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空间

2020-03-21 可可诗词网-后现代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按照后现代思维对空间的一种新理解。后现代主义者区别于其他派别的典型标志之一便是必须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新空间之中。这个空间不是他们的制造,而是他们的发现。其他空间并不和后现代空间冲突,而是被其兼容,或者说其他空间只是它的特例,就像牛顿力学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特例一样。后现代空间就是一个既有参照系而参照系又不高于被参照物的空间。世界就是参照系,没有参照系便不能构成世界。后现代空间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后现代的参照系和被参照物或者处于一个层次之上,处于一个平面之上,或者被参照物高于参照系的层次。这就是后现代空间的最基本属性。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成果,证明了宇宙在整体性上是平面化的。
        20世纪80年代,美籍捷克裔数学家曼德勃罗发明分形几何,即一种维度是分数的几何。自然界的事物,不仅仅是整数维的,还有分数维的。曼德勃罗在其开拓性之作《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中,论证了海岸线是个不确定的量,假如我们是在4000米的高空坐飞机测量它,有3000公里,并且海岸线几乎是条直线,而坐汽车测量可能会有6000公里;若是人步行测量就会有10000公里;如果是一只蠕虫爬行或者更小用一个分子来测量,海岸线将无限延长。这里的奥秘就在于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或者说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测量维度。我们在一条线段上割取其中向上的1/3,再割取余下两段的中间的1/3,如此操作下去,以致无穷,我们得到一个点集,它的维数小于0.7维。一般海岸线在1.7—1.8维左右;起伏嶙峋的山脉在2.7—2.8维左右。如果我们把这些维数当成参照系,就可能出现被参照物的维数高于参照系的可能性。在现实之中这样的事完全可能发生。于是,我们说,负平面化不仅在逻辑上可行,在实验中也可行。
        既然自然界已经向我们展示,参照系并不高于被参照物,哲学为什么就没有权力把它们综括为一种基本原理呢?后现代空间这样做了,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该为之欢欣鼓舞,拍手称快。由后现代空间的基本属性出发,我们可以演绎出世界的解构,非超越性、无绝对深度、非中心性等派生属性,这就像有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我们便能推演出逻辑的体系一样。同时,后现代空间的基本属性又能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后现代主义的本体属性。
        自从康德宣告了传统本体论的死刑之后,本体论的研究即使不是销声匿迹至少也是无病呻吟。正是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从另一种本体论的研究方面———外在本体性到外在本体化———上,才为哲学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他从精神病人与健康人的对立、被监禁者与非被监禁者的对立、禁欲与非禁欲的对立、医生与患者的对立等等社会角色关系中,着重论述了本体只有从其外在性上才能真正自我显现。人是作为其他生物的他者才获得了自己的存在,人也是作为其他事物的他者才找到了知识的哲学基础。福柯精辟地指出:“确定与限定的联系、经验与先验的重复、我思与无思的永恒关系、起源的回溯与回归,限定了人的存在方式。19世纪以来的反思在人类存在方式的分析中而不是在表象的分析中,为知识的可能性找到了哲学基础……人类作为有理性的、会说话的动物只不过是另一种生物,可以从它们的正确定义中得知人性,从而把它排到生物图表的适当位置上。”由此可见,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是把人类看成是其他生物的绝对他者。这就不难理解福柯为什么对病人、犯人、癫狂者等非常规现象那么如醉如痴,他要在本体外在化的操作中为人类找到存在。
        把人当成其他事物的严格他者,确定人的本体地位,这是本体研究的定向,我们还需要寻找与发现本体的真正内涵。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认定伦理的规律和人的自律的自由是人的本体特征,这其实是前批判的内涵,前批判的自我体验,它不包括在知识这个后批判的领域之内。沿着这种前批判形态,胡塞尔确定了的先验的主体和没有外在污染的主体性为人的本体。海德格尔对其恩师的本体回溯并不满意,他又在先验的主体之前找到了此在———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存在。然而,真正标志人作为其他事物的严格他者地位的当然是语言。由于语言自身的不透明性以及人太依赖于语言的奇妙作用了,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并没有直接找到这个人类独一无二的他者属性。维特根斯坦虽然第一个阐明了语言是哲学分歧的制造者,但没有把它确定为人的本体存在构成的存在。他与真理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的符号哲学人类学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透过一丝阳光向外界喧露了他们的一些真知灼见。海德格尔不愧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是他第一个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本体属性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作为其他事物的严格他者的限定条件,外在本体性和外在本体化的明灯昭然于哲学殿堂之上了,这和福柯的解释分析学相得益彰。另一个后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通过符号和自然语言的深入研究,确定了外在本体的基本属性,那就是踪迹、替补、播撒与延异。
