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自然地理分野
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
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部界
线。
燕赵区域不能仅仅依据战国时期燕、赵两国 的疆域来划分,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中 间还有另外一个大国中山国存在,二是因为燕、赵 两国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战争的胜负而变化不定。
以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赵成侯二十 五年,燕文侯十二年)为准,燕国境内的城邑有:武 阳,即燕下都,在今河北易县南;造阳,在今河北怀 来县东南;涿,在今河北涿县;武遂,在今河北徐水 县西北;桑丘,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曲逆,在今河 北完县东;阳城,在今河北望都县东;武垣,在今河 北河间县西南;阿,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易,在今 河北雄县西北;高阳,在今河北高阳县东;鄚,在今 河北任丘县北;渔阳,在今北京怀柔县东;方城,在 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临乐,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 徐州,又称平舒,在今河北大城县;无终,在今河北 蓟县等。稍后到燕昭王时,燕国强盛,在乐毅伐齐 的第二年,燕将秦开又北攻东胡,拓地千余里,新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此时燕国 的疆界除覆盖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外,还延伸 到了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 部以及朝鲜半岛等广大地区。
赵国境内的城邑有: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 代,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安阳,在今河北阳原县东 南;汾门,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观津,在今河北武 邑县东南;河间,在今河北献县东南;武城,在今河 北故城县南;巨鹿,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柏人,在 今河北柏乡县西南;元城,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沙 丘,在今河北巨鹿县南等。稍后到赵武灵王时赵国 强盛,北伐燕、代,灭中山,西北伐林胡、楼烦,新置 云中、雁门、代郡,也拓境千余里。疆域除覆盖今河 北西部、西南部外,还延伸到了山西北部、陕西东 北角和内蒙古河套地区。
与此同时,中山国境内的城邑也有:中人城, 初期都城,在今河北唐县西;顾,中期都城,在今河 北定县;灵寿,后期都城,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房 子,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鄗,在今河北高邑县东; 扶柳,在今河北冀县西北;石邑,在今河北石家庄 市西南;肥,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封龙,在今河北石 家庄市西南;元氏,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昌城,在 今河北束鹿县南;宋子,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下曲 阳,在今河北晋县西;昔阳,在今河北晋县西北;九 门,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东垣,在今河北石家庄 市东北;宜安,在今河北藁城县南;宁葭,在今河北 石家庄市西北;井陉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番吾,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南;权,在今河北正定县北;南 行唐,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曲阳,在今河北曲阳 县;左人,在今河北唐县西等。公元前323年(周显 王四十六年),中山与燕、赵、韩、魏四国同时称王, 国力强盛,疆界北部到达由今安新县经徐水县向 西的燕长城,南部到达今赞皇、高邑县一带,西到 太行山东麓,东至衡水,大致相当于今保定和石家 庄地区。
所以,虽然燕赵区域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 疆域为主体,但是完全依照两国的疆域来划定燕 赵区域的界线则是不够确切的。
燕赵区域也不能以今河北省的省界为界线。 今河北省又别称燕赵,其省界大体与战国燕、赵二 国疆界相合。然而一般所理解的地域文化,是指在 一个大致区域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其地域的 区分往往是比较模糊的自然区分,因为历史上持 续存在的文化特征绝不会由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截 然分开。今河北省的行政设置开始于1928年,由 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至今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因此用河北省这一行政区划来涵盖以往数千年的 文化发展也是不够确切的。
