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解】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以后屡圮屡建。旧址在蛇山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1895年移建于蛇山之巅。黄鹤楼因黄鹤山而得名。又传说有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氏未收其酒资,道士以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对辛氏曰:“酒客至则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致富,后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黄鹤下壁,道士遂跨鹤飞去。黄鹤楼自古濒临大江,登楼可观浩瀚长江的壮丽景色。此诗写登临黄鹤楼极目千里所见的壮观景色,也写出了诗人俯瞰江汉之际的乡关之思。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欲赋诗,见此诗题于壁上,遂叹而搁笔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严羽《沧浪诗话》曾夸说唐人七律当推此诗为第一。
【全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
崔颢,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雁门胡人歌》诗。
【注释】
①昔人:指骑鹤过黄鹤山的仙人王子安、费祎等。②历历:清晰可见。③萋萋:草木茂盛貌。《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作《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或说此洲即因此而得名。④乡关:故乡。
【译文】 前人已经乘坐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会再来,千百年来只有片片白云自在飘游。天晴气朗汉阳平川上葱郁的树木清晰可见,萋萋的芳草长满了鹦鹉洲头。太阳落山可我的家乡现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茫茫令人忧愁。
【赏析】
黄鹤楼,是湖北省著名的古迹之一。在众多吟咏它的诗篇中,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 “千古之奇”。传说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欲赋诗,看到崔颢的这首后,感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为之搁笔。崔氏之作,正是以其浩瀚的时空意识和深沉的乡关之思赢得了 “第一”(《沧浪诗话》) 的桂冠。
诗的首句由传说着笔。据《南齐书》记载,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此处,黄鹤楼因此得名。这里的 “昔人”, 即指传说中的仙人。“昔人已乘黄鹤去”,这是一种时间意识的警觉:该走的都走了,我辈又当如何?诗人登斯楼,敏锐地感觉到了时光的流逝和往昔的不可回复,今古茫茫之感充溢于心。“此地空余黄鹤楼”又将这种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相交错,时间的流动是无迹象的,而我们从黄鹤楼这一在空间上可以把握到的意象中,感觉到了时间的运行。黄鹤、仙人已成为传说中虚幻的存在,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是这空空落落的黄鹤楼。三、四句,诗人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这一感受。黄鹤飞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只有那天际的白云还在黄鹤楼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萦迴着。然而“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白云又何曾是昔日之白云呢? 首联写昔人与黄鹤楼, 这一联是写黄鹤与白云,一、三句的黄鹤、昔人在时间上同属于过去的存在,二、四句的黄鹤楼、白云则是在空间上可以看到的具体的实在物,两相对照,所要表达的意蕴更加明晰。由眼前之景 (楼、云) 的触发,诗人的思绪转向过去, 引我们到一个遥远的传说里,而这传说的虚无缥缈和不复回返, 又给人以今古难接之感,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悠悠”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的缕缕情怀和作者邈远的情思。它静中含动,为作者飘忽摇荡之心态,做了最完美最贴切的说明,使人体味到一份淡淡的哀伤和怅惘。而接下来的“空”字, 又将这一切的柔情和怅惘都化为轻烟梦影! 于是, 一种深重的悲凉便在诗篇中弥漫了开来。往者已矣,而未来, 又是那么难以把握。“去”、“空”的重复出现,使登楼的诗人,有着 “伊人信往矣,感伤为谁叹” (陈子昂 《感遇》之十六) 的悲情。他是孤独的, 也是寂寞的。
五、六两句,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晴川阁边的绿树清晰可辨,鹦鹉洲上长满了茂盛的芳草。句中的 “晴川”,既是地名,又令人联想到晴朗的天空下那一望无际的平川,它与绿树芳草一同构成了这一画面的明快格调, 那当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晴川阁, 在今湖北汉阳龟山东麓, 隔江与黄鹤楼相对。鹦鹉洲, 在湖北汉阳县西南江中。诗人把目光转向了一个绿树芳草的所在。这一片崭新的风景是诗人对寂寞狐独的挣脱,他试图使自己的心境明朗起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减轻心头的沉重,那茸茸的芳草又惹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招隐士》),对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故乡是最温暖的。那是疲倦心灵的归宿,是孤独情感的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是诗人在俯仰宇宙、思接千古之后所引起郁闷情感的渲泄。而故乡又在哪里呢?诗人举目四望: 日落黄昏时分,江面上烟波浩淼,一片迷蒙,他的情绪又一次落进了愁苦的深渊。这又是一层转折。据考证,崔颢在入河东军幕前曾为谋求功名, 游历江南。当他登上黄鹤楼, 面对着无限寥廓的宇宙空间时, 一种怀古悯今的情绪将他笼罩。“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愁”,既是乡愁,也是世路茫茫之愁,它蕴含着作者深重的人生概叹。《唐才子传》说他“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在他“有文无行”的背后,不正潜存着一种无可解脱的寂寞情怀么?这一“感慨”太沉重了, 以至于穿过千百年的时光隧道, 在人们的心弦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全诗通过几层转折,逐层深入地传达出了诗人登楼后的独特感受,跌宕起伏, 动人心魄。
【点评】
武汉黄鹤楼,是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耸立龟山脚下,面对浩浩大江,引 来许多文人才子,登楼观览,题写诗赋。据说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也是诗 兴大发,准备题诗一首。题诗之前,当然先要去看一看前人都写了些什么。 当他看到崔颢的这首题诗的时候,愣住了,冥思苦索,搜尽枯肠,还是觉得 无论如何都超不过崔诗,只好搁笔。据说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拳打倒 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并不算一流的诗人,但是这一首能使诗仙搁笔的名诗,却使他永 远名载史册。
黄鹤楼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有仙人曾经骑鹤过此,在楼上休息过。此 诗既然是题咏黄鹤楼的,开始当然得应景言事。
首联平平,但恰到好处,为下文留足了地步。昔日那个仙人已经骑黄 鹤而去了,这里只留下了黄鹤楼供人凭吊。起得平,下文的空间就足,想怎 么说都行。如果起句太强,就像一部音乐作品,一来就是高潮,则下面就不 知道该如何写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像李贺的那首《雁门太守行》首句“黑 云压城城欲摧,甲光映日金鳞开”确实是名句,气势恢宏,但从整体章法上 讲,就未必最好,下面的三联就明显太弱。不信,问问一般的读者,还记得 下面的三联吗?《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大家商定联诗, 并定了次序,“凤姐儿说道:‘既是这样说,我也说一句在上头。’”“凤姐儿 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剩下的我就不知道 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儿笑道: ‘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 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 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讲得很有道理,曹雪 芹是深谙作诗之法的。
颔联紧承首联,但却以黄鹤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引出人们无限的 遐思。
颈联写眼前之景,隔着滔滔江水,极目远望,林木葱茏,芳草萋萋,景 色是如此壮美。于是很自然地逗起下文,引出全诗的主题——思乡。
这首诗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虽然不一定恰当,但至少应该是唐 人七律中的超一流之作。
今日更新
-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8-06-23]
-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18-06-23]
-
崔颢《黄鹤楼》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23]
-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018-06-23]
-
崔颢写完《黄鹤楼》名声大噪,连李白都竞相模仿
[2018-06-2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