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常记渤海国
发源于白头山以北牡丹岭的牡丹江,千百年来孕育了北国灿烂的文明。古渤海王国即是其中之一。
渤海王国是唐玄宗时期我国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性民族政权,共历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曾在粟末靺鞨部人居住的牡丹江流域设置忽汗州,建都督府,册封“渤海郡王”,渤海郡史称渤海王国。敖东城就是渤海王国最早的都城,共经历了三代国王即大祚荣、大武艺和大钦茂。
古都敖东
敖东古城位于今天吉林省敦化县东南,面临牡丹江,坐落在敦化盆地的中央。渤海古城是当时渤海王国较有代表性的平原城,城分内、外两部分,外城为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内城为正方形,边长约80米,内、外城墙都属土质结构,内城门与外城门相对。
敖东城是当时渤海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联系十分频繁,与唐王朝的关系也很密切。唐朝政府在册封大祚荣后,曾先后五次派人出使敖东城。在大武艺为国王期间,大武艺因与其弟门艺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大武艺要杀掉门艺;门艺逃到中原,大武艺穷追不舍。唐玄宗得知此事,让著名政治家、文人张九龄撰写了一封国书,敦促兄弟二人尽弃前嫌。从这封国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唐王朝与渤海王国的关系以及唐王朝对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所实施的基本政策。
现在敖东古城只存有二十四块方石,这些排列有序的石头当时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上京龙泉府
龙泉府位于今天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北的渤海镇。自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把京城移到上京龙泉府后,龙泉府逐渐兴盛起来。
从现存的上京龙泉府遗址看,上京城为外城、内城、宫城三城环套。外城呈长方形,总长约32华里,城墙高约3米,外有护城河。外城垣的遗址处仍可见一道道隆起的土冈;内城位于外城北部,长方形,以城墙相隔,分成东、西、北、中四区;宫城为渤海统治机构所在地,各种衙门、官署皆设在宫城内。
现存有几处城墙的残址。坐北向南的宫城正门的遗墟依稀可辨,当地人称之为五凤楼。沿石级而上,在5米高的台基上,可见到几排排列整齐的柱基石,玄武岩质,成圆形。此外,五凤楼两侧各有一门,由门中可清楚看到城墙残址上排列整齐的灰色岩石。五凤楼以北,依次有七处宫殿遗址,均在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第一处殿址东西长64米,由条形石砌成的台基上可见四十块大型础石。第二处殿址规模最大,东西长84米,被认为是渤海国的“金銮殿”。在其东侧,有一座六柱小亭,亭内即是著名的“八宝琉璃井”,灰色细质岩石的井壁与冷幽的井水相映衬,琉璃井更显得玲珑精美。据说当年的帝王、皇妃就饮用此井之水。
由宫殿、禁苑遗址处北行,可以看到牡丹江上五座桥的遗址。五桥飞架,标志着当时渤海王国交通的发达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当时的渤海古国作为唐王朝的地方政权,与唐朝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渤海王国的十五个郡王执政期间,派往唐王朝的使团就有一百三十二个。840年,渤海国派使团再次去长安,随团出使的有渤海王子大文萼。他到唐朝都城后,学习唐朝的文化、礼仪、典章制度,并与著名诗人温庭筠等结下深厚的友情,在他即将返回渤海王国时,温庭筠为他赋诗饯行: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唐中央政府也多次派人到渤海郡国。唐文宗时,瀛州司马张建章到渤海,受到郡王大彝震的隆重欢迎和热情款待。后来,他写了一部《渤海记》,流行一时。
在今天渤海镇的南面,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寺庙,称为兴隆寺。寺中有两件渤海时期的佛教石雕艺术珍品:石灯幢和大石佛。石灯幢又称石灯塔或石浮屠,原高6.4米,现高6米,用玄武岩雕刻,迭筑而成。塔盖形似亭榭,八角八面,盖脊和瓦栊雕有图案;塔身镂空,具有木结构的特点。全塔雕刻精细,刀法娴熟,敦实古朴,巍峨壮观大石佛高丈余,坐在莲花宝座上,形象端庄,线条流畅,酷似唐朝龙门石窟的佛像。。
古道重镇苏密
渤海国最强盛时,管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据考证其中十五府之一的长宁府即今吉林省桦甸县的苏密城。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长宁府一千五百里至渤海五城。”当时渤海王城在上京龙泉府。长宁府是渤海古道上最北的一个重镇。据今天的历史学者考证,当年的渤海王国对外有五条交通要道,而长宁府经营州去长安这条道路,是其中最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
