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错误,让别人买单
秦越人先生,号扁鹊。他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据说有起死回生之能。对于诸国的国君来说,能请到扁鹊先生当御医,等于给自己加了一道保险,所以扁鹊先生虽从无一官半职,却一直是诸国争相延请的上宾。这一段时间,他就被蔡国延请去了。
蔡国国君桓公在大殿召见了扁鹊先生,说了几句话。也许是在乡野里呆惯了,年纪也有了一点,扁鹊不像一般朝臣一样诚惶诚恐地站在一边,反倒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蔡桓公。蔡桓公心里大不高兴,不过既然他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扁鹊也是他请来的,自然不能当场大发雷霆,刚请来就把他赶走,所以便爱理不理地道:“秦先生,请先下去安歇吧。”
请来人安歇就是不想再看他,打发他走的意思了。只是扁鹊显然没听出蔡桓公话中之意,道:“是。不过,据秦某看来,大公您的皮肤的纹理间有了病灶,假如不及时治疗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觉得扁鹊这话非常可笑,他提高了嗓音,道:“岂有此理,我怎么会有病。”
扁鹊分明听出了蔡桓公话语中的不悦。等扁鹊一走,蔡桓公便对左右说道:“那些草头郎中总是喜欢危言耸听,把没病的人说成有病,这样就算是他们医治有方了。”左右于是欣喜若狂,道:“大公英明,说出来的真是至理名言。”
不知不觉过了十天。扁鹊这十天里住在蔡国医馆,每天给闻名前来求医的病人治病,倒也得其快哉。这一天,蔡桓公上朝已毕,正待退朝,左右报道:“大公,扁鹊先生求见。”
这个不知趣的老头子又要来做什么?只是上一次的不快已经过去了十天,今天蔡桓公心情不错,何况为人君者当有容人的度量。蔡桓公也没说什么,只是道:“宣扁鹊先生上殿。”
扁鹊上得殿来,仍然和上一次一样,不多说什么善祷之词,只是行了个礼,道:“大公,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肌肤,要是不治的话就会更加重了。”
又是这话!蔡桓公十天前的怒气一下子重新回来了。他看了看这个不知趣的老头子,索性理都不理他。扁鹊却不在乎这些,又行了一礼道:“大公,病入肌肤,会越来越重的。”
左右终于看不下去了。一个近臣过来小声道:“扁鹊先生,下去吧,大公退朝了。”
这一次让蔡桓公越发不高兴。他心中的怒气过了好几天,看了几天的歌舞杂耍,这才慢慢消了。就这样,又过了十天。这一天,左右又来报道:“大公,扁鹊先生求见。”
“就说我退朝了。”蔡桓公实在不想再看到这个不识趣的老头子。可是他还没说完,扁鹊却已上了殿,隔得远远的,他就打量着蔡桓公。蔡桓公被他看得发毛,勉强忍住怒火,道:“扁鹊先生,你有什么事么?”
“大公,现在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
居然还是这种话!蔡桓公的脸登时黑了下来。如果扁鹊不是天下名医,大概他会当场命令卫士将他赶出去。近臣的脸也吓得煞白,忙拖着扁鹊下殿。扁鹊倒是不多说什么,弯腰行了一礼,便走了下去。
这样,又过了十天。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一天蔡桓公干脆没有上朝,一大早就带着仆从外出游玩去了。国君出游,前呼后拥,声势很大。不过蔡桓公既有爱民如子的风范,不让下人扰民,所以市集上倒也没有什么太不一样的。做生意的还在做生意,玩杂耍的也仍在玩杂耍,只是蔡桓公到处,人们都让得远一点而已。
正走着,蔡桓公忽然看见前面有个人影一闪而过。这人影很有点熟悉,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是谁。他对左右道:“看到了么?那是谁?”
一个近臣上前,拱拱手笑道:“大公,那就是不识趣的扁鹊啊。”
“是他啊。”蔡桓公心里不禁有点诧异。只是远远一瞥,没听到扁鹊的聒噪,他反而有点好奇了。他道:“为什么今天他不上朝来了?”
