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2018-10-29 可可诗词网-诗词论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 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曰:“为我语唐天子; 吾是 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 于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县,拜善行为朝散大夫。高宗乾 封元年还自岱岳,过真源县,诣老君庙追尊为元元皇帝。玄宗 开元二十一年,亲注老子 《道德经》,令学者习之。二十九 年,两京及诸州各置元元皇帝庙,京师号元元宫,诸州号紫极 宫。(封演 《封氏闻见记》 卷一)

僧从晦住安国寺,道行高洁,兼工诗,以文章应制,上 (按指宣宗) 每择剧韵令赋,亦多称旨。晦积年供奉,望紫方 袍之赐,以耀法门。上两召至殿上,谓之曰:“朕不惜一副紫袈 裟与师,但师头耳稍薄,恐不胜耳。”竟不赐,晦悒悒而终。 (裴廷裕 《东观奏记》)

(吴筠) 凡为文词理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 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容之者,其惟筠乎。 (《全唐文》 卷五○八权德舆《吴尊师传》)

颜公姓薛氏,字茂圣。少工为五言诗,天赋其才,迥超名 辈。(同上书卷八二九颜荛《颜上人集序》)

文郁师者,读孔氏书,为诗歌逾百篇,其为有意乎文儒事 矣,又遁而之释。(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二五《送文郁 师序》)

代之游民,学文章不能秀发者,则假浮屠之形以为高; 其 学浮屠不能愿悫者,则又托文章之流以为放。以故为文章浮 屠,率皆纵诞乱杂,世亦宽而不诛。(同上 《送方及师 序》)

元暠,陶氏子,其上为通侯,为高士,为儒先。资其儒, 故不敢忘孝; 迹其高,故为释; 承其侯,故能与达者游。 (同上 《送元暠师序》)

释子工为诗尚矣。休上人赋 《别怨》,约法师 《哭范尚 书》,咸为当时才士之所倾叹。厥后比比有之。(刘禹锡 《刘宾客文集》卷一九《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 清江扬其 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 昼公能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至如 《芙蓉园新寺》 诗 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 黄耳寄家书。”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特雄于诗僧间邪? (同 上)

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 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词妙而深者,必依于声律。故 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名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 然以清。 由慧而遣词, 故粹然以丽。 信禅林之萼, 而诫河之 珠玑耳。(同上书卷二九《秋日过鸿举法师院便归江陵诗 序》)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 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 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 山。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 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既至,与 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 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诏于岳观 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 多盗,乃东游会稽。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 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旧唐书·吴筠传》)

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 玄孙。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 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 之法,至汝四叶矣。”承祯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则天闻 其名,召至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 于洛桥之东。景云二年,睿宗令其兄承祎就天台山追之至京, 引入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固辞还山,仍赠宝琴一 张及霞纹帔而遣之,朝中词人赠诗者百余人。开元九年,玄宗 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 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同上书 《司马承 祯传》)

江南多名僧。贞元、元和已来,越州有清江、清昼,婺州 有乾俊、乾辅,时谓之会稽二清、东阳二乾。(王谠 《唐 语林》卷四)

政平坊安国观,明皇时玉真公主所建。门楼高九十尺,而 柱端无斜,殿南有精思院,琢玉为天尊老君之像。叶法善、罗 公远、张果先生并图形于壁。院南池引御渠水注之,迭石像蓬 莱、方丈、瀛洲三山。女冠多上阳宫人。其东与国学相接。咸 通中,有书生云:“尝闻山池内步虚笙磬之音。卢尚书有诗云: “夕照纱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闲看白首诵经者,半是 宫中歌舞人。” (同上书卷七)

