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之乡数吴越

2024-01-26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南的绘画,也始于三国。吴国画家曹不兴以 擅画,列为吴之“八绝”之一。他善画人物,能在五 十尺长的素绢上作画,“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 失尺度”(许嵩《建康实录》)。他还擅长画龙,所画 青龙活灵活现,放到河面上,立刻“蓄水成雾”。后 世尊其为江南画家之祖。曹不兴还擅长作佛像,故 又有“佛画之祖”的称誉。可惜,他的真迹不存于 世。
        六朝时期的江南,顾恺之和张僧繇是两位最 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是东晋时无锡人,人称“才绝、 画绝、痴绝”。他尤精人物画,能运用游线般的线 条,画出流水行云般的动感,“其神气飘然在烟霄 之上”(《画断》)。他是位现实主义绘画宗师,主张 绘画要“以形写神”,要“遇想妙得”。张僧繇是南朝 梁时苏州人。他创立了佛像绘画及雕刻的中国风 格,擅长人物肖像,多作寺院宗教壁画。他的作品 骨法奇伟,规模宏逸,“六法”精备(《苏州史话》)。 传说他画龙不点晴,生怕飞去,成语乃有画龙点 晴。张僧繇改变了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风格, 创立了“疏体”画法。唐人曾将张、陆、顾、吴道子合 称“画家四祖”。
        唐代,我国绘画艺术日臻完备。传统的人物 雕、画艺术完备,苏州画家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学张 僧繇,各有所长,“道子画,惠子塑,夺得僧繇神笔 路”,世称“画圣”、“塑圣”。杨惠之的塑像分布江 苏、河南、陕西三省,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唐代山水画的兴起,使绘画的题材更加广泛, 风格更加多样。扬州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 是其代表之一。其画画风工致、气势豪富,色彩典 雅,有“山水绝妙”之誉,对后世影响很大。五代时 董源、巨然,也擅长描绘江南山水景色,世称“董 巨”,成为宋代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
        宋承江南西蜀、南唐习俗,于宫廷设置翰林画 院。统治阶级对绘画艺术的提倡,促进了我国绘画 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宫廷画师。 北宋时,江南画师不多,浙江的燕文贵可能是较著 名的。他擅长山水,有自己的风格,人称“燕家景”。 南宋时,画院迁到杭州,于是江南的宫廷画师剧 增,产生了“南宋院体画派”,其画法以严整苍劲著 称。据厉鹗《南宋院画录》,入画院的九十六人中, 其中钱塘人便有二十九人。著名的有马和之、刘松 年、李嵩、夏珪、马远、陈清波等。
        马和之擅画人物、佛像、山水,用柳叶描,行笔 飘逸,着色轻淡,仿吴道子笔法,人称“小吴生”。代 表作是《柳溪春舫图》。刘松年擅长山水,兼精人 物。其《耕织图》被誉为“绝品”。李嵩擅画释道人 物,尤长界画,极工致,楼阁亭台,殿宇花榭,无不 构图精确,有《货郎图》。夏珪工画人物,尤擅山水。 他画山水、喜用长卷,笔法喜用“拖泥带水皴”(即 水墨法)。构图常取半边、一角,人称“夏半边”。马 远出身于绘画世家,长于山水画。其山水画富有创 造性,有层次、有意境,取景布势,简练概括,常以 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表达出浩荡而富有诗意的全 景(或言“残山剩水”,象征南唐偏安局面),人称 “马一角”或“马半边”。代表作有《踏歌图》等。马远 把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了院体画派 的最高成就。(《浙江古代史》)
        元代,遭赵孟��等复古派的反对,院体画衰 落,“元四家”的兴起,使山水画画风有了一定的变 化。“元四家”中,黄公望与倪瓒分别是常熟、无锡 人,王蒙和吴镇是吴兴、嘉善人,皆在太湖流域。元 四家画法表现出枯寂幽淡的风格。黄公望善画水。 其画,初学董、巨,后来专务写生,自成一家,代表 作是《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邹之麟称黄公望是 “画中之右军”,其《富春山居图》是“右军之《兰 亭》”。他有《写山水诀》一书,作画讲究理、趣、神兼 备,用笔简练,意境深远。倪瓒也师法董源,他的水 墨山水画,笔法简雅,似嫩而苍,似在意而无意,若 淡若疏之间,画风幽淡冷寂,有一股逸气(张荷《吴 越文化》)。吴镇尤善画山水竹石,喜作墨花,题诗 其上,人称“二妙”。 王蒙是赵孟��的外甥,好画山 水,兼善人物。王蒙之画,既学赵氏,又摹唐宋“高 品”,自成一家,董其昌称“若于刻画之工,元季当 为第一”(《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
