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武辅文的武士教育
我们知道,日本军人如果在战争中失败,有一种用战刀自杀以示敬忠天皇的传统,这个传统来源于公元13世纪开始的日本的武士教育。
武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灌输武士道精神和传授武艺弓马之术,前者属于政治思想教育,后者是武士的职业本领教育。武士道精神要求武士忠于主君,信佛敬祖,崇尚武勇看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而捐躯。这种武士道精神是由武士对幕府、大名之间的封建依附关系决定的,是武家社会主从关系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也是源赖朝、北条泰时、足利尊氏等历代幕府的创建人所倡导的。譬如,公元1232年镰仓幕府的创建人倡导制定的《贞永式目》,就是按照武家的“道理”,把武家的道德和习惯明文化和条理化。武家特别重视武艺与弓马之术,因而武士教育的最主要教育内容是传授武艺。这在武士的家训及各种“教训书”中都有明文记载。例如《北条五代记》中写道:“武道弓马乃武家必备之本领也”。在武家的家庭教育中,把传授武艺置于首要地位。武家对于文化修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在平安时代,庶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因而从庶民中涌现出来的武士文化教养水平很低,但到了镰仓幕府中期以后,武家逐渐认识到,武士有了文化教养,才能处理好政务,因此,幕府渐把兼学文武两道作为武士教育的宗旨。公元1284年重新修改的《新式目》规定,“要设置学问所”,以提倡学问。从此,武士教育尤其是武士首领和上层武士的教育逐渐重视了文化教育。譬如,源实朝从十三岁起就学习《孝经》,后来成为有名的诗歌家;北条泰时经常邀请文学家谈论政务,拜高僧为师学习佛学。但是,尽管镰仓中期以后,武士兼修文武之道,比镰仓初期重视文化修养了,也并未改变武家以武为主,以文为辅的教育方针,更有甚的是,对武士道精神的过分偏重造成了日本人忠君信祖思想的根深蒂固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对日本国民的一种巨大的精神束缚。
武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灌输武士道精神和传授武艺弓马之术,前者属于政治思想教育,后者是武士的职业本领教育。武士道精神要求武士忠于主君,信佛敬祖,崇尚武勇看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而捐躯。这种武士道精神是由武士对幕府、大名之间的封建依附关系决定的,是武家社会主从关系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也是源赖朝、北条泰时、足利尊氏等历代幕府的创建人所倡导的。譬如,公元1232年镰仓幕府的创建人倡导制定的《贞永式目》,就是按照武家的“道理”,把武家的道德和习惯明文化和条理化。武家特别重视武艺与弓马之术,因而武士教育的最主要教育内容是传授武艺。这在武士的家训及各种“教训书”中都有明文记载。例如《北条五代记》中写道:“武道弓马乃武家必备之本领也”。在武家的家庭教育中,把传授武艺置于首要地位。武家对于文化修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在平安时代,庶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因而从庶民中涌现出来的武士文化教养水平很低,但到了镰仓幕府中期以后,武家逐渐认识到,武士有了文化教养,才能处理好政务,因此,幕府渐把兼学文武两道作为武士教育的宗旨。公元1284年重新修改的《新式目》规定,“要设置学问所”,以提倡学问。从此,武士教育尤其是武士首领和上层武士的教育逐渐重视了文化教育。譬如,源实朝从十三岁起就学习《孝经》,后来成为有名的诗歌家;北条泰时经常邀请文学家谈论政务,拜高僧为师学习佛学。但是,尽管镰仓中期以后,武士兼修文武之道,比镰仓初期重视文化修养了,也并未改变武家以武为主,以文为辅的教育方针,更有甚的是,对武士道精神的过分偏重造成了日本人忠君信祖思想的根深蒂固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对日本国民的一种巨大的精神束缚。
今日更新
-
开普勒与占星术
[2019-12-20]
-
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流产
[2019-12-20]
-
“打油诗”误入歧途
[2019-12-20]
-
伽利略并非是一丝不苟的实验家
[2019-12-20]
-
绝命书与永恒
[2019-12-2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