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
〔原文〕
常棣之华,(鲁常作棠。韩常
鄂不韔韔。棣作夫栘。鲁鄂
凡今之人,作萼。韩韔作
莫如兄弟。炜。)
(韔、弟,脂部。)
死丧之威,
兄弟孔怀。(鲁兄亦作昆。)
原隰裒矣,(鲁裒作捊。)
兄弟求矣。
(威、怀,微部。裒、求,幽部。)
脊令在原,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
(原、难、叹,元部。)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
(无韵。)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
(平、宁、生,耕部。)
傧尔笾豆,(韩傧作宾。)
饮酒之饫。(韩饫作。)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
(饫、孺,宵部。)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鲁湛作沈。)
(合、翕,缉部。琴、湛,侵部。)
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鲁帑作孥。)
是究是图,
亶其然乎?
(帑、图、乎,鱼部。)
〔译文〕
那棠棣树开花,花和花萼花蒂 互相依靠在一起,才显得特别光彩 艳丽。试看当今世上一般人,没有 能够比得上兄弟那样亲密。
死亡的事情,是最令人害怕 的,只有兄弟最为关心。人死了,埋在坟墓里,不论在高原或洼地,兄 弟也会细心地去寻觅。
那荒郊里的水鸟鹊鸰,飞则鸣 叫着,行则摇摆着,不能独自安生, 而要群居在一起,就像兄弟一样, 有了急难之处,能够急于互相救 助。在这种时候,虽然有交情好的 朋友,也只是增加一声长叹而已。
兄弟之间有时内部纷争,发生 了矛盾,但是当外面的人来欺侮他 们时,他们便同心合力一起抵抗 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交情好 的朋友,再多也不能有多大帮助。
在死亡祸乱都没有了的时候, 日子过得平安宁静了,此时有的人 却以为虽然有兄弟,倒不如朋友好 了。
摆上丰盛的宴席,端上各种各样的酒菜,开怀畅饮,喝个尽兴吧。 兄弟们相聚在一起,我们要和乐融 洽,亲密无间。
和妻子儿女和睦相处,就像弹 奏琴瑟一样和谐。兄弟们欢聚一 堂,亲密融洽情谊更深。
一家人相处在一起,相亲相 爱;妻子儿女在一起,欢欢乐乐。好 好地想一想,仔细地考虑考虑,确 实真是这样吗?
〔评介〕
《常棣》是一首燕兄弟的乐歌。 《毛序》说: “燕兄弟也。闵管蔡之 失道,故作《常棣》焉。” 《韩诗 序》也与此同。其意系指周公、管、 蔡之事,但并未明言此诗为谁所 作。郑《笺》说:“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 诗而歌之以亲之。”意谓此诗为与 周公同时辅政的召公奭所作。孔 《疏》根据《左传》和《国语》中的 记载,认为“此诗自是成王之时周 公所作以亲兄弟也。”历来说《诗》 者皆宗周公作此诗之说,今人也有 不少持此观点者。但是,从本诗诗 句来看,并无涉及周公及管蔡之 处,说成为周公所作,似属附会。因 此,我觉得只是做为燕兄弟之乐歌就可以了。
此诗八章,章四句。按照内容, 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开始以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起兴,兴中 有比,以花和花萼及花蒂互相依存 在一起,才能鲜明艳丽,说明兄弟骨肉亲情。接着以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兄弟最亲,什么人也 比不上。从而点出本诗主题。这一 章统摄全篇,是总起。
第二三四章为第二部分。用朋 友和兄弟作对比,正面说明一切人 都不如兄弟亲。按章分三层说明。 第一层从人生死丧之事说起,对人 的一生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死 丧了,孔子就曾经发出慨叹,“死生 亦大矣!”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只有 兄弟,最为关心,即使死后埋于荒 郊野外,兄弟还会去找你的坟墓,去祭奠你。当然,这一事实,是很 能说明问题的。第二层以 “脊令在原”起兴,也是兴中有比,说明人 在危难面前,只有兄弟才能急你之 所急。虽然有好朋友,在这种情况 下,最多也只是增加一声长叹而 已,无论如何是赶不上兄弟之情 的。第三层,再退一步说,即使兄 弟之间有矛盾,产生了内部纷争, 但是在遇到外侮的情况下,还是兄 弟情亲,会立即团结起来,一致对 外。这三层意思,从死丧到急难,再 到内部纷争,似乎是由大到小,但 它所说明的道理,则是由浅及深,层次递进。这正如朱熹所指出的: “其所以言之者,虽若益轻以约,而 所以著夫兄弟之义者,益深且切 矣。” (《诗集传》)
