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佛迹
泰山上下,庙宇众多,向有“泰安的神全”的说法。从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的碧霞祠,到吕祖洞、七仙祠等八仙遗迹,乃至于两只灵虎安身的二虎庙,实在是数不胜数。
山灵神仙聚
泰山多神,据说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有关。白牡丹怀了孩子,修真不成,重归尘世,生了个孩子叫白氏郎。孤儿寡母生活很艰难。后有一个老人告诉白氏郎,他日后将是人王天子,白牡丹得知后大为高兴,口出厥词,被灶王爷告知玉皇大帝。大帝一听,你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那还得了?遂命雷公电母抽了白氏郎龙筋。白因事先得老人告知,抽筋时紧咬牙关,保住了“金口玉牙”。这以后就忿恨天下神仙,拿了个葫芦,喊声“灶王爷进来”就把灶王爷装了起来,一看“金口玉牙”还很灵验,就发誓装遍天下神仙。这一天,装神装到了泰山。泰山老母忙使了个计,作法使他燥热口干,然后化身一老妪,非得白氏郎叫她“亲娘”才给他水喝。白氏郎到了半山腰,见一大门楼,就把装满了神仙的葫芦挂在门楼上,坐了坐,从此这座楼便叫“万仙楼”。上了碧霞祠,刚要装泰山圣母,圣母叫道:“白氏郎,白氏郎,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装你娘。”白抬头一看,不就是刚才叫了“亲娘”的老妪吗?这下才知上当,又悔又恨,葫芦往下一摔,碎了,里面的神仙这才脱身,四散奔逃,在泰山上一个个安下了位置。
万仙楼今犹在红门以北,传为泰山诸神在此聚会议事、讲经。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下层为跨道石砌拱形门,上层为大殿三间,黄琉璃瓦盖顶,原祀西天王母,配以列仙,后增祀碧霞元君。楼前路东有古柏三株,像刘关张三结义状,故称“三义柏”。这里东临中溪,流水潺潺,四周绿树阴森,万仙楼阁深洞邃,十分清幽。
泰山多神另有一说与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孙悟空偷了观音菩萨的净瓶,不论什么神仙鬼怪,只要喊三声,他应三声,就装到净瓶里来了。后悟空被观音追到泰山,情急之下,把净瓶往地下一扔,说:“还你吧!”净瓶碎了。观音收拾碎片自回天宫修补,而瓶中众神仙就在泰山安家落户。从此泰山上三步一庙,五步一院,凡景致优美之处,都给这些神仙占了,于是泰安便有了“神全”的名声。
香火鼎盛数元君
谈到泰山诸神,当首推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民间称泰山老奶奶。
关于元君的由来,众说纷纭。清唐仲冕《岱览》载,李斯随秦始皇东封,得玉女像于泰顶,因祭之,封号神州姥姥。晋干宝《搜神记》传其为东海泰山神女;南朝梁沈约《宋书·符瑞》说玉女是天赐之妾;宋李谔《瑶池记》以为黄帝所遣玉女;明万历年间岱顶御制铜钟上有《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说玉女乃西天斗母精运元气的化身,在泰山修炼年久,功成道就,受敕“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而民间则传说元君原是石敢当的三女儿,住徂徕山。一日在山中砍柴时结识一老妪。后老妪告诉元君:你为仙女下凡,久住徂徕已将山势压落三尺,不如迁居泰山。元君便移居泰山。不久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选封泰山神主。柴王称自己早在一松树下埋有木鱼。验之果有其事,便欲封柴王。元君出来说自己来得更早,并在此树下埋有一只绣花鞋。众神下挖三尺,得鞋。原来,元君遵老妪之言使了计谋,她因此得为主宰泰山之神。
