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答式设问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提出的问题勿需回答,读者自明。 设问的目的只是为了某种强调和提示, 以引起注意和联想,设问的次数有单次 的,也有多次的。
        66.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 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 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 睑,搅乱头脑; 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 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 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冯骥才《感觉》)
        评析 例末的不答式设问,不仅仅只是 为了强调在黄昏时分,听音乐时的独特 感受。作者是想激发起读者思想感情的 共鸣:亲切地一声呼唤“哎”,然后提出 设问,牵引着读者在音乐的境界中,去 领略美的不可抗拒的魅力。给人以高尚 的审美享受。
        67.化学讲催化,文学讲灵感,平日谈 得投机的畅叙也要有个无形的话匣子。 那么,打开话匣子的钥匙是什么呢?多 年不见的老友相逢,谁来翻开那震动灵 魂的情绪记忆的书页呢?(舒展《酒颂》)
        评析 不答式设问的运用在于激发人 们对于生活的深思,在于激起那种 “往 事不堪回首” 的记忆,无需作答,言外 之意读者可以心领神会。
        68.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郭沫 若……他们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化作 创造性的劳动; 把流动的每一天,都变 成永恒的成果,即使走完了人生的履 历,闪光的生命仍能在事业中永存。而 我呢?我的一生将怎样度过? (张彬彬 《生日》)
        评析 不答式设问以鲁迅和郭沫若的 生活态度与事业成就相对照,写出了 “我”的深沉反思,给读者以启迪,表现 出一种奋发图强的进取的人生观。
        69.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 厚而不腻,或者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 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洋洋 的柔波是那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 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 金迷之境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
        评析 “或者六朝金粉所凝么?”看似信 手所致的设问,实则寓意深藏。作者以 自己对六朝古都的联想作暗示,激起读 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秦淮河繁华富丽 旧貌的想象。赋予文章更多的诗意。
        7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评析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 直入,笔力奇崛,气势恢宏。词中又设 两问,使行文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语 气贯通。那奇特的想象,飘逸的思想,汪 洋恣肆的情感宣泻和清旷放达的词风, 每每给人以启迪、感悟。
        7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 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 说说话,而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 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闻 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评析 喷涌而出的设问,是发自心底的 呐喊,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惊心动魄地 久久回荡于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空间。
        72.村东有一个水库,
        可以瞧见飞鸟的影子。
        善良的姑娘啊,
        那是不是你的镜子?
        村西有一架梯田,
        可以碰到天边的星星。
        幸福啊,
        那是不是你来到人间的梯子?
        

(民歌《村东有一个水库》)


        评析 由 “水库”设想为“镜子”; 从 “梯田”联想到步入人间的 “梯子”。现 实与神话融为一体,歌颂了美好的新生 活。设问的巧妙运用,将情感熔铸成寄 托诗意的生动形象,给诗歌增加了悠 远,动人的情味。
        73.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 了,哭得伤心得很呀! 她似乎在骂着: “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 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 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 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 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 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装饰起来, 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 人尊敬的母亲吗?”(方志敏《可爱的中 国》)
        评析 连续四个设问,慷慨激昂,表现 出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祖国的浓 烈的挚爱之情。设问所造成的汹涌激荡 的语势,以其强劲的抒情力量,给读者 以感染力。
        74.的确,人海茫茫,长夜漫漫,生活 在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探春,她 这一只远航的孤帆,哪里才是可以停泊 下来的免受时代风雨袭击的幸福港口 呢? (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评析 设问的使用旨在突现探春的孤 独与抗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酸楚情感。 同时启发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意义的 思索:尽管“心比天高”,又怎能力挽狂 澜,扶持起那个“树倒猢狲散”的贾府, 挽救得了她所隶属的那个阶级的崩溃 灭亡的命运!
        75. 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
        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你们的牧师告诉我说,
        耶稣的爸爸做木匠出身,
        你信不信?你信不信?
        

