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面错综
为了避免上下文字面重复,换上同
义词语。实际上是音、形相异的同义词
语的换用,有人又称为“同义反复”或
“避复”。字面错综追求“同中存异”的
表达效果。
1. 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 一天不知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 该死。然而沉思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 还有像重庆这样,更能表示出人力的伟 大的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 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郭沫若《重庆 值得留恋》)
评析 “爬坡”、“下坎”的字面抽换和 后面的陈述与反问句式互用,使得文章 错落有致。看似诅咒,实则赞美。
2.焦老旦抱回来个“戏台子”!!!晴天 一声响雷,把小小的皂角村震得喀里咔 嚓直晃荡。大姑娘奔,小伙子跑,老太 太扭,细娃们跳。一时三刻,焦家门庭 若市,如办喜事一般。“戏台子”摆在庭 院间那个低矮的圆形石桌上,人们将它 团团围了,细观细看,啧儿啧儿地叹呀, 赞呀,叽哩嘎啦地说呀,笑呀,全像自 个儿家里得了宝贝,喜死啦!爱死啦!美 死啦! ——老八辈子没见过呀! (李志 君 《焦老旦和熊员外》)
评析 焦老旦买回一台电视机轰动了 山村。作者用“奔、跑、扭、跳”四个 近义动词描写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 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喜悦表现;后面又 重叠使用 “观、看”,“叹、赞”,“说、 笑”,“喜、爱”四对同义词将这种喜悦 心情强化。行文活泼跳跃,充分显示了 语言的错综变化美。
3.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人扶着一位鬓 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 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在 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红楼 梦》第三回)
评析 “抱”和“搂”词性皆为动词,其 内涵都有用手臂围住的意思,只是 “围”的程度和与施动者的距离有细微 的差别。例中错综使用的一“抱”一 “搂”不仅细腻地描写出贾母的动作层 次,而且活现了外祖母对外孙女的钟爱 之情。
4.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评析 民歌反复咏唱,又要避免呆板重 复,就要巧妙地变换词语和句式。例中 “白发永不生”与“青春永不老”是一种 不同字面的同义反复,不仅避免了重复 感,而且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充分体 现出错综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 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 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蹉,触 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 相藉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评析 “殚”和“竭”都是用尽的意思, “触”和“犯”都是冒着的意思。将这两 对同义词分别用于上下句,形成对偶, 使语言在整齐之中显出了变化。抽换字 面的错综形式是避免语言单调、重复, 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良好表达方法。
6.名牌缝在袋上,贴在裤上,镶在鞋 边,加在袖端,虽然印在胸前,似乎自 己做了广告牌,但是名牌,用家也在所 不辞。(李鹏翥 《濠江浪花》)
评析 “缝、贴、镶、加、印”五个近 义词错综连用,生动地描写出当代社会 “崇尚名牌”的微妙心态。多姿多采的语 言添了不少情味。
7.这一健笔(梁锡华)在文坛初展之 后,挥洒极勤。俯仰天地,沉吟古今,论 志摩、话爱情、写巴黎、看香港,所作 出入中外,气势纵横,在转瞬之间,就 成了“文学的沙田”的一根支柱。(黄维 梁《香港文学初探》)
评析 此例将字面错综的求大同存小 异的修辞特点表现得十分清晰。“俯 仰”、“沉吟”、“话”、“论”、“写”、“看” 等词,词义的主要方面相同,突出了表 义的重点,一连串地极有气势地介绍了 梁锡华的写作活动。而那些词义的细小 差别处,又具体生动地概括了他的写作 范围和写作成就。错综的字面完美地表 达了错综的语义内容。
