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衬
用衬体正面衬托本体的衬托方式,
本体是表达中心,描述的主要事物,衬
体是陪衬事物,却是着意用墨之处。
1.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 彼周行。
评析 衬托,在诗歌中,有时和起兴联 用。本例用劳动的动作和过程烘托某种 心境,表达了深深的期待与眷恋之情以 及思而不得的淡淡的惆怅。
2.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 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 住口! 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 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 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 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 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 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 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 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 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评析 作者用梦境来衬托现实,抓住了 动物与人的某种共通之处,并且“以狗 托人”,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反动派豢 养的御用文人。狗的“忠诚”,正好映照 出人的奴性。
3.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 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 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 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 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 作者从描写角度上下功夫,以侧 面烘托、陪衬的手法,突现了小芹的美。 收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修辞效 果。小芹之美在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小芹。
4.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为何言少钱?
经须沽取对君酌。
评析 例中前二句写陈王(曹植)尽情 饮酒取乐,目的在于为后二句作铺垫。 昔时陈王如此,今日朋友相聚,为何不 放歌痛饮一场呢? 用过去衬托现在,以 物寓情,抒发了“对酒当歌”的感慨。
5.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起 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 里,便飘着清朗的笑声。……浓密的树 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笑颤动,却隐 藏不住那累累的稳重的硕果。看得见在 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 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 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 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 那重重的绿叶中的罅隙中透过点点的 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回映出一缕一缕的 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 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 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篾篮子里,一种 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 荡。
评析 作者借晨曦中果园的美景,衬托 了土改后翻身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 情。这是典型的以景衬情的例子。情随 景生,景因情秀。
6. 第二天,是个阴湿的日子,灰色的 云层,压得挺低,下着濛濛的牛毛细雨, 石板路上湿滑滑的。朱老忠和江涛踩着 满路的泥泞,到模范监狱去。(梁斌《红 旗谱》)
评析 作者并未着急描写朱老忠和江 涛的心情,只是落笔于天气的刻意描 绘,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便随之而生, 与人物的心境十分吻合,句中的“满路 的泥泞”等衬托出人生的艰难曲折;“牛 毛细雨”烘托出人物哀伤压抑的心情, 情景交融,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
7.端午节,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 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 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 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 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 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 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街楼门 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 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 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沈从文 《边城》)
评析 作者用人物的习惯、动作、心态 及由此而生的精神面貌,来映衬温饱自 乐的生活情趣和风调雨顺的景象,以增 其“浓浓的地方色香,淡淡的时代投 影”。
8.是梅花正开的时候,高府花园里的 梅花也开得这般茂盛了。但是园子里却 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就 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着幽香。那一丛丛 梅树远远望去,像雪林,像冰谷,泛漾于 宁静的天空,冷艳而沉穆,如若静女。
初春的天气,相当暖和。湖水明净, 闪耀着那映在水中的花影。一切都是静 悄悄的,梅花也像在做它的梦。
