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疑

2024-12-23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歧疑是有意将一句话或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两次讲,先保留关键性 的话语,在间歇之中使人产生暂时的误会,然后再讲出本意的一种修辞 方式。
        歧疑修辞的特点主要是设歧置疑。一句话或一个完整的意思故意 不一气说完,势必会产生悬念,造成别人的误解和疑问,正是这种悬念, 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误解和疑问又可以使人们在本意说出之后,产生 “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奇趣,从而加深对表达主旨的理解。从形 式上看,歧疑有设歧答疑两个部分。或先提出一个话题,有意使词意宽 泛、模糊,造成误解,然后再补充说明本意; 或利用省略句,有意将句 子说得不完整,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等人们产生悬疑之后,再进行解 释。
        由此可见歧疑和歧义修辞的区别:歧疑是设歧答疑,先造成人们的 误解,再说出本意;歧义则是故意将话作不同解释,不直接说出本意, 本意由读者自行体会。歧疑是在歧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修辞方式。
        歧疑也不同于衬跌,虽然他们都有顿跌的形式,都是有意将一个完 整的意思不一气说完,而是分两次说,但是衬跌不设歧置疑,前面部分 只起衬托作用,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歧疑的修辞作用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语句的不完整形式获取 的。读者的误会和作者的本意之间,在词义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可 以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使读者在纠正误解中,加深对 本意的理解,从而达到突出和强调本意的目的;同时可以使语言变得跌 宕曲折,在“出人意料”中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获得审美上的情 趣。在文艺作品中,有些较长的对话,常常借助歧疑手法,设置悬念, 使人有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趣,既避免了沉闷和一览无余,又使人产 生异峰突起的文趣,作品的意境和底蕴在曲折跌宕的歧疑语言形式中, 得到开拓和寄寓。
        歧疑还常常被用作幽默和讽刺的创作手法,寓喜剧效果于设歧答 疑之中,人们只要将语句前后联系起来思索,就会顿觉讽刺有力,妙趣 横生。
        歧疑修辞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的语言艺术化手段。歧疑中的误解 和疑问是人们常规思维的产物,停顿后说出的本意是超常思维的结果, 所以“本意”往往是“出人意料”,违反常规,却又是合情合理的。而 正是这种常规思维和超常思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原来如此”的乐感和 趣感,并加强和深化了语意的表达。
        歧疑多出现于文艺作品中,小说、戏曲、相声、讽刺小品中常见。 尤其是相声中常常运用它制作噱头,以获得生动的喜剧效果。
        1.我没有编过词典,但是这些年同词 典打交道打得很多,因此,我作梦也是 在嚼,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那儿嚼。可见, 编词典的人多么苦。我说编词典的工作 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众大 笑) 白马非马,圣人不是人。词典是圣 人干的! 这是真正的人干的! 他牺牲自 己,为了当代,为了后代,他甘作牺牲。 ( 《辞书研究》 1981年第2期)
        评析 单看前句,使人很容易错会为 “怨言”,理解成 “编词典艰辛”和 “苦 不可耐”。看了后句说出的 “本意” 才 “恍然大悟”,作者在赞叹编词典工作艰 辛困苦的同时,流露出对编词典工作的 敬爱和任劳任怨的献身精神,作者巧妙 地偷换了概念,以 “圣人不是人” 的判 断形式,设置歧疑,先抑后扬,欲褒先 贬,在抑扬之间故意间歇,造成误解,形 成幽默的喜剧效果,收到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2. 甲:喝“红茶菌”好处多,很多资 料都有介绍。
        乙: 怎么介绍的?
        ……
        甲:我很感兴趣,就注意观察。哎, 我们街坊也有人能够证明。
        乙: 谁呀?
        甲: 我们同院的一位老大爷。
        乙: 得的什么病啊?
        甲: 跑肚。
        乙: 这种病可不好受了。
        甲: 上半宿跑了七八次。
        乙: 跑肚嘛!
        甲: 一想,也喝“红茶菌”吧。
        乙: 对,喝点儿吧。
        甲: 抱起一罐子来咕嘟就喝下去 了。哎,结果,半宿就去了一次……
        乙: 不跑了?
        甲: 蹲厕所就不出来了。
        