当时,唐王朝与渤海郡往来密切,渤海古道上,使者、文人、僧侣往来不断,苏密古城也享尽了它应有的繁华。
从苏密古城现存的遗址看,它的规划与上京龙泉府基本一致。有内城、外城之分,城墙有条石砌筑的基座。古城曾发现散落的印花瓦当、图案砖等。
六顶山渤海古墓群
六顶山位于渤海古都敖东城南,因六座小山峰起伏相连,得名六顶山。六顶山的两个山坳,是渤海时期的墓地,共有坟墓八十余座,这里就是“六顶山渤海墓群”。
据考古学者考证,六顶山渤海墓群是渤海王族墓地,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和第三代王大钦茂的女儿贞惠公主都葬在这里。
贞惠公主生前深得父亲宠爱,但她命运不济,年轻守寡,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她长年悒郁寡欢,红颜不展,四十岁就命殒黄泉,她的死使父亲大钦茂十分悲痛,决定大修陵地,厚葬公主,并且仿照唐朝的习俗,将贞惠公主葬在她的祖父——渤海国第二代国王大武艺的陵旁。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渤海王族墓的发掘为研究渤海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渤海王族墓皆为石室封土型,墓室为方形或长方形,修于地面之下,墓室内南侧设置甬道,四壁皆为不规则的玄武岩和熔石砌筑。
贞惠公主墓已经打开,在甬道内发现了贞惠公主墓碑。碑体为花岗石质地,高约90厘米,宽约49厘米;厚度近29厘米;碑体正面是用汉字刻写的碑文,文体为华丽繁缛的骈体文,证明了当时的渤海国已经使用汉字,对唐朝封建礼仪、典章制度十分熟悉。
贞惠公主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陶制的长颈瓶、青色的玉璧、玉环及石雕的狮子。石狮子是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体积不大,造型风格及雕刻技法酷肖唐昭陵、乾陵前的石狮子,气象雄浑,颇得大唐神韵。这些文物明显带有中原唐王朝的风格,反映出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文物也可看出,当时渤海国已经有了金银细工业和制陶、纺织业,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渤海王国是唐玄宗时期我国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性民族政权,共历二百二十九年。唐王朝曾在粟末靺鞨部人居住的牡丹江流域设置忽汗州,建都督府,册封“渤海郡王”,渤海郡史称渤海王国。敖东城就是渤海王国最早的都城,共经历了三代国王即大祚荣、大武艺和大钦茂。
古都敖东
敖东古城位于今天吉林省敦化县东南,面临牡丹江,坐落在敦化盆地的中央。渤海古城是当时渤海王国较有代表性的平原城,城分内、外两部分,外城为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内城为正方形,边长约80米,内、外城墙都属土质结构,内城门与外城门相对。
敖东城是当时渤海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联系十分频繁,与唐王朝的关系也很密切。唐朝政府在册封大祚荣后,曾先后五次派人出使敖东城。在大武艺为国王期间,大武艺因与其弟门艺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大武艺要杀掉门艺;门艺逃到中原,大武艺穷追不舍。唐玄宗得知此事,让著名政治家、文人张九龄撰写了一封国书,敦促兄弟二人尽弃前嫌。从这封国书中,可以看出当时唐王朝与渤海王国的关系以及唐王朝对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所实施的基本政策。
现在敖东古城只存有二十四块方石,这些排列有序的石头当时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上京龙泉府
龙泉府位于今天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北的渤海镇。自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把京城移到上京龙泉府后,龙泉府逐渐兴盛起来。
从现存的上京龙泉府遗址看,上京城为外城、内城、宫城三城环套。外城呈长方形,总长约32华里,城墙高约3米,外有护城河。外城垣的遗址处仍可见一道道隆起的土冈;内城位于外城北部,长方形,以城墙相隔,分成东、西、北、中四区;宫城为渤海统治机构所在地,各种衙门、官署皆设在宫城内。
现存有几处城墙的残址。坐北向南的宫城正门的遗墟依稀可辨,当地人称之为五凤楼。沿石级而上,在5米高的台基上,可见到几排排列整齐的柱基石,玄武岩质,成圆形。此外,五凤楼两侧各有一门,由门中可清楚看到城墙残址上排列整齐的灰色岩石。五凤楼以北,依次有七处宫殿遗址,均在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第一处殿址东西长64米,由条形石砌成的台基上可见四十块大型础石。第二处殿址规模最大,东西长84米,被认为是渤海国的“金銮殿”。在其东侧,有一座六柱小亭,亭内即是著名的“八宝琉璃井”,灰色细质岩石的井壁与冷幽的井水相映衬,琉璃井更显得玲珑精美。据说当年的帝王、皇妃就饮用此井之水。