唐僧诗,除皎然,灵彻三两辈外,余者率皆衰败不可救, 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今择其稍胜者数联于后。清塞云: “丛桑山店迥,孤烛海船深”;“寒扉关雨气,风叶隐钟音”;“饥 鼠缘危壁,寒狸出坏坟”。齐己云:“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听泉);“湘水泻秋碧,古风吹太清”(听琴)。贯休云:“好山行 恐尽,流水语相随”;“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子兰云:“疏 钟摇雨脚,积水浸云容”。怀浦云:“月没栖禽动,霜晴冻叶 飞”。亦足以见其清苦之致。(范晞文 《对床夜语》 卷 五)

唐搢绅自浮屠易业者颇多。刘禹锡《酬准南廖参谋》:“初 服已惊白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李义山 《呈令狐相公》 诗 曰:“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欲休官。”以指其座中人,皆显 言之,盖当时自不以为讳。(蔡启 《蔡宽夫诗话》)

(道) 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健,比之潘、刘。 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酬唱,递作笙簧。故人谚 云:“霅之昼,能清秀; 越之澈,洞冰雪; 杭之标,摩云霄。” 每飞章寓韵,竹夕花时,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所以辞林乐府 常采其声诗。(赞宁 《宋高僧传》卷一五《道标传》)

(僧复礼) 游心内典,兼博玄儒,尤工赋咏,善于著述, 俗流名士皆仰慕之。(同上书卷一七 《复礼传》)

(灵一) 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同上书卷二○ 《灵一传》)

(玄宴) 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 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同上 《玄宴传》)

昙域,戒学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许慎《说文》见行于 蜀。有诗集,亚师之体也。(同上书卷三。《贯休传》 附 《昙域传》)

唐末五代文物衰尽,诗有贯休,书有亚栖,村俗之气大率 相似。(苏轼《仇池笔记》卷上)

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 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 雨声也。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 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魏庆之《诗人玉 屑》 卷三)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于中国久矣。士大 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 谓学,此一流也。诗家者流,又能精述其趣味之奥,使人玩之 而不能释,亦岂可谓无补于身心者哉? (方回 《瀛奎律 髓》卷四七)

自齐梁以来,方外工文者,如支遁、道遒、惠休、宝月之 俦,驰骤文苑、沉淫藻思,奇章伟什,绮错星陈,不为寡矣。 厥后丧乱,兵革相寻,缁素亦已狼藉,罕有复入其流者。至唐 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率皆崇衷像教,驻念津梁,龙象 相望,金碧交映。虽寂寥之山河,实威仪之渊薮。宠光优 渥,无逾此时。故有颠顿文场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 裳,拨矰激,杳然高迈,云集萧斋,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 台澄皎,无事相干,三余有简牍之期,六时分呤讽之隙,青峰 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屧,幽境寻真,景变序迁,荡入冥 思。凡此数者,皆达人雅士,夙所钦怀,虽则心侔迹殊,所趣 无间。会稽传孙、许之玄谈,庐阜接谢、陶于白社,宜其日锻 月炼,志弥厉而道弥精,佳句纵横,不废禅定,岩穴相迩,更 唱迭酬,苦于三峡猿,清同九皋鹤,不其伟欤! 与夫迷津畏 途,埋玉世虑,蓄愤于心,发在篇咏者,未可同年而论矣。然 道或浅深,价有轻重,未能悉采。其乔松于灌莽,野鹤于鸡群 者,有灵一、灵彻、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八 人,皆东南产秀,共出一时,已为录实。其或虽以多而寡称, 或著少而增价者,如惟审、护国、文益、可止、清江、法照、 广宣、无本、修睦、无闷、太易、景云、法振、栖白、隐峦、 处默、卿云、栖一、淡交、良乂、若虚、云表、昙域、子兰、 僧鸾、怀素、惠标、可朋、怀浦、慕幽、善生、亚齐、尚颜、 栖蟾、理莹、归仁、玄宝、惠侃、法宣、文秀、僧泚、清尚、 智暹、沧浩、不特等四十五人,名既隐僻,事且微冥,今不复 喋喋云尔。(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三)