这时,高府里整个是一片热闹,只 有这园子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梦 境。
评析 如果联系上下文看,这段描写, 看似绘景,实则写人。用孤傲冷艳的梅 花,衬托梅表姐的性格,用花园里的寂 寞冷清,衬托梅表姐的凄惨遭遇。衬托 使情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细腻地揭示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9.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房子并不曾 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 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 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 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 上,当中挂着一幅米襄阳《烟雨图》。左 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 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 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 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矫黄玲珑大 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 磐,旁边挂着小槌。(《红楼梦》第四十回)
10.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评析 萧萧的风声,滚滚而过的寒冷彻 骨的易水,烘托出壮士舍身赴死的豪侠 气概,浓化了荆轲悲剧的壮美色彩。
11.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评析 起兴的目的在于烘托男儿背井 离乡的孤苦和举目无亲的忧伤,“麦不 成穗”很自然地映出人的憔悴和忧伤。
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 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 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评析 人们常说:少年像诗,中年像小 说,老年像散文;殊不知“以我观物,故 物皆著我之色彩”。人生不同的阶段衬 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活泼少年的嘴里 永远吟不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绝唱。
13. 胡小平走到那里,一些老人、孩子 都会跟着她,高兴地向她打招呼,“胡小 平! 胡小平!”有些人不知从哪里弄来胡 小平的照片,热情地要胡小平签名留 念。(周玉明《带微笑的声音》)
评析 不直接写胡小平的声乐成就,而 侧面描写群众对她的欢迎和热爱,从而 衬托出她为祖国争得的荣誉,她的歌声 已经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这种侧面描 写的表现手法,正是衬托修辞的主要特 点。
14.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 是可怕的,但是林道静的眼里,这黑暗 的社会更可怕。(杨沫《青春之歌》)
评析 用海水的可怕来衬托“黑暗社 会”的可怕,写出了林道静的畏惧心情。 不仅给主人公的眼前涂上了一层幽暗 的色调,而且展现出一代青年追求、动 摇、幻灭的精神境地。
15.花,它那芬芳艳丽的色香与充沛 的活力,令须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不 知老之将至;令青少年倍感朝气蓬勃, 生力无穷。
花,它给人带来喜悦,令人在劳作 之后,得到更好的休息,这喜悦和休息, 是新的战斗前的必要的休息。
花,它使人在劳作之后,更好地消 除疲困,养精蓄锐,准备用这磅礴的新 鲜活力,去迎接下一场的劳作和战斗 ……
花,是可贵可爱的。
然而,最可贵可爱的,是人类的宝 花——新生代。
评析 文中对花充满激情的描写只是 一种衬托铺垫,作者真正想要歌颂、赞 美的,是人类的宝花,祖国的新生代。读 者可以感受到跳跃在字里行间的作者 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16.这天中午,上完最后一节课,贺老 师刚走出教室门,牛牛身后的郭石头, 一把抓起了牛牛的帽子。这一抓不打 紧,“哄”,全班的学生都笑起来。教室的 屋顶快要被声浪掀翻了。玻璃窗震得吱 吱响。“噢——快看哟! 牛牛修起洋楼 了!”(王恒才《大山深处的孩子》)
评析 作者用“声浪”衬托少年学生的 天真与活泼,夸张的侧面描写揭示了少 年的个性与心理。
1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 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评析 文中无一“水”字,却写尽了水的 晶莹透澈。作者以“皆若空游无所依”的 观感和潭中之鱼的静态动状为衬,写出 了独特的美感和意境,给读者不尽的艺 术享受。
18. 九月里那个太阳火烧那个天,
密层层那个红叶染呀么染遍了山,
天好呀那个地好呀边区更好,
引来了那个彩霞呀落呀落人间。
评析 这里采用的正是典型的烘云托 月的衬托手法,歌曲意在赞颂边区之 美,却先写了天地之美,比直接描写更 含蓄、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
19.“祥子!”她往近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 吧!”
愣头愣脑的,他“啊”了一声,忽然 全明白了。一万样他没想到过的事都奔 了心中去,来得这么多,这么急,这么 乱,心中反猛的成了块空白,像电影片 忽然断了那样。街上非常的清静,天上 有些灰云遮住了月,地上时时有些小 风,吹动着残枝枯叶,远处有几声尖锐 的猫叫。祥子的心里由乱而空白,连这 些声音也没听见;手托住腮下,呆呆地 看着地,把地看得似乎要动;想不出什 么,也不愿想什么;……他这才觉出冷 来,连嘴唇都微微的颤着。
评析 祥子做梦也没想到,虎妞怀上了 自己的孩子,他连恐惧也没来得及产 生,脑子就变成了空白。文中的景物描 写,那“清静”的街道,遮住了月的“灰 云”,还有那“残枝枯叶”和“尖锐”的猫 叫,恰如其分地衬托出祥子此时的心 境。这种街景的灰冷,恐怖正是潜意识 中祥子的冷和怖。
20.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 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 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 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 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 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 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鲁迅《祝 福》)
评析 鲁迅用极平淡的白描手法,写出 鲁四老爷房间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衬 托出鲁四老爷虚伪、陈腐、残酷的封建 卫道士形象,讽刺了房主人的不学无术 而又故作清雅,为祥林嫂的悲剧作了巧 妙的铺垫。