8.在天明如此痛苦的现在,就去追求 他,让他忘掉吴珍,那是对死者的不恭, 也是对未亡人的不敬。(苏叔阳《故土》)
评析 “恭”和 “敬”是同义词,在上 下句中变换使用,目的是为了强调白天 明心中对吴珍的珍贵感情。为了强调就 要使用同义词,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又 必须变换词语的音、形。错综修辞将语 言表达中的这种辩证法体现得十分完 美。
9.看到盛勇、大力和喜子进来,狗们 都张开鼻孔,按主子要求嗅嗅味道。但 当他们看到那一派天下主人的气势、凌 人的目光,叭儿们又夹尾巴坐下了。(梁 信《龙虎风云记》)
评析 把“狗们”换成“叭儿们”不仅 避免字面重复,而且突出了汉奸们前凶 后怯的走狗形象。抽换字面对同一人物 的描述,具有细腻的表现力。
10.圈加圈再加圈等于零。画圈真是 一门高妙的艺术,画圈者忽而把自己划 在了圈里,把别人划在了圈外; 忽而又 把别人框在圈里,把自己闪在圈外;谁 都难解这七巧连环之谜。(理由 《圈》)
评析 “划、框、闪”本是三个相异的 动词,作者利用特定语境,把它们归于 同义范围。相同的语义,错综的字面,惟 妙惟肖地勾画出了某些官僚主义者,玩 弄权术,结党营私,拉帮组派,排除异 己的丑恶面目。
11.大海接纳了黄河的滚滚金珠,
它像我们的古老文化那样灿烂。
大海拥抱着长江的万里洪波,
在胸中激起了滔天巨澜。
大海捧起了珠江的浪花千朵,
把祖国的芳香播撒在南海诸岛 之间。
评析 为了突出大海的广阔、浩翰的博 大胸怀,为了描绘黄河、长江、珠江雄 奇壮丽的形象,作者用错综的词语来熔 铸诗情,给人不尽的美的遐想。
12.你们(反动派)以为打伤几个,杀 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 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 杀不完的!(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评析 “尽”和“完”是一对同义词,用 否定副词“不”加以修饰,重叠使用,既 避免重复与单调,又增强了语势和感情 的浓度。
13.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
评析 “嗟乎、呜呼、嗟夫”都是表示 感叹的词语。为了加强议论中的抒情性 而连用,为了避免连用可能造成的单 调、重复而抽换字面。节奏和谐、语势 撼人,熔情理于一炉。
14.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 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康有 为 《强学会序》)
评析 四个表示窥视的不同词语:“瞰、 睒、瞵、眈”,鲜明地勾画出帝国主义欲 图瓜分中国的野蛮卑劣之态。由此组成 的四个主谓词组的排比,融描写和抒情 于一体,蕴含着作者的无比愤慨,错综 与排比相结合的修辞方式,大大提高了 语言的表现力。
15. 只在肥嫩的香蕉丛里露出一块白 壁,或在龙眼林后送出一角屋脊,或在 多子的木瓜树旁现出半个门框,一段仙 人掌和剑麻织成的篱笆。(沈仁康《任凭 风吹浪打》)
评析 “香蕉、龙眼、木瓜、仙人掌、剑 麻”;“白壁、屋脊、门框、篱笆”,错综 手法描绘出一幅南国风景画,那“绿树 丛中有人家”的意境,洋溢着不尽的诗 情。
1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树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 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评析 状物写景的色彩应尽量使读者 感觉到细微的差别,“绿”和“青”本都 属绿色,然而春天里树叶的绿和草儿的 绿,就有些区别。看来作者调换词语的 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避免重复,细腻 的状物也是一种传达感情的方式,发亮 的绿叶,柔嫩的青草,浓化了散文的意 境。
1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 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诗经·卫风·木瓜》)
评析 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互相赠答 的爱情诗。反复歌咏的和谐节奏,抒发 了内心浓烈的情意。诗中的 “木瓜、木 李、木桃”都是水果,“琼琚、琼瑶、琼 玖”都是美玉,整段的反复中只是抽换 了个别词语,却在语言的音、形上现出 了变化,更便于歌咏,更富于音乐感,更 具浓郁的情味。
18.无论有几十桩毛病,几百条缺点, 但是到了是非黑白的紧要关头,爱和憎 是强烈而鲜明的。(袁鹰《蓦然回首》)
评析 这句话中的“毛病”和“缺点”是 同义词,都可表示不完善之意,为了突 出语意,作者选用不同字面的同义词叠 用,在语言的变化中,收到好的表达效 果。
