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编年史的发展
编年史发展的标志:出现了编年体的通史;出现了言事兼备的编年史。现在所知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出现于战国。
(一)《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编年体通史的著作,是西晋武帝时,在现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发现的,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事。当时有人在此墓发现了大批竹书,其中有一部叫《纪年》,后人称为《竹书纪年》。因所发现的竹书称为汲冢竹书,故也有称《汲冢纪年》的。
该书共十三篇,是魏国的史官编写的编年体通史。从地域上讲是不够完整的,只有夏—商—西周—晋国—魏国;但起自夏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从时间上讲是通的。该书记载简单,但所记内容与《尚书》、《史记》有很大不同。此书记“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尚书》、《史记》皆记为益让贤于启。此书记“共伯和干王位”,而《尚书》、《史记》记共和时期为周公和召公在周厉王逃走后共同执政。《纪年》则记为“共”地具有“伯”爵位的名为“和”的人夺了王位,在《庄子》和《吕氏春秋》中也有此说法。现行通史多数采取了此说法,这说明其记载比《尚书》、《史记》要准确。《竹书纪年》的许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相符合,证明其史料价值是很高的,如《竹书纪年》所记春秋以后的事与《左传》、《史记》基本一致。《竹书纪年》的年代是准确的,与《史记》所记不同,据专家考证是《史记》错了。后人纠正了《史记》的许多错误,其根据就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在北宋以后失传。南宋时有人编了今本《竹书纪年》,根据古书上引的《竹书纪年》的文字,加上其他史料编成,据清人考定是伪书,不可信。后有人开始做恢复原貌的工作。清朝朱右曾编了《汲冢纪年存真》,二卷 。王国维在其所辑的基础上编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解放后范祥雍在王国维所辑的基础上又补证为《古本竹书纪年订补》。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方诗铭、王修龄著《古本竹书纪年辑正》。
(二)《左传》
《左传》是言事兼备的编年史。原称《左氏春秋》,汉以来称《春秋左氏传》。其与《穀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解释事实的史书,而《公羊传》、《穀梁传》是释义的,不能称史书,所以两书与《左传》性质不同。
有人考证《左传》是战国时代的吴起写的,其中有一理由说《左传》写战争详细生动,因吴起是军事家。后又有人认为左氏是卫国的地名,而吴起是卫国的左氏人,所以是吴起写的。也有人认为是吴起带领其弟子写的,其弟子也都是左氏之地的人。清朝刘逢禄认为《左传》是刘歆伪造的,现也有人这样认为,是少数。现一般认为是左丘明写的。关于左丘明的籍贯也有争论。
《左传》成书年代一般都认为是战国初期。
《左传》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68年,三十卷,约十八万多字。内容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国之间的战争,记事以晋国、鲁国、楚国为多。《春秋》有的绝大部分《左传》都叙述了,《春秋》没有的《左传》也有叙述的,所以记的事比《春秋》多了,更重要的是记载详细,并且言事兼备,所记之事完备了。
《左传》在历史编纂学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即第一次对事件有完整的叙述,有了言事兼备的记载。所以有的人认为《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例如《春秋》只记“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左传》详加叙述用了五百四十一个字。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都写了。《春秋》记“城濮之战”只用了三十几个字,《左传》则用了七百八十六个字,所以完备的历史书当从《左传》开始。完备的历史书应包括:1.明确的时间顺序。2.历史事件的始末。3.历史人物的言行。这些《左传》都是具备的,而《左传》之前则没有兼备此三点的史书。
《左传》的叙述,文字技巧是非常高的,又具体又生动,层次分明。以前,许多人对史发生兴趣是从读《左传》开始的。所以在传播历史知识方面《左传》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文字优美,所以还被作为文学书读。
《左传》不但是叙述历史事实,还有评论,即“君子曰”。从此有人模仿此办法了,如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司马光的“臣光曰”。
《左传》所叙史事是真实的,所记重大史事基本正确。从晋以后许多人给《左传》作注,最近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是《左传》注释的历史性总结,是读《左传》的最好的本子。沈玉成有《〈左传〉译文》。沈玉成是杨伯峻的学生,所以此二书实为一书。
