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2-07-21 可可诗词网-诗词论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此语来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诗画之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在我国传统艺术观念中,就有“宣物莫善于言,存形莫大于画”之说。同时也看到二者相通之处,“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便是。这在西方传统艺术理论中也是存在的。但由于西方传统艺术所强调的是诗画的表层结合。18世纪的德国艺术批评甚至用诗的标准去要求画,用画的标准去衡量诗,乃至模糊了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界线,因此才有莱莘力著《拉奥孔》一书,以强调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却从深层意韵着眼,在意境上下功夫,逐渐形成诗情画意,画境诗情,诗画相融的独特风貌。其间有一个发展过程。汉代蔡邕始为画题赞,开了画、书、文结合的先河。汉民间画工创作的画像石也有取材于文学的。如山东嘉祥武氏祠刻石画,便有不少取材于神话传说;四川新津画像石中也有《伏羲》《女娲》以及《孔子问礼》《荆轲刺秦王》等,题材与山东武氏祠相似。至晋,这种结合才向情意方向变化。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已不仅取材于同名文、赋,且注意了在取意上追求。如果说《女史箴图》画与箴文交错,尚有插图性质;那么,《洛神赋图》便已刻意追求以形写神,传情达意;洛神在水上含情脉脉,欲去还留的绰约风姿十分动人,堪称我国绘画与文学结合的早期典范。到了唐代,诗画相融之风渐盛。郑谷有诗:“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山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段善赞便取其诗意成画,以赠郑谷。


王维以他诗人与画家的气质、使得诗画艺术交融,是继承和发展这种传统的重要人物,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作为诗人,他对田园山水的描写意韵生动,几可入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其诗色、光、形、声俱显,画境沛然。这种画法不着颜色,以墨代彩,浓淡渲染,不仅清幽远淡,更显山川烟岚的神韵,诗意盎然。《唐朝名画录》对他的《辋川图》便评价曰:“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宋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题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足见其画亦可入诗。今天所能见到的相传为王维之作的《江山霁雪图》《雪溪图》仍可一览其诗情画意之风采。王维集诗画艺术于一身,其诗画高度相融的艺术境界经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点明。于是此语便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言。诚然,这也是苏轼的美学追求。


北宋诗人孔武仲在《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中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自宋以降,诗画内在神韵的结合,成了诗人画家自觉的艺术追求,加之宫庭的提倡,乃至画院以诗句为考试绘画的题目,遂蔚然成风。至元代以后,画家直接在画上题诗、诗书入画相得益彰,形成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色,“诗中有画”说的是诗歌艺术中不仅有诗情,还应当有画境,正如欧阳修说的“见诗如见画。”“画中有诗”指的是画幅中要有象外之意,具备诗那样的意境美。诗中画,画中诗,自苏轼点明,风靡历代。是我国民族诗画艺术的优秀传统,至今仍发展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