(相声《莫迷信》)


        评析 老大爷“跑肚”,迷信了 “红茶 菌”,喝后,“半宿就去了一次”。按照常 规思维理解是病治好了。谁知接踵而来 的本意却是“蹲厕所就不出来了”,听后 使人忍俊不禁。寓幽默讽刺于歧疑之 中,已成为相声艺术制作噱头的生动形 式之一。
        3.——看过这部电影有何观感?
        ——倍受鼓舞。
        ——愿闻其详。
        ——我一向认为搞电影创作不容 易,看过此片,信心倍增,相信不久我 也可以跻身电影剧作家之林了。
        

(炳文《信心倍增》)


        评析 例中的“倍受鼓舞”句,可以理 解为: 影片的思想艺术水平高,感染力 强。但是,看了后句才知道,作者是在 说反话,讽刺批评某些电影作品的低劣 与粗糙,连不懂电影创作的“我”也能 “跻身电影剧作家之林”。例中的歧疑由 反语构成,却不同于一般的反语,它使 人信以为真,并造成误解,正是这种误 解和“本意”形成的强烈反差,造成突 出语意、增加情趣、引人入胜的表达效 果。
        4.集贤校理好滑稽,尝造介甫,值一 客在座,献策曰:“梁山泊决而涸之,可 得良田万顷,但未择得便利之地贮其水 耳。”介甫倾首沉思: “然安得处所贮许 水乎?”贡父抗声说:“此不甚难”。介甫 欣然,以为有策,遽问之。贡父曰:“别 穿一梁山泊,则足以贮此水矣。”介甫大 笑遂止。(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五)
        评析 贡父的 “此不甚难”的答句,引 起在坐注意,这是歧疑修辞手法中先说 一半的设歧置疑方式,然后再说关键性 的另一半:“别穿一梁山泊,则足以贮此 水矣。”这是本意,其滑稽、荒谬人所皆 知:为得良田万顷,决梁山泊使其涸之; 为贮其水再“别穿一梁山泊”真是多此 一举。
        5.有位领导,在大会上大谈要狠煞招 工中的不正之风;声称一旦发现谁利用 职权开后门,谁就要停职检查,从严处 理。坐在一旁的秘书问他:“堵塞后门工 作什么时候开始?”
        “从明天开始吧。”
        “为什么?”秘书不解地问。
        “我那小女儿今天刚从后门进来。”
        “啊,……”
        

(康国良 《从明天开始》)


        评析 既然声色俱厉地在大会上对“不 正之风”大加谴责,为何“严肃处理”的 工作要“从明天开始”?不禁令人生疑, 还是领导的答话道破天机: “我那小女 儿今天刚从后门进来。”口是心非,阳奉 阴违,以权谋私者的丑恶嘴脸,被歧疑 修辞手法揭露得淋漓尽致。
        6.一个秀才犯了学规,学监要重重地 罚他。秀才跪在台下,他眼珠儿转了三 转,说道:“学监大人,学生早该来听训, 谁知道学生刚出门,得了二千两白花花 的银子,因此来晚了。”
        学监是把一个麻钱 (小铜钱) 看得 比磨盘大的人,一听说二千两雪花银精 神就大,支起耳朵问道:“银子怎么处 理?”
        秀才: “一千两盖房子,五百两买 书,四百两埋在地下藏着。”
        学监: “还剩一百两呢?”
        秀才:“送给大人,感谢您的栽培。”
        学监一听这话,就像一场大雨浇灭 了万丈怒火,立刻吩咐家人: “备酒” ……
        刚刚入席,学监便心急火燎地问秀 才: “你们出门时银子可放好了?”
        秀才:“学生刚要藏好,汪!汪!一 阵狗叫,将学生惊醒。”
        学监脸上退去红晕,换上了青色: “啊! 原来你是在说梦?”
        秀才:“是的,学生说的正是梦中美 事。”
        

(民间故事)