(灵一) 童子出家,瓶钵之外,余无有。天性超颖,追踪 谢客,隐麻源节三谷中,结茆读书。后百业精进,居若耶溪云 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矣。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两 浙名山暨衡、庐诸甲刹,悉所经行。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 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 誉丛林。(同上)

灵彻,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自童子辞父兄人净,戒 行果洁。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籍有声。… …初居嵩阳兰若,后来住匡庐东林寺。如天目、四明、栖霞及 衡、湘诸名山,行锡几遍。尝与灵一上人约老天台,未得遂 志。虽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未已。所谓拔 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同上)

浮图氏之入中国也,不以立语言文字为宗,于诗乎何有? 然以其超诣特卓之见,撙节隐括以为辞,固有浩博宏达,大过 于人者,则固诗之诗别出者也。而浮图氏以诗言者,至唐为 盛。世传寒山子之属,音节清古,理致深远,士君子多道之。 乃若舍风云月露、花竹山水、琴鹤舟筇之外,一语不措者,就 令可传,亦何足道哉!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五 《会 上人诗序》)

释子以诗闻世者,多出江南。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 清 江扬其波,法振沿之。风习渐盛,背箧笥,怀笔牍,挟海泝 江,独行山林间,翛翛然模状物态,搜伺隐隙,凄忔超忽,游 其心以求胜语,若有程督之者。嗜吟憨态,几夺禅咏。嗣后转 噉羶名,竞营供奉,集讲内殿,献颂寿辰,如广宣、栖白、子 兰、可止之流,栖止京国,交结重臣,品格斯非,诗教何取? 诸衲大历间,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缀六义清英,首冠方外。 文、宣之代,可公以雅正接绪。五代之交,己公以清赡继响, 篇什并多而益善。余则一联一什,非无可观,概如么弦孤韵, 瞥入人目, 非大音之乐, 不能缕云。 羽流惟吴筠、 杜光庭诗 较多。筠尝与李白游,史遂云诗亦与白相甲乙,殊谬。光庭格 下,尤无足称。(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八)

世知诗律盛于开元,而不知禅教之盛,实自南岳、青原兆 基。考之二大士,正与李、杜二公并世。嗣是列为五宗,千支 万委,莫不由之。韩、柳二公,亦当与大寂、石头同时。大颠 即石头高足也。世但知文章盛于元和,而不知尔时江西、湖南 二教,周遍寰宇。(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八)

唐仙家能诗者,许宣平“隐居三十载”,及“负薪朝出郭”一 绝,是初唐语; 张志和“八月九月芦花飞”,又“西塞山”一绝, 是中唐语; 鍾七言三绝、吕七言一律,近晚唐。(胡应麟 《诗薮》 外编卷二)

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 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 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王士禛《香祖笔记》 卷二)

予谓不唯坡、谷,唐人如王摩诘、孟浩然、刘昚虚、常 建、王昌龄诸人之诗,皆可语禅。(王士禛《居易录》)

摩诘诗如参曹洞禅,不犯正位,须参活句。然钝根人学渠 不得。(刘大勤 《师友诗传续录》述王士禛语)

诗为至清之物。僧中之诗,人境俱夺,能得其至清者。故 可与言诗,多在僧也。齐己云:“五七字中苦,百千年后清”, 此之谓也。(黄宗羲 《南雷文约》 卷四 《平阳铁夫诗题 辞》)

夫寒山、拾得村墅屋壁所抄之物,岂可与皎然、灵澈契其 笙簧? 然而皎、灵一生学问,不堪向天台炙手,则知饰声成 文、雕音作蔚者,非禅家本色也。(同上书卷四 《定林禅 师诗序》)

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彻中边,空外之音也,水 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 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之而不可得。盖空诸所有,而独契 其宗。(赵殿最《王右丞集笺注题序》)

唐释能诗者众,其最著者莫过皎然、齐己、贯休。然皎然 稍弱,贯休稍粗,要当以齐己为第一人。(《四库全书总 目》)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