19.瞧瞧那漓江水,碧绿碧绿的,绿得 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 醉。(杨朔 《画山绣水》)
评析 “瞧瞧”和 “看一眼” 同义,分 别运用于上下文,变化的字面,给语言 增添了活力。
20.李自成勒紧马头,提高声音说: “要做一番英雄事业,就得有一把硬骨 头,不怕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不 怕摔跟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打江 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 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 咽。真正的英雄,越在困难中越显出是 真金炼就的好汉。这号人,在困难中不 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 气吞山河。……” (姚雪垠 《李自成》)
评析 “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勇往 直前、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壮志凌 云、气吞山河”等几组近义的富有气势 的成语交相辉映,读来铿锵有力,极富 节奏,从而加强了李自成这段讲话的鼓 动力。
2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 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从伦 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重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 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 是在北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有阳光, 那也算不了出奇。(老舍《济南的冬天》)
评析 为了写出济南冬天的特色,抓住 一个奇字大作文章。于是作者将“奇迹、 怪事、出奇”等词连用。这些词意思相 近,错综的字面,既突出了表达中心,又 造成了语言的变化多姿,显示出作者锤 炼词语的匠心与才能。
22.谁也不知道崔大成早晨写禁捕青 蛙,晚上便带着电筒去叉田鸡。(陆文夫 《崔大成小记》)
评析 学名“青蛙”,做菜上席就称“田 鸡”。标语写“禁捕青蛙”,以示庄重;晚 上去“叉田鸡”带有讽刺意味地说明人 物的言行不一。两个同义不同形的词 语,以不同的语体色彩显示了不同的生 活情境与人物的不同心理。大大提高了 语言的精确度,体现了错综“求大同存 小异”的修辞特点。
23.我知道以群的死是在他逝世后的 一周,知道老舍的“玉碎”却是在他自 杀后的一段长时间,知道傅雷的绝笔则 是在他辞世后的若干年了。(巴金《二十 年前》)
评析 在这一段回忆文字中,作者对在 十年浩劫中三位死于非命的好友,分别 使用了“逝世、玉碎、绝笔”等词语,这 不仅是字面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抒情内 容的需要。“玉碎”蕴含着对死者高尚节 操的赞颂;“绝笔”描述出死者去世时的 情状。错综的词语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 达得更加细腻,更加真挚。
24. “老乡”文采的北方话很好懂,他 的嗓音也很清亮。“咱们今天是头一回 见面,也许——”文采立刻感觉到这两 个字不大众化,他极力搜索另外的字 眼,可是一时找不到,想不起,他只好 仍旧接下去: “也许你们还有些觉得生 疏……觉得不熟,不过,八路军老百姓 是一家人,咱们慢慢儿就熟了,是不 是?”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评析 文采力图说得大众化一些,尽力 矫正学生腔,将 “生疏”换成 “不熟”, 人物的个性顿时凸现出来。看来抽换字 面的错综也可成为描写人物的手段之 一。
25.姓栾的,你真狠毒! (从台阶上走 下) 你想借三爷的刀来杀我,我后悔不 该在白松湾喝酒的时候不一刀宰了你。 (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
评析 “杀”与“宰”虽然同义,感情 色彩却大相径庭,仅仅一个字的掉换, 写出了杨子荣鲜明的爱憎感情。仔细品 味剧中的情境,语言的含蕴令人咀嚼不 已。
26.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评析 开头两句都是“问你想什么”的 意思。为强调问语而变换字面叠用,这 是民歌行文的一个特点。既突出了表达 中心,又造成了文字的活泼多变。它与 后面的答语构成设问形式,体现出叙事 诗的特点。