        评析 犯了学规的秀才编造谎言说: 因 “得了二千两白花花的银子”而迟到,引 起学监震怒和惊疑,当听说其中一百两 要归自己时,怒火顿熄,不惜用酒肉招 待秀才,直至听说原来是“梦中美事”, 脸色复又转青。作者运用歧疑修辞手法 将学监的贪婪相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监 的“银子梦”没作成,秀才却暂时逃脱 了因迟到而将要受到的处罚。歧疑修辞 常常用作笑话、故事的制作手段,不仅 增加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而 且使语言幽默、风趣,具有尖锐的讽刺 力量。
        7.在我们自己方面,对外宣传不要夸 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把 尾巴夹紧一些。……要有选择地学,学 先进的东西,不是学落后的东西。对落 后的东西是另一种学法,就是不学。(毛 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 讲话》)
        评析 通常人们都是“学先进的东西”。 作者居然说: 对落后的东西也要学习, 顿时令人生疑,作者接着用 “就是不 学”释疑,语言虽然平常,却是有起有 伏,颇能引起人们兴趣。
        8.服务员: 这饺子您吃着怎么样?
        顾客: 风味别具一格。
        服务员: 多蒙夸奖! 请具体指教。 顾客: 先吃着的是馅,后吃着的是 皮。
        

(晓月 《别具一格》)


        评析 饺子是人们熟悉的面食,通常都 是“皮包馅”,而例句中顾客吃到的饺子 却是“馅在皮外”,其质量的低劣不言而 喻。顾客的批评实际上是运用反语构成 的歧疑,服务员误认为是夸奖; 饺子是 “别具一格”的,批评也是“别具一格” 的,幽默的讽刺意味含蓄而深长。
        9.南宋建都临安(杭州)以后,城内 广建寺院,一时香火极盛。
        一天,孝宗皇帝幸游天竺寺,在一 尊观音像前止足不前,向随游的净晖法 师道:“人持念珠念观音,观音持念珠念 谁?”净晖法师道:“仍念观音。”孝宗皇 帝不解,问其何故?净晖法师幽默地答 道: “求人不如求己呀!” 孝宗听后点头 赞许。
        

(李春生、戚致功《世界名人幽默精 品·求己》)


        评析 迷信传说中的观世音是济世救 人的菩萨,然而,世人有难若求菩萨真 不如求己。这个道理直言则无味,用歧 疑式表达,显得曲折而有趣,净晖法师 巧妙地用观音持念珠“仍念观音”作答 句,引出疑问,停顿之后,又以 “求人 不如求己呀”直述本意,不仅显示出高 超的语言艺术水平,而且寓深刻的哲理 于朴实的语言之中,令人回味不已。
        10.“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 与会者一愣,不少人发出叹息。可是他 紧接着说:“大家是不欢迎的。”听众活 跃,鼓掌。代表:“所以,我只准备讲三 分钟。”又是一阵鼓掌。(苏叔阳 《故 土》)
        评析 “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话 语仅说了一半,足以使人们反感,因而 “发愣”或“叹息”。但紧接着补充一句 “大家是不欢迎的”,顿时使人们若释重 负,并为之“鼓掌”,会场气氛活跃。关 键的话还在后头——“我只准备讲三分 钟”,一语既出,“又是一阵鼓掌”。本意 是一句极普通的话,可以开门见山地 说: “我只准备讲三分钟”,但作者巧妙 地设歧置疑,卖关子,最后才直言。这 样造成语言的跌宕,活跃了讲话气氛, 引起听众的兴趣,沟通了彼此的感情。
        11.陈毅: 我认为齐先生是海内闻名 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 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 四十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 举凡化学,不才总要略有所知。
        陈毅: 齐先生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 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齐仰之请陈毅 坐下]
        陈毅: 我看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 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 唷,这 倒是一门新学问。
        陈毅: 说新也不新。从《共产党宣 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 史了。
        齐仰之: 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 的化学,研究些什么?
        陈毅: 社会。
        齐仰之: 社会?
        陈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 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就是要 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成为民主、自由、 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 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话剧 《陈毅市长》)


