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大钊对于史学的贡献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第一篇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文章......
(二)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卒年八十六岁。他的旧学主要是在私塾学的,1913年(二十一岁)才在中学毕业,1914年留......
(一)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史问题的论战,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打着马克思主......
(二)中国通史的著作
1.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 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写中国通史的是吕振羽。吕振羽是“文革”前......
(三)断代史的研究与著作
断代史的研究着重在两头:先秦和近代。先秦贡献最大的是郭沫若和吕振羽。郭沫若1931年出版了《甲骨文字研究......
(四)专史的著作
代表人物主要是吕振羽和侯外庐。1937年吕振羽出版《中国政治思想史》,1948年出版《中国民族简史》。吕振羽......
(五)毛泽东对于史学的贡献
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写了许多重要著作,不是专门论史学的,但对史学的发展是有影响的,较集中的有四篇:《中国共产......
(一)中国史学会的成立
1949年7月成立中国史学会的筹备会。由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主持,1951年7月在北京举行史学会成立大会,郭沫......
(二)对资产阶级史学的批判
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必须批判资产阶级史学。史学界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从1955年开始,对象是胡适等。批......
(三)对历史重大问题的讨论
1.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封建社会之始在何时,有西周说(吕振羽、范文澜),春秋战国之际说(郭沫若),魏晋说(尚钺......
兴于诗(《论语·泰伯》)
孔门以为诗对人的修养重要。孔子说:“颂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何为?”他以为诗能教人说话的本领......
赋诗与引诗
赋诗与引诗两种情形,与“兴”的意义很有关系。因为赋诗、引诗是断章取义地借用原诗的。这种情形,在赋诗、引......
《郑笺》“兴”义
《郑笺》释“兴”与《毛传》大致相同,不过是更加详密。因此,在《郑笺》中“兴”诗比在《毛传》中增加了,而......
《毛传》“兴”义
《大雅·大明》篇:“维予侯兴”,《毛传》:“兴,起也”。我们发现,注明“兴也”的诗,常常用“若”、“如”、......
“兴也”用例
与《诗》有关系的“兴”,从《毛传》可见解释。《毛传》只注“兴”,而不见有注“赋”、“比”的。朱先生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