近臣道:“大公明鉴,定是扁鹊危言耸听,见大公身体康健如常,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吧。”
蔡桓公笑了起来,道:“你去问问他,我的病现在又到什么地方了。”
近臣一躬身,道:“遵命。”那近臣到了医馆。一进医馆,却见大门紧闭,医馆没开门。近臣心里觉得好笑,道:“这名医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都不敢给人看病。”他敲了敲门,大声道:“扁鹊先生在么?”
门开了,扁鹊走了出来。近臣看了看,却见扁鹊正在里面收拾东西,行李什么的都打好了,包裹放在一边。他一怔,道:“扁鹊先生,你要走了么?”
扁鹊道:“是啊,秦国派人来请我过去。大人可有什么吩咐么?”
他也是在蔡国混不下去了。近臣这样想着,可蔡桓公交待的事还得办。他道:“扁鹊先生,大公让我来问问你,今天你为什么一见他就走,不说他的病了?”
扁鹊叹了口气,道:“第一次见到大公,见他的病在皮肤的纹理间,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治好。后来看他的病到了肌肤中,虽然麻烦一些,但用针灸也可以医治好。十天前我再见大公,他的病已进入了肠胃,相当麻烦,必须煎服药剂,但总还可以医治。可是方才我远远看了大公一眼,见他的病已进入了骨髓,那就是生死神所管辖的了,老朽已经无能为力,再不敢过问。唉,药医不死病,别人说我能起死回生,其实是那病人尚不及死。真到了病重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大人,大公的病现在外表还看不出来,但五天后就会发作,到时大公再让我医治,我也束手无策。”
近臣将这话传到蔡桓公耳中,蔡桓公付之一笑,道:“这草头郎中,本事真全在一张嘴上,随他去吧。”他也不挽留扁鹊,给了他一些盘缠,但扁鹊却说无功不受禄,婉言谢绝后离开了蔡国,到秦国去了。
又过了五天,蔡桓公上朝时,突然感到浑身疼痛。这时他才想起扁鹊说过的话,慌忙叫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在秦国,蔡桓公纵有权势,也没办法把他叫过来。这一场病来得猛,过了不久,蔡桓公就因病死去了。
入选理由:
当努力已经成为徒劳,那就只有选择放弃。
燕垒生语:
人食五谷,滋生百病。所以医生这个行当,起源十分古老。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流传着许多名医的故事。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罗天益、朱丹溪,这些名医都留下了许多不乏荒诞的故事。一直到了清代,吴门名医叶天士和薛生白在医道上相争的故事也流播世间。
这个故事中,扁鹊仅仅通过一个“望”就能看出蔡桓公的病情,不免神奇到有些怪诞。只是韩非说这个故事,并非为了夸张扁鹊医术的神奇,他的重点其实是放在蔡桓公身上的。蔡桓公身染疾病,但初起时全无征兆,所以扁鹊所说的一切在他耳中只是危言耸听,不值得注意。当病情一步步加剧,扁鹊屡次告诫,换来的只是蔡桓公一次次的“不悦”。直到最后,错过了医治的时机,再想寻找扁鹊时,扁鹊已经离开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讳疾忌医的事,并不鲜见。很多时候,当权者一个错误决策,往往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当权者可以用一句“犯了错误,交了学费”来推卸责任,那些不幸的受难者却只能自认倒霉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又能如何呢?船只有了破洞,将在风浪中颠覆的前夕,船上的老鼠会结伴逃离。扁鹊就是一只聪明的老鼠,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就趁早逃走。权力是一块黑布,蒙住了当权者的双眼,当机会渐渐错过,那艘曾经不可一世的巨轮将要没顶时,逃避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蔡桓公到临死之前,大概也明白了扁鹊的苦心吧,只是为时已晚。更可惜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向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可是接下来的两千多年,同样的事却总在不断发生。纵观历史,大概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才约略看清了这一点。李世民说过,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虽然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但一直没有被绝对的权力蒙蔽双眼,所以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终于迎来了贞观之治。只是很可惜,有李世民这样见识的帝王并不多见,更多的就是那些一味要把航船往暗礁区驶去,却不肯听从旁人劝告的独夫。
