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
子惠思我①,褰裳涉溱②。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③!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④。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⑤?
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①惠:爱。②褰(qiān):提起。溱(zhēn):水名。③狂童:傻小子。 也且:语助词。④洧(wěi):水名。⑤士:男子的通称。
【鉴赏】这是情人相会之诗。
古代郑国境内,有两条河流,一条叫溱水,一条叫洧水。它们汇为一 处,名叫双泊河。这溱、洧一带的风俗,在当时比较开放。青年男女所受 的限制较少,有时还能自由地交游往来。因此,这一带的青年人在爱情追 求中,也多显得生气蓬勃,富有情趣。
全诗二章。诗中写的是一对情人相会的动人情景:脚下清清的河水, 将他俩隔在两岸。女子对她的情人说:你要是爱着我,想着我,就提起裤 管过河来吧。你如果不想我,难道我就没有他人可爱吗?你真是个头号 的大傻瓜。“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不单是开玩笑,其中还有挑战的意味。 这是勇敢而热情的试探,其意是要男的当机立断,明确表态。结尾的“狂 童之狂”则是明显的戏谑之语。这并非贬词,而是一种亲昵的表示。不难 看出,这是一个性格活泼、热情大胆、诙谐多趣的女子。
“褰裳”后来成了男女渡水相会、寄语传情的代名词。梁王僧孺《为人 有赠》诗曰:“幸有褰裳便,含情寄一语。”这一形象构思,便是从此诗脱胎 而来。
《诗序》说是“思见正”。当时郑国的国君是“忽”,他有个弟弟名 “突”的想篡夺君位。“忽”力量微弱,打不过“突”,所以国人希望得到大 国的支援来“正己”。此说与史实不符。据《左传》记载,当时一些诸侯国 都援助“突”而伐“忽”,说国人怨恨“突”篡国而思大国“正己”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