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只需一个
郁离子走在村中的小道上。这是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村庄,郁离子有时上山采药,在村落里歇脚,若是村民有病,他就顺便给看看。正走着,被迎面走来的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那人叫常羊,是这里远近闻名的猎户。常羊见郁离子被撞得坐在地上,吓得连忙扶起他来,道:“郁老伯,你没事吧?都怪我不好。”郁离子给村民看病并不收钱,遇到家境实在贫寒的,连药钱都是郁离子掏,所以村民对郁离子十分感激。要是郁离子真被常羊撞伤了,只怕会被同村的人骂得抬不起头。郁离子见常羊吓得脸都白了,本想说几句也说不出口,只是道:“常羊,你怎么走路不看道呢?哎哟!”
常羊打了自己的脑袋两下,道:“是,是,郁老伯,都是常羊的错。”
常羊这样自责,郁离子倒忘了被撞的疼痛。好在郁离子年纪虽大,但平常经常走动,筋骨还算强健,没有什么事。他道:“常羊,你有什么心事么?”常羊叹了口气。原来,常羊的箭术在方圆百里地可谓一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只是这几天他的心里极是烦躁,有一件事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来前山后山的猎户鉴于以往单人上山总是打不到什么猎物,决定来一次围猎。所谓围猎,就是叫上一大群人,把猎物赶进一个大圈子里,然后再进行猎杀,由于前山和后山猎户所用的箭并不一样,事后可以根据猎物上的箭分配猎物。这样做当然比一个人开弓放箭要有效得多,常羊是前山有名的箭手,旁人当然对他寄予厚望。只是,这次围猎搞得轰轰烈烈,常羊的成绩却差强人意,比后山一个一般的箭手还略差一些。平常比箭,那人一直输给常羊,这次意外落败,常羊极是沮丧。他回家闭门想了几天失败的原因,却总是想不出什么来。今天总算不闷在家里了,可出来时仍在想着心事,结果撞上了郁离子。
听常羊说了他的心事,郁离子捻了捻他的胡须,微笑道:“常羊,我倒可以释你心中之疑。”常羊又惊又喜,看了看郁离子,却又半信半疑地道:“郁老伯,你难道会射箭?”郁离子的医道很高明,但从来没见他拿过弓箭。
郁离子笑道:“老汉当然不会。不过我有个朋友,名叫子朱,他一定能解你的疑惑。”
常羊睁大了眼,道:“子朱?屠龙子朱先生?”子朱是当世公认的第一箭手,他的箭术几乎成为一个神话了。传说有一次山中出了一条妖龙,涂炭生灵,请了许多有名的巫师法官前来禳解却仍然无用,结果还是子朱以一箭将妖龙射死,故得名屠龙子朱。常羊虽然在附近有点名声,可是与屠龙子朱相比,实在不足挂齿。以屠龙子朱在箭术上的修炼,要回答他心中的疑惑当然不难。
郁离子道:“正是他。”
常羊欣喜若狂,但马上又有点颓唐,道:“屠龙子朱先生行踪飘忽不定,我又该到哪里去找他?”
郁离子笑道:“找他当然很难。不过要他来找你就容易了。我正是为了治他的老寒腿,这才上山采药,约好了今天在村里见面,过一会他就要来了。”
常羊心中的忧虑一扫而空,道:“那好,等屠龙子朱先生来了,郁老伯您和他一块儿过来吃饭,我好向屠龙子朱先生请教。”
屠龙子朱果然没有失信。黄昏时,正当常羊在家煮好了野味,炒了几个清淡小菜,盼长了脖子时,郁离子与屠龙子朱一同过来了。屠龙子朱个子不高,相貌也与寻常乡野老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一双眼睛依然如鹰隼般明亮。常羊恭恭敬敬地敬了杯酒,将自己的疑惑说了,道:“子朱先生,您说为什么我面对那么多猎物,结果成绩反而不如平时不及我的人?”
