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字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衬字又称衬词或垫音,是一种在话语中加进一些字,不表示意义, 只起补充、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抒发感情作用的修辞方式。
        衬字是以语音作为构成材料的修辞方式。插入话语中的衬字,只起 协调音节的作用,没有任何意义。不论是单个还是数个,一律看作音节, 有了它们会增加一些特殊的情味,去掉它们却又不会影响原话语的语 意。
        衬字的修辞作用主要有三:
        一、补充和调整音节,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以适应特殊文体或表情 达意的需要。使书写整齐美观; 使朗读顺口悦耳。
        二、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创造语言的听觉形象,以引起读者和听 者的联想和感情的共鸣。
        三、体现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强语言的特殊情味。不少地方民歌和 戏曲以方言作衬字,既显示出地方特征,又以特殊的情味烘托出人物内 心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衬字在民歌、诗词、歌词、戏曲中使用较多。这些文体可歌可唱, 音乐感极强,适当地运用衬字,使其在节奏、音律、气氛、情感等方面 发挥作用,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从结构上分析,有单音节衬字,多音节衬字,交叉重复式衬字,词 内衬字等。单音节衬字由一个音节组成,可长可短,时急时缓,有时中 间可作短暂停顿,形成断续形式,造成激越、回荡、悠长的旋律;多音 节衬字由两个以上音节构成,大多表示活泼、欢快的节奏;交叉重复式 衬字,由数个交叉重复的音节构成,节奏曲折、跌宕、强烈,可以表现 浓烈的气氛和复杂的情感;词内衬字是一种定型化的口语形式,由表义 字和衬音字组合而成。这时的衬字已成为构词手段,其中以字记音,以 声传义,有声义并现之妙,并体现出浓郁的口语色彩,格外形象、生动。 如: “正儿八经”、“灰不拉几”、“软拉巴八”、“紧巴巴”、“皱巴巴”、 “黑不溜秋”、“圆不溜丢”、“贫里八叽”等。词内衬字不同于词内镶嵌。 词内镶嵌的字大多有一定的意义,或实或虚,不是纯粹的记音;而词内 衬字是单纯的记音,没有一定意义。
        衬字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问题。声音也有形象,缺 乏和谐自然感会造成人们听觉上的反感,从而失去应有的表达作用。运 用衬字还应该同语气副词和叹词区分开来。语气副词具有强烈的感情 色彩和语气色彩,或实或虚,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只要细心辨别,是不 难将它们和单纯记音的衬字区别开来的。
        1.桃花开,春风又吹来哎,小奴家哎 房中独自徘徊,风吹树摇摆,哎唷,猜 一猜呀猜一猜,猜一猜呀猜一猜,奴家 呀的那个心中盼望着谁来,盼望着谁 来。(东北民歌 《五更调》)
        评析 歌词中的衬字“哎”、“哎唷”有 一个音节的单用,也有两个音节的连 用,均不表示任何意义。用于歌词中只 是为了合乎曲谱的要求,延长音调,协 调节奏。在“猜一猜”后运用“呀”,多 次反复造成停顿,引起听者的兴趣和对 后文的注意。同时使语言欢快、活泼,具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嗨哟,嗨哟——加把力!
        “嗨哟,嗨哟——紧跟上!”
        粗犷的号子句句热,……
        深厚的脚印步步烫,
        晶莹的汗水颗颗亮……
        

(杨进运《神女啊,莫忧伤——三 峡纤夫曲》)


        评析 “嗨哟”是纤夫拉纤时所哼的声 音,没有什么意义,但却表现出一种雄 浑、沉重、刚毅感。急促紧张的节奏,烘 托出热烈的劳动气氛,激发听者的联 想,再现船夫拉纤时的感人场面。
        3.三峡雨哟,三峡云哟,
        细如丝哟,柔如锦哟,
        牵动儿女思乡情,
        嗨哟嗬嗨哟嗬,
        牵动儿女思乡情。
        

(歌词 《三峡情》)


        评析 前面四句中的衬字“哟”起暂时 停顿的作用,给人柔美、动听的感觉。 “嗨哟嗬嗨哟嗬”延长了音节,表现出音 乐富于变化的节奏,充满了强烈的抒情 气息。
        4.刨山坡呀,
        把工拔呀!
        先刨坡来后撒种,
        看哪个小伙子流汗多!
        土块打得纷纷碎呀,
        草盘子让它翻个过呀!
        这架高山真是怪,
        石头多来草盘子多!
        

