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敌人机会
市场上,一个健壮精悍的武士正看着四周卖东西的人。这是楚国郢都的集市,楚国人多好勇尚武,集市上卖刀枪剑戟之类武器的也有很多,这武士看了几摊,却总是摇摇头。在他的脸上,总带着一丝忧虑。
不是东西不够好,那些武器都算得上不错。不过,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不错”,而是要绝好。集市上卖的那些武器,一般用用完全可以将就,但像他那样要与人以死相拼的,就不能将就了。
他必须找到最好的武器。
可是看来看去,却总找不到一把趁手的兵器。《考工记》中说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六齐各有其用,相差细微。其中“戈戟之齐”是铜四分,锡一分,如此则锋刃最利,又不易折断。可是市面上那些武器往往可见铜锡比例不称,明明是一把长戈,用的却是三分其金而锡居一的大刃之金。以此比例只适合铸剑,因为剑要长得多,必须较为坚韧,如果铸成戈戟,不免稍显逊色。只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很少,只从兵刃色泽看出其中成分的就更少了。这武士是文武全才,自然是知道的。
在市上走了一圈,仍然看不到一把好兵刃,他不由有些失望。正在这时,忽然听得一边有人高叫道:“好本事!”眼角忽地有寒光一闪。这道寒光像是一道闪电,一下劈到他的眼底,他猛一抬头,只见前边一棵大树下围着一圈人,从当中不时闪过一缕寒气。这缕寒气似乎已然成形,破空而上,将树梢的树叶也逼了下来。
好一把兵器!他在心底暗暗喝了一声彩。虽然不知到底是什么兵器,但只看这种寒光,就已有凛然之威。他快步走上前,挤开人群向里看去。只见人群中,有个穿着青布衣服的汉子正在舞着一把长兵器,看样子是把长矛。
“好,好本事!”围观的人叫道。对于这些,他倒只是略略一哂。那人把长矛舞得风车斗转,其实这种手法中看不中用,全是花架子,长矛的用法以直刺为王道,讲究平、正、直、强四字。这样舞出花来,与这四字全然不搭界,真上了战阵,头一个被人刺死。不过现在那人是卖武器的,不是士兵,也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炫人眼目。
卖矛人舞了个花,忽地将长矛一顿,矛攥重重往地上一插,插在土中足有半尺深。他团团做了个罗圈揖,叫道:“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在下初临贵地,卖这支家传长矛,不为求财,只为找一个识货之人。要知这长矛本非凡物,乃是当初五霸之首,后来谥曰桓公的齐公子小白所用之物。此矛名曰‘夔缠裂风矛’,矛尖铸有夔纹,你知这是何物?原来是当初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时,与公子纠争位,二人相约比试。管仲原是公子纠亲信,从旁暗助公子纠一箭。这一箭,正中小白带钩,小白心中管仲神箭,生怕他再射,一口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血来,假装中箭倒地,骗得管仲相信。那小白日后乃是五霸之首,何等了得!这口血正喷在矛尖,你道如何?矛身却由此现出夔纹。不过此夔纹有三不看,第一,午日不看。第二,衣冠不整不看。第三,乱臣贼子不看。唯有在雨后初晴,置于阴凉之地,正人君子整顿衣冠,方才能见。此矛既名‘夔缠裂风矛’,刺物即穿,便是风也能刺裂,不信,列位看了!”
卖矛人说着,将长矛反手抓在背后,摆了个架势,忽地一矛向上刺去。他出手倒也甚快,随着矛尖一动,头顶一片树叶飘然落下,边上看的人更是震雷似的一阵喝彩。那武士也暗自喝了一声彩,却不是为那卖矛人的手法,而是为这把矛。他看得出,矛上的铸痕甚新,铸出来绝对不超过一个月,那卖矛人说什么是齐桓公为公子时手用之矛,自是胡吹,不过为了自抬身价。可不管怎么说,这矛确实是好矛,锋利无比。他正要去问价,那卖矛人将长矛往树上一靠,从树根处拿起一面盾,高声道:“在下这柄夔缠裂风矛不管什么都刺得穿,自是宝物。不过宝物年年有,就看人识不识货。大家再看我这面盾,此盾为当初夏桀所用之物,名谓‘龙逄盾’。夏桀暴虐无道,关龙逄本是忠臣,因进谏为夏桀所杀。后来成汤灭夏,鸣条一战,杀得夏军纷纷溃散,成汤之臣伊尹以鸣天镝射夏桀,结果夏桀藏身此盾,躲过一劫。后来此盾为汤王所得,因思关龙逄无辜遭戮,故名此盾为‘龙逄盾’。列位请看,这盾上有一点凹坑,便是伊尹鸣天镝所留。”
武士听他越吹越没边,不由失笑。那面盾果然也是好东西,不过看盾上花纹,顶早也是周贞定王时代的东西。虽是古物,也不过是百多年前的古物,决非古到夏桀之时。不过那人是卖东西的,他也不好去挡别人的财路。那人吹不吹牛不关他的事,只要卖的兵器够真就行了。只是,他需要的是无坚不摧的长矛,有这么一面盾牌的话,被那人得到,岂不是又要大费周折么?