屠龙子朱明亮的双眼看了常羊一眼,道:“我看看你的弓箭吧。”
常羊从墙上摘下弓和箭囊,交到屠龙子朱手里。屠龙子朱试了试,交还给常羊,从地上拣起一个小石块,道:“来,先试试。”
他将石块往院中一扔,不等石块落地,常羊开弓搭箭,一箭射去,“啪”的一声,石块被射得火星直冒,向一边跳去。他扭头看了看屠龙子朱,子朱捻着胡须微笑不语,又拿起一块小石子,道:“再射一箭。”
一连十箭,常羊射中了六箭,没射中的几箭离目标也很近。屠龙子朱笑了起来,道:“好吧,你把箭拾回来,然后把石子排成一排,你再射十箭看。”
连扔在空中的石子都能射中六箭,现在至少也能射中八九箭了。常羊这样想着,开弓搭箭射去。可说也奇怪,这次居然只有三箭中的,竟有七箭脱开了,虽然离目标也很近。常羊面红耳赤,放下弓,道:“子朱先生,常羊学艺不精,让先生见笑了。”
屠龙子朱笑了起来,道:“常羊,其实你的箭术已经相当不错,不过,你是得其技尚未得其道。”
“道?”常羊呆了呆。屠龙子朱点了点头,道:“你开弓、搭箭、放箭,每一个动作都无懈可击,但你尚不明‘射’的真谛。当初楚王有一次在云梦泽打猎,他让山林官把飞禽走兽都赶了出来。结果有一只鸟在楚王面前飞了起来,一头鹿在楚王坐车的左边跑过,右边又跑出一头麋。楚王看了哪个都想射,正要开弓放箭,突然又有一只天鹅从楚王的车旗前飞过,双翅展开,犹如白云。楚王心有所动,又想射天鹅去了,可是等他把箭搭在弓上,却连一个都没射中。当时养由基也在楚王驾前,进言道:‘大王,要臣射箭的话,假如在百步以外放一片树叶,我连放十箭,十箭都能射中。可是假如同时放了十片树叶,我同样放十箭,能不能全射中我就不能肯定了。’”
说到这里,屠龙子朱又笑了笑,道:“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你那次围猎成绩不佳的原因了吧?这就是箭术之道。”
入选理由:
目标太多,即便明明有这个能力,也往往难以成功。
燕垒生语: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的神射手,楚王跟他学射,即使达不到养由基的水准,至少也该在一般人以上。而楚王在王家猎场射猎,猎物自然极多。以楚王的实力,不该连一个都射不中。飞鸟要难射一点,鹿和麋却都不是小动物,可是楚王偏生连一个都射不中。如果养由基懂得溜须拍马,遇到这个良机,就该上前为楚王的好生之德表示钦佩,再适时歌功颂德一番。只是养由基不是这种人,他说出了一个至理,那就是定下的目标不该太多。具有理想和目标,自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假如要做的事太多,成功率反而降低。十箭射一片树叶与十箭射十片树叶,看上去同样放了十箭,但前者养由基有必中的自信,后者却不敢保证。这看似说不通,实际上却包含很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听长辈说过一个小猴掰玉米的故事。小猴子到玉米田里,掰了两个玉米,到了西瓜地,看到西瓜好,就把玉米扔了摘了个西瓜。回家的路上看到跑过一个小兔子,又把西瓜扔了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到,小猴只得空着手回家。这个充满了说教意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与养由基的话别无二致。不过楚王是个诸侯王,也是成年人,养由基当然不能讲个小猴子的故事给他听,只是话中的道理却是一回事。
老年人常常在无法选择而错过机会时,摇着头说:“箩里拣花,越拣越花。”只有一朵花可选的话,那不成问题。但要从一个装满花的箩里挑出一朵花来,难度会大得多。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要解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只选定一个目标,专心地去做。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做的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这种超出能力范围的事,那么只要找对方法专心地做下去,肯定能够成功。机会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有些人总是哀叹命运之神不肯眷顾自己,却从不愿找自身的原因。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总会遇到许多个选择,而机会又稍纵即逝。有能力,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看准时机,就尽快选择一个吧。也许我们选择的并非是最好的一种,可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们更应该看到,品尝成功的甜美滋味,无论如何都好过吞咽酸涩的失败。
原文回放: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那人叫常羊,是这里远近闻名的猎户。常羊见郁离子被撞得坐在地上,吓得连忙扶起他来,道:“郁老伯,你没事吧?都怪我不好。”郁离子给村民看病并不收钱,遇到家境实在贫寒的,连药钱都是郁离子掏,所以村民对郁离子十分感激。要是郁离子真被常羊撞伤了,只怕会被同村的人骂得抬不起头。郁离子见常羊吓得脸都白了,本想说几句也说不出口,只是道:“常羊,你怎么走路不看道呢?哎哟!”