21. 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 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 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 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 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 知道还在人间世里。(朱自清《杜堂游 记》)
评析 从景物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感触 到作者沉郁的心情。衬托手法曲折地传 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和特殊的情味。
22.车站里挤满了人,各有各的心事, 都现出异样的神色。……空气沉闷得 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的受压迫,大概 快要下雨了。电灯亮了一歇了,仿佛比 平时昏黄一点,望去好像一切的人物都 在雾里梦里。(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评析 对逃难中人们的心情作者只是 一笔带过,却对空气的沉闷、电灯的昏 黄,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这并非随笔 写来,而是与表现人物的心境相统一 的,起到了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作 用。
23. 你瞧,两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 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古今 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 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 多少呢。(峻青《秋色赋》)
评析 作者用诗人画家最称道的枫叶 来衬托柿树的灿烂红色,在枫叶的烘托 下,柿树的“红”更浓了。
24.金兀术兵临城下,可把城里人吓 坏了。老百姓家家关门闭户,大人不喊, 小孩不哭,鸡不飞,狗不咬。(评书《岳飞 传》)
评析 作者不从正面描写金兀术的凶 残、暴虐,而是通过人物和动物的动作 情态来映衬这个刽子手的凶恶,真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描写得极有气势、 极有感染力。
25. 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有一 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 等射手的奖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 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 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 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 作者在描写小二黑相貌时,并没 有作具体描绘,而是用每一个村庄的妇 女们对他的特别注意来烘托,这就给读 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余地。
26.水生笑了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 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 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 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 吮了一下。
评析 衬托是种曲笔。作者没有直接写 女人听到水生参军消息后的心理,而是 用许多笔墨写女人的形体动作,如“手 指震动了一下”,“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 一下”,顿时,女人的温柔、善良、体贴的 性格以及挚爱丈夫,依恋丈夫,却又顾 大局,识大体的微妙复杂心理活动,跃 然纸上,平添了许多情致。
27.梨花的颜色也是美丽动人的。如 果说白莲像出浴池的少女的皮肤,如果 说玉兰像无瑕疵的白玉,如果说月季像 月下白雪,如果说玫瑰像在牛奶缸里浸 过,那么,我也不愿再煞费心机地找更 蹊跷的比喻来描写梨花了,我将斗胆地 说:梨花集了一切白色花种之大成,是 它们之魁首和王冠! (李养玉《梨花情 思》)
评析 作者欲写梨花之美,却不直写梨 花,而用四个排比比喻句,细腻地描写 了白莲、玉兰和玫瑰的洁白神韵,最后 信笔点出梨花是它们之“魁首和王冠”。 这种烘云托月的艺术表达方式突出了 梨花的美丽。
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寸树苗,栽种在良田沃土上,沐 浴着和风、细雨、阳光,吸收着大地的乳 汁,茁壮成长,本固枝荣,眼看就要成材 了;一场急风暴雨,一阵电火雷殛,烧焦 和殛了眼看就要成材的十年之树。孤儿 洛文,在农村念完小学,到县城念完中 学,又考入北京的最高学府,成长为一 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大学生,眼看就要毕 业了;五七年一场反右斗争,他被划了 右派不肯认罪,五八年处理,又拒不签 字,于是党籍和学籍双开除,头戴一顶 不可接触的贱民的帽子,遣送原籍,回 到他的生身之地。
评析 作者以眼看要成材的十年树木 的灾难结果,衬托了洛文的不幸遭遇。 文中的‘树木”与“树人”似乎成了某种 对比,但是由于表达中心是“洛文”而不 是“树木”,所以这里所采取的修辞手法 是“衬托”而不是对照。
29. 山不在一起,
积雪是一样洁白;
灶不在一起,
炊烟是一样升天;
我俩不在一起,
心儿是一样思念。
评析 这是一种起兴与衬托相结合的 手法。写山,写灶,继而写“我俩”,用一 样白的积雪,一样升天的炊烟,衬托一 对情人彼此相同的思念。写得优美、动 人。
30. 人群中一阵叽叽喳喳的耳语。
教授说,“你的第三篇论文千万不 要再送出去发表了,否则,一切后果你 自己负责!”
……天空是灰色的,没有一片云 彩,也没有一丝笑影。……树叶是灰色 的,无力地耷拉着,似乎生了一场大病。 远远吹来一阵微风,似乎想要安慰它, 却同它一起低低地呻吟起来……
评析 天空没有云彩,这是自然现象, 本无所谓笑影,树叶耷拉着也未必是生 了大病,作者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烘托 渲染人物此时的心境,教授的话无疑像 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作者不写人物心情 的压抑沉郁,而重彩浓墨地描写了一组 景物,借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 体现出衬托修辞的特点。
31.夜深了。客人们都一一告辞。白天 明把他们送到大门口。
街上,清冷的月光照着寂静的马 路。袁亦方和林子午慢慢地走着。他们 各自想着心事。……
在他们的前面袁静雅和叶倩如也 在默默地行走。……
天上的星晨也仿佛在凝思,不再像 夏天那样只是调皮地眨眼。经过一段岁 月的流逝,连他们也变得沉稳起来。
是啊,生活里的事情,多么催人深 思啊!
