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

2020-04-06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旧石器时代始于人类出现,大约在三百万年 前,而终于新人向现代人过渡的阶段,即大约一万 四千多年前。这一时期,人类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 的原料主要是石头、木头、骨头、兽角等,制作出来 的石器以打制为主。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 晚三个阶段。甘肃有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1) 泾川县大岭上遗址
        我国目前通行的划法是将云南元谋猿人的地 质年代,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到二三十万年前定为 旧石器时代早期。泾川县大岭上遗址是甘肃仅发 现的一处基本可确认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最 初发现于1976年,以后又经过多次调查。遗址上 层地点有砍斫器、小尖状器、刮削器等共五件。加 工最好的是小尖状器,从器形和加工手段看,与华 北的北京中国猿人遗址文化相近。下层地点有大 尖状器、砍斫器、刮削器,还有粗制的石片、石核。 大尖状器、砍斫器、刮削器等均可与陕西蓝田人遗 址发现的文物相比,尤其是大尖状器是蓝田文化 的主要特色。然而甘肃的大尖状器的形式比蓝田 的要简单,蓝田尖状器的形式比较复杂特殊,但与 丁村和匼河文化中所发现的大三棱尖状器又不完 全相同。尽管三者在器形上相互有别,石制品本身 在技术上差别不大,属同一文化系统,即华北大石 片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系列。
        大岭上遗址位于甘肃东部陇东地区,是关中 通往河套的中间地带,距陕西蓝田、山西丁村、宁 夏水洞沟等古文化遗址都不很远,华北古文化极 可能在这一地区内向西、向北交流。有些研究者认 为“大岭上遗址上下地点是一种时代相近的交融 型地方文化。”(张行《简评甘肃史前考古研究新收 获》)泾川大岭上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在甘肃境内寻 找更古老的人类遗迹和遗骸提供了重要线索,同 时也表明甘肃大地也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大舞台。
        (2)镇原县姜家湾与寺沟口遗址
        甘肃境内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地点目前 发现的有两处:镇原县的姜家湾和寺沟口。两处相 距不远,地层剖面相似,时代相当,两个地点的含 化石层和文化层属于同一地质层位。这两处遗址 地层与丁村地层也有类似之处,所以它们的时代 与丁村遗址时代相当,距今二十多万年。
        两处遗址所包涵的文化遗物可分为石器和角 器两类。石器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尖状 器、球形石等。角器有人工痕迹的尖状鹿角器一 件,打制石片以锤击法为主,也采用砸击法,未见 修理台面,石器以单面打制为主,刮削器多呈石片 形。因而在这两处遗址中石片石器占很大比例,所 有石器第一步加工都较粗糙,反映出一定的原始 性。近年来,对姜家湾的石器进行了重新观察研 究,将原定为小尖状刮削器的几件器物重定为雕 刻器(《中国猿人石器研究》),这是在北京中国猿 人文化中的雕刻器确定之后提出的,使姜家湾文 化有了新的内涵。雕刻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考 古学家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工具,但从 本世纪30年代起,雕刻器存在的历史延长了。在 国外,一些莫斯特文化遗址(旧石器时期)发现了 这类工具。在国内,也不局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些遗址,如中国猿人 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如山西阳原许 家窑等遗址都曾出土过数量不等的雕刻器。但目 前,我们对这些雕刻器处于只知其形而不知其能 的阶段。姜家湾文化与陕西大荔甜水沟二次发掘 的石器很近似,可视为旧石器中期西北地区典型 的文化(参看《大荔人化石地点第二次发掘简 报》)。
        从甘肃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物的研究中, 我们可以断定包括姜家湾在内的我国北方文化是 平行发展的,既便有生态、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但 文化类型是一致的,充分说明甘肃地域文化是全 国性文化类型的组成部分,有差异,但又有密切的 联系。
        (3) 环县楼房子等遗址与“平凉人”、“武山 人”化石
        属于甘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环县 楼房子、刘家岔、庆阳县巨家原,镇原县黑土梁等 地点,其中楼房子和巨家原遗址发现较早,所出土 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有比较典型的代表 性。
        楼房子、巨家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有石核、石 片、石器等,石器多数为小型刮削器,类型有圆头 形、船头形、多刃形、高背形等。有三件尖状器都是 由石片的劈裂面向背部用石锤直接修琢的,反映 了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发 现了“大量类似骨器的骨片,有些似有人工痕迹” (参看郭厚安等《甘肃古代史》)。楼房子遗址下部 文化层底部,有燃烧过的木炭屑,一部分化石呈深 黑色,松脆,说明当时人们已学会了用火。在甘肃 环县刘家岔遗址还出土了一件原始农具“鹿角鹤 咀锄”。我国是在进入父系社会后广泛使用这一农 具的,刘家岔发现的鹿角鹤咀锄属于旧石器晚期, 早于河姆渡文化一至二万年。
        在甘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古 人类化石。在泾川县的牛角沟首次发现人类化石 材料,标本为一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命名为“平凉 人”。据测定,平凉化石人代表一个二十岁左右的 女性青年个体,在人类进化系统中处于晚期智人 的地位,其人种方面的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体质 和形态与现代人十分接近,距今约三至四万年。
        除泾川发现人类化石外,在武山县鸳鸯镇西 南二公里的大沟骨头沟中还发现了一具古人类颅 盖骨化石,经鉴定为一男性青年个体,命名为“武 山人”。“武山人”经与欧州人种、大洋洲人种、尼格 罗人种以及国内柳江人、马坝人、山顶洞人等对 比,更接近我国的智人化石,是旧石器晚期人类代 表之一。“武山人”化石是目前甘肃省境内发现的 年代较早的古人类遗骸,代表着比山顶洞人原始 的早期蒙古人种类型。
        甘肃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过去发现的大多在陇 东地区,近年在甘肃省内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晚期 的文化遗址近十处。它们不再局限于甘肃东部,而 是扩展到中部地区,据《兰州晚报》1987年9月24 日载,在榆中垲坪乡徒安村晚更新世晚期地层中 出土了几件小型打制石器以及灰烬、木炭屑等。可 以证明在一至三万年前,兰州附近就有人类生息。 另外在陇山西侧的庄浪县南湖镇双堡子沟和朱店 乡长尾沟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
        这几个遗址的发现有重要意义,把陇原旧石 器时代地点的分布从甘肃东部推进到陇山以西的 中部地区,进一步反馈出旧石器时代晚期古先民 分布的广泛,大大丰富了陇原文化的内涵。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