另有传说称元君是老佛爷(或称是玉皇大帝本人)的妹妹。兄妹俩都想占据泰山这块风水宝地,便以先至岱顶为条件竞争。老佛爷先到,埋木鱼为凭;元君后到,却埋绣花鞋于木鱼之下。种种传说虽细节、人物均有差异,但都是讲元君凭自己的聪慧占据了泰山。元君在泰山落脚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相传玉皇大帝因未争得泰山而怀怨,便令龙王水淹东岳。元君忧念百姓,作法使洪水尽入长江,而自己庙宇的“金光普照”匾也被冲到江南,后由江南百姓归还。又传泰安一带本有大湖,百姓进山不便,元君请龙王让一箭之地,龙王允诺,于是元君一箭射进东海,从此泰安水皆归东海。据科学考察证明,中生代以前,泰安一带确曾是一片汪洋,可见该传说应是相当古老了。
泰山上有关元君的遗迹很多,著名的有岱宗坊和云步桥。相传元君占山后大肆扩充地盘。姜子牙受诸神之托来为她限定地盘。双方商定由元君扔一物,以此物所到之处为限。元君要扔石头,子牙不许,让她扔绣鞋。绣鞋轻软,结果仅扔20来里。于是在绣鞋落地处建岱宗坊,成为登泰山的起点。云步桥据传是元君占山的遗物。元君与兄太阳神争泰山,以先达岱顶决胜负。元君欲抄捷径,却为绝崖所阻,这时一圆木滚下横亘绝崖,元君因此捷足先登,占山为主,太阳神败北,只好整日游荡于天空。此桥被命名为云木桥,后几经修复,改成石桥,称作云步桥。
史载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号,并建昭真祠供之,由此香火日盛。昭真祠也几经改建而为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并改称碧霞祠。明《东岳碧霞宫碑》描绘此祠:“琼宫银阙,连岭披麓,丹青金碧,掩映云霄,香烟若云霞蒸吐碧霞间,是为碧霞元君之宫。”
王母与吕祖
王母池在岱宗坊东北,是一座负山面城、古柏参天、石渠夹径的古庵。古称“群玉庵”,唐时称“瑶池”,亦称王母池。王母池由来已久,三国曹植“东过王母庐”,唐李白亦“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今王母池建筑为明代遗留的体制,分前后两院,前院泉水汇集成“瑶池”,其水清澈;后院两厢房,东邻“环水”,郦道元《水经注》云:“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正北为王母正殿,金身乃明代铜塑,端正、稳重、慈祥。后院吕祖殿原有吕祖师兄弟及弟子七尊稀世彩塑,故又称“七真殿”。传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将之削去一千八百年道业(有说是五百年,后吕祖食其子白氏郎道业得复),撵于与王母池隔溪相望的一个天然石洞——吕祖洞。八仙殿遂成“七仙殿”。
吕祖殿建在王母池后院,实在有些奇怪。据说王母与吕祖二人向来不谐。王母三月三在此做寿,遍邀众仙,偏不让吕洞宾赴宴,指责吕酒、色、财、气俱全,并举出八仙醉酒、三戏白牡丹、龙宫取宝、大战龙王四事做为证据。吕洞宾说:“你开蟠桃会做寿,用这么多美酒,岂不是好酒?九天玄女、各种海仙女神伴着你,你岂不是好色?你做寿收财礼,岂不是好财?你现在跟我大发雷霆,岂不是动气?”王母无话可说,吕祖遂扬长而去。
八仙桥在王母池东侧,横跨环水。八仙本与泰山关系不大,但泰山道教气氛甚浓,附会传说,连类而及。八仙桥的命名可能与吕洞宾的传说有关。相传八仙赴天宫为王母做寿之后,吕洞宾提议大家到天下第一名山——泰山修炼,于是大家向玉皇大帝跪请得准,他们便到八仙殿修炼。通往八仙殿的小桥遂名为八仙桥。
王母池后为风景清幽的小蓬莱(今为虎山水库),东楼下临溪谷,风物宜人,上有匾,上书“山不在高”。楼下有个不大的水湾,叫虬在湾,俗称虬子湾。传说吕祖修真于吕祖洞,食虬在湾的幼龙成仙。又传吕三游泰山,常在虬在湾旁吹箫饮酒,水底神虬常向他顶礼膜拜,吕挥笔点其额,曰:“功业已满,就此飞升,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那条虬在水中一滚,化作一条墨龙腾空而去。第二天,人们在石坪上见到了一首草字诗:“昔年此地我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虬蛟识我颜,使我踪迹不沉埋。”