        评析 上海解放初期,陈毅任市长,登 门拜访化学家齐仰之先生,想说服他为 新中国建药厂,谈话需要时间,但齐先 生一向坚持“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于 是陈毅巧妙设疑,说齐先生“对有一门 化学”“一窍不通”。此话激起这位自负 的化学家的疑惑,他决心打破常规,执 意讨教,因而不得不延长时间。结果陈 毅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主动权,最终 亮出“谜底”,使这位旧中国的知识分子 深受启发。歧疑修辞用于严肃的场合, 打破了严肃的局面,寓庄于谐,活跃了 谈话气氛,达到了预期目的,齐仰之先 生也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1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 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天 才算看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 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似 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 下。( 《红楼梦》第三回)
        评析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当着贾母的 面称赞黛玉,竟说出 “这通身的气派竟 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这类令人惊疑的 话语,使人不解。看了后面“竟是个嫡 亲的孙女似的”补充说明,于是,疑团 顿消。好一个嫡亲的孙女,说得老祖宗 和黛玉心里乐滋滋的。曹雪芹笔下的凤 辣子的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见机行事 的形象特征被歧疑修辞手法刻画得惟 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15. 甲: 老兄的作品真有分量啊!
        乙: 过奖,过奖! 倒要请你谈谈何 以见得呢?
        甲: 你可真有两下子! 别人只用两 三张稿纸就写清楚的事,到老兄笔下能 写成一大本……
        

( 《芜湖报》1981年8月18日)


        评析 作品的分量取决于质量,而不是 数量,例句中的对话先以反语虚意肯定 作品真有分量,却又故意保留了 “分 量”的内涵—— “别人只用两三张稿纸 就写清楚的事,到老兄笔下能写成一大 本”,直至最后说出。是褒、是贬?读者 顿悟,这种含有讽刺性的含蓄批评,有 时比直言所收到的效果更强烈、更深 刻。
        14.甲:请问,你的妻子业余爱好是什 么?
        乙: 每天下班回家后她忙于搞指 挥。
        甲: 噢,她服务于哪个业余乐团?
        乙: 我家里——她端端正正坐在沙 发上,一会儿指挥我煮饭烧菜,一会儿 指挥我洗衣服带孩子,饭后,还指挥我 洗锅涮碗没个停。
        

(谢必中 《业余指挥》)


        评析 “乙”利用 “指挥”一词的多义 现象设歧,使“甲”误解为乙妻服务于 “业余剧团”,“乙”然后幽默地说出“指 挥”的真相,不禁令人捧腹。丈夫对妻 子“动口不动手”的“指挥”所产生的 满腹怨言溢于言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15. 甲: 人人都说你很美。
        乙: (高兴地) 是吗?
        甲: 其实,你并不美。
        乙: (失惊地) 哎哟!
        甲: 你不是不美,你是迷人。
        乙: (略喜) 是吗?
        甲:不过你只能迷那些没有经验的 人。
        乙:(失望而且困惑)那是怎么一回 事?
        甲: 因为你跟他们一样的年轻,一 样的纯洁,一样的朝气蓬勃,一样的活 泼可爱。
        乙: (心花怒放) 是吗?
        甲: 而且,一样的不懂事。
        

(《中国青年报》1981年3月15日)


        评析 这段对话连用歧疑修辞手法,打 破了大段对话的平淡、沉闷气氛。其中 “乙”的情绪由 “高兴”而“失惊”,到 “略喜”、“失望”而且 “困惑”,再到 “心花怒放”,直至最后没有出现的潜台 词“大失所望”。谈话一步一曲折,步步 引人入胜,跌宕多姿,文趣迭起,很有 吸引力。
        16. “我的阿洁”,尤琪激动地说:“你 又善良,又勇敢,又……”
        “又可怜!”孙洁忧伤地苦笑道:“一 个 ‘罪犯’ 的可怜的妻子。……什么时 候我们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呢?”
        “总有那么一天的,……你相信吗? 你等我吗?”
        孙洁不说话,只是轻柔的一笑,这 自然是在表示肯定的意思。
        “能等多久?”
        “你是无期徒刑,我的等待得有个 限度。说定了,只等一百年。”她把头埋 进丈夫的怀里,打趣道:“过了这个期限 就不再等了,要改嫁了。”
        

( 《小说月报》1980年第5期第92页)