第五章为第三部分,诗人从反 面着笔,批评那些在“丧乱既平,既 安且宁”时候,竟忘了兄弟之间天 生的骨肉亲情之义,反谓兄弟不如朋友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不足取 的。
第六七八章为第四部分。以室 家好合烘托兄弟情亲。六章写兄弟 宴饮之乐; 七章以妻子好合为陪 衬,说明夫妻应该合好,兄弟更须 相亲; 八章在夫妻好合,兄弟当亲的基础上,引发人们去思考,而以反问作结,从而回应主题。
这首诗虽然有比兴、有叙述, 但从整体来看,应该说是一篇说理 诗。首章提出中心论点“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二三四章则是从三方 面进行正面论证说明朋友不如兄 弟,五章则是反证,有似驳论。六 七八章则是以夫妻子女的好合陪 衬烘托兄弟亲情。全诗紧紧扣住主 题,既能晓之以理,又复动之以情; 既能发人深思,也能给人以感染。 应该说,它是最早的较成功的说理 诗。
诗中强调兄弟之间的骨肉亲 情,主张兄弟和睦,互相关心,从 传统的伦理道德来看,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必须指出,这是一首奴 隶贵族燕饮兄弟的诗,它是产生在 当时宗法制的伦理道德土壤上的, 是当时孝悌思想的产物,因而不可 避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虽有好朋友,最终也比不上兄弟。这种说法就有过头之 处,太绝对化了。
常棣之华,(鲁常作棠。韩常
鄂不韔韔。棣作夫栘。鲁鄂
凡今之人,作萼。韩韔作
莫如兄弟。炜。)
(韔、弟,脂部。)
死丧之威,
兄弟孔怀。(鲁兄亦作昆。)
原隰裒矣,(鲁裒作捊。)
兄弟求矣。
(威、怀,微部。裒、求,幽部。)
脊令在原,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
(原、难、叹,元部。)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
(无韵。)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
(平、宁、生,耕部。)
傧尔笾豆,(韩傧作宾。)
饮酒之饫。(韩饫作。)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
(饫、孺,宵部。)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鲁湛作沈。)
(合、翕,缉部。琴、湛,侵部。)
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鲁帑作孥。)
是究是图,
亶其然乎?
(帑、图、乎,鱼部。)
〔译文〕
那棠棣树开花,花和花萼花蒂 互相依靠在一起,才显得特别光彩 艳丽。试看当今世上一般人,没有 能够比得上兄弟那样亲密。
死亡的事情,是最令人害怕 的,只有兄弟最为关心。人死了,埋在坟墓里,不论在高原或洼地,兄 弟也会细心地去寻觅。
那荒郊里的水鸟鹊鸰,飞则鸣 叫着,行则摇摆着,不能独自安生, 而要群居在一起,就像兄弟一样, 有了急难之处,能够急于互相救 助。在这种时候,虽然有交情好的 朋友,也只是增加一声长叹而已。
兄弟之间有时内部纷争,发生 了矛盾,但是当外面的人来欺侮他 们时,他们便同心合力一起抵抗 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交情好 的朋友,再多也不能有多大帮助。
在死亡祸乱都没有了的时候, 日子过得平安宁静了,此时有的人 却以为虽然有兄弟,倒不如朋友好 了。
摆上丰盛的宴席,端上各种各样的酒菜,开怀畅饮,喝个尽兴吧。 兄弟们相聚在一起,我们要和乐融 洽,亲密无间。
和妻子儿女和睦相处,就像弹 奏琴瑟一样和谐。兄弟们欢聚一 堂,亲密融洽情谊更深。
一家人相处在一起,相亲相 爱;妻子儿女在一起,欢欢乐乐。好 好地想一想,仔细地考虑考虑,确 实真是这样吗?
