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集
李商隐 《樊南甲集》 二十卷,《乙集》 二十卷,又 《文 集》八卷。……今《樊南甲乙集》皆四六,自为序,即所谓繁 缛者。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恢诡,宋景文序传中称谲怪 则李商隐,盖以此。诗五卷,清新纤艳,故旧史称其与温庭 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云。(晁公武《郡斋读 书志》)
《李义山诗注》三卷,附录一卷。国朝朱鹤龄撰。……李 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故元好问 《论 诗绝句》有“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语。明末释 道源始为作注。王士禛论诗绝句所谓“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 《锦瑟》解人难。千秋毛郑功臣在,尚有弥天释道安”者,即为 道源是注作也。然其书征引虽繁,实冗杂寡要,多不得古人之 意。鹤龄删取其什一,补辑其什九,以成此注。后来注商隐集 者,如程梦星、姚培谦、冯浩诸家,大抵以鹤龄为蓝本,而补 正其阙误。……至谓其诗寄托深微,多寓忠愤,不同于温庭 筠、段成式绮靡香艳之词,则所见特深,为从来论者所未及。 唯所作年谱于商隐出处及时事颇有疏漏,故多为冯浩注本所 纠。( 《四库全书总目》)
吾观于唐人李义山之诗,抑何寓意深而托兴远也? 往往一 篇之中,猝求其指归所在而不得奥隐幽艳,于诗家别开一洞 天。前贤摸索,亦有不到处,元裕之已有无人作郑笺之叹矣。 自石林禅师创始为注,而朱长孺氏续成之。驰誉艺林数十年于 兹。顾释其词未尽,释其意间有指称,仅十之二三,则读者犹 不能无遗憾焉。云间姚平山氏熟观朱注,惜其未备也。乃更为 之笺注,援引出处大半仍朱。至于逐首之后,必加梳栉,脉理 分解,精神开发,读之觉作者之用心涌现楮上,洵乎能补石 林、长孺之所未备也。……平山此书,本以释意为主,发轫于 七律,而后乃及其全。然于援引出处,亦多纠正。且如“碧文 圆顶”之补其阙,“鱼儿宝剑”之正其讹,与夫 《碧城诗》之用 “晓珠”,元引 《飞燕外传》既不确,补注引 《参同契》 又错 误,则宁从刊落。《和韩录事诗》末用韩公子非韩非,俞南史 之说已然,兹归划一,此类不可枚举,非夫博雅该通,其孰能 至于此乎! (黄叔琳《李义山诗集笺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