        评析 一对恩爱夫妻,朝夕相处,但丈 夫成了 “罪犯”,而且被判处无期徒刑, 妻子在感情上虽无法接受,但坚信丈夫 无罪,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边。而她 却对丈夫说: “……等待得有个限度”, 乍一听,这一停顿使人们产生不同想 象,还以为她无法再耐心等待下去了。 而这个妻子却接着风趣地说: “只等一 百年”、“过了这个期限……要改嫁了”。 这一神来之笔,造成了语言的波澜起 伏,生动曲折,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忠 贞不渝的诚挚感情,令人赞叹不已。
        17.一位干部因严重受贿而被停职检 查。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
        “能不能晚一天宣布这一决定?” “为什么?”
        “因为明天是中秋节。”
        “怕给家人的团圆带来痛苦?”
        “不! 我是怕那些送礼的人感到失 望。”
        

(丁中辉《为了不使他人失望》)


        评析 这是一则运用歧疑修辞手法制 作的讽刺作品。笑话中的主人公要求 “晚一天宣布处分决定”,似乎给人以有 难言苦衷的印象。看完他所说的理由 “怕那些送礼的人感到失望”后,不禁令 人愤慨、沉思,腐败者的丑恶心态和执 迷不悟,激起了人们对廉政建设的高度 重视。
        18.抗战胜利后的一天,……我国著 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 生糜耕云等人设宴饯别,梅兰芳等社会 名流都到场作陪。宴会开始时,张大千 先生向梅兰芳先生敬酒,并说: “梅先 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 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 意,忙微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 大千先生笑着朗声答道: “您是君子 ——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 宾大笑不止,东道主为之捧腹,梅先生 更是乐不可支,把酒一饮而尽。宴会气 氛一下子变得异常热烈,大家顿感轻松 愉快。(蔡顺华、彭树楷主编《演讲与说 话艺术辞典》)
        评析 此例是歧疑和别解结合运用形 式,张大千先生 “您是君子,我是小 人”一语,震惊了众宾客。这是有意设 疑,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后面 将“君子”、“小人”别解释疑,造成了 满堂宾客大笑不已的表达效果,令人一 睹国画大师睿智幽默的风采。
        19.邓散木是我国著名篆刻家,曾获 “南邓北齐(白石)”之誉。……一日,与 诸友聚会,席间,有人问他:“金石、书 画、诗词、戏剧,孰善?”他答道: “习 唱戏者不失为君子,其余皆小人耳!”
        诸友听了皆诧然瞠目,忽听邓散木 哈哈大笑道:“子不闻乎?‘君子动口,小 人动手’!”
        说罢,举座大笑。
        

(李春生、戚致功《世界名人幽默精 品·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评析 此例与前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国 画大师张大千和篆刻家邓散木,真所谓 “英雄所见略同”,同样显示出卓越的才 智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水平。
        20.顾客:真怪,人老了,连嘴巴都大 起来了。
        店员: 不可能。
        顾客: 怎么不可能?几年前,在你 们这儿吃包子时,一只要吃两三口,而 现在一口就能吃下去。
        店员: 啊!
        

(施春龙 《人老嘴巴大》)


        评析 歧疑修辞手法往往用于幽默讽 刺场合。例句中的“人老了,连嘴巴都 大起来了”的说法令人惊奇、难以置信, 但顾客却有根有据地用同一个店里的 包子,几年前吃时“一只要吃两三口”, 而现在“一口就能吃下去”的实例,说 明了自己的结论。当然嘴巴不可能随年 龄的增长而增大,小的只能是“包子”。 强烈的讽刺意味流露于幽默的言词之 中,既含蓄地批评了饭店克扣顾客的不 正之风,又给读者以轻松的乐趣,充分 体现出歧疑手法寓教于乐的表达作用。
        21. 甲: 你知道人民币上画的这个人 是谁吗?
        乙: 不知道。
        甲: 这是我的媒人,我和女朋友谈 恋爱全靠她了。
        

(王挺《我的媒人》)