(邢野 《开荒歌》)


        评析 用于诗歌中的四个“呀”字,都 处于句尾的位置,类似语气副词,却不 表示任何语气,属于衬字修辞。其作用 只是为了补充音节,造成朗读时的跌 宕,给语言增添音乐美。
        5.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她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
        现在爬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鹂儿不要笑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歌曲 《蜗牛与黄鹂鸟》)


        评析 “阿”字用在名词、形容词与动 词之前,不表示任何意义,却能造成一 种音乐的顿挫感,表现出浓郁的口语色 彩和地方色彩,给语言增添了一种亲切 诙谐的情味。
        6.爱面子的老北京,
        个个都讲文明。
        那和和美美的老邻居,
        都争着当五好,
        干干净净的小胡同,
        处处都讲卫生,
        舒舒服服的大楼里家呀么家家乐,
        闹嚷嚷的商店里买卖真兴隆,
        谁栽花,谁洒水,
        谁把那树来种,
        全靠咱手脚勤快的老北京。
        

(歌词 《春满京城》)


        评析 在歌词中加一些衬字如 “那”、 “呀么”等使歌词口语化了,表现出的 “北京味儿”确实令人感到甜美。
        7.鲁贵:这家除老头,我谁也看不上 眼。别着急,有你爸爸。再说,也许是 我瞎眼,她原来就许没有这意思。她外 面倒是跟我说,因为听说你妈会读个书 写个字,才想见面谈谈。(曹禺《雷雨》)
        评析 一般来讲,“读书”、“写字”这类 词是不能分开中间加字的,但例中的衬 字“个”是用在对话中的,虽不合语法, 却因为延长音节而使语言显得委婉和 缓,充分体现出口语的表达色彩。
        8.家里断了面了哩,
        三天没吃饭了哩;
        婆娘娃娃饿着喊着哩,
        眼泪串成线着哩。
        

(甘肃花儿《眼泪串成线着哩》)


        评析 “花儿”是甘肃回族地区的一种 民歌形式,以唱为主,兼之舞蹈。在句 末用衬字“哩”拖腔是“花儿”的特征, 既符合曲谱要求,又使音韵和谐,曲调 柔和婉转,悦耳动听,表现出浓郁的西 北风情。
        9. 没有个大椒不辣人,
        没有个财主不狠心,
        春天放下驴打滚,
        秋天连人一口吞。
        

(《江苏淮阴歌谣》)


        评析 在民歌、民谣中,这种在句中加 衬字的现象很普遍,所加的字一方面是 由于句式和演唱的需要,另一方面借以 提起听者的注意,突出歌词中的中心词 语,如 “大椒”、“财主”等,达到了强 调语意的目的,同时也加强了朗读、演 唱时的节奏感。
        10. 长白山呀万丈高,
        抗日歌声冲九霄;
        鬼子听歌魂出窍,
        穷人听歌心里笑。
        

(长白山歌谣《抗日歌声冲九霄》)


        评析 例中的后三句都是七个具有表 意作用的实字,其中第一句只有六字表 意,加上的衬字“呀”没有什么意义,只 起补充和调整音节作用,以获取更好的 表情达意的效果。
        11.一滩一滩杨柳树,
        一片一片青,
        一群一群受苦人,
        咳呀呀,大家翻了身。
        

(左权 《土地还家》)


