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

2023-10-05 可可诗词网-《诗经》翻译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
        朝夕从事。
        王事靡,
        忧我父母。
        (杞、子、事、母,之部。)
        溥天之下,(三家溥作
        莫非王土。普。)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
        (下、土,鱼部。滨、臣、均、贤, 真部。)
        四牡彭彭,
        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
        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
        经营四方。
        (彭、傍、将、刚、方,阳部。)
        或燕燕居息;(鲁燕燕作宴
        或尽瘁事国。宴。鲁瘁作
        或息偃在床;顇。)
        或不已于行。
        (息、国,之部。床、行,阳部。)
        或不知叫号;
        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
        或王事鞅掌。
        (号、劳,宵部。仰、掌,阳部。)
        或湛乐饮酒;
        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
        或靡事不为。
        (酒、咎,幽部。议、为,歌部。)
        〔译文〕
        登上那北山头,去采摘枸杞。 身强力壮的士子啊,日日夜夜当差 没个完。王朝的事儿没个完,只为 我的父母无人奉养而发愁。
        普天之下无处不是周王的土 地。四海之内,无一不是周王的臣 仆。那班大夫们执政实在不公平, 别人安安乐乐,独教我劳苦不休,忙忙碌碌。
        四匹雄壮的公马驾车奔跑在 大道上,王朝的事儿忙不停。夸奖 我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又夸我身体真健壮,还夸我年富力强正当 年,说我奔走四方理应当。
        有的人在家里安逸享受,有的 人为王事精疲力竭。有的人仰卧床 上高枕无忧,有的人奔走路上日夜 不息。
        有的人压根儿不知道民间百 姓痛苦的哭叫与呼号,有的人忧愤 憔悴身心常操劳; 有的人游息悠 闲,俯仰多自在,有的人勤于王事 朝暮皆忙碌。
        有的人寻欢作乐终日饮美酒, 有的人胆颤心惊害怕祸临头;有的 人夸夸其谈专门发空论,有的人为 了公事样样都得干。
        〔评介〕
        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六句, 后三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 历来解说基本相同。《毛诗序》云: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 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 焉。”《后汉书》云:“劳逸无别,善 恶同流,《北山》之诗所为作。”此 后方玉润《诗经原始》,姚际恒《诗 经通论》及当代高亨《诗经今注》、 陈子展《诗经直解》、袁梅《诗经译 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基本沿 用 《毛诗序》之解题。其中较有代 表性的解说当推高亨,他说:“这首 诗是统治阶级下层即士的作品,在 周代等级制度下,士当然也剥削劳 动人民,但他们又受上层天子、诸 侯、大夫等的压迫,担任徭役也很 繁重。作者写作此诗,申述了自己 的痛苦与不平。”要之,这是一位青 年士子不堪徭役之苦而发自肺腑 的怨歌。
        此诗在结构布局、表现手法与 语言技巧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首先是结构布局之精。全诗六 章,可分两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 分,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抒发自 己为了王事、终日劳碌、四处奔波 而无以侍奉父母的不幸遭遇。首章 开头以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起 兴,诉说早晚奔忙,愧对父母的怨 恨与内疚心情。二章写天下之大, 唯独自己劳苦不迭。“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贤”:艰苦,劳累。) 此乃全诗之诗眼,主旨之所在。三 章写大夫弄权、骗人有术,驱使诗 人奔走四方。“嘉我未老,鲜我方 将。”(“鲜”:称誉。“将”:强健。) 这就是大夫们企图以廉价的夸奖 来迫使诗人为王事卖命的鬼把戏, 诗人似乎已察觉到这一点,但因自 己受其支配与统治,无可奈何,只 好任其驱使,个中苦衷,难以言 尽。后三章为第二部分内容,共用 六组对比组成,将自己与王公、大 夫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鲜明的对 比,即:安然悠闲与终日当差的对 比; 高枕无忧与四处奔波的对比; 不知民忧与艰苦备尝的对比;优哉 游哉与王事缠身的对比;饮酒作乐 与忧谗畏讥的对比; 空发议论与埋 头苦干的对比。这后三章比起前三 章来,诗人哀怨悲苦、愤懑不平之 情又更推进了一层,深化了主 旨。
        其次是表现手法多样。前三 章,主要采用铺叙的手法,反复叙 述“王事靡”、 “经营四方”的奔 波操劳之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 上,先塑立起一个劳苦困顿的青年士子形象。后三章全用对比手法, 此乃全诗的精彩之笔。诗人由己及 人,由人观己,越发觉得社会之不公与黑暗,而怨恨之情亦就更为加 深。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末乃劳逸对举,两两相形,一直到底,不 言怨而怨自深矣。”这正指出了对 比手法在本诗中的不可忽略的重 要作用。
        再次是语言技巧之高。六章诗 中,前面三章每章均为六句,除 “我从事独贤”一句外,其余均为四 言句,不紧不慢地叙述着不幸的遭 遇。语气较为舒缓,诗人之怨气也 并非那般浓郁。后三章每章四句, 均为五言句,每句皆以“或”(有的 人)开头,连下十二个“或”字,大 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 琶行》)之声和“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 《望庐山瀑布》)之势,在一 气鼓荡的排比句式中造成了节促 情哀的艺术效果。这实在是一种大 胆的突破和天才的创新。故历来为 人们称道和仿效。姚际恒云:“或字作十二叠,甚奇。”(《诗经通论》)。 沈德潜更是详加称说:“《鸱鸮》诗 连下十 ‘予’字,《蓼莪》诗连下九 ‘我’ 字,《北山》诗连下十二‘或’字,情至,不觉音之繁,辞之 复也。后昌黎《南山》用《北山》之 体而张大之,下五十余‘或’字,然 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 充分肯定了《北山》诗连用“或”字 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确是中 肯之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