27.贾赦那位“贤德”的邢夫人在执行 这一任务时,也是完全振振有词的。她 对鸳鸯进行“说服”,对贾母进行 “动 员”,都举出了充分的 “理由”。邢夫人 指摘鸳鸯的拒绝是出于“嫌老爱俏”,是 看上了哪位主子哥儿;对贾母的腹诽则 是怪他不肯疼有了一把胡子的大儿子, 却要“袒护”一个丫头。(黄裳《补课》)
评析 “说服”、“动员”; “指摘、腹 诽”是两组大同小异的同义词,错综避 复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语言表达的准确 性。对象的身分地位不同,讲话者用语 的态度和选词也随之不同,不要小看了 一词一语的推敲和锤炼,有时它们对人 物形象的描写发挥着重要作用。
28.两人下棋,一边下,一边吹,吹自 己是高手,贬对方是臭棋篓子。连输三 盘还嘴硬:“头一盘他没输,第二盘我没 赢,第三盘我要和,他不干。”经这一吹, 哪里还像输家? (蓝翎 《论吹牛》)
评析 此例是同义句子的错综。那位自 诩下棋“高手”,棋下得不高明,语言表 达技巧却有入流的水平,明明输了三盘 棋,换了三种说法,却使人产生不像输 家的感觉。
29.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 天下壮观,不可不看。(丰子恺《庐山极 目》)
评析 为了表示远眺的动作,分别使用 了不同字面的三个同义动词 “望、瞰、 看”,一方面保持了上下语句结构匀称 的整齐美,另一方面又在均衡的语言形 式中出现变化,增加了语言的新颖活泼 感。
30.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 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 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毛泽东《念奴 娇·昆仑》)
评析 “遗、赠、还”都有赠送的意思, 作者在连用三个“一截”冠于分句句首 构成同字修辞句式的同时,又变换使用 三个同义异形动词,既有语言侧重美, 又有语言的变化美。
31.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评析 先用两个单音节的同义动词,然 后合为一个双音节动词,表意上有了递 进的层次,音律和节奏上也有变化。
32.走在北京的长街上,看着那一簇 簇、一盏盏的明灯,想着历史,思索中 国的今日和未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竟 联想到这些灯,多么像是某些人的心灵 和眼睛啊! (秦牧《长街灯语》)
评析 写的是抚今叹古的思维活动,当 然离不开“想”之类的动词,然而又不 能固用一词,于是有了“想着、思索、联 想”等诸多同义词的连用。“现实——历 史——未来”被错综的词语串连,引起 读者无限的遐想。
33.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评析 将生活比喻成“一团麻”、“一根 线”、“一条路”、“一杯酒”,四个比喻的 语意都是诉说生活的纷乱、艰辛和苦痛 的。作者通过不同的喻体,形象而深刻 地写出了对生活的感受。在这个类似 “同义反复”和排比结合的句子里,错综 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4.这回到南方去,游了三湖。在南京 游玄武湖,到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 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 湖。(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评析 “游、望望、盘桓”三个词语本 不同义,但在同一语境中却成了同义 词,都有了游览的意思。作者这样排用, 不仅交代了游览踪迹,使叙述的线索清 晰,而且增添了语言的活泼跳跃感,让 读者得到了美的感受。
35.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 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司马迁《报任安 书》)
评析 《周易》、《春秋》、《离骚》、《国 语》等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学著 作,作者以此为例论证了 “大抵圣贤发 愤之所为” 的论点。其中 “演、作、 赋”都是撰写的意思,在一连串的排比 句中错综使用,使得语言在均衡中显出 变化,加强了语言的音乐节奏感,强化 了表达中心。
36.一丝透明的寂寞,
一缕隐隐的渴望,
就在这秋雨敲窗,
天冻如水的深夜,
悄悄潜入了我的内心。
评析 “一丝”和“一缕”都是数量词, 将无形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化为具体的 形象。同时又和秋雨相扣,写出了人物 的隐隐的情,深深的情.
