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渊源
绝句者,一句一绝也。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 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 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王维诗:“柳条拂地不须 折,松树披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宋 六一翁亦有一首云:“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 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皆此体也。乐府有“打起黄莺 儿”一首,意连句圆,未尝间断,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 (杨慎 《升庵诗话》 卷一一)
杜工部称庾开府曰清新。清者,流丽而不浊滞; 新者,创 见而不陈腐也。……《重别周尚书》云:“阳关万里道,不见一 人归。唯有河边雁,年年南向飞。”《咏桂》云:“南中有八桂, 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唐人绝句,皆仿效 之。(同上书卷九)
唐人之诗,乐府本自古诗而意反近,绝句本自近体而意实 远。故求《风》、《雅》之仿佛者,莫如绝句。唐人之所偏长独 至,而后人力追莫嗣者也。擅场则王江宁,骖乘则李彰明,偏 美则刘中山,遗响则杜樊川。少陵虽号大家,不能兼善,以拘 于对偶,且汨于典故,乏性情尔。(同上书卷一一)
杨伯谦云:“五言绝句,盛唐初变六朝 《子夜》体; 六言, 则王摩诘始效顾陆体; 七言,唐初尚少,中唐渐盛。”又按《诗 法源流》云:“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 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 后各两句。故唐人称绝句为律诗,观李汉编《昌黎集》,凡绝 句皆收入律诗内是也。”周伯弜又云:“绝句以第三句为主,须以 实事寓意,则转换有力,涵蓄无尽。”由是观之,绝句之法可见 矣。(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按绝句诗源于乐府,五言如《白头吟》、《出塞曲》、《桃叶 歌》、《欢闻歌》、《长干曲》、《团扇郎》等篇,七言则如《挟瑟 歌》、《乌栖曲》、《怨诗行》等篇。下及六代,述作渐繁。唐 初,稳顺声势,定为绝句。绝之为言截也,即律诗而截之也。 故凡后两句对者是截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全篇皆 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首尾四句。故唐人绝句皆称律 诗,观李汉编《昌黎集》,绝句皆入律诗,盖可见矣。大抵绝 句诗以第三句为主,须以实事寓意,则转换有力,旨趣深长。 虽以杜少陵之圣于诗,而于此尚有遗憾,则此体岂可易而为之 哉!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绝句诗》)
绝句之义,迄无定说,谓截近体首尾或中二联者,恐不足 凭。五言绝起两京,其时未有五言律。七言绝起四杰,其时未 有七言律也。但六朝短古,概曰歌行,至唐方曰绝句。又五言 律在七言绝前,故先律后绝耳。(胡应麟《诗薮》内编卷 六)
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 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体,实所从来。七言短歌, 始于 《垓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第四句之中,二韵互 叶,转换既迫,音调未舒。至唐诸子,一变而律吕铿锵,句格 稳顺,语半于近体,而意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 永倍之,遂为百代不易之体。(同上)
唐五言绝,体最古。汉如“藁砧今何在”、“枯鱼过河泣”、 “南山一桂树”、“日暮秋云阴”、“兔丝随长风”,皆唐绝也。六朝 篇什最繁,唐人多有此体,至太白、右丞,始自成家。 (同上)
五言绝句始自二京,魏人间作,而极盛于晋宋间。如《子 夜》、《前溪》之类,纵横妙境,唐人模仿甚繁。然皆乐府体, 非唐绝也。其间格调音响,有酷类唐绝者。(同上)
《西洲曲》乐府作一篇,实绝句八章也。每章首尾相衔, 贯串为一,体制甚新,语亦工绝。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 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海水绿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全类唐人。(同上)
《品汇》 谓 《挟瑟歌》、《乌栖曲》、《怨歌行》为绝句之 祖。余考《鸟栖曲》四篇,篇用二韵,正项王《垓下》格,唐 人亦多学此,如李长吉“杨花扑帐春云热”之类。江总《怨诗》 卒章俱作对结,非绝句正体也。惟《挟瑟》一歌,虽音律未 谐,而体裁实协,唐绝咸所自来,然六朝殊少继者。(同 上)