        评析 “咳呀呀”是衬字,三个音节,短 促有力,渲染烘托出一种欢快、热烈的 气氛,传达出农民翻身后的喜悦感情。
        12.黄桥烧饼黄又黄嗳,
        黄黄烧饼慰劳忙嗳,
        火饼要用热火烤嗳,
        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啊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
        嘿呀咿哟嘿呀嘿,
        多打胜仗多缴枪,咿呀嘿。
        

(苏北抗日歌谣《黄桥烧饼歌》)


        评析 抗战时期的革命歌谣带有很强 烈的时代特点,读起来,听起来都令人 振奋、激昂。衬字“嗳”、“嘿呀咿哟嘿 呀嘿”、“咿呀嘿”一方面体现出民歌演 唱的节奏感,另一方面渲染出热烈的气 氛,传达出战士的豪迈感。
        1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贺敬之 《回延安》)


        评析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作者采用这种形式表现出重返延安的 欢快和亲切的感情。衬字“来”将“杜 甫川唱”和 “柳林铺笑”顿开为两个鲜 明的四字句节奏,使喜悦的感情,在延 长的音节中得到表露。
        14.长城外,坝上边,
        塞外黄花哎咳咳香飘四野,
        天灿灿,路长长,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呀哎见呀么见 牛羊。
        哎子哟哎哎得哎得咿子哟,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呀么见牛羊。
        哎咳哎哎。
        

(纪录片 《塞外牧歌》主题歌)


        评析 例中的衬字穿插于歌词中,发挥 着延长音节、协调节奏的作用,使歌曲 的旋律婉转曲折,悦耳动听,增加了抒 情气息,将美好的自然景色,与美好的 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15.初一到十五,
        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
        杨 (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
        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
        要一个荷包袋。
        

(山西北部汉族民歌《绣荷包》)


        评析 例中的“呀”仅起补充音节的作 用,与间隔的“杨”字一起,将“杨柳 梢”一句补成五字,与全篇协调一致。
        16.七月骄阳如火旺,
        农家姑嫂摘花忙。
        你背篓来我提筐,
        踏着歌声下山冈。
        摘下金针花,
        摘下丰收花,
        装满篓和筐,
        驮着小银行。
        咿呀咳,呀嗬咳,
        富裕花开——万呀么万里香。
        

(王少磊、尹辉祁东小调《姑嫂摘 黄花》)


        评析 曲艺中由于音律的需要,常在歌 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衬字,如例中的 “来”、“咿呀咳、呀嗬咳”等,除了增加 乐感外,还表现了姑嫂二人在劳动中的 欢快情绪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17.鄱阳湖,阔无边,
        信河水,水连天,
        方呀方志敏,
        机智勇敢赛神仙。
        

(江西民歌 《赛神仙》)


        评析 在一般的书面语中,很少有将人 物的姓名拆开,中间添加衬字的情况。 而在民歌、民谣中,为了朗读和演唱时 的琅琅上口,可以在姓名中间加上衬 字,以拖长音节为手段,增强人们对所 歌咏人物的注意力。
        18. 嗯嗯嗯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 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
        大路上搂柴了一了你。
        啊啊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 开,
        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故事片 《人生》插曲 《叫一声哥 哥你快回来》)


        评析 民歌常以婉转悠扬的曲调引人 入胜,添加衬字正是变化旋律的重要手 段。歌曲所要求的节奏,抒情所需要的 气氛,民族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均由此 而来。
        19.乌蒙山上美如画,
        草海无边浪无涯。
        彝家牧笛声声响,
        吹落天上五彩霞。
        不是彩霞落坡上,
        遍地的荞子火辣辣;
        不是彩霞落地上,
        满地洋芋顶呱呱。
        细雨静静洒,
        微风轻轻刮,
        逗得那虾子摇胡须,
        逗得那鱼儿摇尾巴,
        逗得那一群披红挂绿嘻哈打笑的 彝家女,
        来撒网哟来梳发。
        

(阮居平 贵州评弹《草海落霞》)