评析 患白血病的吴珍从大洋彼岸回 到祖国,与他童年相恋的白天明完婚, 并作好把自己埋葬在生她养她的故土 之上的准备。婚礼是神圣而又悲壮的。 归家途中,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味着 婚礼前后人情世态的纠葛。在祝福新人 幸福的同时,生离死别的朕兆已经降 临。袁静雅和叶倩如似乎异样地成熟起 来,爱和恨,是与非,已无关紧要,在现 实面前,他们学会了直面人生,展望未 来。秋夜凝滞的星晨衬托得人们的心情 更加沉重与深沉。
32.这时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 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的 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 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鲁迅《故 乡》)
评析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常用的修 辞手法。鲁迅在这里见景触情、因景生 情。本来,长久未回家乡,心情应该是激 动的,然而,看到了萧索的没有一丝活 气的荒村,又加以呼呼的冷风,阴晦的 天气,便“禁不住悲凉起来”。这种由景 到情的描写非常自然、贴切。读者也可 从中体味出淡淡的悲哀来。
33.隋唐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智永和 尚,曾写过真草两体的《千字文》八百多 本。他在练字的时候,特备一只可盛一 石多——一百多斤的大簏子,笔写坏 了,取下笔头,扔在簏子里。这样整整写 了三十年,倒过五回簏子,以每簏一石 多计,就有五石多坏笔头。试想又轻又 小的笔头,要积满五百多斤,该写坏多 少支笔呵! (邓散木《临池偶得》)
评析 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歌颂智 永和尚的勤奋刻苦,而是用一种叙事方 式,用数字来说明问题,“五百多斤坏笔 头”里要包含书法家多少个寒冬苦夜、 酷夏炎日啊。这种事实本身所寓含的哲 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34. 天空一片灰暗,没有丝毫的日光。 海水的蓝色浓得惊人,舐岸的微波吐出 群鱼喋嗡的声韵。这是暴风雨欲来时的 先兆。海中的岛屿和鸟木雕刻一样静凝 着了。我携着中食的饭匣向沙岸上走 来,在一只泊系着的渔舟里面坐着。一 种淡泊无味的凄凉的情趣——我把饭 匣打开,又闭上了。
回头望见松原里的一座孤寂的火 葬场。红砖砌成的高耸的烟囱口上,冒 出了一笔灰白色的飘忽的轻烟……
评析 这是一篇短小的抒情散文。全篇 飘散着一种清凉、凄淡、孤寂的气息。天 空、海水、鱼群、岛屿、渔舟、轻烟……都 是陪衬物,衬托出作者孤独、郁闷、压 抑、烦躁而又不甘寂寞、有所向往的心 情。全篇犹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写出 了暴风雨前大海的沉寂和作者深沉的 情怀。
35.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评析 《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姑 娘——罗敷的形象。作者并未明言罗敷 的美貌,但是看完诗后,却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印象。这就是衬托的修辞效果。 作者重在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的想象空间,罗敷的美丽能使“行者下 担”、“少年脱帽”、“耕者忘耕”、“锄者忘 锄”,流连忘返。你说她多美丽,就有多 美丽。
36.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 原一布衣,悲。故人知不知?登楼意,恨 无天上梯。(马致远《金字经》)
评析 词人以“夜来西风里”的“九天雕 鹗”衬托“困煞中原一布衣”。相似的“困 境”,相同的“悲情”,将词人壮志难酬的 无限感慨,描写得磅礴动人。
37. 天渐渐亮了。一只小鸟歪着头叫, 叽叽啾啾。
母鸟飞来喂它。它振翅欲飞,翅膀 无力,又跃进窝里。
母鸟爱怜地为它理毛。小鸟撒娇地 叫着,煞是可爱。
杜嵋家。早晨。杜嵋给建设盛上粥, 对他笑笑:“吃呀,吃饭。”……
评析 大篇幅地描写母鸟与小鸟间的 情爱,是为了衬托杜嵋老师对学生的关 心和爱护。由于正衬中的两个事物之间 存在着某种类似点,所以含有比喻的意 味,但又不是比喻,衬托的表达中心十 分鲜明。这两个画面,中心非常明确,写 鸟类的母爱,其作用在于烘托、渲染老 师对学生的满腔怜爱,并非直接打比 方。
38.老残从鹊华桥往南,缓缓向小布 政司街走去,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 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 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 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纸还未十分 干,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什 么事情,别处也没这样招子,一路走着, 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 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 生意,来听书罢。”又走到街上,听铺子 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 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 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 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 样书? 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 此?”……(刘鹗《老残游记》)
评析 白妞的说书名气有多大,技艺有 多高,作者不曾直白,而是通过“说鼓 书”的招贴,所引起的满街议论,从侧面 衬托了白妞的高超技艺。做生意的时间 最珍贵,站柜台的最不自由,而他们可 以不做生意,放弃店铺工作,去看白妞 说书,可见对白妞的欢迎和期盼,烘托 出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39. 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 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 “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 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宝玉看那女孩子头上滴下水来,纱 衣裳登时湿了。……便说道:“不用写 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 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 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 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 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 ……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 去了,心里却还在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 避雨。(《红楼梦》三十回)
评析 痴情的龄官思念贾蔷,流着泪在 地上画出了几千个“蔷”字。浑然不知被 雨淋湿。经宝玉提醒的龄官,又提醒了 宝玉,宝玉才觉浑身冰凉。龄官痴,宝玉 更痴。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不尽 的回味。
1.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 彼周行。
(《诗经·国风·卷耳》)
评析 衬托,在诗歌中,有时和起兴联 用。本例用劳动的动作和过程烘托某种 心境,表达了深深的期待与眷恋之情以 及思而不得的淡淡的惆怅。
2.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 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 住口! 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 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 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 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 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 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 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 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 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鲁迅《野草·狗的驳诘》)
评析 作者用梦境来衬托现实,抓住了 动物与人的某种共通之处,并且“以狗 托人”,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反动派豢 养的御用文人。狗的“忠诚”,正好映照 出人的奴性。
3.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 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 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 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 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 作者从描写角度上下功夫,以侧 面烘托、陪衬的手法,突现了小芹的美。 收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修辞效 果。小芹之美在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小芹。
4.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为何言少钱?