特别是在河北省行政区划的四围之内还独立 出了北京市和天津市。有人认为北京自西周初年 分封燕国以来,经历辽代的南京(燕京)、金代的中 都、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北京、清代的京师,是六朝 古都,这种说法不够精确。因为在分裂状态下一国 之都的性质和意义与统一状态下全国的首都是不 相同的,以往几千年间曾经作过分裂国家都城(包 括临时都城)的地方数不胜数,周代燕国的都城其 性质和意义都与赵都邯郸相差无几,而这一类的 大小都城在河北省境内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三十 个以上。只是到了明代以后,北京成为全国的首 都,才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它的历史 和文化确实不再与任何一处地方的区域性历史和 文化相同。所以自近现代以来北京史的研究已经 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不再和河北省的历 史、文化研究混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燕 赵文化等同于河北省的文化,就会给对元代以前 北京的研究带来不便。
今河北省简称为冀,其渊源来于冀州,是《尚 书·禹贡》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冀州的范围起初 很大,包括今山西大部和山东西北部在内,到汉武 帝以后辖境缩小,成为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设在 今河北境内。在冀州成为一级正式的行政设置以 前,它是一个地区的泛称,其界线划分比较模糊, 唯一可以确切作为标志的就是黄河。《尔雅·释 地》和《周礼·职方》二书都说:“两河间曰冀州”、 “河内曰冀州”。事实证明以黄河等大河、大山自然 屏障来划分地区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是十分有效 的,具有一种模糊的准确性,比用某一时代的行政 设置来划分更加确切,也更加稳定。
当然,黄河的河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汉以 前黄河绕出龙门、砥柱以后转向东北,几乎横贯今 河北省的中部,大略沿今滹沱河一线入海,另在荥 阳附近分出一支济水东流入海,当时黄河下游的 位置较今偏北很多。但自汉代以后,黄河虽屡次变 迁,基本上是自砥柱东流入海,占据了原来济水的 河道,与今黄河走向大体相符。所以,以今黄河划 分燕赵区域的南部界线是切合实际的。
唐代贞观年间划分全国州郡为十道,开元年 间划分为十五道,河北道居其一。宋代至道年间改 道为路,划分全国为十五路,河北路仍居其一。熙 宁年间河北路再分为东西二路,称河北东路、河北 西路。在诗文中河北又别称河朔,河北与河朔的称 谓在当时是非常通行的,而且也非常准确,确实是 指黄河以北这一地区。唐代河北道的北部包括今 北京市、河北省和辽宁省大部,南部包括今河南省 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宋代河北路的北境面积 缩小,但是南境仍旧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 以北地区在内,是名符其实的河北。
总之,如果认为燕赵区域主要就是古代燕国、 赵国的区域和现在河北省的区域,大体上并不错, 只是不够准确。这里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 要把燕、赵二国中间的另一大国中山国包括在燕 赵区域内。第二,要把元代以前的北京包括在燕赵 区域内。第三,要把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 部分包括在燕赵区域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燕赵 区域在文化上的完整性。
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 界。由于燕赵区域东面濒海,太行山和燕山就成为 除黄河以外界定燕赵区域的重要标志。
太行山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但基本上是南北 走向的。只是到了邻近黄河的沁阳(即古代的河 内)以后,才向西转,中间经过著名的王屋山,最后 延伸到崤华。先秦至汉唐时期通称包括燕赵区域 在内的黄河下游广大地区为山东,所指即崤山、华 山和太行山以东,足见以太行山划定地区界线是 比较合理的。
燕山山脉在燕赵区域的北部,东西走向。东面 到海,留下山海关一条通道。西面与太行山的北端 相接,中间仅隔一道有桑干河流经的山谷。
从文明的发展进程上看,太行山和燕山山脉 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战国秦 汉时期,燕赵区域内的先民居住点和人口聚居的 城邑,都是沿着太行山东麓一线和燕山南麓一线 排列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于山脚,那里有条条小河 和道道山谷,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保障。而在深山之中,平原深处以及像黄河那 样的大河附近,先民的居住点和城邑就十分稀疏。
不过,并不能认为燕赵文化是一种山岭文化, 它仍然是平原文化。太行山和燕山只是为燕赵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环境,并具有了独到 的特色。在民族冲突剧烈时,太行山和燕山是保护 内地的天然屏障;在和平到来时,通过山海关和桑 干河谷等众多通道,平原内地与山外草原之间可 进行广泛的交流。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 时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燕赵文化 所夹杂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太行山和燕山都是一条山脉,其横向的宽度 有限,可以在短时间内越过。在这里没有可能产生 出独立的山岭文化,太行山和燕山都只是内地与 草原之间的交叉和过渡。这里的经济可以是半农 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内地半草原式的。
现在河北省的行政区划中,有在燕山山脉北 麓的承德和与内蒙古高原接壤的坝上张北高原, 所占面积不少。如果把承德和张家口二地区的面 积加在一起,大体上刚好是河南、山东两省所辖黄 河以北安阳和德州二地区的面积了。在历史上, 燕、赵二国的北部边境也时常越出山脉,燕国甚至 拓境到今辽宁省大部和朝鲜北部地区。不过,在文 化上,各地所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均有历史的渊源, 不由行政区划决定。这些地区的文化毫无疑问受 到了内地的更多影响,但其主体应该是属于关东 类型和草原类型。在燕赵文化方面,它们不是典 型。
所以,虽然燕赵文化的影响可以远播至辽东、 朝鲜,但是其区域主体是在平原内地,太行山和燕 山山脉成为这一区域的西部和北部界线,从而鲜 明地将燕赵文化和与之相邻的东北文化、草原文 化、三晋文化区分开来。跨过太行山就到了三晋文 化区,跨过燕山山脉就到了草原文化区和东北文 化区,在地域文化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一道界 线,是一种过渡。
