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日]遍照金 刚 《文镜秘府论》南卷)
史诗勿轻作。或己事相触,或时政相关,或独出断案。若 胡曾百篇一律,但抚景感慨而已。(谢榛《四溟诗话》卷 一)
诗人咏史最难,妙在不增一语,而情感自深。若在作史者 不到处别生眼目,固自好,然尚是第二义也。(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引 《诗法》 语)
晚唐人多好翻案,如温飞卿则有“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 真有紫芝翁”,徐寅则有“张均兄弟今何在,却是杨妃死报 君”。此犹阴平之师,出奇倖胜则可,若认为通衢,岂止壶头 之困! (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王介甫《明妃曲》二篇,诗犹可观,然意在翻案,如“家 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 生失意无南北”。其后篇益甚,故遭人弹射不已。至高季迪长 篇,则翻案愈奇,结句曰:“妾语还凭归使传,妾身没虏不须 怜。愿君莫杀毛延寿,留画商岩梦里贤。”意则正矣,有此事 否?恐终是文人之语,非儿女子之言也。余因思此题终不及储 光羲“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词。朝来马上《箜篌 引》,稍似宫中闲夜时”。大都诗贵入情,不须立异,后人欲求 胜古人,遂愈不如古矣。又郭代公曰:“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 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乐天则曰:“汉使却回凭寄语, 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似此翻 案却佳,盖尤为切情合事也。(同上)
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 出己 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如牧之《息妫诗》 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 怜金谷坠楼人!”《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 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意隐然,最为得 体。息妫庙,唐时称为桃花夫人庙,故诗用“露桃”。《赤壁》, 谓天意三分也。许彦周乃曰:“此战系社稷存亡,只恐捉了二 乔,措大不识好恶。”宋人之不足与言诗如此。张又新《赠妓》 诗:“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成眠”。梦,用襄王、神女 事也。《幽闲鼓吹》讥之曰:“不眠安得成梦?”此亦浅处,何以 不见耶? (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咏史诗以史为咏,正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 乐。一加论赞,则不复有诗用,何况其体? (王夫之《唐 诗评选》 卷二)
咏史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 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何焯《义门读书 记》)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此咏史之先驱也。 张都事《咏史》亦用古体,能发前人未发之蕴见。(宋长 白 《柳亭诗话》 卷二二)
咏史始于班孟坚,前人多用古体。至杜牧、汪遵、胡曾、 孙元宴、元好问、宋无辈以绝句行之,每每翻案见奇,亦一法 也。刘后村咏史诗有三百首,游清献爱之,携入都堂,故全帙 不行于世。(孟郊《赠郑鲂诗》:“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 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会得此语,方可咏物、咏史。) (同上)
古人咏史,叙事无意,史也,非诗矣。唐人实胜古人,如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号长 生”、“东风不假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诸有意而不落议论,故佳。若落议论,史 评也,非诗矣。宋以后多患此病。愚谓唐诗宗旨断绝五百余 年,此亦一端。(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一八《渌水亭 杂识四》)
太冲 《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 己有怀抱,借 古人事以抒写之,斯为千秋绝唱。后人粘着一事,明白断案, 此史论,非诗格也。至胡曾绝句百篇,尤为堕入恶道。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 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唯明远、太白能之。(沈德潜 《古诗源》 卷七)
咏史以不著议论为工,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 一经刻画, 遂落蹊径。(薛雪《一瓢诗话》)
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咏史记实事 者,即史中赞论体。(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咏史诗须别有怀抱。刘向睹成帝及赵、卫之属,为《列女 传》。荀悦以政移曹氏,作《申鉴》。习凿齿因桓温跋扈,著 《汉晋春秋》。胡致堂《管见》,专为秦桧设。朱子释《楚辞》, 有感于赵忠定。古人著书,皆有故也。作咏史诗,尚师其意。 (乔亿 《剑溪说诗》卷下)
咏史诗当如龙门诸赞,抑扬顿挫,使人一唱三叹。咏古人 即采摭古人事迹,定非高手。试看老杜咏昭烈、武侯诗极多, 何尝实填一事?而俯仰伤怀,将五百余年精神如相契合,是何 胸次也! (同上)
读史诗无新义,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 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俱非诗也。(袁枚《随园诗话》卷 二)
咏史有三体: 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冲之 《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 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一取对仗之巧,义山之“牵 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是也。(同上书卷 一四)
咏史诗今人皆杂议论,前人多有案无断之作,其讽刺劝意 在言外,读者自得之耳。(方薰《山静居诗话》)
咏史诗须有议论,须有特识,不泛泛将本人本传平铺直 叙,则不虚咏记。(林昌彝《海天琴思续录》卷一)
咏史诗,唐人以杜工部、刘长卿、李义山为最。(同 上书卷八)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 此体于咏史最宜。(施补华《岘佣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