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校一体”

2019-12-20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厂校一体”是“文革”中提出的学校制度改革的极“左”经验之一。其基本做法是把学校和工厂合二而一,将学校变成工厂的一个“厂外车间”,学校的党政财文四权由工厂统一管理。这个经验产生于辽宁丹东,同所谓“朝农经验”一样,都渊源于“两个估计”,是同十七年“对着干”的产物。其目的在于根本否定国家教育方针,歪曲党的教育宗旨,取消城市中小学教育,推行愚民政策,以适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
        歪曲和篡改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并将其极端化,是“厂校一体”的形左实右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一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过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厂校一体”不是建立在学生以学为主的基础上,否定学生以学习科学文化为主,否定在教育过程中把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只是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拼命增加劳动时间,鼓吹“劳动就是上课”,是教育与生产劳动“早期结合的最好形式”,既不讲智育,体育,也不搞技术教育,不管劳动能不能结合教学,学生一律到车间去,名为“上课”,实际上是单纯的简单劳动。这纯粹是以劳动代替一切,本质上取消了学校教育,以培养“没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个经验的推广和泛滥时期,全国各地的城镇中小学都和工厂实行一体,使学校教育陷入极端混乱的状况,有的学校的学生跟工人一样搞三班倒、在有毒的车间劳动,有的小学生也搞“顶岗位”,和成年人一样参加强体力劳动,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打着工人阶级办教育的旗号,肆意践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否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厂校一体”的又一典型特征。在“厂校一体”的口号下,一方面把毛泽东同志关于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的设想极端化、片面化,夸张为“工人最懂教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工人为主”,要所有的工人都来“占领学校阵地”;另一方面,把广大学校教师诬蔑为“教唆犯”,叫嚷“办教育不能依靠他们”,要把三分之一的教师送到工厂“对流”、“换人换思想”、“脱胎换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有专门的人来从事这项工作。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重视和高度评价人民教师在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上,在历史的进步上所起的巨大作用,指出人民教师是崇高的劳动者,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合符社会需要的学生,关键在教师。当然要求教师熟悉生产过程,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是应该的,但“以工人为主体”的所谓“厂校一体”在根本上是否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它并不是要真心实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办教育,而是妄图以工人取代教师,进而取消学校。在“厂校一体”的泛滥时期,全国许多中小学教师被强迫到工厂农村去“对流”,其中大部分是教学中的骨干,致使许多学校教学工作陷于停顿状态。而不少驻校工人的主要任务却只是领着学生干一些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活,进行重复的简单劳动,或劳动消耗。
        借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一元化领导的幌子,取消学校的党组织,是“厂校一体”的又一特征。按照“厂校一体”的要求,整个学校的领导工作都交由工厂的党组织,而一些有教育经验的学校领导却被扣上“右倾”、“反改造”的帽子,遭到种种打击迫害,致使学校的党组织名存实亡。
        “厂校一体”的经验在“文革”中对城市中小学教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扰乱了学校教育工作秩序,践踏了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根本否定了教师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使中小学教育陷入了极度的混乱。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