齐汤惠休《秋思行》云:“秋寒依依风过河,白露萧萧洞庭 波。思君末光光已灭,渺渺悲望如思何?”梁以前近七言绝体, 仅此一篇,而未成就。(同上)
庾子山 《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 畅。唯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 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 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之。 (同上)
简文《春别》诗“桃红李白”、“别观葡萄”及《题雁》“天霜 河白”三首,皆七言绝也。王筠元唱“衔悲掩涕”一首亦同。湘 东“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浮云与月齐。若使月光无远近,应 照离人今夜啼”,意度尤近,但平仄多同,粘带时失耳。《挟瑟 歌》,北齐魏收作,亦相先后。则七言绝体缘起,断自梁朝, 无可疑也。(同上)
五言绝,唐乐府多法齐梁,体制自别。七言亦有作乐府体 者,如太白 《横江词》、《少年行》等,尚是古调; 至少伯《宫 词》、《从军》、《出塞》,虽乐府题,实唐人绝句,不涉六朝, 然亦前无六朝矣。(同上)
古诗五言四句,如“采葵莫伤根”、“南山一树桂”二篇,格 甚高古,语甚浑朴,有天成之妙,此五言绝句之始也。 (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
子建五言四句,如“逍遥芙蓉池”、“庆云未时兴”二篇,较 之汉人,始见作用之迹。(同上书卷四)
张孟阳五言四句,如“气力渐衰损”一篇,较之子建,则气 格遂降。(同上书卷五)
灵运、延年五言四句又为一变。灵运如“弄波不缀手”,延 年如“风观要春景”,二篇体既俳偶,语复雕刻,然声韵犹古。 (同上书卷七)
明远五言四句,声渐入律,语多华藻,然格韵犹胜。 (同上)
何逊五言四句,声尽入律,语多流丽,而格韵始卑。 (同上书卷九)
梁简文、庾肩吾五言四句,声尽入律,语尽绮靡,而格韵 愈卑。(同上)
明远七言四句,有《夜听妓》一篇,语皆绮艳,而声调全 乖,然实七言绝之始也。元瑞谓“七言绝体缘起,断自梁朝”, 则失考矣。(同上书卷七)
刘孝威七言四句,有《咏曲水中烛影》一篇,较明远语更 绮艳,而声调仍乖。(同上书卷九)
梁简文……七言四句,有 《上留田》、《春别》、《夜望》、 《单飞雁》,语仍绮艳,而声调亦乖。(同上)
庾 (信) ……七言四句,有《代人伤往》、《夜望》、《单飞 雁》,语仍绮艳,而声调亦乖。(同上书卷一○)
江总七言四句,有 《怨诗》二篇,调虽合律,而语仍绮 艳。下至隋炀帝亦然。(同上)
炀帝幸江都,制《水调歌》,今《诗纪》所载数篇,调纯 语畅,为七言绝正体。(同上书卷一一)
诗家常言,有联有绝,二句一联,四句一绝,宋孝武言 “吴迈远联、绝之外无所解”是也。古人多有是语。四句之诗, 故谓之绝句。( 《汉书·元帝本纪赞》:“分刌节度。”韦昭曰: 刌,切也,谓能分切句截,谓之节制也。绝句二字,所从来古 矣,盖不特始自六代也。) 宋人不知,乃云是截律诗首尾 (近 人因此复改云截句,三写失乌焉矣)。目不识丁之人,妄为诗 话,以误后学,可恨之极。如此议论,亦非一事也。《玉台新 咏》有古绝句,古诗也。唐人绝句有声病者,是二韵律诗也。 元白集、杜牧之集、韩昌黎集可证。(冯班《钝吟杂录》 卷三 《正俗》)
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 律诗之前; 律诗从此出,演令充畅耳。有云绝句者,截取律一 半,或绝前四句,或绝后四句,或绝首尾各二句,或绝中二 联。 审尔,头刖足, 为刑人而已。 不知谁作此说, 人生 理! 自五言古诗来者,就一意中圆净成章,字外含远神,以使 人思; 自歌行来者,就一气中骀宕灵通,句中有余韵,以感人 情。修短虽殊,而不可杂冗滞累,则一也。五言绝句有平铺两 联者,亦阴铿、何逊古诗之支裔。七言绝句有对偶,如“故乡 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流动不羁,终不可作”江间 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平实语。足知绝律四句之说, 牙行赚客语,皮下有血人不受他和哄。(王夫之《薑斋诗 话》卷二)
五七绝句,古诗乐府之遗也,意旨微茫,无余法而有余 味。而世俗竟以截律句为言,是但见龙门、大伾,而岂知昆 仑、岷山之有所自耶! (田同之《西圃诗说》)
二韵律诗,谓之绝句,所谓四句一绝也。《玉台新咏》有 古绝句,古诗也。唐人绝句多是二韵律诗,亦不论用韵平仄, 其辨在于声韵; 古今人语音变, 遂不能了了。 其第二字或用 平、仄、平、仄,或用仄、平、仄、平,不相粘缀者,谓之折 腰体。五言、七言皆然。宋人有谓绝句是截律诗之半者,非 也。(钱良择《唐音审体》)
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谓之小律诗。或四句皆 对,或四句皆不对,或二句对二句不对,无所不可。所稍异 者,五言用韵不拘平仄,七言则以平韵为正,然仄韵亦非不可 用也。其作法则与四韵律诗迥别。四韵气局舒展,以整严为 先; 绝句气局单促,以警拔为上。唐人名作,家弦户诵者,绝 句尤多。其“离合”、“叠字”诸体,近于儿戏,然古人业有此 格,不可不知。(同上)