37. 十几日来,奶奶一颗心在蜜汁里 养过,冰水里浸过,滚水里煮过,高粱 酒里泡过,已经是千种滋味,万条伤瘢。 (莫言《红高粱家族》)
评析 “蜜汁、冰水、滚水、高粱酒”是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感受的形象化 写照,与之相搭配的“养过、浸过、煮 过、泡过”等近义词,则将这种感受描 写得细微、真切而感人。
38.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纱,编成袜 子的一根根的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 适而愉快的,可是在从原棉制成这种纱 线的过程,就不像穿衣服那样愉快了。 (夏衍 《包身工》)
评析 例中的“织”与“编”、“纱”和 “线”是近义词换用,避免了重复,增加 了语言的生动感。
39.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 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龚自珍 《病梅馆记》)
评析 作者的“直、正、密”为梅之病, 语言的运用何尝不是这样。“均衡”与 “侧重”;“整齐”和“变化”有着辩证统 一的关系,犹如梅一样,运用语言也须 “曲、欹、疏”,否则将会“无姿、无景、 无态”。作者这段论梅的精辟见解,可以 帮助读者领会错综修辞的性质和特点。
1. 我们诅咒重庆的崎岖,高低不平, 一天不知要爬几次坡,下几次坎,真是 该死。然而沉思一想,中国的都市里面 还有像重庆这样,更能表示出人力的伟 大的吗?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铲成了 一座相当近代化的都市。(郭沫若《重庆 值得留恋》)
评析 “爬坡”、“下坎”的字面抽换和 后面的陈述与反问句式互用,使得文章 错落有致。看似诅咒,实则赞美。
2.焦老旦抱回来个“戏台子”!!!晴天 一声响雷,把小小的皂角村震得喀里咔 嚓直晃荡。大姑娘奔,小伙子跑,老太 太扭,细娃们跳。一时三刻,焦家门庭 若市,如办喜事一般。“戏台子”摆在庭 院间那个低矮的圆形石桌上,人们将它 团团围了,细观细看,啧儿啧儿地叹呀, 赞呀,叽哩嘎啦地说呀,笑呀,全像自 个儿家里得了宝贝,喜死啦!爱死啦!美 死啦! ——老八辈子没见过呀! (李志 君 《焦老旦和熊员外》)
评析 焦老旦买回一台电视机轰动了 山村。作者用“奔、跑、扭、跳”四个 近义动词描写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 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喜悦表现;后面又 重叠使用 “观、看”,“叹、赞”,“说、 笑”,“喜、爱”四对同义词将这种喜悦 心情强化。行文活泼跳跃,充分显示了 语言的错综变化美。
3.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人扶着一位鬓 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 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在 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红楼 梦》第三回)
评析 “抱”和“搂”词性皆为动词,其 内涵都有用手臂围住的意思,只是 “围”的程度和与施动者的距离有细微 的差别。例中错综使用的一“抱”一 “搂”不仅细腻地描写出贾母的动作层 次,而且活现了外祖母对外孙女的钟爱 之情。
4.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评析 民歌反复咏唱,又要避免呆板重 复,就要巧妙地变换词语和句式。例中 “白发永不生”与“青春永不老”是一种 不同字面的同义反复,不仅避免了重复 感,而且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充分体 现出错综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 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 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蹉,触 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 相藉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评析 “殚”和“竭”都是用尽的意思, “触”和“犯”都是冒着的意思。将这两 对同义词分别用于上下句,形成对偶, 使语言在整齐之中显出了变化。抽换字 面的错综形式是避免语言单调、重复, 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良好表达方法。
6.名牌缝在袋上,贴在裤上,镶在鞋 边,加在袖端,虽然印在胸前,似乎自 己做了广告牌,但是名牌,用家也在所 不辞。(李鹏翥 《濠江浪花》)
评析 “缝、贴、镶、加、印”五个近 义词错综连用,生动地描写出当代社会 “崇尚名牌”的微妙心态。多姿多采的语 言添了不少情味。
7.这一健笔(梁锡华)在文坛初展之 后,挥洒极勤。俯仰天地,沉吟古今,论 志摩、话爱情、写巴黎、看香港,所作 出入中外,气势纵横,在转瞬之间,就 成了“文学的沙田”的一根支柱。(黄维 梁《香港文学初探》)