泰山西峪招军岭下有香油湾,这湾里的水面上经常飘着片片油花。再往上走,飞鸦峰下峭壁上有仙人影。这两个景致有个传说。相传早先有个卖油的经过这里,见二老下棋,遂在旁观局。看完一局棋,回头一看,油挑子不见了,沟里出现一个小油湾。村里已变了样,一问才知道几十年过去了。据说下棋的二老是吕洞宾和张果老。
宝寺灵宫
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上庙,红门宫为中庙,灵应宫是下庙。
红门宫在天阶坊北,是泰山中溪门户,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无考,明清时皆重修,先是道教庙宇,后佛道合一。庙分东西两院,东佛寺,西道观,以飞云阁相连。自阁洞北望,石级绵延,林荫夹道,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赵国麟诗云:“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观万家烟,平畴尽新绿。”阁后巨石耸列地表,形似泰山峰峦,上刻“小泰山”,古人以此为碧霞元君化身。
灵应宫在泰安市区内社首山东。殿内原供有明万历帝朱翊钧之母李氏九莲菩萨铜像,现内祀碧霞元君等铜像。灵应宫内古柏银杏参天,是泰安城区内保存较完整的一组大型建筑群。
传说老佛爷与碧霞元君争山不得,就来到岱顶之北20公里处的佛峪北侧为自己建寺。看一处风水好,就用脚在东西山岗巨石上踩下脚印定了寺址。至今脚印仍在,俗称东西佛脚。今佛爷寺,正名是谷山寺,因东有玉泉,又称谷山玉泉寺。南北朝时北魏高僧意师创建,金代善宁僧重建,元普谨僧又在东北侧建七佛阁。后屡兴屡废,盛时僧侣百余名。院内银杏参天,石台高筑,台上原有大雄宝殿三间,正殿前有前殿三间,祀唐魏征等塑像。佛爷寺金瓦玉阶,据传老佛爷去化缘,把金銮殿搬了来,皇帝只好给他建寺,只比金銮殿矮三阶,这才把金殿要了回去。佛寺当然与皇宫没法相比,但这传说也说明了该寺盛时金碧辉煌、庄严宏大的面貌。寺东石砌地堰内有一古泉,大旱不竭,泉侧嵌碣,上有金代党怀英隶书“玉泉”两个大字,俗称八宝琉璃泉。
普照寺是泰山前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六朝(今犹有六朝古松),兴于唐,金大定年间重修,额曰“普照禅林”。普照寺分三层五院,依山为阁,左右对称,起伏有致,结构精巧。中为大雄宝殿,西院禅房,名“菊林盂隐”,因清诗僧元玉在此遍植菊花而名。禅堂正门联云:“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整个寺院荫蔽在青松翠竹之中,清幽静谧,景色宜人,此外,院内还有筛月亭、六朝松、一品大夫松等名胜。
斗母宫,旧称妙香院,因东临龙泉峰,故又名龙泉观,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建后改称斗母宫。斗母宫是一个佛道混杂的庵观。中院正殿原祀千手千眼斗母神像和二十八星宿,后毁,今置智上菩萨。斗母宫背山而居,朱楼红墙掩映于绿树翠柏,古色古香,庄重典雅。清宋思仁诗赞:“上方钟罄出云微,斗母宫严静掩扉。满涧松洞尘不到,夜深风雨有龙归。”
傲徕峰与扇子崖交接处的山口前有元始天尊庙,明代王无欲建。原有无梁殿,祀玉皇大帝。据说这座殿曾使山东免纳皇粮。相传明朝皇上欲游泰山,当地人便修了一座大殿,东殿无梁,西殿双梁,中间隔一座山墙。皇上见后很奇怪,顺口说:“山西双梁,山东无梁”。君无戏言,从此,山东不纳粮,山西纳双粮。该庙现存天尊殿三间,原祀元始天尊像;西侧有地母宫、吕祖祠、太阳庙、太阴庙等。
