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

2024-11-06 可可诗词网-外国爱情诗歌 https://www.kekeshici.com

〔英国〕 勃朗宁夫人

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

年复一年,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

翩然降临,各自带一份礼物

分送给世人——年老或是年少。

当我这么想,感叹着诗人的古调,

穿过我泪眼所逐渐展开的幻觉,

我看见,那欢乐的岁月、哀伤的岁月——

我自己的年华,把一片片黑影接连着

掠过我的身。紧接着,我就觉察

(我哭了)我背后正有个神秘的黑影

在移动,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发,

往后拉,还有一声吆喝(我只是在挣扎):

“这回是谁逮住你? 猜!”“死,”我答话。

听哪,那银铃似的回音:“不是死,是爱!”

(方平 译)

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1806—1861)是19世纪英国最有才华的女诗人。她出生于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酷爱文学。不幸的是,她15岁那年因骑马摔伤了椎骨,从此长期卧床,在死亡线上挣扎了20多年。1844年,她的两卷本诗集出版,诗名大震,成为与丁尼生齐名的诗人。1845年1月,本来就钦佩她诗才的诗人勃朗宁给她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从此两人飞鸿不断,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在勃朗宁的关怀和鼓舞下,女诗人的健康竟奇迹般地恢复了,第二年的春天,她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脚步踏上公园里绿色的草坪,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了。对于勃朗宁的深情厚意她怎能无动于衷呢?她终于答应了勃朗宁的求爱,以爱回报了爱,同时开始写作献给她情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

这部诗集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组诗,共44首,倾吐了诗人心灵深处无比深厚的感情,展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这些优美的诗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才华也在这里达到了顶峰。1846年9月,她冲破家庭的阻挠,和情人秘密结婚,移居意大利。他们在一起度过了15年的幸福时光,1861年6月29日,女诗人偎依在丈夫的怀抱里溘然长逝。

这首诗是《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中的第一首,也是这部爱情组诗的序曲。诗篇以回忆的笔调开始,满含着哀怨和感伤:“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年复一年,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翩然降临,各自带一份礼物/分送给世人——年老或是年少”。女诗人儿时就是古希腊文学的崇拜者,她不仅精通古希腊文、拉丁文,而且还通晓其它欧洲语言。荷马史诗是她童年时代最好的伴侣,她翻译过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其它古希腊诗人的诗篇。按她的出身,她完全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按她的诗才,她完全可以捷足先登踏进诗国的神圣殿堂。然而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她不仅终年卧身床第,忍受着病魔的煎熬,还要承受失去母亲、胞弟的打击。她的青春年华被无情地吞噬了。对于她来说,未来将是什么呢? 是天国还是地狱? 过去,希腊的史诗培育了她的想象力;现在,当她憧憬未来的时候,她也只能在那个七彩传说中寻找自己的世界: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的亲情,“时辰”之神翩然降临,给人间带来礼物、带来祝福……这种理想社会,她的前辈作家托马斯·莫尔、塞万提斯、孟得斯鸠、伏尔泰都描写过。不同的是,女诗人描写的“理想国”更带有一些苦涩。所以,在这奇妙的“幻觉”里,既有“欢乐”也有“哀伤”,最后是一片片黑影连接在一起,湮没了“自己的年华”。所以,当一个神秘的黑影袭来时,女诗人想到的就是“死”。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那银铃般的回音不是死,而是“爱”!爱情在这时才显示出她的伟力:她给这个“象青苔一般寂寞的生命”以新的活力,使这个“站在人世的边缘”的病残人不能不重新正视自己的价值。因此,“爱”在这里又成为诗人生命里程中的一个界碑:结束过去,重新开辟未来。正像诗人自己所说:“现在……第一次懂得了和死亡分开来的生命,懂得了那没有哀怨的生命”。

今日更新
  • [2019-02-0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