评析 此例将字面错综的求大同存小 异的修辞特点表现得十分清晰。“俯 仰”、“沉吟”、“话”、“论”、“写”、“看” 等词,词义的主要方面相同,突出了表 义的重点,一连串地极有气势地介绍了 梁锡华的写作活动。而那些词义的细小 差别处,又具体生动地概括了他的写作 范围和写作成就。错综的字面完美地表 达了错综的语义内容。
8.在天明如此痛苦的现在,就去追求 他,让他忘掉吴珍,那是对死者的不恭, 也是对未亡人的不敬。(苏叔阳《故土》)
评析 “恭”和 “敬”是同义词,在上 下句中变换使用,目的是为了强调白天 明心中对吴珍的珍贵感情。为了强调就 要使用同义词,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又 必须变换词语的音、形。错综修辞将语 言表达中的这种辩证法体现得十分完 美。
9.看到盛勇、大力和喜子进来,狗们 都张开鼻孔,按主子要求嗅嗅味道。但 当他们看到那一派天下主人的气势、凌 人的目光,叭儿们又夹尾巴坐下了。(梁 信《龙虎风云记》)
评析 把“狗们”换成“叭儿们”不仅 避免字面重复,而且突出了汉奸们前凶 后怯的走狗形象。抽换字面对同一人物 的描述,具有细腻的表现力。
10.圈加圈再加圈等于零。画圈真是 一门高妙的艺术,画圈者忽而把自己划 在了圈里,把别人划在了圈外; 忽而又 把别人框在圈里,把自己闪在圈外;谁 都难解这七巧连环之谜。(理由 《圈》)
评析 “划、框、闪”本是三个相异的 动词,作者利用特定语境,把它们归于 同义范围。相同的语义,错综的字面,惟 妙惟肖地勾画出了某些官僚主义者,玩 弄权术,结党营私,拉帮组派,排除异 己的丑恶面目。
11.大海接纳了黄河的滚滚金珠,
它像我们的古老文化那样灿烂。
大海拥抱着长江的万里洪波,
在胸中激起了滔天巨澜。
大海捧起了珠江的浪花千朵,
把祖国的芳香播撒在南海诸岛 之间。
(钟辛 《祖国风情·大海》)
评析 为了突出大海的广阔、浩翰的博 大胸怀,为了描绘黄河、长江、珠江雄 奇壮丽的形象,作者用错综的词语来熔 铸诗情,给人不尽的美的遐想。
12.你们(反动派)以为打伤几个,杀 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 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 杀不完的!(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评析 “尽”和“完”是一对同义词,用 否定副词“不”加以修饰,重叠使用,既 避免重复与单调,又增强了语势和感情 的浓度。
13.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
(杜牧《阿房宫赋》)
评析 “嗟乎、呜呼、嗟夫”都是表示 感叹的词语。为了加强议论中的抒情性 而连用,为了避免连用可能造成的单 调、重复而抽换字面。节奏和谐、语势 撼人,熔情理于一炉。
14.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 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康有 为 《强学会序》)
评析 四个表示窥视的不同词语:“瞰、 睒、瞵、眈”,鲜明地勾画出帝国主义欲 图瓜分中国的野蛮卑劣之态。由此组成 的四个主谓词组的排比,融描写和抒情 于一体,蕴含着作者的无比愤慨,错综 与排比相结合的修辞方式,大大提高了 语言的表现力。
15. 只在肥嫩的香蕉丛里露出一块白 壁,或在龙眼林后送出一角屋脊,或在 多子的木瓜树旁现出半个门框,一段仙 人掌和剑麻织成的篱笆。(沈仁康《任凭 风吹浪打》)
评析 “香蕉、龙眼、木瓜、仙人掌、剑 麻”;“白壁、屋脊、门框、篱笆”,错综 手法描绘出一幅南国风景画,那“绿树 丛中有人家”的意境,洋溢着不尽的诗 情。
1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树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 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评析 状物写景的色彩应尽量使读者 感觉到细微的差别,“绿”和“青”本都 属绿色,然而春天里树叶的绿和草儿的 绿,就有些区别。看来作者调换词语的 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避免重复,细腻 的状物也是一种传达感情的方式,发亮 的绿叶,柔嫩的青草,浓化了散文的意 境。
1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 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诗经·卫风·木瓜》)
评析 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互相赠答 的爱情诗。反复歌咏的和谐节奏,抒发 了内心浓烈的情意。诗中的 “木瓜、木 李、木桃”都是水果,“琼琚、琼瑶、琼 玖”都是美玉,整段的反复中只是抽换 了个别词语,却在语言的音、形上现出 了变化,更便于歌咏,更富于音乐感,更 具浓郁的情味。
18.无论有几十桩毛病,几百条缺点, 但是到了是非黑白的紧要关头,爱和憎 是强烈而鲜明的。(袁鹰《蓦然回首》)
评析 这句话中的“毛病”和“缺点”是 同义词,都可表示不完善之意,为了突 出语意,作者选用不同字面的同义词叠 用,在语言的变化中,收到好的表达效 果。
19.瞧瞧那漓江水,碧绿碧绿的,绿得 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 醉。(杨朔 《画山绣水》)