韩非的本意,也许并不是想证明蔡桓公的刚愎自用吧,他给自己指明了一条路,走的却是另一条路。明于人而黯于己,这也许是他注定的悲哀。
原文回放: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蔡国国君桓公在大殿召见了扁鹊先生,说了几句话。也许是在乡野里呆惯了,年纪也有了一点,扁鹊不像一般朝臣一样诚惶诚恐地站在一边,反倒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蔡桓公。蔡桓公心里大不高兴,不过既然他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扁鹊也是他请来的,自然不能当场大发雷霆,刚请来就把他赶走,所以便爱理不理地道:“秦先生,请先下去安歇吧。”
请来人安歇就是不想再看他,打发他走的意思了。只是扁鹊显然没听出蔡桓公话中之意,道:“是。不过,据秦某看来,大公您的皮肤的纹理间有了病灶,假如不及时治疗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觉得扁鹊这话非常可笑,他提高了嗓音,道:“岂有此理,我怎么会有病。”
扁鹊分明听出了蔡桓公话语中的不悦。等扁鹊一走,蔡桓公便对左右说道:“那些草头郎中总是喜欢危言耸听,把没病的人说成有病,这样就算是他们医治有方了。”左右于是欣喜若狂,道:“大公英明,说出来的真是至理名言。”
不知不觉过了十天。扁鹊这十天里住在蔡国医馆,每天给闻名前来求医的病人治病,倒也得其快哉。这一天,蔡桓公上朝已毕,正待退朝,左右报道:“大公,扁鹊先生求见。”
这个不知趣的老头子又要来做什么?只是上一次的不快已经过去了十天,今天蔡桓公心情不错,何况为人君者当有容人的度量。蔡桓公也没说什么,只是道:“宣扁鹊先生上殿。”
扁鹊上得殿来,仍然和上一次一样,不多说什么善祷之词,只是行了个礼,道:“大公,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肌肤,要是不治的话就会更加重了。”
又是这话!蔡桓公十天前的怒气一下子重新回来了。他看了看这个不知趣的老头子,索性理都不理他。扁鹊却不在乎这些,又行了一礼道:“大公,病入肌肤,会越来越重的。”
左右终于看不下去了。一个近臣过来小声道:“扁鹊先生,下去吧,大公退朝了。”
这一次让蔡桓公越发不高兴。他心中的怒气过了好几天,看了几天的歌舞杂耍,这才慢慢消了。就这样,又过了十天。这一天,左右又来报道:“大公,扁鹊先生求见。”
“就说我退朝了。”蔡桓公实在不想再看到这个不识趣的老头子。可是他还没说完,扁鹊却已上了殿,隔得远远的,他就打量着蔡桓公。蔡桓公被他看得发毛,勉强忍住怒火,道:“扁鹊先生,你有什么事么?”
“大公,现在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
居然还是这种话!蔡桓公的脸登时黑了下来。如果扁鹊不是天下名医,大概他会当场命令卫士将他赶出去。近臣的脸也吓得煞白,忙拖着扁鹊下殿。扁鹊倒是不多说什么,弯腰行了一礼,便走了下去。
这样,又过了十天。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一天蔡桓公干脆没有上朝,一大早就带着仆从外出游玩去了。国君出游,前呼后拥,声势很大。不过蔡桓公既有爱民如子的风范,不让下人扰民,所以市集上倒也没有什么太不一样的。做生意的还在做生意,玩杂耍的也仍在玩杂耍,只是蔡桓公到处,人们都让得远一点而已。
正走着,蔡桓公忽然看见前面有个人影一闪而过。这人影很有点熟悉,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是谁。他对左右道:“看到了么?那是谁?”
一个近臣上前,拱拱手笑道:“大公,那就是不识趣的扁鹊啊。”
“是他啊。”蔡桓公心里不禁有点诧异。只是远远一瞥,没听到扁鹊的聒噪,他反而有点好奇了。他道:“为什么今天他不上朝来了?”
近臣道:“大公明鉴,定是扁鹊危言耸听,见大公身体康健如常,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吧。”
蔡桓公笑了起来,道:“你去问问他,我的病现在又到什么地方了。”
近臣一躬身,道:“遵命。”那近臣到了医馆。一进医馆,却见大门紧闭,医馆没开门。近臣心里觉得好笑,道:“这名医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所以都不敢给人看病。”他敲了敲门,大声道:“扁鹊先生在么?”