经须沽取对君酌。
(李白《将进酒》)
评析 例中前二句写陈王(曹植)尽情 饮酒取乐,目的在于为后二句作铺垫。 昔时陈王如此,今日朋友相聚,为何不 放歌痛饮一场呢? 用过去衬托现在,以 物寓情,抒发了“对酒当歌”的感慨。
5.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起 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 里,便飘着清朗的笑声。……浓密的树 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笑颤动,却隐 藏不住那累累的稳重的硕果。看得见在 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 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 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 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 那重重的绿叶中的罅隙中透过点点的 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回映出一缕一缕的 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 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 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篾篮子里,一种 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 荡。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评析 作者借晨曦中果园的美景,衬托 了土改后翻身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 情。这是典型的以景衬情的例子。情随 景生,景因情秀。
6. 第二天,是个阴湿的日子,灰色的 云层,压得挺低,下着濛濛的牛毛细雨, 石板路上湿滑滑的。朱老忠和江涛踩着 满路的泥泞,到模范监狱去。(梁斌《红 旗谱》)
评析 作者并未着急描写朱老忠和江 涛的心情,只是落笔于天气的刻意描 绘,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便随之而生, 与人物的心境十分吻合,句中的“满路 的泥泞”等衬托出人生的艰难曲折;“牛 毛细雨”烘托出人物哀伤压抑的心情, 情景交融,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
7.端午节,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 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 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 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 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 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 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街楼门 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 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 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沈从文 《边城》)
评析 作者用人物的习惯、动作、心态 及由此而生的精神面貌,来映衬温饱自 乐的生活情趣和风调雨顺的景象,以增 其“浓浓的地方色香,淡淡的时代投 影”。
8.是梅花正开的时候,高府花园里的 梅花也开得这般茂盛了。但是园子里却 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就 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着幽香。那一丛丛 梅树远远望去,像雪林,像冰谷,泛漾于 宁静的天空,冷艳而沉穆,如若静女。
初春的天气,相当暖和。湖水明净, 闪耀着那映在水中的花影。一切都是静 悄悄的,梅花也像在做它的梦。
这时,高府里整个是一片热闹,只 有这园子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梦 境。
(巴金《家》)
评析 如果联系上下文看,这段描写, 看似绘景,实则写人。用孤傲冷艳的梅 花,衬托梅表姐的性格,用花园里的寂 寞冷清,衬托梅表姐的凄惨遭遇。衬托 使情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细腻地揭示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9.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房子并不曾 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 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 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 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 上,当中挂着一幅米襄阳《烟雨图》。左 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 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 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 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矫黄玲珑大 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 磐,旁边挂着小槌。(《红楼梦》第四十回)
10.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易水歌》)
评析 萧萧的风声,滚滚而过的寒冷彻 骨的易水,烘托出壮士舍身赴死的豪侠 气概,浓化了荆轲悲剧的壮美色彩。
11.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汉乐府·古歌》)
