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泉
冽彼下泉①,浸彼苞稂②。
忾我寤叹③,念彼周京④。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⑤。
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⑥。
忾我寤叹,念彼京师⑦。
芃芃黍苗⑧,阴雨膏之⑨。
四国有王⑩,郇伯劳之(11)。
【注释】①冽:寒冷。下泉:泉水下流。②苞稂:丛生的狼尾草。③忾(xì): 叹息。④周京:周王朝的京城。⑤萧:香蒿。⑥蓍(shī):筮草,古用以占筮。⑦京 师:犹“周京”。⑧芃芃(péng):茂盛貌。⑨膏:润泽。⑩四国:四方各国。有王: 朝聘于天子。(11)郇(xún)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劳:安抚,慰劳。
【鉴赏】这是乱世思治之诗。
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三年,晋献公听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 自缢而死。重耳、夷吾同时出奔。重耳流亡至曹,曹共公对他很不礼貌。 共公听说重耳腋下肋骨相连如一骨,觉得有趣,很想观赏观赏。待重耳沐 浴时,他就靠近偷偷地观看。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举动。重耳发觉后从此 就怀恨在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为了报曹君观肋之 辱,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一举攻入曹国,并“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 (给)宋人”。这完全是为了泄私愤。可见,晋文公目无纲纪,恣意称霸, 欺凌弱国。这可能就是此诗产生的历史背景。
全诗四章。前三章写曹人怀念“周京”之明王。诗以旱草遭受寒泉浸 湿而被渍死,兴比曹国遭到晋国侵犯而被灭亡。在这亡国之日,诗人见周 室衰微,不能拯救曹国,故而叹息不已,不禁怀念起“周京”之治来。在西 周盛世,有明王执政,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各国未有敢擅 自攻伐他国的。可如今周室无有明王统理诸侯,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 诸侯出”,故晋国才敢擅自侵犯曹国。
末章写曹人怀念“周京”之贤伯。诗言黍苗茂盛是雨霖滋润的结果, “四国有王”则是郇伯安抚的结果。“郇伯”为文王之子,曾作过州伯,治 理一方诸侯颇有功绩。而现在则没有贤伯治理诸侯,致使曹国蒙受如此 巨大的灾难。细玩诗意,我们仿佛听到诗人热切怀念明王贤伯的心声。
《诗序》说是“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据此,寒泉浸物,则是比喻共公施暴政于下民。作这样理解也通。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何楷据《易林》‘十年无王,荀伯遇时’, 此诗当为曹人美晋荀砾纳敬王于成周而作。”据《春秋》记载,自昭公二十 二年王子朝作乱,至昭公三十二年城成周(东周),其间整整十年“无王”。 在此期间,晋国大夫荀砾(智伯)带兵打败了王子朝,周敬王的地位才得以 巩固,并纳敬王于成周。但诗中的“郇伯”是否就是“荀砾”,这很难确考, 因此赞美“荀砾”说只可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