评析 “瞧瞧”和 “看一眼” 同义,分 别运用于上下文,变化的字面,给语言 增添了活力。
20.李自成勒紧马头,提高声音说: “要做一番英雄事业,就得有一把硬骨 头,不怕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不 怕摔跟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打江 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 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 咽。真正的英雄,越在困难中越显出是 真金炼就的好汉。这号人,在困难中不 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 气吞山河。……” (姚雪垠 《李自成》)
评析 “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勇往 直前、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壮志凌 云、气吞山河”等几组近义的富有气势 的成语交相辉映,读来铿锵有力,极富 节奏,从而加强了李自成这段讲话的鼓 动力。
2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 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从伦 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重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 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 是在北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有阳光, 那也算不了出奇。(老舍《济南的冬天》)
评析 为了写出济南冬天的特色,抓住 一个奇字大作文章。于是作者将“奇迹、 怪事、出奇”等词连用。这些词意思相 近,错综的字面,既突出了表达中心,又 造成了语言的变化多姿,显示出作者锤 炼词语的匠心与才能。
22.谁也不知道崔大成早晨写禁捕青 蛙,晚上便带着电筒去叉田鸡。(陆文夫 《崔大成小记》)
评析 学名“青蛙”,做菜上席就称“田 鸡”。标语写“禁捕青蛙”,以示庄重;晚 上去“叉田鸡”带有讽刺意味地说明人 物的言行不一。两个同义不同形的词 语,以不同的语体色彩显示了不同的生 活情境与人物的不同心理。大大提高了 语言的精确度,体现了错综“求大同存 小异”的修辞特点。
23.我知道以群的死是在他逝世后的 一周,知道老舍的“玉碎”却是在他自 杀后的一段长时间,知道傅雷的绝笔则 是在他辞世后的若干年了。(巴金《二十 年前》)
评析 在这一段回忆文字中,作者对在 十年浩劫中三位死于非命的好友,分别 使用了“逝世、玉碎、绝笔”等词语,这 不仅是字面形式的变化,而且是抒情内 容的需要。“玉碎”蕴含着对死者高尚节 操的赞颂;“绝笔”描述出死者去世时的 情状。错综的词语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 达得更加细腻,更加真挚。
24. “老乡”文采的北方话很好懂,他 的嗓音也很清亮。“咱们今天是头一回 见面,也许——”文采立刻感觉到这两 个字不大众化,他极力搜索另外的字 眼,可是一时找不到,想不起,他只好 仍旧接下去: “也许你们还有些觉得生 疏……觉得不熟,不过,八路军老百姓 是一家人,咱们慢慢儿就熟了,是不 是?”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评析 文采力图说得大众化一些,尽力 矫正学生腔,将 “生疏”换成 “不熟”, 人物的个性顿时凸现出来。看来抽换字 面的错综也可成为描写人物的手段之 一。
25.姓栾的,你真狠毒! (从台阶上走 下) 你想借三爷的刀来杀我,我后悔不 该在白松湾喝酒的时候不一刀宰了你。 (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
评析 “杀”与“宰”虽然同义,感情 色彩却大相径庭,仅仅一个字的掉换, 写出了杨子荣鲜明的爱憎感情。仔细品 味剧中的情境,语言的含蕴令人咀嚼不 已。
26.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乐府诗集·木兰诗》)
评析 开头两句都是“问你想什么”的 意思。为强调问语而变换字面叠用,这 是民歌行文的一个特点。既突出了表达 中心,又造成了文字的活泼多变。它与 后面的答语构成设问形式,体现出叙事 诗的特点。
27.贾赦那位“贤德”的邢夫人在执行 这一任务时,也是完全振振有词的。她 对鸳鸯进行“说服”,对贾母进行 “动 员”,都举出了充分的 “理由”。邢夫人 指摘鸳鸯的拒绝是出于“嫌老爱俏”,是 看上了哪位主子哥儿;对贾母的腹诽则 是怪他不肯疼有了一把胡子的大儿子, 却要“袒护”一个丫头。(黄裳《补课》)
评析 “说服”、“动员”; “指摘、腹 诽”是两组大同小异的同义词,错综避 复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语言表达的准确 性。对象的身分地位不同,讲话者用语 的态度和选词也随之不同,不要小看了 一词一语的推敲和锤炼,有时它们对人 物形象的描写发挥着重要作用。
28.两人下棋,一边下,一边吹,吹自 己是高手,贬对方是臭棋篓子。连输三 盘还嘴硬:“头一盘他没输,第二盘我没 赢,第三盘我要和,他不干。”经这一吹, 哪里还像输家? (蓝翎 《论吹牛》)