        评析 “媒人”按常规理解,不言而喻 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甲却称人民币上 的“画中人”为“媒人”,使人生疑。当 看完“我和女朋友谈恋爱全靠他了”一 句话后,读者会恍然大悟,因为答案就 在其中,原来甲所说的 “媒人”即 “人 民币”本身。作者所讽刺嘲笑的是金钱 婚姻,是那些唯钱是图的思想和行为。
        22. “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 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笑话 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 大人罢,人们都以能够和他扳谈为荣。 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 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 们问他“说什么呢?”答道: “我站在他 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 ‘滚开 去。’”(鲁迅《且介亭杂文·说“面子”》)
        评析 有钱有势的“四大人”和爱夸耀 的 “小瘪三”对话内容是什么?作者有 意地“保留”了一下,诱使人们作出种 种猜测,然后突然抛出“滚开去”一语, 出乎大家意料,这时联系前后细想,顿 觉妙趣横生。一句骂语竟被奉为无上荣 光,难怪鲁迅先生要说:“ ‘要面子’和 ‘不要脸’ 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 候。”这种对旧时国民愚昧、虚荣的批判 和讽刺,真是入木三分。
        23.有位老牧人问阿凡提: “阿凡提, 我放过很多羊,可是被狼咬死和死了 的,也真不少呀! 我想问问你,世界上 到底有没有不吃羊的狼?”
        “有,有!”阿凡提说。
        “那是什么样的狼呀?”
        “死狼呗!”阿凡提回答。
        

(《阿凡提的故事》)


        评析 “狼吃羊”是狼的本性,但当老 牧人提出有没有不吃羊的狼这一问题 时,阿凡提并未直接否定,而是打破常 规地作了肯定答复。这就造成了悬疑。 人们正在思考“什么样的狼不吃羊”,这 时阿凡提说出了答案——“死狼呗!”读 者不禁哑然。“狼吃羊”的凶残本性在此 得到深刻的揭示,达到了突出和强化表 达主旨的目的。
        24. 甲: (伪军)小队长一看,这志愿 军打进来了,跑吧出不去,在这千钧一 发的关头,咳,把脚一跺,把心一横,电 话机子一扔,一咬牙,一皱眉,一瞪眼, 一转身,顺手操起……
        乙: 手枪!
        甲: 小白旗
        乙: 投降了
        

(相声《反击战》)


        评析 相声《反击战》中,伪军小队长 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的一系列动作, 使听众想到他肯定是“顺手操起”—— 手枪、手榴弹,决心拼一死战,但作者 告诉我们的是他“顺手操起……小白 旗”,哈哈!投降了!作者有意将一句话 分两次说,在中间停顿处设置悬疑,造 成听者读者的错觉,然后说出后部分 “小白旗”。出人意料的结果,令听者读 者捧腹。前面的描写起到了烘托渲染的 作用,伪军的草包形象得到滑稽的突 显。
        25. 甲: 她们都牺牲了……
        乙: 啊?!
        甲: ——一顿午饭。
        乙: 嗨,你一块说不行吗?
        

(相声《海燕》)


        评析 运用歧疑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 生动性和幽默感。作者有意省去“她们 都牺牲了……”这句话的宾语,给人造 成错觉,令人忐忑不安,然后补出宾语 “一顿午饭”。虽然其中“牺牲”一词为 大词小用,具有夸张作用。但是就其表 达效果而言,不如曲折跌宕的歧疑生动 有趣。
        26. 甲:我们单位有位领导真有办法。
        ——听说他所有的子女都调到市里来 了。
        乙: 不,有一个在外地。
        甲: 什么地方?
        乙: 在美国。
        

(韩敏《例外》)


        评析 “乙”的答语使用了歧疑修辞手 法,十分巧妙。“有一个在外地”显然和 甲的 “所有子女都调到市里来了”的说 法相违背,当然会引起甲的疑问。乙以 “在美国”相告,说者有意,听者会意。 乙有意扩大“外地”一词的内涵产生歧 疑,造成幽默讽刺的奇趣,对以权谋私 者进行了有力的嘲笑和批评。
        27. 甲: 厂长,昨天夜里我看见有人 偷厂里的钢材。
        乙: 那你怎么不抓地。
        甲: 咳! 我怕呀!
        乙: 怕小偷?你不会喊人吗?
        甲:不是怕小偷,我是怕小偷他爸。
        乙: 怕他爸,他爸是谁?
        甲: 他爸是……是您哪。
        