常羊打了自己的脑袋两下,道:“是,是,郁老伯,都是常羊的错。”
常羊这样自责,郁离子倒忘了被撞的疼痛。好在郁离子年纪虽大,但平常经常走动,筋骨还算强健,没有什么事。他道:“常羊,你有什么心事么?”常羊叹了口气。原来,常羊的箭术在方圆百里地可谓一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只是这几天他的心里极是烦躁,有一件事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来前山后山的猎户鉴于以往单人上山总是打不到什么猎物,决定来一次围猎。所谓围猎,就是叫上一大群人,把猎物赶进一个大圈子里,然后再进行猎杀,由于前山和后山猎户所用的箭并不一样,事后可以根据猎物上的箭分配猎物。这样做当然比一个人开弓放箭要有效得多,常羊是前山有名的箭手,旁人当然对他寄予厚望。只是,这次围猎搞得轰轰烈烈,常羊的成绩却差强人意,比后山一个一般的箭手还略差一些。平常比箭,那人一直输给常羊,这次意外落败,常羊极是沮丧。他回家闭门想了几天失败的原因,却总是想不出什么来。今天总算不闷在家里了,可出来时仍在想着心事,结果撞上了郁离子。
听常羊说了他的心事,郁离子捻了捻他的胡须,微笑道:“常羊,我倒可以释你心中之疑。”常羊又惊又喜,看了看郁离子,却又半信半疑地道:“郁老伯,你难道会射箭?”郁离子的医道很高明,但从来没见他拿过弓箭。
郁离子笑道:“老汉当然不会。不过我有个朋友,名叫子朱,他一定能解你的疑惑。”
常羊睁大了眼,道:“子朱?屠龙子朱先生?”子朱是当世公认的第一箭手,他的箭术几乎成为一个神话了。传说有一次山中出了一条妖龙,涂炭生灵,请了许多有名的巫师法官前来禳解却仍然无用,结果还是子朱以一箭将妖龙射死,故得名屠龙子朱。常羊虽然在附近有点名声,可是与屠龙子朱相比,实在不足挂齿。以屠龙子朱在箭术上的修炼,要回答他心中的疑惑当然不难。
郁离子道:“正是他。”
常羊欣喜若狂,但马上又有点颓唐,道:“屠龙子朱先生行踪飘忽不定,我又该到哪里去找他?”
郁离子笑道:“找他当然很难。不过要他来找你就容易了。我正是为了治他的老寒腿,这才上山采药,约好了今天在村里见面,过一会他就要来了。”
常羊心中的忧虑一扫而空,道:“那好,等屠龙子朱先生来了,郁老伯您和他一块儿过来吃饭,我好向屠龙子朱先生请教。”
屠龙子朱果然没有失信。黄昏时,正当常羊在家煮好了野味,炒了几个清淡小菜,盼长了脖子时,郁离子与屠龙子朱一同过来了。屠龙子朱个子不高,相貌也与寻常乡野老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一双眼睛依然如鹰隼般明亮。常羊恭恭敬敬地敬了杯酒,将自己的疑惑说了,道:“子朱先生,您说为什么我面对那么多猎物,结果成绩反而不如平时不及我的人?”
