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⑤。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⑥,
与子偕行⑦。
【注释】①袍:战袍。②于:语助词。兴师:起兵。③同仇:共同对敌。 ④泽:内衣。⑤偕作:共同行动。⑥甲兵:铠甲,兵器。⑦偕行:一起前往。
【鉴赏】这是秦国的军歌。
秦国地处陕西、甘肃一带,常常受到西方少数民族的骚扰侵犯。因 此,秦国借着周天子的名号,发布命令,动员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此诗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而写成。
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一章说:“难道说没有衣 裳?与你同穿一件战袍。”二章说:“难道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件内 衣。”三章说:“难道说没有衣裳,与你同穿一条裤子。”先说“袍”,次说 “泽”,再说“裳”,其意是说内外、上下衣物,都可以与战友共用。这表现 了士兵们同甘共苦、团结一致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每章后三句写国 王一旦起兵,士兵们便修整各种武器,共同对敌,同赴战场,英勇杀敌。这 表现了士兵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爱国热情。此诗今天读来仍给人以 鼓舞的力量。
此诗形式整齐,节奏明快,音调铿锵。每章结句富于鼓动的力量,很 适合出征行进中歌唱。认定它为秦国的军歌,是可信的。
《诗序》说:“刺用兵也。”朱熹《诗集传》说:“秦俗强悍,乐于战斗。” 这些说法与诗意不符。从诗中不仅难以体会出讽刺之意,而且强烈感受 到一股慨慷豪迈的战斗激情。承王命,卫家乡,本属正义之举,故诗中赞 美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