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喻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两个事物构成比喻关 系时,本体胜过喻体的比喻。常用的比 喻词为 “比……还 (更) ……”等。
        134.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 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 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睛钉着我 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 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在 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鲁迅 《祝福》)


        评析 本体是“我”在祥林嫂提出 “有 没有灵魂”问题时的惊恐,喻体是“在 学校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而“教师 又偏在身旁”时的惶急。将二者加以比 较,本体的程度超过喻体,这样就使本 体的程度、情状更加突出、真切,把 “我”当时踌躇不安、惊惧、惶急的心理 表现得细致入微,使读者能以自己曾经 有过的体验和感受,来理解祥林嫂的精 神面貌及其悲剧。
        135.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桩、一 桌一椅都是那种比酒还浓,比花更美的 友情的忠实见证。(巴金《从镰仓带回的 照片》)
        评析 不说“如酒浓”,“似花美”,而说 “比酒还浓”,“比花更美”,以较喻的方 式赞“友情”,足见友情的浓烈真挚、深 厚洁美。
        136.在这样的气候中,艰苦劳动不要 说,最困难的是水,比金子还要宝贵的 水一点一滴都得从海南岛运来。(秦牧 《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评析 “比……还……”是较喻常用的 语言结构形式,“比”后一般是喻体, “还”后一般是喻体的性质,本体置于句 前,多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种比 喻形式,简洁明晰、一目了然,多运用 于抽象事物的说明上。
        137.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 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 池的水来还要深多少倍。(杨朔 《茶花 赋》)
        评析 就近拈来滇池的水深作喻体,而 本体春色在深的程度上胜过喻体,使读 者对春色的感受更为具体、形象、真切。 138.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 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 之使言。” ( 《国语·周语上》)
        评析 “川壅而溃”是一种自然灾害,要 防止就应“决之使导”;以此喻“防民之 口”,并强调“甚于防川”,这就把广开 言路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139.他讲了一会子反割头税的事,又 接着说:“地租和高利贷是抽筋,地丁银 附加税是拔骨,割头税比剥皮还疼!” (梁斌《红旗谱》)
        评析 这是较喻中的强喻的典型格式。 将 “割头税”与 “剥皮”相比较,构成 强喻,强调割头税的残酷程度,是对剥 削者的无情揭露,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 号召力。
        140.而蒲公英的每一个小果上,长着 很密很长的冠花。这些带着冠毛的,组 合在一起的小果形成一个毛茸茸的圆 球。它是那样地逗人喜爱! 见到它的人 没有不为之惊叹,为之着迷的。它构筑 得比一座宫殿还要精巧。任何建筑大师 也将自惭弗如的。(徐迟《生命之树常 绿》)
        评析 以“宫殿”喻“蒲公英”,因为二 者都具有建筑精巧的特点,但程度上有 差别: 本体超过喻体。读者通过这样的 描写不仅知道了本体蒲公英的形状,而 且还为它的精巧而惊叹。强喻在状物方 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41.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 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鲁迅《为了 忘却的纪念》)
        评析 罐头封闭得严密是常识。而反动 派的文化“围剿”,思想封锁竟比罐头还 要严密,作者的愤懑充溢字里行间。强 喻可以突出强调事物的性状特征,并使 其形象化、具体化,可以融生动的描写 和深刻的说理于一体,造成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142.人家说: “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 脸,说变就变。”我看皇帝的脸比草原的 天气变得还快。(曹禺 《王昭君》)
        评析 草原的天气变化无常,以此喻皇 帝的脸,并加以比较,本体的变化之快 胜过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皇帝做事朝令 夕改,难以捉摸。
        143.冷于陂水淡于秋,
        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
        画成应遣一生愁。
        

(司马池《行色》)


        评析 “远陌”是“长途”,“初穷”是 “刚走完”。远道而来的客人,疲惫劳累, 神情索然,没有半点欢容,也无人迎送, 彼此又那么冷淡、漠然。这就是所谓 “行色”! 陂水是冰冷冰冷的,可这“行 色”比陂水还“冰冷”;秋色是凄凉惨淡 的,而“行色”比这还要“惨淡”。情景 交融,颇有感人之处。诗中 “冷于 ……”是文言中常用的比较句式,即强 喻 “比……冷”的意思。
        144.清凉的水沁人肺腑,这是比甘露 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的天山雪水。(袁 鹰 《戈壁水长流》)
        评析 甘露甜,美酒香,而天山雪水胜 于甘露,胜于美酒。一个本体兼有并超 过两个喻体的特性,这样更能突出本体 的性质,更能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145.一传十,十传百,真是人口快过 风,霎时间,整个工地都是欢乐的吆喝 声。(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评析 用比喻词“快过”将本体和喻体 联结起来,语句结构简单、凝练,极言 人口传递佳音之快,表现了人们欢乐、 兴奋的心情。
        146.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评析 介词 “于”介出 “二月花”这个 喻体,相似点“红”揭示了 “霜叶”与 “二月花”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比二月花 还要红艳。一个强喻点染出了令人陶醉 的自然景色。
        14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 安书》)
        评析 介词“于”表示比较。“或重于泰 山”是较喻中的强喻,“或轻于鸿毛”是 较喻中的弱喻。比泰山重,比鸿毛轻,一 强一弱,从两个方面通过比喻阐明了人 生价值的迥异。言简意赅,对比鲜明。
        148.对你如此
        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
        珠峰——显得太轻!
        五洲——显得太小!
        星月——显得太暗!
        九天——显得太低!
        

(李瑛 《一月的哀思》)


        评析 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喻,因为语言 表达形式不是直说本体胜过喻体,而是 弱化喻体,以达到烘托并强化本体的目 的,歌颂周恩来总理伟大、光辉、战斗 的一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