评析 起兴的目的在于烘托男儿背井 离乡的孤苦和举目无亲的忧伤,“麦不 成穗”很自然地映出人的憔悴和忧伤。
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 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 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评析 人们常说:少年像诗,中年像小 说,老年像散文;殊不知“以我观物,故 物皆著我之色彩”。人生不同的阶段衬 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活泼少年的嘴里 永远吟不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绝唱。
13. 胡小平走到那里,一些老人、孩子 都会跟着她,高兴地向她打招呼,“胡小 平! 胡小平!”有些人不知从哪里弄来胡 小平的照片,热情地要胡小平签名留 念。(周玉明《带微笑的声音》)
评析 不直接写胡小平的声乐成就,而 侧面描写群众对她的欢迎和热爱,从而 衬托出她为祖国争得的荣誉,她的歌声 已经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这种侧面描 写的表现手法,正是衬托修辞的主要特 点。
14.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 是可怕的,但是林道静的眼里,这黑暗 的社会更可怕。(杨沫《青春之歌》)
评析 用海水的可怕来衬托“黑暗社 会”的可怕,写出了林道静的畏惧心情。 不仅给主人公的眼前涂上了一层幽暗 的色调,而且展现出一代青年追求、动 摇、幻灭的精神境地。
15.花,它那芬芳艳丽的色香与充沛 的活力,令须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不 知老之将至;令青少年倍感朝气蓬勃, 生力无穷。
花,它给人带来喜悦,令人在劳作 之后,得到更好的休息,这喜悦和休息, 是新的战斗前的必要的休息。
花,它使人在劳作之后,更好地消 除疲困,养精蓄锐,准备用这磅礴的新 鲜活力,去迎接下一场的劳作和战斗 ……
花,是可贵可爱的。
然而,最可贵可爱的,是人类的宝 花——新生代。
(曹靖华《花》)
评析 文中对花充满激情的描写只是 一种衬托铺垫,作者真正想要歌颂、赞 美的,是人类的宝花,祖国的新生代。读 者可以感受到跳跃在字里行间的作者 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16.这天中午,上完最后一节课,贺老 师刚走出教室门,牛牛身后的郭石头, 一把抓起了牛牛的帽子。这一抓不打 紧,“哄”,全班的学生都笑起来。教室的 屋顶快要被声浪掀翻了。玻璃窗震得吱 吱响。“噢——快看哟! 牛牛修起洋楼 了!”(王恒才《大山深处的孩子》)
评析 作者用“声浪”衬托少年学生的 天真与活泼,夸张的侧面描写揭示了少 年的个性与心理。
1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 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评析 文中无一“水”字,却写尽了水的 晶莹透澈。作者以“皆若空游无所依”的 观感和潭中之鱼的静态动状为衬,写出 了独特的美感和意境,给读者不尽的艺 术享受。
18. 九月里那个太阳火烧那个天,
密层层那个红叶染呀么染遍了山,
天好呀那个地好呀边区更好,
引来了那个彩霞呀落呀落人间。
(《引来彩霞落人间》,电影《我们是 八路军》插曲)
评析 这里采用的正是典型的烘云托 月的衬托手法,歌曲意在赞颂边区之 美,却先写了天地之美,比直接描写更 含蓄、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
19.“祥子!”她往近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 吧!”
愣头愣脑的,他“啊”了一声,忽然 全明白了。一万样他没想到过的事都奔 了心中去,来得这么多,这么急,这么 乱,心中反猛的成了块空白,像电影片 忽然断了那样。街上非常的清静,天上 有些灰云遮住了月,地上时时有些小 风,吹动着残枝枯叶,远处有几声尖锐 的猫叫。祥子的心里由乱而空白,连这 些声音也没听见;手托住腮下,呆呆地 看着地,把地看得似乎要动;想不出什 么,也不愿想什么;……他这才觉出冷 来,连嘴唇都微微的颤着。
(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祥子做梦也没想到,虎妞怀上了 自己的孩子,他连恐惧也没来得及产 生,脑子就变成了空白。文中的景物描 写,那“清静”的街道,遮住了月的“灰 云”,还有那“残枝枯叶”和“尖锐”的猫 叫,恰如其分地衬托出祥子此时的心 境。这种街景的灰冷,恐怖正是潜意识 中祥子的冷和怖。
20.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 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 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 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 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 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 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鲁迅《祝 福》)
评析 鲁迅用极平淡的白描手法,写出 鲁四老爷房间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衬 托出鲁四老爷虚伪、陈腐、残酷的封建 卫道士形象,讽刺了房主人的不学无术 而又故作清雅,为祥林嫂的悲剧作了巧 妙的铺垫。
21. 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 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 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 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 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 知道还在人间世里。(朱自清《杜堂游 记》)
评析 从景物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感触 到作者沉郁的心情。衬托手法曲折地传 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和特殊的情味。