(闻一多 《洗衣歌》)


        评析 句中的 “反问”与句末的设问相 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中人与人 的不平等关系的质疑与愤恨。句末再将 设问重复,蕴含着对西方“文明世界”的 讽刺和揶揄,增添了诗味。
        76.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哪儿来?
        你在哪儿坐?
        你还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还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你若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
        你若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
        他从哪儿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郭沫若《凤凰涅槃》)


        评析 连续不答式设问,抒发了 “五 四”时代所特有的毁坏旧世界创造新世 界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具有鼓舞士气, 激动人心的作用。
        77.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 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 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 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光未然《黄河大 合唱》朗诵词)
        评析 第二人称的连续设问,打破了平 铺直叙的单调和呆板。亲切的对话中, 扩大了语言描写与抒情的容量,在生动 形象的场景描写中,引发读者对歌唱内 容的联想。
        78.要做好人,先硬起你的脊梁,多做 事,多研究,多存心为社会谋福利。除 了这,没有可以成好人的道路。
        中国要有一万个好人,便可以得 救。因为一个这样的好人,很容易引导 指挥几万的庸众。
        亲爱的读者! 你愿意加入做一万个 中间的一个好人么?
        

(恽代英《怎样才是好人?》)


        评析 不答式设问用于句末,起到了统 摄全篇,帮助读者领会论述中心的作 用。一句 “呼告”把读者引入“做不做 好人,怎样做好人”的思考之中。设问 与呼告的结合运用,加强了语言的侧重 美,增添了语言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79. 我闭上眼。但闻冷冷的水声,细细 的风声,和间或一两声山雀儿的轻悠悠 的啼转。还有一些声音,琐琐的,纤纤 的,是蝴蝶飞过的翅翼声?是小甲虫在 树枝上爬行的足音?是枯叶落花掉地时 的颤动? (周同宾 《天籁》)
        评析 水声是 “冷冷”的,风声是 “细 细”的,这是以通感手法描绘景物,融 进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写一些无法名状 的声音,运用连续设问多方地揣测表现 出 “天籁”之声的神秘、美妙和特殊的 韵味,在平淡自然的描写中,寓藏着丰 富厚实的底蕴,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展示出一片平和圣洁、美丽的境界。从 感受力端上看,不答式设问的使用比一 般的抒情更加深沉强烈。
        80.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 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 亭送别》)
        评析 正是为了烘托渲染离别的气氛, 突现那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情蕴。反 问使诗情和诗意都得了浓化。
        81.两岸绿绿的青山,满布着凤尾竹; 特别是靠近江边的竹丛,它们每颗沉甸 甸的心,低低地俯垂下来,在和江水依 恋地絮语。是殷勤地挽留江水?还是祝 愿它勇往直前,奔向南方的海洋?(赵橹 《江声》)
        评析 设问修辞手法的妙用,使得真挚 的情意如泉水一般从画面中渗出,渐渐 汇成潺潺的溪涧,溅起纯情的浪花,最 后终于化为抒情絮语,跌宕而下,尽情 倾泻,在读者的心海中,激起了久远的 回响。
        82.诗是歌的笑的好呀还是哭的叫的 好?换一句话说: 诗的任务在赞美自然 之美呀抑或在呼诉人生之苦?再换一句 话说: 我们应该为做诗而做诗呀,抑或 应该为人生问题中某项目的而做诗?这 两种主张,各有极强的理由; 我们不能 作极端的左右袒,也不愿作极端的左右 袒。(梁启超《情圣杜甫》)
        评析 一种内容,换了三种说法,全面 而具体,形象又生动。运用设问方式来 表达,表示出态度的公允和客观,把结 论留给读者,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和思 考。选择性的设问语气还给文章增添了 一些活泼的情趣。
        83.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你不再熟悉?人潮的 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沉寂的大地在 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 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罗大佑 吴念真 《一样的目光》)
        评析 “成熟”也是一种痛苦,客观世 界和主观世界在相互改造中一同前进。 设问手法将人生的几个片断缀连成一 条弯曲的轨迹,表现出不断惊异,不断 发现,不断痛苦的人生历程。
        84. 总想遗忘,
        总不能遗忘,
        那扇小小的窗户,
        始终没有关上。
        是一支歌的颤音?
        是一朵花的馨香?
        是一个神秘的暗示?
        是一次剧烈的冲撞?
        是突然到来又突然失去的甜蜜?
        又令人悲哀又令人刚毅的创伤?
        也许,也许……
        每人记忆的画板上,
        都有暴雨洗不尽的
        一抹青黛,一抹苍黄。
        

( 《孙中明 《记忆》)