门开了,扁鹊走了出来。近臣看了看,却见扁鹊正在里面收拾东西,行李什么的都打好了,包裹放在一边。他一怔,道:“扁鹊先生,你要走了么?”
扁鹊道:“是啊,秦国派人来请我过去。大人可有什么吩咐么?”
他也是在蔡国混不下去了。近臣这样想着,可蔡桓公交待的事还得办。他道:“扁鹊先生,大公让我来问问你,今天你为什么一见他就走,不说他的病了?”
扁鹊叹了口气,道:“第一次见到大公,见他的病在皮肤的纹理间,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治好。后来看他的病到了肌肤中,虽然麻烦一些,但用针灸也可以医治好。十天前我再见大公,他的病已进入了肠胃,相当麻烦,必须煎服药剂,但总还可以医治。可是方才我远远看了大公一眼,见他的病已进入了骨髓,那就是生死神所管辖的了,老朽已经无能为力,再不敢过问。唉,药医不死病,别人说我能起死回生,其实是那病人尚不及死。真到了病重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大人,大公的病现在外表还看不出来,但五天后就会发作,到时大公再让我医治,我也束手无策。”
近臣将这话传到蔡桓公耳中,蔡桓公付之一笑,道:“这草头郎中,本事真全在一张嘴上,随他去吧。”他也不挽留扁鹊,给了他一些盘缠,但扁鹊却说无功不受禄,婉言谢绝后离开了蔡国,到秦国去了。
又过了五天,蔡桓公上朝时,突然感到浑身疼痛。这时他才想起扁鹊说过的话,慌忙叫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在秦国,蔡桓公纵有权势,也没办法把他叫过来。这一场病来得猛,过了不久,蔡桓公就因病死去了。
入选理由:
当努力已经成为徒劳,那就只有选择放弃。
燕垒生语:
人食五谷,滋生百病。所以医生这个行当,起源十分古老。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流传着许多名医的故事。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罗天益、朱丹溪,这些名医都留下了许多不乏荒诞的故事。一直到了清代,吴门名医叶天士和薛生白在医道上相争的故事也流播世间。
这个故事中,扁鹊仅仅通过一个“望”就能看出蔡桓公的病情,不免神奇到有些怪诞。只是韩非说这个故事,并非为了夸张扁鹊医术的神奇,他的重点其实是放在蔡桓公身上的。蔡桓公身染疾病,但初起时全无征兆,所以扁鹊所说的一切在他耳中只是危言耸听,不值得注意。当病情一步步加剧,扁鹊屡次告诫,换来的只是蔡桓公一次次的“不悦”。直到最后,错过了医治的时机,再想寻找扁鹊时,扁鹊已经离开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讳疾忌医的事,并不鲜见。很多时候,当权者一个错误决策,往往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当权者可以用一句“犯了错误,交了学费”来推卸责任,那些不幸的受难者却只能自认倒霉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又能如何呢?船只有了破洞,将在风浪中颠覆的前夕,船上的老鼠会结伴逃离。扁鹊就是一只聪明的老鼠,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就趁早逃走。权力是一块黑布,蒙住了当权者的双眼,当机会渐渐错过,那艘曾经不可一世的巨轮将要没顶时,逃避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蔡桓公到临死之前,大概也明白了扁鹊的苦心吧,只是为时已晚。更可惜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向我们阐明了这个道理,可是接下来的两千多年,同样的事却总在不断发生。纵观历史,大概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才约略看清了这一点。李世民说过,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虽然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但一直没有被绝对的权力蒙蔽双眼,所以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终于迎来了贞观之治。只是很可惜,有李世民这样见识的帝王并不多见,更多的就是那些一味要把航船往暗礁区驶去,却不肯听从旁人劝告的独夫。
韩非的本意,也许并不是想证明蔡桓公的刚愎自用吧,他给自己指明了一条路,走的却是另一条路。明于人而黯于己,这也许是他注定的悲哀。
原文回放: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