        评析 歌词中有一些衬字夹在两个动 宾词组之间,把两个相关连续的动作很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复叠、回 环的音律,显示出动人的音乐美来,此 例即是。
        20.领: 干哪哈,
        合: 哎哟呵哇,
        领: 大家那一起来哪哈,
        合: 哎哟呵哇;
        领: 使劲那用力来哪哈,
        合: 哎哟呵哇;
        领: 使劲那把它搬哪哈,
        合: 哎哟呵哇。
        

(大连码头 《端油桶号子》)


        评析 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许多劳动号 子,如例文。文中除了运用一些实词外, 还运用了不少衬字,如 “哪哈”、“哎哟 呵哇”。这些衬字的音节一方面和劳动 的动作相协调,另一方面表现出劳动时 热烈紧张的气氛,令人感到和谐、豪迈 与壮美。并从听觉形象上启发人们去思 索劳动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1.十月里,秋风凉。
        酸枣红呀菊花香。
        延水清清清透底,
        谷子糜子满山黄。
        

(刘御 《秋收小调》)


        评析 民歌歌词中加入一些 “呀”、 “来”之类衬字的现象很多。目的是通过 音节的延长,调整全诗的节奏,使之和 谐优美。本例第一句,三字一顿,节奏 简短,具有描写色彩; 第二句加衬字 “呀”,将节奏变得舒缓,增加了民歌的 抒情意味。错综变化的音节,使人们在 听觉上产生美感。
        22.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哎呀哎呀,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田汉歌词 《天涯歌女》)


        评析 这是一首江南风格的歌曲,运用 衬字 “呀”、“哎呀”等充分表现了吴语 轻柔软绵的地方特点,听起来悦耳动 听,令人感受到青年男女间柔情缠绵的 爱情韵味。
        23.正月放马(喔噜噜的)正月正哟,
        赶起马来登路程,
        哟哦! 登路程。
        二月放马(喔噜噜的)百草发哟,
        小马吃草深山里跑,
        哟哦! 深山里跑。
        

(歌词 《放马山歌》)


        评析 音乐是一种通过听觉来达到美 感享受的艺术。例中的“喔噜噜”、“哟 哦”不表示任何意义,但它在表现欢快、 活泼的情绪以及一种特有的节奏方面 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 使人们获得听觉上的美感。
        24.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啷罗,
        挑起扁担啷啷扯光扯上山岗欧罗 罗。
        

(四川汉族山歌《太阳出来喜洋 洋》)


        评析 歌中的 “罗儿”、“欧啷罗”、“啷 啷扯光扯”、“欧罗罗”等纯属垫音,它 延长了音节,并使音乐变化多姿。如果 没有这些衬字作为垫音,是很难获得山 歌所需要的错综节奏和动听的听觉效 果的。作为修辞手段,衬字并非是可有 可无的文字赘加物。
        25.黄的水,青的山,
        延河两岸是永恒的春天。
        河边生青草,
        草上开红花。
        呀嗬咿嗬咳!
        我们歌唱生活和理想呵,
        我们成长在延河边,延河边。
        

(朱子奇 《延河曲》)


        评析 “呀嗬咿嗬咳”作为单纯的记音 符号出现于歌中,显然是为了满足歌曲 的节奏和旋律的需要。虽无具体的表意 功能,但是却能传递出一种欢快、热烈 的气氛。由此可见衬字修辞的作用。
        26.狍筋细线哪密密连,
        衣襟开衩呀绣花边,
        心上的人啊你在哪里,
        叫我等得眼泪干。
        猎手出围呀千里远,
        影儿留在你身边,
        心爱的人啊你咬住牙等,
        打到鹿茸我就把家还。
        

(郑万隆《黄烟》)


        评析 歌词中的“哪”、“呀”是衬字,只 是为了补充音节,而无实在意义。文中 的 “啊”虽然也处于句中的位置,却有 明显的语气,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所 以不是衬字。辨别出二者的区别,也就 掌握了衬字修辞的特点和作用。
        27.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
        三盏盏的那个灯,
        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子
        哟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你若是我的哥哥哟,
        你招一招的那个手,
        哎哟你不是我的哥哥哟噢,
        走你得那个路。
        

