引线的媒人,自认自己是按“月下老人”的旨意而让天下有情人成为眷属的,因此干脆自称“月老”。因为“月下老人”事前用红线将终要成为眷属的男女的脚系住,所以在后来的婚礼上,就有了拴红线的仪式,后来又由拴红线改为“牵红巾”。直到如今,不少地方仍有拴红线和牵红巾的习俗。
今日更新
-
月老 千里姻缘一线牵
[2019-05-28]
-
送子观音 保佑人们子嗣众多
[2019-05-28]
-
炉神 红红火火,家家兴旺
[2019-05-28]
-
井神 生活不能缺少水的滋养
[2019-05-28]
-
床神 高枕无忧,美梦成真
[2019-05-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