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新旧党争

2019-12-20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庭坚作为一代诗坛骁将,在仕途上却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由于追随苏轼,从而被动地卷入新旧党争中,他两次遭贬,最后死于贬所,命运十分悲惨。
        治平四年(1067),二十三岁的黄庭坚担任汝州叶县(今河南叶县)县尉,从此踏上了他的多蹇仕途。熙宁五年(1072),他升任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投书徐州太守苏轼,并且附上了二首古风。苏轼马上回信,给予热情的鼓励,还次韵和了两首诗。从此,两位诗人结下了至死不渝的友谊。不幸的是,黄庭坚因此被认为苏轼门徒而纳入旧党,政治上从此与旧党同浮沉。
        元佑时期,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参与校定《资治通鉴》,后来又曾担任《神州实录》检讨官兼国使编修官。这一阶段旧党当政,苏轼兄弟是朝廷显要,黄庭坚经常与他们唱和,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到了绍圣年间,哲宗亲政,政局变化很大。新党章惇、蔡卞当权,开始明目张胆地排除异己。不久,他们以《神宗实录》“诬毁先帝”为名,将黄庭坚贬为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元丰二年(1100),哲宗死,徽宗即位,政局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重新起用旧党的迹象。黄庭坚也被从贬所招回。但好景不长,新党蔡京擅权,对旧党的迫害更加残酷。崇宁二年(1103)九月,他在各地立元佑奸党碑,几乎把旧党人物一网打尽。这时赵挺之已被蔡京举荐为宰相,他授命转运判官陈举告发黄庭坚所作的《荆州承天院塔记》有“幸灭谤国”的语句。十一月,黄庭坚受到“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县)”的严厉处分。次年五、六月间,这位六十岁的老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宜州贬所。当地官府也不肯放过黄庭坚,他们不准人借房子给他住。黄庭坚百般无奈,只好在城头破烂的戍楼里栖身。崇宁四年(1105)九月,六十一岁的黄庭坚病逝于贬所。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仰慕其诗名的年轻人。
        黄庭坚虽然终生追随苏轼,置身旧党,但他却一直未担任要职。即使是在元佑年间旧党最为得势的时候,他也不过充当《神宗实录》编修官这样的小官。虽然他被归入旧党,但由于出身中小地主阶级,他并不象旧党领袖司马光那样极端顽固。实际上,他在新旧党争中的立场是消极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黄庭坚根本没有参加严格意义上的党派斗争,至少是没有在党争中发挥什么作用。虽然如此,他还是被卷入激烈而残酷的斗争,而且最终被斗争的漩涡所吞没,这是很令人扼腕叹息的。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