        南宋的院体画派与元四家的风格,对江南画 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分别演绎成浙派和吴 派。
        明初,朱元璋以反元复宋自居,仿宋制,设置 画院,反对元四家风格,有意识地提倡院体画风, 一时院体横行全国,形成“院派”。浙江因基础好, 捷足先登,形成浙派。浙派取法院体,用笔刚劲。鼻 祖戴进是钱塘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翎毛。其 画,以仿南宋诸画家为主,旁及北宋诸家。其仿马、 夏的作品,甚至可以假乱真。他是浙派的始祖。他 的画风行一时,习之者颇多。戴进之后,其弟子吴 伟很出名。吴伟是常熟人。他的画充分发挥了马、 夏的风格,使作品更加豪放。明宪宗时,甚至御赐 “画状元”,浙派因此显赫一时。徐渭的画则用笔放 纵、水墨淋漓,对郑板桥、齐白石均有影响。
        吴派主要由苏州、无锡一带的画家构成。他们 以学元四家风格为主。初期声势不大,到了明中 叶,“吴门四家”出现,吴派乃崛起,且大有代替院 派、浙派之势。吴门四家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 英。沈周最擅长山水画,其画远师巨然,近宗元四 家,博取宋元之长,自成风格。他有两种风格,学王 蒙的是“细沈”,如《庐山高图轴》,于谨密中显示浑 沦之势;得力于吴镇,参之董、巨的,称“粗沈”,如 《清涣垂钓图轴》,苍劲沉着,气势雄伟,力透纸背。 沈周兼擅花卉和写意人物,用笔苍老概括,很有神 采。他的画艺当时名声很大,被推为画坛盟主。他 的弟子很多,文征明、唐寅是最著名者。文征明最 善山水,以工致秀润见称。其细笔画,秀丽柔密;其 粗笔画,苍劲郁茂。清和闲适,是文画独具的特点。 唐寅的画,笔墨灵秀,一变刻画之迹,取景写物,时 出新意,清丽中饶有韵致。唐寅绘画题材广泛,且 笔资秀雅,被公认为“明四家”中声望最大者。“唐 画”犹如书法中的“王字”,成为一种标准,为后世 画家所宗法。仇英与唐寅曾同事周臣,他最工临 摹,画风尚工细,精丽艳逸。临摹唐宋名画,落笔乱 真。明四家由于师承和实践、个性等不同,在艺术 处理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如沈、文着力于意 趣,而唐、仇则比较注意主题和结构。总的说来,在 艺术风格上有内在联系,即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 不囿一见,兼收并蓄,彼此间又经常切磋琢磨。明 四家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不为当时山水 画趋向形式主义的风尚所限,致力于上追唐宋名 作,撷取其精华而别开蹊径。这是对唐、宋以来绘 画艺术的变化和综合,“直使清代三百年之山水 画,全属此派范围之下”(潘天寿语)。明四家在当 时影响大,还在于他们多是画、诗、书“三绝”兼具 的江南才子。
        浙派、吴派,到了万历时代,渐趋衰落。代之而 起的是董其昌的松江画派。董氏也是三绝兼具的 人物,而且是阁臣,故影响十分大。董氏画古雅高 逸、秀润苍郁。松江画派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天 地。
        清代,江南画坛更趋繁荣。在南京,有“金陵八 家”(龚昌、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 荪);在苏州,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 翚);在扬州,有著名的“扬州八怪”(郑燮、金农、黄 慎、李鲜、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苏州四王 工临摹古画,金陵八家作品有较强的写实性,而扬 州八怪,用笔不受文人画束缚,敢于大胆革新,激 发了中国绘画发展的活力。清以来,江南最著名的 画家有郑板桥、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 徐悲鸿、潘天寿等。
        自三国及今,江南画业特别发达,尤其是山水 画。据《吴门画史》,仅苏州即有画家一千二百二十 二名。可见江南画家之多。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