(储雪松《怕他爸》)


        评析 看见小偷偷厂里钢材而不敢抓, 问其原因绕来绕去,原来是怕“小偷他 爸——厂长”,是畏惧权势,还是依仗权 势胡作非为,其讽刺批评的对象,读者 可作多种联想。歧疑手法不仅开拓了表 意内涵,而且给语言增添了生动曲折、 出人意料的情味。
        28.女:我可不是那种目光短浅,在婚 事上讲排场、比阔气的人,放心吧,我 啥也不要啦!
        男: 真不赖,你是啥时候想通的?
        女: 自打上次知道你家有十万块钱 的存款以后,我就看得远了!
        

(王鹏光《远见》)


        评析 一向爱财的女方,竟然一反常 态。“啥也不要啦”,当然会激起男方的 惊疑,询问其原因,答曰:“自打上次知 道你家有十万块钱的存款以后,我就看 得远了。”原来这个女子比一般贪财的 女子更机灵,更有“远见”,然而,其被 铜臭腐蚀的灵魂也就更加丑恶。运用歧 疑手法制作的讽刺小品,曲折含蓄,波 澜起伏,耐人寻味,在一顿一跌、一疑 一答中鲜明集中地突现出表达主旨,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9.赵云飞停顿一会儿才说: 我一生 最大的错误和最大的幸福,都是娶了你 这位夫人。”
        “胡说,怎么会是最大错误?难道我 不好?”
        老太太挣开老爷子的手。
        老爷子看着星空,虔诚地说:“我的 错误是让这么好个人跟我50年尝够了 痛苦。我的幸福是她每次都把痛苦变成 甜蜜。”
        

(苏叔阳《五十周年婚礼日》)


        评析 赵云飞和夫人在“金婚”纪念日, 重游了他们年轻时谈恋爱常去的地方, 回顾50年的共同生活,充满了幸福、甜 蜜感。突然赵云飞说:“我一生最大的错 误……是娶了你这位夫人。”这不仅让 夫人产生误解,也使读者顿生疑窦。读 下去才知道他所说的“错误”,原来是指 几十年来老伴跟着自己受尽了苦难,因 而感到内疚。作者运用歧疑修辞手法先 设歧,造成悬念,最后释疑,突出了这 对患难夫妻50年来相濡以沫的坚贞、 深厚的爱情。
        30.唐铁嘴: 王掌柜,您这儿有房没 有?
        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 我这儿,恐怕……
        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 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啦。
        

(老舍《茶馆》)


        评析 “大烟”、“白面”都是毒品,没 有什么本质区别,唐铁嘴说“我已经不 吃大烟了”,给人造成他已经改邪归正 的错觉,可是听了他后面所说的“我改 抽 ‘白面’ 啦”后,就会大失所望,而 鄙视他的人品。一顿一跌,给读者留下 思索的余地,人物的卑劣个性得到了鲜 明而深刻的突出。
        31.——你们厂的植树任务历年完成 得最快,主要经验是什么?
        ——基本的一条是挖坑省工,效率 高。
        ——使用机械?
        ——不,利用去年的死树坑。
        

(辛德元 《经验》)


        评析 植树挖坑,不用机械,却效率高, 有什么高招?通常人们绝想不到其原因 是“利用去年的死树坑”。这种年年种树 年年死的所谓“经验”,只求形式,不讲 实效,误国误民,万万不可推广。看起 来似乎是歧疑手法制作的笑料,可是寓 意深刻,启人思索,给人留下许多回味。
        32.某报上连载小说的末一段耸人听 闻地写道:有个男人居然生下一条大牯 牛。
        在下一期这篇连载小说写这一段 时,却笔锋轻轻一转:原来这个人是女 扮男装,她生了一个男孩,小名叫牛牛。
        

(陈义生 《悬念艺术》)


        评析 歧疑是悬念艺术,设下悬念,叫 人猜想,然后捧出答案。在相声或章回 小说中经常采用。例中那耸人听闻的消 息,实际上是作家有意设置的悬念,借 以增加文章的曲折性、生动性,达到引 人入胜的目的。
        33. 甲: 你在报上登了招聘看门人的 广告以后,有人来过吗?
        乙:有,当天晚上就来了几个强盗。
        