卖矛人吆喝了一通,高声道:“列位看清了,这龙逄盾可是千载难逢的宝物啊,任你是什么神兵利器,都刺不透,何等坚固!”
卖矛人正说得起劲,却见人群中有个人高声道:“先生,既然你说你的矛什么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什么矛都刺不穿,那么用你的长矛来刺你的盾牌,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那卖矛人呆住了,回答不上来,边上人却是一阵哄然大笑,纷纷散去。那卖矛人见此情形,恼羞成怒,喝道:“你是来砸我的场子么?”
武士也随众人走了。此时,他脸上却有了一种醒悟后的喜悦。
入选理由:
凡事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破绽,击败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本身。
燕垒生语:
有一个小故事,说某个小镇上只有一个理发师。某天他口出豪言,说:“我为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别人问他:“那你自己的头发归谁理?”这个理发师也与那个卖着长矛与盾牌的人一样回答不上来。
这个小故事与韩非子在两千年前所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如出一辙,其实都是一个逻辑学上的悖论。所谓悖论,就是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命题或理论体系。矛能刺穿一切盾,盾能抵挡一切矛,这两个定义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同时出现,因为同时出现必然是矛盾的。同样,理发师故事中“不为自己理发的人”与理发师自己也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定义,理发师不管为不为自己理发,都违背了“为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这个条件。当这两个互相排斥的前提相遇时,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奇妙的结果——无法得到结果。
奇妙的结果当然只能存在于逻辑学里,现实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结果,所以往往就只能作出妥协,修正这两个前提之一。除了极少数人,人生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不是一条铺满金砖的坦途,而是一场发生在天梯上的战斗,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投入这场旷日持久、殊死无休的战役中去。疾病,贫困,劳累,这些“敌人”每一天都虎视眈眈,想要突出重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严阵以待,应付每一天的战斗,努力让自己不至于坠入深渊,万劫不复。而在这场以一生为代价的搏斗中,我们更要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战争中,敌人突破的往往是我们所留下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破绽,可是留下破绽却是我们自身的错误。所以,有时不妨懂得妥协,懂得放弃,不必求全责备,一味要求长矛能刺穿一切盾牌,而盾牌又能抵挡一切长矛。
原文回放: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不是东西不够好,那些武器都算得上不错。不过,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不错”,而是要绝好。集市上卖的那些武器,一般用用完全可以将就,但像他那样要与人以死相拼的,就不能将就了。
他必须找到最好的武器。
可是看来看去,却总找不到一把趁手的兵器。《考工记》中说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六齐各有其用,相差细微。其中“戈戟之齐”是铜四分,锡一分,如此则锋刃最利,又不易折断。可是市面上那些武器往往可见铜锡比例不称,明明是一把长戈,用的却是三分其金而锡居一的大刃之金。以此比例只适合铸剑,因为剑要长得多,必须较为坚韧,如果铸成戈戟,不免稍显逊色。只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很少,只从兵刃色泽看出其中成分的就更少了。这武士是文武全才,自然是知道的。
在市上走了一圈,仍然看不到一把好兵刃,他不由有些失望。正在这时,忽然听得一边有人高叫道:“好本事!”眼角忽地有寒光一闪。这道寒光像是一道闪电,一下劈到他的眼底,他猛一抬头,只见前边一棵大树下围着一圈人,从当中不时闪过一缕寒气。这缕寒气似乎已然成形,破空而上,将树梢的树叶也逼了下来。
好一把兵器!他在心底暗暗喝了一声彩。虽然不知到底是什么兵器,但只看这种寒光,就已有凛然之威。他快步走上前,挤开人群向里看去。只见人群中,有个穿着青布衣服的汉子正在舞着一把长兵器,看样子是把长矛。
“好,好本事!”围观的人叫道。对于这些,他倒只是略略一哂。那人把长矛舞得风车斗转,其实这种手法中看不中用,全是花架子,长矛的用法以直刺为王道,讲究平、正、直、强四字。这样舞出花来,与这四字全然不搭界,真上了战阵,头一个被人刺死。不过现在那人是卖武器的,不是士兵,也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炫人眼目。
卖矛人舞了个花,忽地将长矛一顿,矛攥重重往地上一插,插在土中足有半尺深。他团团做了个罗圈揖,叫道:“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在下初临贵地,卖这支家传长矛,不为求财,只为找一个识货之人。要知这长矛本非凡物,乃是当初五霸之首,后来谥曰桓公的齐公子小白所用之物。此矛名曰‘夔缠裂风矛’,矛尖铸有夔纹,你知这是何物?原来是当初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时,与公子纠争位,二人相约比试。管仲原是公子纠亲信,从旁暗助公子纠一箭。这一箭,正中小白带钩,小白心中管仲神箭,生怕他再射,一口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血来,假装中箭倒地,骗得管仲相信。那小白日后乃是五霸之首,何等了得!这口血正喷在矛尖,你道如何?矛身却由此现出夔纹。不过此夔纹有三不看,第一,午日不看。第二,衣冠不整不看。第三,乱臣贼子不看。唯有在雨后初晴,置于阴凉之地,正人君子整顿衣冠,方才能见。此矛既名‘夔缠裂风矛’,刺物即穿,便是风也能刺裂,不信,列位看了!”