燕赵区域不能仅仅依据战国时期燕、赵两国 的疆域来划分,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中 间还有另外一个大国中山国存在,二是因为燕、赵 两国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战争的胜负而变化不定。
以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赵成侯二十 五年,燕文侯十二年)为准,燕国境内的城邑有:武 阳,即燕下都,在今河北易县南;造阳,在今河北怀 来县东南;涿,在今河北涿县;武遂,在今河北徐水 县西北;桑丘,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曲逆,在今河 北完县东;阳城,在今河北望都县东;武垣,在今河 北河间县西南;阿,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易,在今 河北雄县西北;高阳,在今河北高阳县东;鄚,在今 河北任丘县北;渔阳,在今北京怀柔县东;方城,在 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临乐,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 徐州,又称平舒,在今河北大城县;无终,在今河北 蓟县等。稍后到燕昭王时,燕国强盛,在乐毅伐齐 的第二年,燕将秦开又北攻东胡,拓地千余里,新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此时燕国 的疆界除覆盖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外,还延伸 到了山东北部、山西北部、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 部以及朝鲜半岛等广大地区。
赵国境内的城邑有: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 代,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安阳,在今河北阳原县东 南;汾门,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观津,在今河北武 邑县东南;河间,在今河北献县东南;武城,在今河 北故城县南;巨鹿,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柏人,在 今河北柏乡县西南;元城,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沙 丘,在今河北巨鹿县南等。稍后到赵武灵王时赵国 强盛,北伐燕、代,灭中山,西北伐林胡、楼烦,新置 云中、雁门、代郡,也拓境千余里。疆域除覆盖今河 北西部、西南部外,还延伸到了山西北部、陕西东 北角和内蒙古河套地区。
与此同时,中山国境内的城邑也有:中人城, 初期都城,在今河北唐县西;顾,中期都城,在今河 北定县;灵寿,后期都城,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房 子,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鄗,在今河北高邑县东; 扶柳,在今河北冀县西北;石邑,在今河北石家庄 市西南;肥,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封龙,在今河北石 家庄市西南;元氏,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昌城,在 今河北束鹿县南;宋子,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下曲 阳,在今河北晋县西;昔阳,在今河北晋县西北;九 门,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北;东垣,在今河北石家庄 市东北;宜安,在今河北藁城县南;宁葭,在今河北 石家庄市西北;井陉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番吾,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南;权,在今河北正定县北;南 行唐,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曲阳,在今河北曲阳 县;左人,在今河北唐县西等。公元前323年(周显 王四十六年),中山与燕、赵、韩、魏四国同时称王, 国力强盛,疆界北部到达由今安新县经徐水县向 西的燕长城,南部到达今赞皇、高邑县一带,西到 太行山东麓,东至衡水,大致相当于今保定和石家 庄地区。
所以,虽然燕赵区域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 疆域为主体,但是完全依照两国的疆域来划定燕 赵区域的界线则是不够确切的。
燕赵区域也不能以今河北省的省界为界线。 今河北省又别称燕赵,其省界大体与战国燕、赵二 国疆界相合。然而一般所理解的地域文化,是指在 一个大致区域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其地域的 区分往往是比较模糊的自然区分,因为历史上持 续存在的文化特征绝不会由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截 然分开。今河北省的行政设置开始于1928年,由 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至今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因此用河北省这一行政区划来涵盖以往数千年的 文化发展也是不够确切的。
特别是在河北省行政区划的四围之内还独立 出了北京市和天津市。有人认为北京自西周初年 分封燕国以来,经历辽代的南京(燕京)、金代的中 都、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北京、清代的京师,是六朝 古都,这种说法不够精确。因为在分裂状态下一国 之都的性质和意义与统一状态下全国的首都是不 相同的,以往几千年间曾经作过分裂国家都城(包 括临时都城)的地方数不胜数,周代燕国的都城其 性质和意义都与赵都邯郸相差无几,而这一类的 大小都城在河北省境内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三十 个以上。只是到了明代以后,北京成为全国的首 都,才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它的历史 和文化确实不再与任何一处地方的区域性历史和 文化相同。所以自近现代以来北京史的研究已经 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不再和河北省的历 史、文化研究混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燕 赵文化等同于河北省的文化,就会给对元代以前 北京的研究带来不便。