(一)《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编年体通史的著作,是西晋武帝时,在现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发现的,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事。当时有人在此墓发现了大批竹书,其中有一部叫《纪年》,后人称为《竹书纪年》。因所发现的竹书称为汲冢竹书,故也有称《汲冢纪年》的。
该书共十三篇,是魏国的史官编写的编年体通史。从地域上讲是不够完整的,只有夏—商—西周—晋国—魏国;但起自夏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从时间上讲是通的。该书记载简单,但所记内容与《尚书》、《史记》有很大不同。此书记“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尚书》、《史记》皆记为益让贤于启。此书记“共伯和干王位”,而《尚书》、《史记》记共和时期为周公和召公在周厉王逃走后共同执政。《纪年》则记为“共”地具有“伯”爵位的名为“和”的人夺了王位,在《庄子》和《吕氏春秋》中也有此说法。现行通史多数采取了此说法,这说明其记载比《尚书》、《史记》要准确。《竹书纪年》的许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相符合,证明其史料价值是很高的,如《竹书纪年》所记春秋以后的事与《左传》、《史记》基本一致。《竹书纪年》的年代是准确的,与《史记》所记不同,据专家考证是《史记》错了。后人纠正了《史记》的许多错误,其根据就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在北宋以后失传。南宋时有人编了今本《竹书纪年》,根据古书上引的《竹书纪年》的文字,加上其他史料编成,据清人考定是伪书,不可信。后有人开始做恢复原貌的工作。清朝朱右曾编了《汲冢纪年存真》,二卷 。王国维在其所辑的基础上编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解放后范祥雍在王国维所辑的基础上又补证为《古本竹书纪年订补》。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方诗铭、王修龄著《古本竹书纪年辑正》。
(二)《左传》
《左传》是言事兼备的编年史。原称《左氏春秋》,汉以来称《春秋左氏传》。其与《穀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解释事实的史书,而《公羊传》、《穀梁传》是释义的,不能称史书,所以两书与《左传》性质不同。
有人考证《左传》是战国时代的吴起写的,其中有一理由说《左传》写战争详细生动,因吴起是军事家。后又有人认为左氏是卫国的地名,而吴起是卫国的左氏人,所以是吴起写的。也有人认为是吴起带领其弟子写的,其弟子也都是左氏之地的人。清朝刘逢禄认为《左传》是刘歆伪造的,现也有人这样认为,是少数。现一般认为是左丘明写的。关于左丘明的籍贯也有争论。
《左传》成书年代一般都认为是战国初期。
《左传》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68年,三十卷,约十八万多字。内容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国之间的战争,记事以晋国、鲁国、楚国为多。《春秋》有的绝大部分《左传》都叙述了,《春秋》没有的《左传》也有叙述的,所以记的事比《春秋》多了,更重要的是记载详细,并且言事兼备,所记之事完备了。
《左传》在历史编纂学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即第一次对事件有完整的叙述,有了言事兼备的记载。所以有的人认为《左传》是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例如《春秋》只记“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左传》详加叙述用了五百四十一个字。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都写了。《春秋》记“城濮之战”只用了三十几个字,《左传》则用了七百八十六个字,所以完备的历史书当从《左传》开始。完备的历史书应包括:1.明确的时间顺序。2.历史事件的始末。3.历史人物的言行。这些《左传》都是具备的,而《左传》之前则没有兼备此三点的史书。
《左传》的叙述,文字技巧是非常高的,又具体又生动,层次分明。以前,许多人对史发生兴趣是从读《左传》开始的。所以在传播历史知识方面《左传》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文字优美,所以还被作为文学书读。
《左传》不但是叙述历史事实,还有评论,即“君子曰”。从此有人模仿此办法了,如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司马光的“臣光曰”。
《左传》所叙史事是真实的,所记重大史事基本正确。从晋以后许多人给《左传》作注,最近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是《左传》注释的历史性总结,是读《左传》的最好的本子。沈玉成有《〈左传〉译文》。沈玉成是杨伯峻的学生,所以此二书实为一书。
今日更新
-
二、中国史学史的内容
[2020-03-06]
-
三、参考书
[2020-03-06]
-
四、教学计划
[2020-03-06]
-
一、史学的起源
[2020-03-06]
-
二、殷周的史官
[2020-03-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