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2022-09-20 可可诗词网-大学古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 杜 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11)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12)
        天寒翠袖薄(13),日暮倚修竹(14)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②绝代,犹绝世,举世无双。《汉书·外戚传上》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③幽居,隐居。《礼记·儒行》:“幽居而不淫。”空谷,幽深的山谷。④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⑤关中,今陕西中部一带。此实指长安,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丧乱,即指安史之乱。⑥世情,世态人情。恶(wu务),厌恶,嫌弃。衰歇,衰败失势。⑦转烛,此喻世事变幻,富贵无常。清何琇《樵香小记》作“富贵贫贱,有如转烛”。⑧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⑨合昏,即夜合花,又名合欢花,朝开夜合,故曰“知时”。⑩徐增曰:“此二句,见谁则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妇人在夫家,为夫所爱,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清的;妇人为夫所弃,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浊的。”(《说唐诗》)仇兆鳌则曰:“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杜诗详注》)亦通。(11)萝,即女萝,一种有藤植物。(12)掬(ju居),两手捧取。(13)翠袖,泛指佳人衣着。(14)修竹,长竹。竹有节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坚贞操守。
        
        〔分析〕
        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时杜甫弃官后取道秦州、同谷入蜀。诗歌塑造了一位被战乱击碎了家庭幸福而遭致夫婿遗弃的弃妇形象,从而控诉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隐见忠而见弃的诗人之怨愤。
        第一段从首句起至“不得收骨肉”。通过自叙形式,弃妇诉说了战乱给她娘家带来的灭门之祸。首四句即点出了弃妇美丽的容貌、出身高门的身世和如今飘零悲苦的境况。从她的容貌和出身看,她应该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如今“零落依草木”,埋没在空谷中寂寞地生活,诗歌一上来就用了因果反差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去,弃妇追叙昔年安史之乱,使她兄弟被害,连尸骨都无从收拾的悲惨遭遇。她兄弟做了大官尚且如此,那么一般小百姓所受到的战乱之苦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官高何足论”一句起着由点及面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段是弃妇诉说婚姻的不幸,共八句。战乱毁灭了弃妇母家的家庭,她也因而失势。丈夫是个薄情势利之徒,随即把她遗弃了,另娶新妇。说“新人美如玉”,实际上新人也不一定比这位弃妇更美。因为弃妇的姿容是绝代佳人,本就是容华绝代的意思。《汉书》上形容李夫人的美丽就是用“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两句,可见她被弃的原因绝非年长色衰,而是她母家的失势。而致使其母家失势的根子则在安史之乱。因此这一段虽然用了比兴手法,用了种种对比手段来描写弃妇婚姻的不幸,但笔触依然不离战乱。
        第三段用赋与兴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弃妇处贫贱而志怀高洁贞静的个性。她穷得只能依靠变卖仅剩的一点珠宝来度 日,在瑟瑟的秋风中只穿着薄薄的衣衫,茅屋破了,只能用藤萝来修补,但她仍抱松柏之贞、翠竹之节,辛苦地过日子,仍像深谷中的山泉一样清洌明净,而决不作出山之泉,恶浊流荡,改易节操。
        在古典诗歌中,弃妇是常见的主题,如《诗经》中的《氓》、《谷风》,汉诗中的《上山采蘼芜》等,反映了男子喜新厌旧、妇女地位没有保障的社会现象,杜甫此诗将这种现象放在战乱的特定背景下来描写,就使诗歌主题超越了一般,而把个人的不幸命运与一个时代的苦难相接通,因此诗的主题意义就来得更深刻。另外,杜甫对朝廷一片忠贞,但遭到的却是被朝廷遗弃,他的遭遇与“佳人”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无意识中就难免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入到弃妇形象的塑造中去。因此这位佳人的形象也较一般弃妇诗中的妇女形象更哀惋动人。

        〔评说〕
        高棅《唐诗品汇》:“似悲自诉,自言自誓,矜持慷慨,修洁端丽,画所不能如,论所不能及。”
        唐汝询《唐诗解》:“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
        黄周星《唐诗快》:“题只‘佳人’二字耳,初未尝云‘叹佳人’、‘惜佳人’也,然篇中可胜叹惜乎? 此诗盖为佳人而发,但不知作者果为佳人否? 则观者果当作佳人观否? 请试参之。”
        浦起龙《读杜心解》:“‘在山清’、‘出山浊’,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矣。建安而下,齐梁而上,无此见道语。只以写景作结,脱尽色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