山灵神仙聚
泰山多神,据说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有关。白牡丹怀了孩子,修真不成,重归尘世,生了个孩子叫白氏郎。孤儿寡母生活很艰难。后有一个老人告诉白氏郎,他日后将是人王天子,白牡丹得知后大为高兴,口出厥词,被灶王爷告知玉皇大帝。大帝一听,你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那还得了?遂命雷公电母抽了白氏郎龙筋。白因事先得老人告知,抽筋时紧咬牙关,保住了“金口玉牙”。这以后就忿恨天下神仙,拿了个葫芦,喊声“灶王爷进来”就把灶王爷装了起来,一看“金口玉牙”还很灵验,就发誓装遍天下神仙。这一天,装神装到了泰山。泰山老母忙使了个计,作法使他燥热口干,然后化身一老妪,非得白氏郎叫她“亲娘”才给他水喝。白氏郎到了半山腰,见一大门楼,就把装满了神仙的葫芦挂在门楼上,坐了坐,从此这座楼便叫“万仙楼”。上了碧霞祠,刚要装泰山圣母,圣母叫道:“白氏郎,白氏郎,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装你娘。”白抬头一看,不就是刚才叫了“亲娘”的老妪吗?这下才知上当,又悔又恨,葫芦往下一摔,碎了,里面的神仙这才脱身,四散奔逃,在泰山上一个个安下了位置。
万仙楼今犹在红门以北,传为泰山诸神在此聚会议事、讲经。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下层为跨道石砌拱形门,上层为大殿三间,黄琉璃瓦盖顶,原祀西天王母,配以列仙,后增祀碧霞元君。楼前路东有古柏三株,像刘关张三结义状,故称“三义柏”。这里东临中溪,流水潺潺,四周绿树阴森,万仙楼阁深洞邃,十分清幽。
泰山多神另有一说与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孙悟空偷了观音菩萨的净瓶,不论什么神仙鬼怪,只要喊三声,他应三声,就装到净瓶里来了。后悟空被观音追到泰山,情急之下,把净瓶往地下一扔,说:“还你吧!”净瓶碎了。观音收拾碎片自回天宫修补,而瓶中众神仙就在泰山安家落户。从此泰山上三步一庙,五步一院,凡景致优美之处,都给这些神仙占了,于是泰安便有了“神全”的名声。
香火鼎盛数元君
谈到泰山诸神,当首推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民间称泰山老奶奶。
关于元君的由来,众说纷纭。清唐仲冕《岱览》载,李斯随秦始皇东封,得玉女像于泰顶,因祭之,封号神州姥姥。晋干宝《搜神记》传其为东海泰山神女;南朝梁沈约《宋书·符瑞》说玉女是天赐之妾;宋李谔《瑶池记》以为黄帝所遣玉女;明万历年间岱顶御制铜钟上有《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说玉女乃西天斗母精运元气的化身,在泰山修炼年久,功成道就,受敕“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而民间则传说元君原是石敢当的三女儿,住徂徕山。一日在山中砍柴时结识一老妪。后老妪告诉元君:你为仙女下凡,久住徂徕已将山势压落三尺,不如迁居泰山。元君便移居泰山。不久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选封泰山神主。柴王称自己早在一松树下埋有木鱼。验之果有其事,便欲封柴王。元君出来说自己来得更早,并在此树下埋有一只绣花鞋。众神下挖三尺,得鞋。原来,元君遵老妪之言使了计谋,她因此得为主宰泰山之神。