今河北省简称为冀,其渊源来于冀州,是《尚 书·禹贡》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冀州的范围起初 很大,包括今山西大部和山东西北部在内,到汉武 帝以后辖境缩小,成为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设在 今河北境内。在冀州成为一级正式的行政设置以 前,它是一个地区的泛称,其界线划分比较模糊, 唯一可以确切作为标志的就是黄河。《尔雅·释 地》和《周礼·职方》二书都说:“两河间曰冀州”、 “河内曰冀州”。事实证明以黄河等大河、大山自然 屏障来划分地区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是十分有效 的,具有一种模糊的准确性,比用某一时代的行政 设置来划分更加确切,也更加稳定。
当然,黄河的河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汉以 前黄河绕出龙门、砥柱以后转向东北,几乎横贯今 河北省的中部,大略沿今滹沱河一线入海,另在荥 阳附近分出一支济水东流入海,当时黄河下游的 位置较今偏北很多。但自汉代以后,黄河虽屡次变 迁,基本上是自砥柱东流入海,占据了原来济水的 河道,与今黄河走向大体相符。所以,以今黄河划 分燕赵区域的南部界线是切合实际的。
唐代贞观年间划分全国州郡为十道,开元年 间划分为十五道,河北道居其一。宋代至道年间改 道为路,划分全国为十五路,河北路仍居其一。熙 宁年间河北路再分为东西二路,称河北东路、河北 西路。在诗文中河北又别称河朔,河北与河朔的称 谓在当时是非常通行的,而且也非常准确,确实是 指黄河以北这一地区。唐代河北道的北部包括今 北京市、河北省和辽宁省大部,南部包括今河南省 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宋代河北路的北境面积 缩小,但是南境仍旧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 以北地区在内,是名符其实的河北。
总之,如果认为燕赵区域主要就是古代燕国、 赵国的区域和现在河北省的区域,大体上并不错, 只是不够准确。这里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 要把燕、赵二国中间的另一大国中山国包括在燕 赵区域内。第二,要把元代以前的北京包括在燕赵 区域内。第三,要把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 部分包括在燕赵区域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燕赵 区域在文化上的完整性。
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 界。由于燕赵区域东面濒海,太行山和燕山就成为 除黄河以外界定燕赵区域的重要标志。
太行山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但基本上是南北 走向的。只是到了邻近黄河的沁阳(即古代的河 内)以后,才向西转,中间经过著名的王屋山,最后 延伸到崤华。先秦至汉唐时期通称包括燕赵区域 在内的黄河下游广大地区为山东,所指即崤山、华 山和太行山以东,足见以太行山划定地区界线是 比较合理的。
燕山山脉在燕赵区域的北部,东西走向。东面 到海,留下山海关一条通道。西面与太行山的北端 相接,中间仅隔一道有桑干河流经的山谷。
从文明的发展进程上看,太行山和燕山山脉 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战国秦 汉时期,燕赵区域内的先民居住点和人口聚居的 城邑,都是沿着太行山东麓一线和燕山南麓一线 排列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于山脚,那里有条条小河 和道道山谷,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保障。而在深山之中,平原深处以及像黄河那 样的大河附近,先民的居住点和城邑就十分稀疏。
不过,并不能认为燕赵文化是一种山岭文化, 它仍然是平原文化。太行山和燕山只是为燕赵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环境,并具有了独到 的特色。在民族冲突剧烈时,太行山和燕山是保护 内地的天然屏障;在和平到来时,通过山海关和桑 干河谷等众多通道,平原内地与山外草原之间可 进行广泛的交流。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 时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燕赵文化 所夹杂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太行山和燕山都是一条山脉,其横向的宽度 有限,可以在短时间内越过。在这里没有可能产生 出独立的山岭文化,太行山和燕山都只是内地与 草原之间的交叉和过渡。这里的经济可以是半农 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内地半草原式的。
现在河北省的行政区划中,有在燕山山脉北 麓的承德和与内蒙古高原接壤的坝上张北高原, 所占面积不少。如果把承德和张家口二地区的面 积加在一起,大体上刚好是河南、山东两省所辖黄 河以北安阳和德州二地区的面积了。在历史上, 燕、赵二国的北部边境也时常越出山脉,燕国甚至 拓境到今辽宁省大部和朝鲜北部地区。不过,在文 化上,各地所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均有历史的渊源, 不由行政区划决定。这些地区的文化毫无疑问受 到了内地的更多影响,但其主体应该是属于关东 类型和草原类型。在燕赵文化方面,它们不是典 型。
所以,虽然燕赵文化的影响可以远播至辽东、 朝鲜,但是其区域主体是在平原内地,太行山和燕 山山脉成为这一区域的西部和北部界线,从而鲜 明地将燕赵文化和与之相邻的东北文化、草原文 化、三晋文化区分开来。跨过太行山就到了三晋文 化区,跨过燕山山脉就到了草原文化区和东北文 化区,在地域文化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一道界 线,是一种过渡。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