屠龙子朱明亮的双眼看了常羊一眼,道:“我看看你的弓箭吧。”
常羊从墙上摘下弓和箭囊,交到屠龙子朱手里。屠龙子朱试了试,交还给常羊,从地上拣起一个小石块,道:“来,先试试。”
他将石块往院中一扔,不等石块落地,常羊开弓搭箭,一箭射去,“啪”的一声,石块被射得火星直冒,向一边跳去。他扭头看了看屠龙子朱,子朱捻着胡须微笑不语,又拿起一块小石子,道:“再射一箭。”
一连十箭,常羊射中了六箭,没射中的几箭离目标也很近。屠龙子朱笑了起来,道:“好吧,你把箭拾回来,然后把石子排成一排,你再射十箭看。”
连扔在空中的石子都能射中六箭,现在至少也能射中八九箭了。常羊这样想着,开弓搭箭射去。可说也奇怪,这次居然只有三箭中的,竟有七箭脱开了,虽然离目标也很近。常羊面红耳赤,放下弓,道:“子朱先生,常羊学艺不精,让先生见笑了。”
屠龙子朱笑了起来,道:“常羊,其实你的箭术已经相当不错,不过,你是得其技尚未得其道。”
“道?”常羊呆了呆。屠龙子朱点了点头,道:“你开弓、搭箭、放箭,每一个动作都无懈可击,但你尚不明‘射’的真谛。当初楚王有一次在云梦泽打猎,他让山林官把飞禽走兽都赶了出来。结果有一只鸟在楚王面前飞了起来,一头鹿在楚王坐车的左边跑过,右边又跑出一头麋。楚王看了哪个都想射,正要开弓放箭,突然又有一只天鹅从楚王的车旗前飞过,双翅展开,犹如白云。楚王心有所动,又想射天鹅去了,可是等他把箭搭在弓上,却连一个都没射中。当时养由基也在楚王驾前,进言道:‘大王,要臣射箭的话,假如在百步以外放一片树叶,我连放十箭,十箭都能射中。可是假如同时放了十片树叶,我同样放十箭,能不能全射中我就不能肯定了。’”
说到这里,屠龙子朱又笑了笑,道:“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你那次围猎成绩不佳的原因了吧?这就是箭术之道。”
入选理由:
目标太多,即便明明有这个能力,也往往难以成功。
燕垒生语: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的神射手,楚王跟他学射,即使达不到养由基的水准,至少也该在一般人以上。而楚王在王家猎场射猎,猎物自然极多。以楚王的实力,不该连一个都射不中。飞鸟要难射一点,鹿和麋却都不是小动物,可是楚王偏生连一个都射不中。如果养由基懂得溜须拍马,遇到这个良机,就该上前为楚王的好生之德表示钦佩,再适时歌功颂德一番。只是养由基不是这种人,他说出了一个至理,那就是定下的目标不该太多。具有理想和目标,自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假如要做的事太多,成功率反而降低。十箭射一片树叶与十箭射十片树叶,看上去同样放了十箭,但前者养由基有必中的自信,后者却不敢保证。这看似说不通,实际上却包含很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听长辈说过一个小猴掰玉米的故事。小猴子到玉米田里,掰了两个玉米,到了西瓜地,看到西瓜好,就把玉米扔了摘了个西瓜。回家的路上看到跑过一个小兔子,又把西瓜扔了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到,小猴只得空着手回家。这个充满了说教意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与养由基的话别无二致。不过楚王是个诸侯王,也是成年人,养由基当然不能讲个小猴子的故事给他听,只是话中的道理却是一回事。
老年人常常在无法选择而错过机会时,摇着头说:“箩里拣花,越拣越花。”只有一朵花可选的话,那不成问题。但要从一个装满花的箩里挑出一朵花来,难度会大得多。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要解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只选定一个目标,专心地去做。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做的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这种超出能力范围的事,那么只要找对方法专心地做下去,肯定能够成功。机会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有些人总是哀叹命运之神不肯眷顾自己,却从不愿找自身的原因。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总会遇到许多个选择,而机会又稍纵即逝。有能力,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看准时机,就尽快选择一个吧。也许我们选择的并非是最好的一种,可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们更应该看到,品尝成功的甜美滋味,无论如何都好过吞咽酸涩的失败。
原文回放: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明·刘基《郁离子·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