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吴越书法

2020-04-06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吴越文艺最早驰名中国文艺舞台的是书法。 江南最早的著名书法家大概要数三国时吴国书法 家皇象。皇象是广陵江都(今扬州)人,最工章草, 其书法笔势沉着、纵横自然,有“实而不朴,文而不 华”之誉。其隶书、小篆也有特色。东晋时的陆机, 也是位书法家。其《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 为天下第一名人墨迹。皇、陆代表了吴越书法的初 期风格。
        吴越书法的驰名,和“二王”的功劳分不开。 “二王”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王”祖籍是山 东琅玡临沂,但因后来避乱,一直侨居会稽山阴 (今绍兴),受江南文化影响不少。王羲之年轻时学 书卫夫人,大抵写隶,后来又向张芝学草书、向钟 繇学楷书。他集汉魏诸家之长,一变汉魏质朴古 风,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的今体,标志着六朝时代 书法的最高水平。王羲之的字“字势雄强,如龙跳 天门,虎卧凤阁”(梁武帝《古今书评》),有“书圣” 之誉。王氏真迹今已不存,仅有二十余件摹本,最 著名的是《兰亭序》。《兰亭序》不仅是篇优美的散 文,其书艺更是亘古绝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 称。明方孝孺称:“学书家视《兰亭》,犹学者之于 语、孟”(《书林藻鉴》)。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才气纵横, 兀傲不驯,狂草笔势飞动,神纵自如,一字往往一 笔而成,间或也有二字一气呵成,因此米芾称其为 “一笔书”,如《中秋帖》。
        “二王”所创王派书系,对中国书法,尤其是江 南书法界影响十分深远。
        隋唐时期,继任王派书系的名家有智永、虞世 南、褚遂良等。智永是隋代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 七世孙。其书雍容清妍并举,峻整温润齐存,妩媚 端雅两全,深得“二王”骨髓。据说他书法出名,求 字者将他的门槛踏平,不得不用铁皮包门槛,人称 “铁门限”。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以出世之才兼 “五绝”。他幼时从师智永,深得王氏家法。其书圆 融丰腴,外柔内刚。传世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媚丽而不失遒劲。褚遂良是钱塘(今杭州)人,曾习 二王之书,并有所创新,其书流畅、丰艳、多变,对 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较多。他二人与欧阳询、 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唐代还有一位“书中仙手”李邕。李氏是扬州 人,他师法二王,但能独辟蹊径,成为一代宗师。其 书沉雅、倜傥、俊朗、流畅,有“北海如象”一说。李 邕之后,最著名的王派书手是元代的赵孟��。赵氏 是宋宗室,定居湖州吴兴,人称“吴兴书法”。赵氏 早年学宋高宗,中年勤学二王,临《兰亭序》万余 幅,晚年学李邕、柳公权,形成韵度丰艳、圆活遒丽 的“赵体”。赵的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一时,传世 作品很多,如《洛神赋》《道德经》等,是书中的瑰 宝。其妻、弟、子皆善书。
        江南书法除清和秀逸的发展主线外,还有狂 放颠逸的副线。唐张旭的草书,被称为唐代“三绝” 之一。张旭是苏州人,精通楷书,更以狂草闻名。据 说,张旭每每酒后大醉,呼叫狂走,而后落笔成书, 或以头濡墨而书,醒来视之以为神,不可复得,人 称“张颠”。张旭草书“如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 逸梦奇状,莫可穷测”(宋朱长文《续书断》),人谓 “神品”。传世书迹有《草书古诗四帖》《自古帖》等。 唐颜真卿、怀素都曾学习过他的笔法。元代的杨维 桢,也擅长行草,字体刚劲有力,笔势跌宕,字态纵 逸,人称“铁崖体”。明初以草书见长者,有“三宋”, 尤以宋濂次子宋璲出名。
        书法发展到明清,已是众彩纷呈,人才辈出。 有吴江书派、松江书派等。吴江书派以文征明为代 表,工行书,始学智永,后参黄庭坚,体势流利秀 劲,尤擅小楷,以精整见长。松江书派以董其昌为 代表。董氏学习过颜真卿、虞世南、钟繇、王羲之、 李邕等人笔势,自谓于率意中得秀色,其分行布 白、疏宕秀逸,对明末清初书法影响很大。浙江的 徐渭书法也出名,甚至有人称在文征明之上,如袁 宏道作《徐文长传》称其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 中姿婿跃出”,就其“书神”来说,“诚八法之散圣, 字林之狭客也”。的确,徐渭狂草光怪陆离,气象奇 伟,精神洋逸,难以局部得失确论。晚明草书大行, 甚至有人一反董其昌平淡天真的书风,傲岸不驯, 直抒性情,激情外溢,如浙江的倪元璐。其行草超 逸,灵秀神妙。此外,王澍长篆书,开篆书一派。朱 彝尊则开隶书一派。他把汉隶分为方整、流丽、奇 古三派。他仿流丽一派,隶书严谨秀逸。冒襄则作 擘窠大字,名声颇大。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