由宫殿、禁苑遗址处北行,可以看到牡丹江上五座桥的遗址。五桥飞架,标志着当时渤海王国交通的发达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当时的渤海古国作为唐王朝的地方政权,与唐朝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有关史书记载,在渤海王国的十五个郡王执政期间,派往唐王朝的使团就有一百三十二个。840年,渤海国派使团再次去长安,随团出使的有渤海王子大文萼。他到唐朝都城后,学习唐朝的文化、礼仪、典章制度,并与著名诗人温庭筠等结下深厚的友情,在他即将返回渤海王国时,温庭筠为他赋诗饯行: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唐中央政府也多次派人到渤海郡国。唐文宗时,瀛州司马张建章到渤海,受到郡王大彝震的隆重欢迎和热情款待。后来,他写了一部《渤海记》,流行一时。
在今天渤海镇的南面,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寺庙,称为兴隆寺。寺中有两件渤海时期的佛教石雕艺术珍品:石灯幢和大石佛。石灯幢又称石灯塔或石浮屠,原高6.4米,现高6米,用玄武岩雕刻,迭筑而成。塔盖形似亭榭,八角八面,盖脊和瓦栊雕有图案;塔身镂空,具有木结构的特点。全塔雕刻精细,刀法娴熟,敦实古朴,巍峨壮观大石佛高丈余,坐在莲花宝座上,形象端庄,线条流畅,酷似唐朝龙门石窟的佛像。。
黑龙江渤海上京龙泉府寺院中的石灯幢
古道重镇苏密
渤海国最强盛时,管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据考证其中十五府之一的长宁府即今吉林省桦甸县的苏密城。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自都护府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长宁府一千五百里至渤海五城。”当时渤海王城在上京龙泉府。长宁府是渤海古道上最北的一个重镇。据今天的历史学者考证,当年的渤海王国对外有五条交通要道,而长宁府经营州去长安这条道路,是其中最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
当时,唐王朝与渤海郡往来密切,渤海古道上,使者、文人、僧侣往来不断,苏密古城也享尽了它应有的繁华。
从苏密古城现存的遗址看,它的规划与上京龙泉府基本一致。有内城、外城之分,城墙有条石砌筑的基座。古城曾发现散落的印花瓦当、图案砖等。
六顶山渤海古墓群
六顶山位于渤海古都敖东城南,因六座小山峰起伏相连,得名六顶山。六顶山的两个山坳,是渤海时期的墓地,共有坟墓八十余座,这里就是“六顶山渤海墓群”。
据考古学者考证,六顶山渤海墓群是渤海王族墓地,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和第三代王大钦茂的女儿贞惠公主都葬在这里。
贞惠公主生前深得父亲宠爱,但她命运不济,年轻守寡,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她长年悒郁寡欢,红颜不展,四十岁就命殒黄泉,她的死使父亲大钦茂十分悲痛,决定大修陵地,厚葬公主,并且仿照唐朝的习俗,将贞惠公主葬在她的祖父——渤海国第二代国王大武艺的陵旁。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渤海王族墓的发掘为研究渤海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渤海王族墓皆为石室封土型,墓室为方形或长方形,修于地面之下,墓室内南侧设置甬道,四壁皆为不规则的玄武岩和熔石砌筑。
贞惠公主墓已经打开,在甬道内发现了贞惠公主墓碑。碑体为花岗石质地,高约90厘米,宽约49厘米;厚度近29厘米;碑体正面是用汉字刻写的碑文,文体为华丽繁缛的骈体文,证明了当时的渤海国已经使用汉字,对唐朝封建礼仪、典章制度十分熟悉。
贞惠公主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陶制的长颈瓶、青色的玉璧、玉环及石雕的狮子。石狮子是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体积不大,造型风格及雕刻技法酷肖唐昭陵、乾陵前的石狮子,气象雄浑,颇得大唐神韵。这些文物明显带有中原唐王朝的风格,反映出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文物也可看出,当时渤海国已经有了金银细工业和制陶、纺织业,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今日更新
-
深山中的鄂温克猎村
[2019-05-27]
-
鄂伦春·嘎仙洞·姊妹山
[2019-05-27]
-
恢复健康的圣城
[2019-05-27]
-
火山博物馆
[2019-05-27]
-
坦步葱雪 咫尺龙沙
[2019-05-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