评析 此例是同义句子的错综。那位自 诩下棋“高手”,棋下得不高明,语言表 达技巧却有入流的水平,明明输了三盘 棋,换了三种说法,却使人产生不像输 家的感觉。
29.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 天下壮观,不可不看。(丰子恺《庐山极 目》)
评析 为了表示远眺的动作,分别使用 了不同字面的三个同义动词 “望、瞰、 看”,一方面保持了上下语句结构匀称 的整齐美,另一方面又在均衡的语言形 式中出现变化,增加了语言的新颖活泼 感。
30.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 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 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毛泽东《念奴 娇·昆仑》)
评析 “遗、赠、还”都有赠送的意思, 作者在连用三个“一截”冠于分句句首 构成同字修辞句式的同时,又变换使用 三个同义异形动词,既有语言侧重美, 又有语言的变化美。
31.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戴望舒《雨巷》)
评析 先用两个单音节的同义动词,然 后合为一个双音节动词,表意上有了递 进的层次,音律和节奏上也有变化。
32.走在北京的长街上,看着那一簇 簇、一盏盏的明灯,想着历史,思索中 国的今日和未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竟 联想到这些灯,多么像是某些人的心灵 和眼睛啊! (秦牧《长街灯语》)
评析 写的是抚今叹古的思维活动,当 然离不开“想”之类的动词,然而又不 能固用一词,于是有了“想着、思索、联 想”等诸多同义词的连用。“现实——历 史——未来”被错综的词语串连,引起 读者无限的遐想。
33.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
评析 将生活比喻成“一团麻”、“一根 线”、“一条路”、“一杯酒”,四个比喻的 语意都是诉说生活的纷乱、艰辛和苦痛 的。作者通过不同的喻体,形象而深刻 地写出了对生活的感受。在这个类似 “同义反复”和排比结合的句子里,错综 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34.这回到南方去,游了三湖。在南京 游玄武湖,到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 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 湖。(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评析 “游、望望、盘桓”三个词语本 不同义,但在同一语境中却成了同义 词,都有了游览的意思。作者这样排用, 不仅交代了游览踪迹,使叙述的线索清 晰,而且增添了语言的活泼跳跃感,让 读者得到了美的感受。
35.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 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司马迁《报任安 书》)
评析 《周易》、《春秋》、《离骚》、《国 语》等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学著 作,作者以此为例论证了 “大抵圣贤发 愤之所为” 的论点。其中 “演、作、 赋”都是撰写的意思,在一连串的排比 句中错综使用,使得语言在均衡中显出 变化,加强了语言的音乐节奏感,强化 了表达中心。
36.一丝透明的寂寞,
一缕隐隐的渴望,
就在这秋雨敲窗,
天冻如水的深夜,
悄悄潜入了我的内心。
(田晓菲 《情到深处》)
评析 “一丝”和“一缕”都是数量词, 将无形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化为具体的 形象。同时又和秋雨相扣,写出了人物 的隐隐的情,深深的情.
37. 十几日来,奶奶一颗心在蜜汁里 养过,冰水里浸过,滚水里煮过,高粱 酒里泡过,已经是千种滋味,万条伤瘢。 (莫言《红高粱家族》)
评析 “蜜汁、冰水、滚水、高粱酒”是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感受的形象化 写照,与之相搭配的“养过、浸过、煮 过、泡过”等近义词,则将这种感受描 写得细微、真切而感人。
38.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纱,编成袜 子的一根根的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 适而愉快的,可是在从原棉制成这种纱 线的过程,就不像穿衣服那样愉快了。 (夏衍 《包身工》)
评析 例中的“织”与“编”、“纱”和 “线”是近义词换用,避免了重复,增加 了语言的生动感。
39.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 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龚自珍 《病梅馆记》)
评析 作者的“直、正、密”为梅之病, 语言的运用何尝不是这样。“均衡”与 “侧重”;“整齐”和“变化”有着辩证统 一的关系,犹如梅一样,运用语言也须 “曲、欹、疏”,否则将会“无姿、无景、 无态”。作者这段论梅的精辟见解,可以 帮助读者领会错综修辞的性质和特点。