(陕北信天游《赶牲灵》)


        评析 如果将文中的衬字全部去掉,不 会损害丝毫文意。但是对于民歌,衬字 却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了它们才有了 “信天游”的演唱形式,才有了特别的陕 北情味。衬字对听觉形象的塑造发挥着 重要作用。
        28. 我不敢惊扰这位女学士的雅兴, 蹑手蹑脚向后转;打算不声不响溜之乎 也。(刘绍棠《野婚》)
        评析 不说“溜掉”而说“溜之乎”,虽 然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却大异。“溜” 字后的两个没有意义的“之乎”起音节 的补充作用,运用语音把“溜”这个动 作形象化了,增加了一份幽默色彩。
        29.钻进一个隧洞,黑咕咚咚,满世界 的轰轰隆隆,万队人马从头顶飞过。(贾 平凹 《入川小记》)
        评析 利用衬字可以帮助人们从听觉 形象到视觉形象的转换。说隧洞 “黑”, 还不足以显示其黑的特点,加上“咕咚 咚”几个字既可以使读音顺口悦耳,又 可以强化“黑”的特征与程度,给听者、 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0.家产全归她,他只扛走了那只蹲 拘留的铺盖卷,领出一个他本人的复制 品,那干巴巴,黑不溜秋的 “小小炉 匠” (儿子——编者注),外加那只当过 他们红娘的小提琴。(王立纯《拍手歌》)
        评析 现代汉语构词中,常常在一些单 音节的形容词后面加上几个不表意只 表音的衬字,构成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语,如 “黑不溜秋”、“傻不叽叽”、“贫 里巴叽”等。这些词在口语中已经定型 化,标志着汉语词从单音节向多音节发 展的趋势。由于含有较大的记音成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能显示事物的 性质和特点。
        31.春二哥是个蔫琢磨。
        他成天蔫儿格唧的,闷着个头不爱 说也不好笑。
        

(刘凤海《车前子》)