        在这四个概念之中,德里达最得意的是延异。“延异”是德里达通过法文的词变形得出的新词。我们无需在语源上追究其结构,它的寓意是指一个小小的词的变化便产生了既是其自身又不是自身的他者;同时,他也暗示着事物既在时间上又在空间上和他者、和自身相区别,异质性是随时随地产生又无时无刻不和他者相对从而确定自己的本体地位,一事物只有既区别于时间TO和空间SO上的自身又区别于自身所处的时间T1和空间S1上的他者时才存在。替补即语言学上的互补关系。在传统语言学里,互补是一种历时的现象,进入语境中的一个语素,不同于没有进入语境中的语素,换句话说,两个语素同处于一个集合体,但不能共现。而德里达的替补概念是指在一个集合体中的两个事物可以共时的互补。即使不能共时的互补即共现,仍然是以踪迹形式起作用,一个语素之所以具有本体性,是因为另一语素的踪迹在起作用。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有你们和他们的踪迹与我们形影不离。在踪迹的包围之下,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自身的渺小。我们是历史踪迹中的他者,文化踪迹中的他者。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之所以在他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本体,原因在于自身与人类的发生、演化、发展、存在是宇宙和历史以播撒的形式或者说以多元发生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生物进化的多元发生不正是播撒的结果吗?哲学语言的高度概括和形象化使得其他学科相形见绌。本体的外在性在德里达手中使之外在化了。
        了解德里达的哲学而不了解世界的物理属性的人也不能真正弄懂弄通德里达本体属性的真正内涵和伟大意义。现代物理学的前沿成果充分证明了德里达的哲学概括不仅仅是玄之又玄的抽象语词,而是有明确的实验佐证。物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宇称不守恒的奇怪现象,继之又发现超荷不守恒和同位旋不守恒的现象,物理学家惊恐了。随之研究的深入,最小的物质单元夸克禁闭现象又排上了日程。夸克为什么禁闭呢?研究的结果发现夸克在形成的过程中同时就被一种真空膜包裹,物理学家把真空膜形象地称为“泡泡”。正是这些泡泡形成的高强度口袋使夸克禁闭。物质在最小尺度上是物质与真空的对应,或称物质和真空的对称。正是这种有和无的对称性使得宇称、同位旋、超荷守恒,换句话说,宇称不守恒,同位旋不守恒、超荷不守恒都是人们在一定层次上忽略了真空作用的结果。物质是借助于真空实现了其本体性的,外在本体性和外在本体化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物质与真空的本体性是宇宙的播撒,物质向更大层次的跃迁是自身和他者的延异,物质的宇称守恒、同位旋守恒、超荷守恒是真空踪迹的作用,物质和真空共时互补。后现代空间是哲学和自然的统一。
        只了解德里达的哲学不了解人类历史的演进也不能真正弄懂弄通德里达本体属性的真正内涵和伟大意义。“后现代”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这只是后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其实后现代性必须追溯到亚当·斯密、洛克这些思想家甚至更早。人类行为的集合构成社会的子系统,即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和生物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即四种人类行为具有相互冲突的价值追求。人类经济行为的价值追求是效率原则,以机会均等为方法论标准;政治子系统的价值取向是稳定原则,以结果均等为方法论标准;文化行为的价值目标则是继承原则,以时间的空间化和文化模式的超历史性为方法论标准;生物行为的价值维度则是遗传的保守原则,以进化的不可逆性为方法论标准。于是,四种核心的价值目标不可通约。因此,以齐一性的价值取向统一和整合社会必然出现混乱,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希特勒德国以文化整合社会,把具有重大文化差异的犹太人送往集中营和断头台,引发了20世纪空前的人类劫难。早期资本主义以经济目标整合社会出现了近一个世纪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些人类的历史教训都在于不懂得社会应该解构,而不是结构,社会应该让每一个子系统管好自己的事,让社会实现一种无组织的组织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卢卡奇甚至哈贝马斯研究社会本体论的方向均错了,社会本体性和本体化就在于社会的每一个子系统和所有的子系统在延异、播撒、替补、踪迹的作用下实现外在本体化。亚当·斯密强调经济的独立作用,政治子系统或政府不要过多干预经济生活是社会解构的一个侧面。洛克的政治代议制是指政府必须斩断自己伸向其他子系统的魔爪,让社会实现自组织。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是在论证人类的生物行为不要被社会垃圾所污染。所有这一切都被后现代所涵盖。什么是现代性或现代化,可以一言以蔽之,后现代性和后现代化就是人类的现代化。许多人都在找人类现代化的出路(包括托夫勒、亨廷顿、贝尔等人),其实根本不必在细枝末节上大动干戈,沿着后现代空间的本体性和本体化方向,人类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因为后现代空间是一个宽容的无所不包的给异质性以地位的空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