卖矛人说着,将长矛反手抓在背后,摆了个架势,忽地一矛向上刺去。他出手倒也甚快,随着矛尖一动,头顶一片树叶飘然落下,边上看的人更是震雷似的一阵喝彩。那武士也暗自喝了一声彩,却不是为那卖矛人的手法,而是为这把矛。他看得出,矛上的铸痕甚新,铸出来绝对不超过一个月,那卖矛人说什么是齐桓公为公子时手用之矛,自是胡吹,不过为了自抬身价。可不管怎么说,这矛确实是好矛,锋利无比。他正要去问价,那卖矛人将长矛往树上一靠,从树根处拿起一面盾,高声道:“在下这柄夔缠裂风矛不管什么都刺得穿,自是宝物。不过宝物年年有,就看人识不识货。大家再看我这面盾,此盾为当初夏桀所用之物,名谓‘龙逄盾’。夏桀暴虐无道,关龙逄本是忠臣,因进谏为夏桀所杀。后来成汤灭夏,鸣条一战,杀得夏军纷纷溃散,成汤之臣伊尹以鸣天镝射夏桀,结果夏桀藏身此盾,躲过一劫。后来此盾为汤王所得,因思关龙逄无辜遭戮,故名此盾为‘龙逄盾’。列位请看,这盾上有一点凹坑,便是伊尹鸣天镝所留。”
武士听他越吹越没边,不由失笑。那面盾果然也是好东西,不过看盾上花纹,顶早也是周贞定王时代的东西。虽是古物,也不过是百多年前的古物,决非古到夏桀之时。不过那人是卖东西的,他也不好去挡别人的财路。那人吹不吹牛不关他的事,只要卖的兵器够真就行了。只是,他需要的是无坚不摧的长矛,有这么一面盾牌的话,被那人得到,岂不是又要大费周折么?
卖矛人吆喝了一通,高声道:“列位看清了,这龙逄盾可是千载难逢的宝物啊,任你是什么神兵利器,都刺不透,何等坚固!”
卖矛人正说得起劲,却见人群中有个人高声道:“先生,既然你说你的矛什么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什么矛都刺不穿,那么用你的长矛来刺你的盾牌,又该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那卖矛人呆住了,回答不上来,边上人却是一阵哄然大笑,纷纷散去。那卖矛人见此情形,恼羞成怒,喝道:“你是来砸我的场子么?”
武士也随众人走了。此时,他脸上却有了一种醒悟后的喜悦。
入选理由:
凡事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破绽,击败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本身。
燕垒生语:
有一个小故事,说某个小镇上只有一个理发师。某天他口出豪言,说:“我为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别人问他:“那你自己的头发归谁理?”这个理发师也与那个卖着长矛与盾牌的人一样回答不上来。
这个小故事与韩非子在两千年前所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如出一辙,其实都是一个逻辑学上的悖论。所谓悖论,就是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命题或理论体系。矛能刺穿一切盾,盾能抵挡一切矛,这两个定义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能同时出现,因为同时出现必然是矛盾的。同样,理发师故事中“不为自己理发的人”与理发师自己也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定义,理发师不管为不为自己理发,都违背了“为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这个条件。当这两个互相排斥的前提相遇时,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奇妙的结果——无法得到结果。
奇妙的结果当然只能存在于逻辑学里,现实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结果,所以往往就只能作出妥协,修正这两个前提之一。除了极少数人,人生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不是一条铺满金砖的坦途,而是一场发生在天梯上的战斗,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投入这场旷日持久、殊死无休的战役中去。疾病,贫困,劳累,这些“敌人”每一天都虎视眈眈,想要突出重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严阵以待,应付每一天的战斗,努力让自己不至于坠入深渊,万劫不复。而在这场以一生为代价的搏斗中,我们更要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战争中,敌人突破的往往是我们所留下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破绽,可是留下破绽却是我们自身的错误。所以,有时不妨懂得妥协,懂得放弃,不必求全责备,一味要求长矛能刺穿一切盾牌,而盾牌又能抵挡一切长矛。
原文回放: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