22.车站里挤满了人,各有各的心事, 都现出异样的神色。……空气沉闷得 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的受压迫,大概 快要下雨了。电灯亮了一歇了,仿佛比 平时昏黄一点,望去好像一切的人物都 在雾里梦里。(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评析 对逃难中人们的心情作者只是 一笔带过,却对空气的沉闷、电灯的昏 黄,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这并非随笔 写来,而是与表现人物的心境相统一 的,起到了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作 用。
23. 你瞧,两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 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古今 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 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 多少呢。(峻青《秋色赋》)
评析 作者用诗人画家最称道的枫叶 来衬托柿树的灿烂红色,在枫叶的烘托 下,柿树的“红”更浓了。
24.金兀术兵临城下,可把城里人吓 坏了。老百姓家家关门闭户,大人不喊, 小孩不哭,鸡不飞,狗不咬。(评书《岳飞 传》)
评析 作者不从正面描写金兀术的凶 残、暴虐,而是通过人物和动物的动作 情态来映衬这个刽子手的凶恶,真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描写得极有气势、 极有感染力。
25. 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有一 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 等射手的奖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 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 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 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评析 作者在描写小二黑相貌时,并没 有作具体描绘,而是用每一个村庄的妇 女们对他的特别注意来烘托,这就给读 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余地。
26.水生笑了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 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 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 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 吮了一下。
(孙犁《荷花淀》)
评析 衬托是种曲笔。作者没有直接写 女人听到水生参军消息后的心理,而是 用许多笔墨写女人的形体动作,如“手 指震动了一下”,“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 一下”,顿时,女人的温柔、善良、体贴的 性格以及挚爱丈夫,依恋丈夫,却又顾 大局,识大体的微妙复杂心理活动,跃 然纸上,平添了许多情致。
27.梨花的颜色也是美丽动人的。如 果说白莲像出浴池的少女的皮肤,如果 说玉兰像无瑕疵的白玉,如果说月季像 月下白雪,如果说玫瑰像在牛奶缸里浸 过,那么,我也不愿再煞费心机地找更 蹊跷的比喻来描写梨花了,我将斗胆地 说:梨花集了一切白色花种之大成,是 它们之魁首和王冠! (李养玉《梨花情 思》)
评析 作者欲写梨花之美,却不直写梨 花,而用四个排比比喻句,细腻地描写 了白莲、玉兰和玫瑰的洁白神韵,最后 信笔点出梨花是它们之“魁首和王冠”。 这种烘云托月的艺术表达方式突出了 梨花的美丽。
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寸树苗,栽种在良田沃土上,沐 浴着和风、细雨、阳光,吸收着大地的乳 汁,茁壮成长,本固枝荣,眼看就要成材 了;一场急风暴雨,一阵电火雷殛,烧焦 和殛了眼看就要成材的十年之树。孤儿 洛文,在农村念完小学,到县城念完中 学,又考入北京的最高学府,成长为一 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大学生,眼看就要毕 业了;五七年一场反右斗争,他被划了 右派不肯认罪,五八年处理,又拒不签 字,于是党籍和学籍双开除,头戴一顶 不可接触的贱民的帽子,遣送原籍,回 到他的生身之地。
(刘绍棠《二度梅》)
评析 作者以眼看要成材的十年树木 的灾难结果,衬托了洛文的不幸遭遇。 文中的‘树木”与“树人”似乎成了某种 对比,但是由于表达中心是“洛文”而不 是“树木”,所以这里所采取的修辞手法 是“衬托”而不是对照。
29. 山不在一起,
积雪是一样洁白;
灶不在一起,
炊烟是一样升天;
我俩不在一起,
心儿是一样思念。
(《民歌》)
评析 这是一种起兴与衬托相结合的 手法。写山,写灶,继而写“我俩”,用一 样白的积雪,一样升天的炊烟,衬托一 对情人彼此相同的思念。写得优美、动 人。
30. 人群中一阵叽叽喳喳的耳语。
教授说,“你的第三篇论文千万不 要再送出去发表了,否则,一切后果你 自己负责!”
……天空是灰色的,没有一片云 彩,也没有一丝笑影。……树叶是灰色 的,无力地耷拉着,似乎生了一场大病。 远远吹来一阵微风,似乎想要安慰它, 却同它一起低低地呻吟起来……
(张抗抗《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 人……》)
评析 天空没有云彩,这是自然现象, 本无所谓笑影,树叶耷拉着也未必是生 了大病,作者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烘托 渲染人物此时的心境,教授的话无疑像 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作者不写人物心情 的压抑沉郁,而重彩浓墨地描写了一组 景物,借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 体现出衬托修辞的特点。
31.夜深了。客人们都一一告辞。白天 明把他们送到大门口。
街上,清冷的月光照着寂静的马 路。袁亦方和林子午慢慢地走着。他们 各自想着心事。……
在他们的前面袁静雅和叶倩如也 在默默地行走。……
天上的星晨也仿佛在凝思,不再像 夏天那样只是调皮地眨眼。经过一段岁 月的流逝,连他们也变得沉稳起来。
是啊,生活里的事情,多么催人深 思啊!