(王纬等选编 《中外幽默小品选· 登广告》)


        评析 歧疑修辞的目的是设歧置疑,造 成语言的跌宕起伏、幽默风趣。对于完 全可以直截了当回答的问题,常常故意 停顿,设歧置疑,然后再说出关键性的 答案,而且这种答案往往是打破常规思 维、出人意料的结论。“招聘看门人”却 “来了几个强盗”,招聘者事与愿违,强 盗乘虚而入。
        34.报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 本店征 求懂得商店橱窗陈列知识的专业人员 一名。一个年青人来到这商店毛遂自 荐。经理问他:“你有经验吗?”青年说: “最近我在一家商店工作,橱窗是我布 置的。凡是经过那里的妇女都停下来看 橱窗。”经理听了很高兴,说: “我们正 需要你这样的人,你工作过的商店是什 么店?”青年说: “是家镜子店。”(蔡涛 《招聘》)
        评析 妇女爱照镜子,这是一种习惯。 应聘者有意将自己工作过的商店营业 类型,放在最后说出,造成自己聪明能 干,备受顾客欢迎的形象,因而受到经 理的欢迎。当最后说明事实真象后,令 人忍俊不禁,发出“原来如此”的慨叹。 歧疑修辞幽默风趣的表达作用,此例可 见一斑。
        35.清朝纪晓岚,性情诙谐,语多戏 谑。一次某翰林为太夫人祝寿,请纪晓 岚贺诗,纪晓岚便当众对太夫人道:“这 个婆娘不是人。”此语一出,四座皆惊, 老寿星满脸挂霜,几欲动怒。纪晓岚自 若地说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寿堂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太夫人亦转 怒为笑。纪晓岚紧接着说出第三句:“儿 孙个个都是贼。”这一句,又令众人面面 相觑,某翰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狼 狈万状。“偷得蟠桃奉至尊!”纪晓岚说 了第四句。话语落地,满堂喝彩。(彭友 元等《对联趣话》)
        评析 例句中的四句诗是由两个复句 组成。第一个复句是个并列复句。纪晓 岚先说出前句,有意省略后句,造成误 解,掀起波澜,使举座哗然。继而补出 后句,才使人们怒气消释,豁然开朗。第 三句,有意将“贼”的外延无限扩展,使 人误会,第四句诗再点明“偷”的内涵 和特定行为,使得诗意盎然,跌宕起伏, 新颖别致,妙趣横生。
        36. 乙: 没有灯啊,马路上不能骑!
        甲: 我钻胡同!
        乙: 哎,胡同里没灯更危险!
        甲: 不管它那一套,钻进胡同我就 骑上了。咦?对面儿又来了个警察。
        乙: 那你快下来吧。
        甲: 下来?我趁他没瞧见,抹回头 来一拐弯。“滋溜”一下子!这回他再想 找我都找不着啦。
        乙: 你到家了?
        甲: 掉沟里啦!
        

(相声《夜行记》)


        评析 “这回他再想找我都找不着啦” 这句话可作多种解释。通常会被人理解 为躲过了警察的巡视,溜掉了。可是结 果却是“掉沟里啦”。开初一听读者会感 到意想不到的惊奇,继而思索,又会产 生 “罪有应得”的看法,从而达到了对 违反交通规则者的批评目的。由于采取 了歧疑修辞手法,增加了相声艺术的喜 剧效果,格外引人入胜。
        37. 甲:我再奉献给大家一首歌,希望 大家喜欢。首先要说明一点。
        乙: 说吧。
        这首歌——没有头儿,没有尾儿, 没有谱儿,没有曲儿——
        乙: 哎呀,你这是干啥呢? 你……
        甲:你老娘儿们,别跟着乱搀和,我 这歌儿名叫 “干喊”
        

(陈功范 《男人·女人·舞厅》)


        评析 作者巧用歧疑讽刺了当前歌坛 上流行歌曲中存在的一种不正之风 ——“干喊”,词曲极为贫乏、单调,一 句歌词循环反复,没头没尾,一个调子 哼来哼去,缺乏节奏旋律,与其说是艺 术,不如说是对艺术的亵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