另有传说称元君是老佛爷(或称是玉皇大帝本人)的妹妹。兄妹俩都想占据泰山这块风水宝地,便以先至岱顶为条件竞争。老佛爷先到,埋木鱼为凭;元君后到,却埋绣花鞋于木鱼之下。种种传说虽细节、人物均有差异,但都是讲元君凭自己的聪慧占据了泰山。元君在泰山落脚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相传玉皇大帝因未争得泰山而怀怨,便令龙王水淹东岳。元君忧念百姓,作法使洪水尽入长江,而自己庙宇的“金光普照”匾也被冲到江南,后由江南百姓归还。又传泰安一带本有大湖,百姓进山不便,元君请龙王让一箭之地,龙王允诺,于是元君一箭射进东海,从此泰安水皆归东海。据科学考察证明,中生代以前,泰安一带确曾是一片汪洋,可见该传说应是相当古老了。
泰山上有关元君的遗迹很多,著名的有岱宗坊和云步桥。相传元君占山后大肆扩充地盘。姜子牙受诸神之托来为她限定地盘。双方商定由元君扔一物,以此物所到之处为限。元君要扔石头,子牙不许,让她扔绣鞋。绣鞋轻软,结果仅扔20来里。于是在绣鞋落地处建岱宗坊,成为登泰山的起点。云步桥据传是元君占山的遗物。元君与兄太阳神争泰山,以先达岱顶决胜负。元君欲抄捷径,却为绝崖所阻,这时一圆木滚下横亘绝崖,元君因此捷足先登,占山为主,太阳神败北,只好整日游荡于天空。此桥被命名为云木桥,后几经修复,改成石桥,称作云步桥。
史载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号,并建昭真祠供之,由此香火日盛。昭真祠也几经改建而为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并改称碧霞祠。明《东岳碧霞宫碑》描绘此祠:“琼宫银阙,连岭披麓,丹青金碧,掩映云霄,香烟若云霞蒸吐碧霞间,是为碧霞元君之宫。”
王母与吕祖
王母池在岱宗坊东北,是一座负山面城、古柏参天、石渠夹径的古庵。古称“群玉庵”,唐时称“瑶池”,亦称王母池。王母池由来已久,三国曹植“东过王母庐”,唐李白亦“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今王母池建筑为明代遗留的体制,分前后两院,前院泉水汇集成“瑶池”,其水清澈;后院两厢房,东邻“环水”,郦道元《水经注》云:“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正北为王母正殿,金身乃明代铜塑,端正、稳重、慈祥。后院吕祖殿原有吕祖师兄弟及弟子七尊稀世彩塑,故又称“七真殿”。传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将之削去一千八百年道业(有说是五百年,后吕祖食其子白氏郎道业得复),撵于与王母池隔溪相望的一个天然石洞——吕祖洞。八仙殿遂成“七仙殿”。
吕祖殿建在王母池后院,实在有些奇怪。据说王母与吕祖二人向来不谐。王母三月三在此做寿,遍邀众仙,偏不让吕洞宾赴宴,指责吕酒、色、财、气俱全,并举出八仙醉酒、三戏白牡丹、龙宫取宝、大战龙王四事做为证据。吕洞宾说:“你开蟠桃会做寿,用这么多美酒,岂不是好酒?九天玄女、各种海仙女神伴着你,你岂不是好色?你做寿收财礼,岂不是好财?你现在跟我大发雷霆,岂不是动气?”王母无话可说,吕祖遂扬长而去。
八仙桥在王母池东侧,横跨环水。八仙本与泰山关系不大,但泰山道教气氛甚浓,附会传说,连类而及。八仙桥的命名可能与吕洞宾的传说有关。相传八仙赴天宫为王母做寿之后,吕洞宾提议大家到天下第一名山——泰山修炼,于是大家向玉皇大帝跪请得准,他们便到八仙殿修炼。通往八仙殿的小桥遂名为八仙桥。
王母池后为风景清幽的小蓬莱(今为虎山水库),东楼下临溪谷,风物宜人,上有匾,上书“山不在高”。楼下有个不大的水湾,叫虬在湾,俗称虬子湾。传说吕祖修真于吕祖洞,食虬在湾的幼龙成仙。又传吕三游泰山,常在虬在湾旁吹箫饮酒,水底神虬常向他顶礼膜拜,吕挥笔点其额,曰:“功业已满,就此飞升,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那条虬在水中一滚,化作一条墨龙腾空而去。第二天,人们在石坪上见到了一首草字诗:“昔年此地我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虬蛟识我颜,使我踪迹不沉埋。”