(苏叔阳《故土》)
评析 患白血病的吴珍从大洋彼岸回 到祖国,与他童年相恋的白天明完婚, 并作好把自己埋葬在生她养她的故土 之上的准备。婚礼是神圣而又悲壮的。 归家途中,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味着 婚礼前后人情世态的纠葛。在祝福新人 幸福的同时,生离死别的朕兆已经降 临。袁静雅和叶倩如似乎异样地成熟起 来,爱和恨,是与非,已无关紧要,在现 实面前,他们学会了直面人生,展望未 来。秋夜凝滞的星晨衬托得人们的心情 更加沉重与深沉。
32.这时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 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的 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 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鲁迅《故 乡》)
评析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常用的修 辞手法。鲁迅在这里见景触情、因景生 情。本来,长久未回家乡,心情应该是激 动的,然而,看到了萧索的没有一丝活 气的荒村,又加以呼呼的冷风,阴晦的 天气,便“禁不住悲凉起来”。这种由景 到情的描写非常自然、贴切。读者也可 从中体味出淡淡的悲哀来。
33.隋唐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智永和 尚,曾写过真草两体的《千字文》八百多 本。他在练字的时候,特备一只可盛一 石多——一百多斤的大簏子,笔写坏 了,取下笔头,扔在簏子里。这样整整写 了三十年,倒过五回簏子,以每簏一石 多计,就有五石多坏笔头。试想又轻又 小的笔头,要积满五百多斤,该写坏多 少支笔呵! (邓散木《临池偶得》)
评析 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歌颂智 永和尚的勤奋刻苦,而是用一种叙事方 式,用数字来说明问题,“五百多斤坏笔 头”里要包含书法家多少个寒冬苦夜、 酷夏炎日啊。这种事实本身所寓含的哲 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34. 天空一片灰暗,没有丝毫的日光。 海水的蓝色浓得惊人,舐岸的微波吐出 群鱼喋嗡的声韵。这是暴风雨欲来时的 先兆。海中的岛屿和鸟木雕刻一样静凝 着了。我携着中食的饭匣向沙岸上走 来,在一只泊系着的渔舟里面坐着。一 种淡泊无味的凄凉的情趣——我把饭 匣打开,又闭上了。
回头望见松原里的一座孤寂的火 葬场。红砖砌成的高耸的烟囱口上,冒 出了一笔灰白色的飘忽的轻烟……
(郭沫若《小品六章·水墨画》)
评析 这是一篇短小的抒情散文。全篇 飘散着一种清凉、凄淡、孤寂的气息。天 空、海水、鱼群、岛屿、渔舟、轻烟……都 是陪衬物,衬托出作者孤独、郁闷、压 抑、烦躁而又不甘寂寞、有所向往的心 情。全篇犹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写出 了暴风雨前大海的沉寂和作者深沉的 情怀。
35.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评析 《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姑 娘——罗敷的形象。作者并未明言罗敷 的美貌,但是看完诗后,却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印象。这就是衬托的修辞效果。 作者重在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的想象空间,罗敷的美丽能使“行者下 担”、“少年脱帽”、“耕者忘耕”、“锄者忘 锄”,流连忘返。你说她多美丽,就有多 美丽。
36.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 原一布衣,悲。故人知不知?登楼意,恨 无天上梯。(马致远《金字经》)
评析 词人以“夜来西风里”的“九天雕 鹗”衬托“困煞中原一布衣”。相似的“困 境”,相同的“悲情”,将词人壮志难酬的 无限感慨,描写得磅礴动人。
37. 天渐渐亮了。一只小鸟歪着头叫, 叽叽啾啾。
母鸟飞来喂它。它振翅欲飞,翅膀 无力,又跃进窝里。
母鸟爱怜地为它理毛。小鸟撒娇地 叫着,煞是可爱。
杜嵋家。早晨。杜嵋给建设盛上粥, 对他笑笑:“吃呀,吃饭。”……
(柯岩《仅次于上帝的人》)
评析 大篇幅地描写母鸟与小鸟间的 情爱,是为了衬托杜嵋老师对学生的关 心和爱护。由于正衬中的两个事物之间 存在着某种类似点,所以含有比喻的意 味,但又不是比喻,衬托的表达中心十 分鲜明。这两个画面,中心非常明确,写 鸟类的母爱,其作用在于烘托、渲染老 师对学生的满腔怜爱,并非直接打比 方。
38.老残从鹊华桥往南,缓缓向小布 政司街走去,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 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 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 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纸还未十分 干,心知是方才贴的,只不知道这是什 么事情,别处也没这样招子,一路走着, 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 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 生意,来听书罢。”又走到街上,听铺子 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 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 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 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 样书? 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 此?”……(刘鹗《老残游记》)
评析 白妞的说书名气有多大,技艺有 多高,作者不曾直白,而是通过“说鼓 书”的招贴,所引起的满街议论,从侧面 衬托了白妞的高超技艺。做生意的时间 最珍贵,站柜台的最不自由,而他们可 以不做生意,放弃店铺工作,去看白妞 说书,可见对白妞的欢迎和期盼,烘托 出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39. 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 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 “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 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宝玉看那女孩子头上滴下水来,纱 衣裳登时湿了。……便说道:“不用写 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 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 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 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 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 ……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 去了,心里却还在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 避雨。(《红楼梦》三十回)
评析 痴情的龄官思念贾蔷,流着泪在 地上画出了几千个“蔷”字。浑然不知被 雨淋湿。经宝玉提醒的龄官,又提醒了 宝玉,宝玉才觉浑身冰凉。龄官痴,宝玉 更痴。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不尽 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