        评析 连续设问列举出记忆屏幕上的 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图像,读者可以根 据各自的阅历,身世,际遇,不同的感 受在其中寻找吻合点,构造出一个朦胧 的意境,表现出对生活中某些珍藏与缺 憾的沉思。
        85.北京今天下雪了,雪很厚,她知道 么? 此刻,刘白羽、草明、魏巍,在她 的身边焦灼着,她知道么?还有我,一 片小叶子,在她身旁。(王曼曼《下雪了, 我去看丁玲》)
        评析 对于死者,一切问话都是多余。 例中两个设问都是无疑而问,表现出作 者对杰出的女作家深切的怀念和热爱。
        86.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 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 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 处呢?是他们自己逃了吧,现在又到哪 儿呢? (朱自清《匆匆》)
        评析 第二人称的连续设问,给语言增 添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情趣,自然亲切之 中,让人们注视时光的流逝,并探索其 间的意义。言近而旨远。
        87. 我并不是没有在海岛上居住过。 然而今夜,我为什么有着如此异样的感 觉?有着如此莫名的哀伤和喜悦?我的 感情的波涛,为什么如此起伏不停,奔 腾不歇? (屠岸 《海岛之夜》)
        评析 这是一种自问式不答设问。设问 的目的在于描写心态,表达出内心的思 想感情,引出下文的描述。
        88. “我只求来生再不要做一个女 子。”这句话在她的耳边反复地响着。这 太可怕了,单是一句话就可以把她的全 部希望毁灭了。她以前没有听见过这样 的话。这太不公道了。为什么女子就不 如男子呢?为什么做一个女子就免不了 薄命?就应该让别人给她安排一切? 为 什么命运就专门虐待女子?(巴金《春》)
        评析 例末的不答式连续设问,倾吐出 封建时代一个弱女子的悲愤的呐喊声。 语言的表现力度和人物的感情强度相 适应。既描写出人物的心态,又敲响了 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8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 《论语》)
        评析 运用连续设问的形式,提出了立 身处世的三原则:忠诚、信守、勤学。显 示出儒家思想道德修养的规范,给后人 留下深刻的启示。
        90. 鲜花总是会凋谢的,塑料花却地 久天长。聪明的商家把假花做成半凋败 状,真是巧夺天工了,然而,它却再也 凋谢不下去。生命与凋谢同存,幸耶?悲 耶? (王蒙 《落叶》)
        评析 生命是一种运动形式,有生就有 死,生死是相依的。鲜花因为会凋谢,才 显示出它的灿烂和美丽,塑料花不论做 成什么样的形态,都只是生命的凝固, 因而失去了生命。由此,作者作出了结 论:生命与凋谢同存。又连续设问:“幸 耶?悲耶?”启发读者作哲理性的思考: 死亡与凋谢本身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 但是,有意义地死 (凋谢) 去显示生命 的价值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此例,虽然 只是片言只语,却凝结了作家人到中年 后,对生活、人生、社会等独到而深刻 的见解。
        92. 我怀念着,不安地怀念着。
        我呼唤着,深情地呼唤着。
        燕子,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呀?
        我要问蝴蝶,问飞鸟,问东风,飘过陌 上的时候,可曾见到那双翩翩的紫燕?
        

(袁鹰 《望春草·燕子》)


        评析 反复与设问相结合,大大增强了 抒情的浓度和强度,那种对燕子的深挚 与急切盼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当 然,这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托物言志的 抒怀,它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和向往。
        93. 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命运,真 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 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 都是我们孩 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 是谁之罪?这是谁之责呢?(朱自清《生 命的价格——七分钱》)
        评析 两句连续设问用于句末,在概括 全文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不平等的 旧社会无比愤恨的思想感情。因为答案 已经在文中得到揭示,所以设问的目 的,主要是启发读者的理性思考,进而 对那个凶残的社会进行彻底的否定。
        94.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 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 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 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 能回答自己。(鲁迅 《一件小事》)
        评析 句末的两个设问真实地描绘出 了作者的心理轨迹,表现出鲁迅先生严 于解剖自己、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高 尚精神。
        95. 中年,青年,
        怎样划分计算?
        算生命除去几分之几,
        还是时光走了大半?
        

(黄宗英《给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评析 含蓄而隽永的设问,给诗歌增添 了丰富而深沉的底蕴,不论是生命的 “除法”,还是单纯的时光流逝,都在提 醒人们: 珍惜时光,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