问: 或论绝句之法,谓绝者截也,须一句一断,特藕断丝 连耳。然唐人绝句,如“打起黄莺儿”、“松下问童子”诸作,皆 顺流而下。前说似不尽然? 答: 所谓截句,谓或截律诗前四 句,如后二句对偶者是也,或截律诗后四句,如起二句对偶是 也,非一句一截之谓。然此等迂拘之说,总无足取。今人或竟 以绝句为截句,尤鄙俗可笑。(刘大勤 《师友诗传续录》 述王士禛语)
五七言绝句,唐人加以粘缀声病耳,其体未变于古也。 (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 卷一八《渌水亭杂识四》)
五言绝句本古体。唐人所作,或从古制,或效齐梁,或与 近体相入,体制不一,类难枚举,细读之其义自见。……七言 绝句源流与五言相似,杜少陵所作,特多拗体。(翚仪 《声调谱拾遗论例》)
绝句体裁不一,或截半律,或截两联,或云关扼在第三 句,信俱有之。但绝句亦有古今体,自汉已有,如“藁砧今何 在”四首是也。六代甚夥,不可殚述。至唐绝则平仄铿然,上 下粘合,一如律体。李、杜多失粘处,实仿古绝,非唐调也。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 续集)
四句诗今人但谓之绝句,不知亦有两韵律诗也。……其法 有四句俱对者,有两句对者,有当句对者,有四句全不对者。 体格虽殊,要之非如宋人所云截八句诗中四句也。(汪士《近光集·杂论》)
杨伯谦云: 五言绝句,唐初变六朝《子夜》体也; 七言绝 句,初唐尚少,中唐渐盛,然梁简文《夜望单雁》一首已是七 绝,云云。今按《南史》,宋晋熙王昶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 诗,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 里”。梁元帝降魏,在幽逼时制诗四绝,其一曰:“南风且绝 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曰断句,曰绝 句,则宋梁时已称绝句也。柳浑《和梁武景阳楼》篇云:“太液 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流。”陈文帝时, 陈宝应起兵,沙门慧标作诗送之曰:“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 风。好看今夜月,当照紫微宫。”隋炀帝宫中侯夫人诗:“饮泣不 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萧子云《玉笥 山》诗:“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鸟啼春昼桃花 坼,独步溪头探碧茸。”虞世南《袁宝儿》诗:“学画鸦儿半未 成,垂肩大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其 时尚未有律诗,而音节和谐已若此,岂非五七绝之滥觞乎? (赵翼 《陔余丛考》卷二三)
刘会孟曰: 绝句难作,要一句一绝,短语长事,愈读愈有 味为佳。绝者,截也,截律诗也。起句对者:“双双瓦雀行书 案,点点杨花入砚池”,是截律诗之后四句。收句对者:“即今 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是截律诗之前四句。通首对 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是截律诗之中四句。其通首不对者,是截律 诗之首尾,为正格。(马鲁 《南苑一知集·论诗》)
五言绝句,截五言律诗之半也。有截前四句者,如“移舟 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也; 有截 后四句者,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 失吞吴。”是也; 有截中四句者,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也; 有截前后四句者,如“山 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也。七 绝亦然。(施补华 《岘佣说诗》)
昔之论绝句者曰: 绝者,截也。四句皆对,截律诗中也; 上二句不对,下二句对,截律诗上也; 上二句对,下二句不 对,截律诗下也。其说人皆信之。然宋齐已多五绝,隋代兼有 七绝,当时无所谓律,何从截之?故知绝句同发源于六朝也。 况二句为一联,四句为一绝,王僧孺论之甚明,乃明人不得其 旨,而妄谓截律诗,殊可一笑也。故对可,不对亦可。然对反 嫌太板,如少陵绝句是也。唐人绝句多不对。(钟秀《观 我生斋诗话》卷二)
七言绝句和乐皆五句,盖仿于淋池招商,其平仄相间唯作 者。四句则始于汤惠休《秋思引》,自是以后,盛于唐代,有 美必臻,别为一体。然其调哀急,唯宜筝笛,大雅弗尚也。而 工之至难,一字未安,全章皆顿。(王闿运《湘绮楼说 诗》卷一)
缘夫四唐篇什,体别古律,言兼五七; 律体之中,又包绝 句。详其五古,则远绍汉魏; 五律,则近变齐梁; 七古,则恢 扩汉宋,蔚成巨制; 七律,又引申五言,别创新裁。至于绝 句,虽五言实溯源炎汉,七言亦滥觞齐梁,然风格自殊,声情 迥别。七绝尤戛然自异,旷绝古今,可与七律并称有唐新制。 宋牧仲尝谓:“诗至唐人七言绝句,尽善尽美,自帝王、公卿、 名流、方外以及妇人女子,佳作累累。取而讽之,往往令人情 移,回环含咀,不能自己。”嘻! 得之矣。又云:“各体有初盛中 晚之别,而四唐七绝,并堪不朽。宋元以后,颇有名篇,较之 唐人,总隔一尘在。”嘻! 尽之矣。(邵裴子 《唐绝句选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