〔评介〕
《常棣》是一首燕兄弟的乐歌。 《毛序》说: “燕兄弟也。闵管蔡之 失道,故作《常棣》焉。” 《韩诗 序》也与此同。其意系指周公、管、 蔡之事,但并未明言此诗为谁所 作。郑《笺》说:“周公吊二叔之不 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 诗而歌之以亲之。”意谓此诗为与 周公同时辅政的召公奭所作。孔 《疏》根据《左传》和《国语》中的 记载,认为“此诗自是成王之时周 公所作以亲兄弟也。”历来说《诗》 者皆宗周公作此诗之说,今人也有 不少持此观点者。但是,从本诗诗 句来看,并无涉及周公及管蔡之 处,说成为周公所作,似属附会。因 此,我觉得只是做为燕兄弟之乐歌就可以了。
此诗八章,章四句。按照内容, 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开始以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起兴,兴中 有比,以花和花萼及花蒂互相依存 在一起,才能鲜明艳丽,说明兄弟骨肉亲情。接着以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兄弟最亲,什么人也 比不上。从而点出本诗主题。这一 章统摄全篇,是总起。
第二三四章为第二部分。用朋 友和兄弟作对比,正面说明一切人 都不如兄弟亲。按章分三层说明。 第一层从人生死丧之事说起,对人 的一生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死 丧了,孔子就曾经发出慨叹,“死生 亦大矣!”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只有 兄弟,最为关心,即使死后埋于荒 郊野外,兄弟还会去找你的坟墓,去祭奠你。当然,这一事实,是很 能说明问题的。第二层以 “脊令在原”起兴,也是兴中有比,说明人 在危难面前,只有兄弟才能急你之 所急。虽然有好朋友,在这种情况 下,最多也只是增加一声长叹而 已,无论如何是赶不上兄弟之情 的。第三层,再退一步说,即使兄 弟之间有矛盾,产生了内部纷争, 但是在遇到外侮的情况下,还是兄 弟情亲,会立即团结起来,一致对 外。这三层意思,从死丧到急难,再 到内部纷争,似乎是由大到小,但 它所说明的道理,则是由浅及深,层次递进。这正如朱熹所指出的: “其所以言之者,虽若益轻以约,而 所以著夫兄弟之义者,益深且切 矣。” (《诗集传》)
第五章为第三部分,诗人从反 面着笔,批评那些在“丧乱既平,既 安且宁”时候,竟忘了兄弟之间天 生的骨肉亲情之义,反谓兄弟不如朋友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不足取 的。
第六七八章为第四部分。以室 家好合烘托兄弟情亲。六章写兄弟 宴饮之乐; 七章以妻子好合为陪 衬,说明夫妻应该合好,兄弟更须 相亲; 八章在夫妻好合,兄弟当亲的基础上,引发人们去思考,而以反问作结,从而回应主题。
这首诗虽然有比兴、有叙述, 但从整体来看,应该说是一篇说理 诗。首章提出中心论点“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二三四章则是从三方 面进行正面论证说明朋友不如兄 弟,五章则是反证,有似驳论。六 七八章则是以夫妻子女的好合陪 衬烘托兄弟亲情。全诗紧紧扣住主 题,既能晓之以理,又复动之以情; 既能发人深思,也能给人以感染。 应该说,它是最早的较成功的说理 诗。
诗中强调兄弟之间的骨肉亲 情,主张兄弟和睦,互相关心,从 传统的伦理道德来看,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必须指出,这是一首奴 隶贵族燕饮兄弟的诗,它是产生在 当时宗法制的伦理道德土壤上的, 是当时孝悌思想的产物,因而不可 避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虽有好朋友,最终也比不上兄弟。这种说法就有过头之 处,太绝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