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典?

2023-07-15 可可诗词网-诗词入门 https://www.kekeshici.com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 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 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 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 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 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用典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现分述于下:

(1)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例如陆游《邻水延 福寺早行》:“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 《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 不知 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 蝴蝶之梦为 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 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2)暗典。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 方能体会。例如元遗山《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万里 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 此身。”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 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 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 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3)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例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又如林和靖《自做寿堂诗》:“湖上青山对 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艺苑 雌黄》说:“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 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 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 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 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 此”。又如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黄昏封印点刑 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中用 万般无奈之口气,“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 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

用典在诗词中的作用,其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 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 《有感》诗:“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 一盏芳醪不得尝。”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 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 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 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

其二委婉表意。例如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 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 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典出《左传》:“庄公 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 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其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 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例如李商隐 《览 古》:“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 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始 信逃尧不为名。”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汉书》平帝纪: “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 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 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 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 代子,吾将为名乎’? ”又啮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 ’曰:‘将逃 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 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其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 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例如李商隐《潭州》: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诗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 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 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 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 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 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 生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