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鉴《游紫柏山记》
张星鉴《游紫柏山记》
张星鉴
紫柏山在北栈中,今留坝厅境也。戊午冬,余自都入蜀,于十二月初六日从宝鸡入栈道,渡渭,清涧悬崖峭壁,架木为桥,令人不敢逼视。如是者三日。初九日五鼓,自南星东行,南望山坳,洞开一线,曰陈仓沟。三十里至松林驿,十里长桥铺,七里柴关岭,即紫柏山之跗也。
山巅高出云表,上有七十二洞,多产药物,修真者居之。下岭八里,俗称庙台子,有留侯祠。程侍郎恩泽典试蜀中,过此为题“留侯辟谷处”,书法苍劲,刻诸石碣。因碣侯像,饭于祠中,山肴野簌,皆山中产也。羽士引余至授书楼,祠中最高处也。杂筇竹万竿,随山径之高下栽之,中多画眉鸟,鸟声与落叶声相和,为山中别开一境。寻山径而北,围以石壁,疏泉为池,林木益幽秀。登杰阁,羽士新建也,阁势巍奂,忘其为深山中。闻祠于二十年前仅数椽,足以蔽风雨耳; 今则鸠工庀材,继长增高,山林为之生色矣。
良久,闻钟磬声,羽士礼拜也。因叹曰:“侯以王佐才定汉室,功成勇退,其出处合于圣贤之义,所谓‘天民’者是已! 世有秉国钧,当大任,其功名与侯埒,时值承平,诩诩自得; 迨国家多故,置身泉石,自谓神仙,比于侯之明哲保身。以余观之,此其人,富贵中人,不得谓之功名中人。如侯者,殆无愧为功名矣!”羽士曰:“客言良是,恐未可为不知者道也。”揖余而别曰:“此间地僻,夜有虎狼,前途尚远,客其慎之!”乃命舆夫匆匆就道。
出山十数里,抵桃园浦。野店数家,景色凄凉。回首山中,仿佛仙景,瑶台琼阁,悉化烟云。四十里至留坝厅,暮矣。因记此。
天下名山僧占多,秦岭南麓的紫柏山因有留侯祠 (俗称张良庙) 而出名; 又因其地处在褒斜石栈道与川陕公路的必经之地,益发为游人提供了游览之便。
清人张星鉴的这篇游记采取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手法,给人们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名山胜迹图。
第一段象大江中的航船由远而近、由隐而显地逐步把读者带到紫柏山前。“紫柏山在北栈中,今留坝厅境也。”开头第一句先作了大概的地理介绍,即开始描写其动态:“戊午冬,余自都入蜀,于十二月初六日从宝鸡入栈道,渡渭”,过了渭河之后,即进入了“清涧悬岩削壁,架木为桥,令人不敢逼视”的险境,而且连走了三天的崎岖险路,到初九日经陈仓沟、松林驿、长桥铺、柴关岭——才到了紫柏山脚。这是一种远景,也是一种铺垫,说明游紫柏山之不易。
第二段是中景,是重点。“山颠高出云表,上有七十二洞,多产药物,修真者居之。下岭八里,俗称庙台子,有留侯祠。”这是因山即庙,到了游览的最中心了。祠门上有“书法苍劲”的“留侯辟谷处”五个大字。这就点出了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避世隐居于此处。(“辟谷”,即逃避食谷,隐居山林不食人间烟火之意。) 接着描写,祠中道士作导游,“引余至授书楼,祠中最高处也。”授书楼是援引张良汜桥进履,孺子可教,黄石公授与兵书的故事而修建的。“中多画眉鸟、鸟声与落叶声相和”,写得很细致,真不愧“为山中别开一境”。“疏泉为池,林木益幽秀”,“阁势巍奂,忘其为深山中”等等都是景中语,处处透露出作者对此钟爱之意。
第三段因景生情,因道士作法事而抒发议论:“侯以王佐才定汉室,功成勇退,其出处合于圣贤之义,所谓‘天民’者是也。”对张良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功成身退,不恋官位是值得大大称赞的。引申下去,作者还对某些国家重臣 (秉国钧者) 在和平时期安居其位,动乱时期却要“置身泉石,自谓神仙”还自比为张良的明哲保身,真是东施效颦,可笑得很。照作者看来,这种人与张良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此其人,富贵中人,不得谓之功名中人。”他把功名与富贵分开来看,这是一个独创。某些人是富贵中人,贪图的是富贵。但是,张良不图富贵,却益发有了功名。作者的高论与民族英雄林则徐《谒留侯祠》诗中对张良的评论是同一观点:
除秦便了复仇心,勇退非关虑患深。
博浪沙椎如早中,十年应已卧山林。
张良的高风亮节为紫柏山增色不少,也是这篇游记要重点突出的主题。
末段由近而远地,像江上的航船渐渐地隐没了:“出山十数里,抵桃园浦。野店数家,景色凄凉。回首山中,仿佛仙景,瑶台琼阁,悉化烟云。”这是最后一次的铺垫——用凄凉的景色来映衬山的美景与可爱,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味无穷的魅力。这也正如林则徐在同题诗之四中描绘的:
清泉漷漷竹娟娟, 七十二峰青可怜。
但借先生半弓地,不须辟谷也登仙。
-
范成大《峨眉山行记》
[2019-06-22]
-
敖英《峨眉山记》
[2019-06-22]
-
和瑛《巩宁城望博克达山》
[2019-06-22]
-
和瑛《度海都河冰桥》
[2019-06-22]
-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