泰山西峪招军岭下有香油湾,这湾里的水面上经常飘着片片油花。再往上走,飞鸦峰下峭壁上有仙人影。这两个景致有个传说。相传早先有个卖油的经过这里,见二老下棋,遂在旁观局。看完一局棋,回头一看,油挑子不见了,沟里出现一个小油湾。村里已变了样,一问才知道几十年过去了。据说下棋的二老是吕洞宾和张果老。
宝寺灵宫
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上庙,红门宫为中庙,灵应宫是下庙。
红门宫在天阶坊北,是泰山中溪门户,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无考,明清时皆重修,先是道教庙宇,后佛道合一。庙分东西两院,东佛寺,西道观,以飞云阁相连。自阁洞北望,石级绵延,林荫夹道,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赵国麟诗云:“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观万家烟,平畴尽新绿。”阁后巨石耸列地表,形似泰山峰峦,上刻“小泰山”,古人以此为碧霞元君化身。
灵应宫在泰安市区内社首山东。殿内原供有明万历帝朱翊钧之母李氏九莲菩萨铜像,现内祀碧霞元君等铜像。灵应宫内古柏银杏参天,是泰安城区内保存较完整的一组大型建筑群。
传说老佛爷与碧霞元君争山不得,就来到岱顶之北20公里处的佛峪北侧为自己建寺。看一处风水好,就用脚在东西山岗巨石上踩下脚印定了寺址。至今脚印仍在,俗称东西佛脚。今佛爷寺,正名是谷山寺,因东有玉泉,又称谷山玉泉寺。南北朝时北魏高僧意师创建,金代善宁僧重建,元普谨僧又在东北侧建七佛阁。后屡兴屡废,盛时僧侣百余名。院内银杏参天,石台高筑,台上原有大雄宝殿三间,正殿前有前殿三间,祀唐魏征等塑像。佛爷寺金瓦玉阶,据传老佛爷去化缘,把金銮殿搬了来,皇帝只好给他建寺,只比金銮殿矮三阶,这才把金殿要了回去。佛寺当然与皇宫没法相比,但这传说也说明了该寺盛时金碧辉煌、庄严宏大的面貌。寺东石砌地堰内有一古泉,大旱不竭,泉侧嵌碣,上有金代党怀英隶书“玉泉”两个大字,俗称八宝琉璃泉。
普照寺是泰山前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六朝(今犹有六朝古松),兴于唐,金大定年间重修,额曰“普照禅林”。普照寺分三层五院,依山为阁,左右对称,起伏有致,结构精巧。中为大雄宝殿,西院禅房,名“菊林盂隐”,因清诗僧元玉在此遍植菊花而名。禅堂正门联云:“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整个寺院荫蔽在青松翠竹之中,清幽静谧,景色宜人,此外,院内还有筛月亭、六朝松、一品大夫松等名胜。
斗母宫,旧称妙香院,因东临龙泉峰,故又名龙泉观,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建后改称斗母宫。斗母宫是一个佛道混杂的庵观。中院正殿原祀千手千眼斗母神像和二十八星宿,后毁,今置智上菩萨。斗母宫背山而居,朱楼红墙掩映于绿树翠柏,古色古香,庄重典雅。清宋思仁诗赞:“上方钟罄出云微,斗母宫严静掩扉。满涧松洞尘不到,夜深风雨有龙归。”
傲徕峰与扇子崖交接处的山口前有元始天尊庙,明代王无欲建。原有无梁殿,祀玉皇大帝。据说这座殿曾使山东免纳皇粮。相传明朝皇上欲游泰山,当地人便修了一座大殿,东殿无梁,西殿双梁,中间隔一座山墙。皇上见后很奇怪,顺口说:“山西双梁,山东无梁”。君无戏言,从此,山东不纳粮,山西纳双粮。该庙现存天尊殿三间,原祀元始天尊像;西侧有地母宫、吕祖祠、太阳庙、太阴庙等。
今日更新
-
深山中的鄂温克猎村
[2019-05-27]
-
鄂伦春·嘎仙洞·姊妹山
[2019-05-27]
-
恢复健康的圣城
[2019-05-27]
-
火山博物馆
[2019-05-27]
-
坦步葱雪 咫尺龙沙
[2019-05-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