        评析 “蔫儿格唧”是一个四字词,“儿 格唧”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起补充 音节的作用,与单音节的形容词“蔫”组 成多音节的固定形式,具有鲜明的口语 色彩,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32.倘若你也是个“婚姻困难”,想正 儿八经找个对象要求教我们老乐,那可 得注意,别喊错了人。(林文洵《老乐这 个人》)
        评析 “正儿八经”即“正经”。其中的 “儿”、“八”两字无意义,只是起衬音作 用。用记义和记音相结合的方式构词, 既体现出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多音节发 展的趋势,又是将口语引入书面语,丰 富汉语词汇的有效方法。浓郁的口语色 彩,十分生动、形象。
        33.房间没人收拾,弄得到处灰蒙蒙, 皱巴巴,凌乱不堪。(茹志鹃《着暖声的 雪地》)
        评析 “皱巴巴”就是“皱”,“巴巴”二 字无意义,只是单纯的构词手段。类似 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既保留了口语的 特色,又有书写的固定形式,悦耳的音 节常常起到突出事物性质与特征的作 用。
        34. 如若在金銮殿让坐沙发,软拉巴 儿地卧在里边,岂不有损龙威吗?(赵大 年 《公主的女儿》)
        评析 “软拉巴儿”就是“软”。“拉巴 儿”是衬字,只记音不表义。以音衬义, 突出了 “软”的形象和特征。
        35.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眼 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王润滋《内 当家》)
        评析 “窄巴”就是 “窄”的意思。添 上一个垫音 “巴”,构成双音节的形容 词,衬字修辞在此发挥构词作用。
        36.硬格巴的票子撑起来了月亮婶的 腰。(李雄高《三拜月亮婶》)
        评析 “硬格巴”就是“硬”,“格巴”是 记音的衬字。以音衬义,使人联想到 “硬”的程度与状态。柔软的纸票竟能撑 起月亮婶的腰,金钱的力量,穷困农民 摆脱贫穷的神态,被描写得栩栩如生。
        37. 周掌柜——来了还没有两天—— 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戏的棚子; 门前扎 起血丝胡拉的一座彩牌,“大减价”每个 字有五尺见方,两盏煤气灯,把人们照 得脸上发绿。(老舍 《老字号》)
        评析 “血丝胡拉”是北京方言,意思 是到处是血或血红色的东西。其中的 “血丝”是表义字,“胡拉”是单纯记音 的衬字,“血丝”和“胡拉”构成的四字 词在句中作定语。从阅读效果看,“血丝 胡拉”比“血”字更有特点,既表义,又 表音,作用于视觉和听觉,形成生动的 形象,具有鲜明的北京地方特色。
        38.这张咏江最喜欢向人介绍自己的 大名:“张咏江,歌咏的咏。可不是现在 改的,生下来就叫咏江。”他真有先见之 明! 早知道 “江” 之该咏! 菩提几次听 见他自我介绍,总是这样想。(宗璞《三 生石》)
        评析 例中 “之”的用法,是从文言中 借鉴而来的,又不同于文言,它不像文 言那样作结构助词,连接主谓成分。而 纯粹为了垫音,造成行文的停顿,通过 延长音节,来获取一种幽默的情味。
        39.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
        评析 文中四个“也”字在句中只表示 语音的停顿,不表示任何意义,也不附 加各种感叹语气,实际上相当于现代汉 语中的“衬字”,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能 不能将此作为衬字修辞的雏型?类此现 象文言中相当广泛,仅举一例存疑,以 供学习者、研究者参考。
        40.最先是说他冷嘲,渐渐的又七嘴 八舌的说他谩骂,俏皮话,刻毒,可恶, 学匪,绍兴师爷,等等,等等。然而讽 刺社会的讽刺,却往往仍然会“悠悠得 惊人”的,即使捧出了做过和尚的洋人 或专办了小报来打击,也还是没有效, 这怎不气死人也么哥呢?(鲁迅《从讽刺 到幽默》)
        评析 “也么哥”源于元曲,常用于曲 词中叠句的结尾,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此处作为衬字运用,严肃的议论中增添 了诙谐的色彩,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喜 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色。
        41.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 煎煎的气; 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 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 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 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 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 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王实 甫 《西厢记》)
        评析 元曲中这种在叠句之后用“也么 哥”作衬字的现象很常见,它没有什么 意义,用在文中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惆 怅、痛苦、惋惜的情绪,起到加强语气 的作用。
        42.好酒,好酒!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口不臭,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
        

(影片 《红高粱·酒神曲》)


        评析 “一四七,三六九”并非实指,用 在这里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可以表现 喝酒者的情态与心境,听起来有种豪 爽、快乐的特点。而后面的 “九九归 一”却不是衬字,在意义上有比喻的作 用,和后面的 “跟我走”前后呼应。两 相比较,由此可见衬字的修辞特点和作 用。
        43.洗澡哪?洗澡哇,他脱呀脱得快, 穿哪穿得慢——穿完衣服先走不是给 钱嘛! 进门脱了就去洗,不但洗,他作 全活呀——剃头哇,搓澡哇,修脚哇,刮 脚哇,全来着,全作活! 叫点儿什么点 心在澡堂子这么一吃,萝卜、烟卷的,全 要。回头要穿衣服啦,人家都穿好啦,他 那只袜子穿呀穿七回,穿上把它脱下 来,抖落抖落,翻个个儿,瞧瞧这儿,看 看那儿,再穿,穿上啊有不合适的地方 再扒下来,老穿不好! (张寿臣 相声 《杨林标》)
        评析 说书要吸引观众,除了在塑造形 象上下功夫外,还需要增强其节奏感, 使听众听得悦耳。例中的几个衬字 “呀”、“哪”、“啊”起垫音作用,通过音 节的故意延长,加强口语意味,给语言 增添一些诙谐幽默的色彩。连同一些句 末的语气词 “哇”、“啦”等,突出了说 书艺术的特点,获得生动、感人、形象 的语言表达效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